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個一直以來認為自己屬於高貴血統(漢室宗親)的人,被一個叫做現實的狠狠的扇了一耳光,並且還被狠狠踩在腳下,告訴他也就是一普通人,從此混跡進一種叫做混混的群體,劉備的心情可想而知。[..tw超多好看小說]
但劉備混的很成功,他成功的脫離了混混成為了.。大混混。
混混跟大混混的區別就是,混混隻要能欺負個把老百姓混吃等死就行了,而大混混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所以,劉大混混在到涿縣後,每天都在上街閑逛,很快團結了一批社會閑散人員。這些人被劉備的個人魅力深深吸引,都想跟隨他闖出一片天。
但身為大混混的劉備依然十分苦惱,因為一個實際的問題困擾了他。聽到他人的吹捧固然能滿足自己的虛榮,但是劉備缺的並不是虛榮心,而是錢。沒有錢,所謂的理想,所謂的抱負也隻是浮雲一片。
正當劉備苦惱的時候,兩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我大概能知道大多數人想到的那兩個人,但我告訴你,不是那兩個,我說的那兩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做張世平和蘇雙。
張世平和蘇雙是以賣馬起家的,非常的富有,但以當時人們的普遍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士農工商”來說,他們屬於最低等。但他們應該深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他倆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看到了劉備。[..tw超多好看小說]
當時劉備正在大街上轉悠(沒有工作),張蘇二人看到後劉備的相貌後,很是吃驚,認為此人必定將來有所作為,於是就跟劉備攀談起來。說過話後,先是感動,因為劉備是為數不多看得起他倆的人。這並不難理解,因為好歹來說劉大混混也曾經是一個商人(編賣草鞋)。後來又變得驚訝,因為劉備是盧植的學生(有一個出名的老師也是一種資本啊!),於是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決定拿出些實在的表示――請客。
在酒樓裏,劉備謙虛的介紹了自己的經曆當然還有家譜,張蘇二人當即痛哭流涕,不痛哭不行啊,自己出頭的機會終於來了。但是(這兩個字真神奇),劉備說出了自己的苦惱,兩個,缺錢缺機會。張蘇當即表示,錢不是問題,隻要你好好的把握機會。
於是大混混劉備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款爺。在《水滸傳》中,每有江湖人士見到宋江時便是叩頭就拜,喊一聲“公明哥哥”然後拿錢走人(你當“及時雨”的綽號是白給的?),劉備當時的情況和宋江差不多。他用錢結交了很多江湖豪俠(無業遊民,敢想敢幹),也結交了當地的豪義之士(其實就是地頭蛇),慢慢的劉備身邊聚集了很多人,形成了一個小團夥(黑社會),但大混混就是大混混,劉備深知憑借這些人要是出頭是沒指望的,於是他花錢在涿縣縣政府給自己買了一個官做,從大混混變成公務員,可見劉老大的誌向。(..tw)
但是做上公務員的劉備依然十分苦惱,因為他在苦惱如何讓自己發展的更有前途。正在這個時候,天上掉了餡餅,砸在了劉備仰天怒問的嘴裏。
此時的劉備才真正深信,自己的命運之輪轉動了。
這張“餡餅”的名字叫做公孫瓚,沒錯就是劉備的同學兼死黨,公孫瓚同誌。
做為盧植老師教出來的同班生,公孫瓚同學是到目前為止混的最好的。當劉備還作為盲流在涿縣風騷的打著醬油的時候,公孫瓚已經迴到遼西繼續他的公務員生活了。這時候,自己的嶽丈大人已經不再是太守了,新太守的名字叫做劉基(同名而已)。
還好,公孫瓚同學並沒有因為學業而耽誤自己混的功夫,因為史料記載,他很快就跟劉太守相處的十分融洽,並且得到了劉太守的重視。真是能混的人啊,雖然不排除家庭背景的影響,但你認為他隻是關係戶,走後門,那是不對的,因為很快公孫公務員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是單純靠走後門、溜須拍馬上位的。
原因是劉太守被人誣陷,後果是發配邊疆。
當所有人(注意這個詞),都收拾包裹準備倒打一耙的時候,隻有公孫瓚不為所動。不僅如此,他還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劉基的信任――告別妻兒老小,跟劉太守一起去邊疆。
走到半路,不走了,因為朝廷查清了事實,又讓劉基迴到遼西郡當太守。
劉太守老淚縱橫,通過此事,劉基老先生知道了什麽叫做朋友,於是他向朝廷推薦公孫瓚為孝廉。正直,從來不會離開力量,讓人牢記一生的力量。正直的公孫瓚,也得到了孝廉的迴報,事實證明,孝廉這份工作不過是公孫瓚想要仕途更加寬廣的一塊跳板而已。
通過孝廉這個跳板,公孫瓚被分配到了幽州遼東郡做了燕國國相長史。真是一項危險的任命,因為你要知道,這裏除了特產黑土地外,還特產一群人――當然不是二人轉,而是匈奴。
要知道,人家匈奴自從因為劉秀忽悠自己而被打殘後,一直咽不下這口氣,尋求機會東山再起嘛,所以偶爾進行一次入侵劫掠,似乎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凡是被任命來到這裏就職的公務員時時刻刻都在提心吊膽,沒辦法,打贏了還好說,要是輸了,不是被匈奴弄死,就是被自己人弄死(追查責任)。
但是,公孫瓚先生好像不知道危險,於是高高興興的就去了,於是不久之後,他遇到了匈奴。
一次,公孫瓚出城巡視,在迴來的路上遇到了一夥十倍與自己的匈奴。核算一下,跟隨公孫瓚出城的騎兵也就幾十人,這麽說的話,匈奴就是幾百人。他的手下懵了,幸虧公孫瓚沒懵,不僅沒有懵還相當清醒,於是他就對著手下說: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衝,那麽我們都得死(今若不衝之,則死盡矣)!潛台詞就是:我們奮起反抗還有活的機會,束手投降隻有死的份。於是,所有人跟隨公孫瓚衝殺了出去。
而公孫瓚在作戰時也相當猛(不猛不行),因為在史料中這樣記載著: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如果看不明白,不要緊,我來解釋一下。
公孫瓚拿著大刀,迅速的穿梭往來,殺敵傷敵數十人,把匈奴的騎兵打殘了,自己也因此得以脫險。這些足以令這個年輕人聲名鵲起了,但真正讓人記住他的是這句話:鮮卑懲艾,後不敢複入塞。
從此公孫瓚聲名大噪,朝廷也覺得人才難得,於是給了他一個縣令的位置。我們前麵說了,這個縣就是涿縣。我們前麵還說了,在這個縣裏有一個人還在打著醬油等待出頭之日,這個人就是劉備。
就是在公孫瓚被任命為涿縣縣令這一刻,劉備認為自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惜,劉備不知道,對於他來講,這也隻是曙光。
但劉備混的很成功,他成功的脫離了混混成為了.。大混混。
混混跟大混混的區別就是,混混隻要能欺負個把老百姓混吃等死就行了,而大混混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所以,劉大混混在到涿縣後,每天都在上街閑逛,很快團結了一批社會閑散人員。這些人被劉備的個人魅力深深吸引,都想跟隨他闖出一片天。
但身為大混混的劉備依然十分苦惱,因為一個實際的問題困擾了他。聽到他人的吹捧固然能滿足自己的虛榮,但是劉備缺的並不是虛榮心,而是錢。沒有錢,所謂的理想,所謂的抱負也隻是浮雲一片。
正當劉備苦惱的時候,兩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我大概能知道大多數人想到的那兩個人,但我告訴你,不是那兩個,我說的那兩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做張世平和蘇雙。
張世平和蘇雙是以賣馬起家的,非常的富有,但以當時人們的普遍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士農工商”來說,他們屬於最低等。但他們應該深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他倆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看到了劉備。[..tw超多好看小說]
當時劉備正在大街上轉悠(沒有工作),張蘇二人看到後劉備的相貌後,很是吃驚,認為此人必定將來有所作為,於是就跟劉備攀談起來。說過話後,先是感動,因為劉備是為數不多看得起他倆的人。這並不難理解,因為好歹來說劉大混混也曾經是一個商人(編賣草鞋)。後來又變得驚訝,因為劉備是盧植的學生(有一個出名的老師也是一種資本啊!),於是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決定拿出些實在的表示――請客。
在酒樓裏,劉備謙虛的介紹了自己的經曆當然還有家譜,張蘇二人當即痛哭流涕,不痛哭不行啊,自己出頭的機會終於來了。但是(這兩個字真神奇),劉備說出了自己的苦惱,兩個,缺錢缺機會。張蘇當即表示,錢不是問題,隻要你好好的把握機會。
於是大混混劉備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款爺。在《水滸傳》中,每有江湖人士見到宋江時便是叩頭就拜,喊一聲“公明哥哥”然後拿錢走人(你當“及時雨”的綽號是白給的?),劉備當時的情況和宋江差不多。他用錢結交了很多江湖豪俠(無業遊民,敢想敢幹),也結交了當地的豪義之士(其實就是地頭蛇),慢慢的劉備身邊聚集了很多人,形成了一個小團夥(黑社會),但大混混就是大混混,劉備深知憑借這些人要是出頭是沒指望的,於是他花錢在涿縣縣政府給自己買了一個官做,從大混混變成公務員,可見劉老大的誌向。(..tw)
但是做上公務員的劉備依然十分苦惱,因為他在苦惱如何讓自己發展的更有前途。正在這個時候,天上掉了餡餅,砸在了劉備仰天怒問的嘴裏。
此時的劉備才真正深信,自己的命運之輪轉動了。
這張“餡餅”的名字叫做公孫瓚,沒錯就是劉備的同學兼死黨,公孫瓚同誌。
做為盧植老師教出來的同班生,公孫瓚同學是到目前為止混的最好的。當劉備還作為盲流在涿縣風騷的打著醬油的時候,公孫瓚已經迴到遼西繼續他的公務員生活了。這時候,自己的嶽丈大人已經不再是太守了,新太守的名字叫做劉基(同名而已)。
還好,公孫瓚同學並沒有因為學業而耽誤自己混的功夫,因為史料記載,他很快就跟劉太守相處的十分融洽,並且得到了劉太守的重視。真是能混的人啊,雖然不排除家庭背景的影響,但你認為他隻是關係戶,走後門,那是不對的,因為很快公孫公務員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是單純靠走後門、溜須拍馬上位的。
原因是劉太守被人誣陷,後果是發配邊疆。
當所有人(注意這個詞),都收拾包裹準備倒打一耙的時候,隻有公孫瓚不為所動。不僅如此,他還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劉基的信任――告別妻兒老小,跟劉太守一起去邊疆。
走到半路,不走了,因為朝廷查清了事實,又讓劉基迴到遼西郡當太守。
劉太守老淚縱橫,通過此事,劉基老先生知道了什麽叫做朋友,於是他向朝廷推薦公孫瓚為孝廉。正直,從來不會離開力量,讓人牢記一生的力量。正直的公孫瓚,也得到了孝廉的迴報,事實證明,孝廉這份工作不過是公孫瓚想要仕途更加寬廣的一塊跳板而已。
通過孝廉這個跳板,公孫瓚被分配到了幽州遼東郡做了燕國國相長史。真是一項危險的任命,因為你要知道,這裏除了特產黑土地外,還特產一群人――當然不是二人轉,而是匈奴。
要知道,人家匈奴自從因為劉秀忽悠自己而被打殘後,一直咽不下這口氣,尋求機會東山再起嘛,所以偶爾進行一次入侵劫掠,似乎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凡是被任命來到這裏就職的公務員時時刻刻都在提心吊膽,沒辦法,打贏了還好說,要是輸了,不是被匈奴弄死,就是被自己人弄死(追查責任)。
但是,公孫瓚先生好像不知道危險,於是高高興興的就去了,於是不久之後,他遇到了匈奴。
一次,公孫瓚出城巡視,在迴來的路上遇到了一夥十倍與自己的匈奴。核算一下,跟隨公孫瓚出城的騎兵也就幾十人,這麽說的話,匈奴就是幾百人。他的手下懵了,幸虧公孫瓚沒懵,不僅沒有懵還相當清醒,於是他就對著手下說: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不衝,那麽我們都得死(今若不衝之,則死盡矣)!潛台詞就是:我們奮起反抗還有活的機會,束手投降隻有死的份。於是,所有人跟隨公孫瓚衝殺了出去。
而公孫瓚在作戰時也相當猛(不猛不行),因為在史料中這樣記載著: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如果看不明白,不要緊,我來解釋一下。
公孫瓚拿著大刀,迅速的穿梭往來,殺敵傷敵數十人,把匈奴的騎兵打殘了,自己也因此得以脫險。這些足以令這個年輕人聲名鵲起了,但真正讓人記住他的是這句話:鮮卑懲艾,後不敢複入塞。
從此公孫瓚聲名大噪,朝廷也覺得人才難得,於是給了他一個縣令的位置。我們前麵說了,這個縣就是涿縣。我們前麵還說了,在這個縣裏有一個人還在打著醬油等待出頭之日,這個人就是劉備。
就是在公孫瓚被任命為涿縣縣令這一刻,劉備認為自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惜,劉備不知道,對於他來講,這也隻是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