此時的曹操賦閑在家,和上次一樣,看看書,打打牌,沒事寫幾篇詩文,發幾句牢騷。但和上次不一樣的是,三十歲的曹操已然明白,沒有人才是不可能幹大事的。


    二十歲的曹操第一次歸野時知道了知識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三十歲的曹操第二次歸野時知道了人才的重要性,並且開始物色自己認為有用的人才,籠絡到自己身邊。


    期間曹操雖然沒有被朝廷遺忘,先是讓他接著幹議郎,然後他老爸花錢買了一個高官,並且暗箱操作安排他做了市長(太守),但也許曹操兄感覺在濟南國受到的打擊太大,不想踏入官僚體係了,一直在家找人才。


    最先被曹操選中的是他的堂弟曹仁,而後是曹洪,以及曹休等自家兄弟。接著是夏侯惇、夏侯淵等感覺有大將之風的人才,事實證明,這些人都成為了曹操以後奪取政權道路上的中流砥柱。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曹操果然老辣,不僅預感自己將來可能走上丘八之路,還早早的籠絡了一批人才在自己身邊。


    想什麽來什麽,前麵說了,曹爸爸在買了太尉(位列九公之一)的高官後,一直想著兒子,見他不願意做一方政教,便讓他重返軍界,仍任都尉,重新掌管羽林軍。而就在此時,曹操的兒子出生了,這個兒子叫做曹丕。


    朝廷裏的鬥爭卻沒有曹操這麽歡天喜地,因為漢靈帝死了。


    既然死了,在這麽鬥來鬥去,就沒意思了,撕破臉吧。


    明末有一個落第秀才在見到闖王李自成的時候,為他寫了一副對聯,這也是句預言:


    大澤龍方蜇,中原鹿正肥。


    後,李自成帶兵殺進紫禁城,明亡。


    現在皇帝死了,群龍無首,正是這隻鹿肥嫩的時候,每個人都垂涎欲滴的盯著,這裏麵有一個叫做何進的人,關於此人,你隻要知道一點就行了,他是個蠢人,蠢人的意思是,蠢得掉渣的人。


    當然了,我們的曹操兄也在留著口水盯著。(..tw無彈窗廣告)


    現在的人員才基本到齊,既然到齊了,那就開始吧。於是一場鬧劇,在各位風騷的演員表演下,正式開始了。


    鬥爭,這個看起來頗有意味的詞,在中國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可謂家常便飯。但說起來,誰都知道,凡是掛著這個詞的事情,基本跟普通老百姓沒關係,因為這個詞從來喜歡跟一個叫做“朝廷”的東西發生關係。


    有人說,中華五千年的曆史,其實就是一部鬥爭史,雖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不過倒也說出了本質——路線鬥爭是假的,形式鬥爭是假的,思想鬥爭是假的,隻有權利鬥爭是真的。


    鬥爭若是出現在和平時期,尚且當一部喜劇來看,因為不管誰贏,最終贏得都是國家;但若是放在朝代的末年,那也隻能是一部悲劇,因為無論誰輸,最終輸掉的是百姓。而東漢末年的這次朝廷鬥爭,最終的結果是直接導致了諸侯爭霸、連年戰爭然後三分天下的結局,而主導這種結果出現的,一般認為是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這兩個男人一個叫做何進,一個叫做袁紹,那個女人叫做何太後。這兩個男人跟這個女人發生了口角,做為這個女人哥哥的何進,主張把那群死人妖幹掉,而不知出於什麽原因,自己的妹妹死活要保住那幾個人妖。這裏說的人妖,跟泰國的那群毫無關係,他們的真正稱謂叫做太監,而東漢末年這群人妖在曆史中的稱謂叫做“十常侍”。


    當然這隻是個簡稱、概數,因為他們有十二個人。他這群人之所以牛到讓太後保自己甚至不惜跟自己的哥哥撕破臉,其實是他們太能混了。


    這十二個人,你要說是人渣,簡直是在侮辱這兩個字。他們的行事原則是,除了好事,其他事都幹;除了臉,其他都要;除了廉潔不跟自己沾邊,其他都沾邊。


    明了了他們的處事原則,你就知道他們都麽能混了。[..tw超多好看小說]這群人平時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皇帝,主要服務的內容是溜須拍馬,很聽話,而皇帝喜歡這樣的人,尤其是在曆史恥辱柱上的昏君們。所以,昏君漢靈帝平時叫他們爸爸。


    沒錯,皇帝叫一群太監爸爸!你見過這樣的皇帝嗎?這讓他親生父母情何以堪啊!這是一群注定在中國曆史上留下名字的太監,也是中國曆史上混得最牛的太監(鑒於忠賢同誌隻是達到了九千九百歲的名頭,故忽略)。接著問題來了,太後的哥哥,幹嘛非要殺掉這些人?


    這還要從二十三年前說起。


    二十三年前,是漢恆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這一年,曹操十二歲,還是個喜歡飛鷹走狗的年紀。但他不知道,這一年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宦官和一些官僚發起了衝突,最終以官僚的最終失敗,宦官的最終勝利為結局。這場權利的爭奪,令很多曆史學家感到惋惜,並引發了他們大規模批判宦官的現象。可能有的同學對這場東漢末年的黨爭不太清楚,沒關係,拿好你的板凳,準備好你的茶水和瓜子,聽我對你講故事吧。


    前麵簡單說過,東漢政權一般掌握在兩種人手裏,一種是外戚,也就是自己母親那邊的人,一種是宦官,也就是自己身邊的太監。之所以出現這兩種情況,是因為皇帝繼位的時候年齡小,沒辦法掌握朝政,所以一般都由其母代為執政,所以安排的都是自家人。而隨著皇帝年齡的增長,對權利越來越渴望的時候,他悲觀的發現,自己的親戚其實都是自己的敵人,因為他們不願意把權利交出來。這就不夠意思了,怎麽說也是自家親戚,該是我的你就還給我嘛。可是這些親戚明顯沒有還的意思,既然這樣,那也隻能搶了。於是,宦官出現了。


    其實,宦官之前叫做太監,他們之所以成為了宦官,是因為他們有了權利。當這些人妖成功的幫助皇帝得到皇位的時候,麵對盡心盡力的夥伴,皇帝自然不會虧待,要錢的給錢,要權的給權(賜官),所以,實際上,皇帝一直是傀儡,小時候聽皇後的,長大了還得被宦官蒙騙。而這些人妖心裏是比較變態的,他們不僅貪汙受賄,還得順手整人。所以有些人看不下去了,終於在漢恆帝延熹九年,發動了對宦官的猛烈抨擊,這些人就是所謂的“黨人”。


    其實,這是由官僚和儒生組成的一支朋黨。他們的領袖分別是官僚的李膺和太學的郭泰,他們聯合起來一起上書皇帝,要求撤除這些為禍人間的妖孽。但,他們失敗了,因為皇帝壓根就不聽他們的。於是造成了“黨錮之禍”。


    在很多人印象中,官僚集團代表著正義,因為他們認為宦官集團是為禍國家的始作俑者,他們是對的,正確的,隻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宦官集團是錯的,不對的。其實,這也正是官僚集團失敗的這正原因——強大,強大到自以為能無往不勝。


    在這個世界上的曆史中,有很多我們自以為正確的事情,其實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謎團等惹人遐想的詞匯。而我要說的官僚最終失敗的原因,也是其中之一。因為你看曆史記載中,無論如何他都應該是勝利者,但偏偏就失敗了。


    這裏介紹一下官僚是怎麽迴事。


    官僚,是世代為官的世家大族,他們不僅壟斷了當官的途徑,更重要的是他們財力雄厚,政治力量強大到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步。比方說我們將要介紹的袁紹先生,他的家庭就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什麽都還沒做,就推選他當聯軍盟主的位子,可見其實力。而在當時,這種政治力量直接影響著朝局的發展。


    所以,這些人是看不上這群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妖。他們自稱“清流”而那些太監們就是“濁流”,真是,看不上就看不上,非得在名字上也占個便宜,當時的太監們就是這麽想的。


    誠然,太監是個不完美的男人,但畢竟是個人,而人都是有自尊的。你可以侮辱我是個殘疾人,但你不能侮辱的人格啊!還到處去標榜,這就不地道了。然而此時的宦官們還沒有找到政治黨人的借口,但令他們驚喜的是,黨人竟然自己送了一個口實給他們。


    一些實在人認為逞一時口舌之快不如直接上書皇帝,而這種行為隻能用找死來形容。宦官們正發愁沒地方找借口整治這些成天罵自己的人,沒想到自己送上門了,那麽,你要成仁,我也隻能把你“殺身”了。


    於是,第一次“黨錮之禍”開始了。可能有的同學要問了,那皇帝怎麽會聽這些宦官的?


    對於這個問題,還是由我來迴答吧,恆帝同誌你就不要站起來了。


    說起來,還是因為黨人太過強大,強大到目空一切。在所有上書彈劾的奏章中,有一個叫做李雲的人說的最狠,他的奏章中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是帝欲不諦乎?”這句話的翻譯如下:你是皇帝,難道不想聽道理嗎?這就不對了,怎麽能罵皇帝皇帝不懂道理呢?要知道,曆史上不想聽道理的皇帝都是“紂王”之類的昏君啊,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漢恆帝那顆本來就不堅強的心。所以不幸,李雲成為了黨爭的第一個犧牲品,當然不是最後一個。


    這才開始了第一次“黨錮之禍”,想來這一次留給皇帝以及宦官們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們達成了一致:永遠不能讓官僚抬起頭。隨後有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黨錮之禍”。


    其實我們迴過頭裏看看,除了是宦官和皇帝混賬造成的黨人不幸之外,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小覷,所以這件事情告訴同學們,無論你取得怎樣的成功,一定要記住低調的重要性,因為隻有低調了,你才能隨時高調。


    這次鬥爭的曆史意義就不說了,因為那是寫給學生看的,但這次事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他的影響力一直到了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末年,沒錯,就是明末的東林黨和當時的宦官之爭。


    好了,各位同學,關於黨爭的曆史課,就上到這裏,因為何進同誌他們還等著我繼續寫他們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聞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聞風並收藏三國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