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道教主要神明介紹
ps:這章是關於中可能出現的人物的,篇目繁多。全本如果不願意看的,請等筆者下一篇正文,謝謝。
找資料,花了偶幾天啊,555
道教乃敬天法祖之多神教。舉凡先天真聖,後天仙真,及地方社稷神靈,各
依人民的欽仰崇拜,而自由祀奉之。拜先天真聖者,得兼祭後天神靈﹔祀後天先
真者,亦可兼奉先天真聖,並無限製。
無極始祖─元始天王
雲笈七籤元始天王紀雲:〔元始天王稟天自然之胤,結形未沌之霞,託體虛
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際,時玄景未分,天空冥遠,浩漫太虛,積七千餘劫,天朗
氣清,二暉纏絡,玄紫蓋映其首,元氣之電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燭室,散形
靈馥之煙,棲心霄霞之境〕。如上所舉,可知由無極而成太極的情形。元始天王
生於虛無自然即〔太易〕之世,第一化為無形天尊〔天寶尊〕,是為〔太初〕之
時﹔再化為無始天尊〔靈寶君〕,是再〔太始〕之時。第三化為梵行天尊〔神寶
君〕是為〔太素〕之世,皆〔無極界〕也。而至陰陽判分,天地肇定後,則成為
〔太極界〕,蓋即由〔太素〕而成〔太極〕的也。元始天王以氣化道,以道成身,
而後始有天地ˋ人黃,於以生萬物也。允為無上之高,時即掌道之祖。
萬天道元─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
道祖-道的祖氣。
三清係元始天王所化法身。列仙傳雲:。
三清是玉清ˋ上清ˋ太清的合稱,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所居之處,故
這三位最高尊神合稱為三清。三清各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統禦諸天神,為神
王之宗,飛仙之主,宇宙萬物皆為其所創造。三清乃天地人之祖氣,也尊稱
聖號為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聖號為: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靈寶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宮觀大多設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
位。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道德天尊神像常作一白鬚
白發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在大型道教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
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誕之日是正月初一。靈
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道德天尊之神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
日。道教以太上老君為教祖,是日大多舉行祝誕聚會或祈福延壽道場。
天地始氣─五方五老
道的原理由無極生太極,太極分兩儀,陰陽變化而生五行。因而雲笈七籤以
:元始天王化身成三清之後,繼又以大鈞之元氣,大淵之至精,化為五方五老。
─青靈始老君─木公老。亦稱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
─丹靈真老君─赤精老。亦稱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
─中央黃老君─元黃老。亦稱中央混元玄靈黃老君。
─皓靈皇老君─金母老。亦稱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
─五靈玄老君─水精老。亦稱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君。
五行之氣─五方五帝
五老受天王之教,體天地之德,共讚化育天地萬物群品。又因五老性情與天
王同,隻想靜養怡神,不喜調禦作為,於是五老又按五行,化為五方五帝。五老
是五行之精,乃五行之體,五帝是五行之氣,為五行之用也。
─青靈始老君─木公老。化為東方青帝,主木ˋ司春,其名曰靈威仰。
─丹靈真老君─赤精老。化為南方赤帝,主火ˋ司夏,其名曰赤熛怒。
─中央黃老君─元黃老。化為中央黃帝,主土ˋ司四季,其名曰含樞紐。
─皓靈皇老君─金母老。化為西方白帝,主金ˋ司秋,其名曰白招拒。
─五靈玄老君─水精老。化為北方黑帝,主水ˋ司冬,其名口十光紀。
萬天帝主─玉皇上帝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為太極界最高之神,居昊天金
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禦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
天。行天之道,佈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總禦萬靈,而無量
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主也。
道教太乙真蓮宗開宗祖師郭道師曰:「一氣化三清,三清合一體,就是玉皇
大天尊」。言簡易賅,無極ˋ太極一體兩麵。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三清與玉
皇,猶如先虛無而後妙有,先無極而後有太極,先無為而後有為。
玉皇大帝神誕之日為正月初九日。道教宮觀要舉行金籙醮儀,稱「玉皇會」。參加醮儀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齋天」大禮,以祈福延壽。福建和台灣民眾稱玉皇大帝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
齋戒沐浴,上香行禮,祭拜誦經,有的地方還唱戲娛神。中國北方過去還有舉行
玉皇祭,抬玉皇神像遊村巡街的習俗。十二月二十五日傳稱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間
的日子,舊時道觀和民間都要燒香念經,迎送玉皇大帝。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
尊
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天尊頭戴冕旒,身著朝服,”妙道真身,紫金瑞相”
,端坐於七寶芳騫林中之九色蓮花寶座,周圍有九頭青獅子口吐焰,簇擁寶座。
天尊天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仙真、力士、金剛、神王、金童、
玉女侍衛身旁。
超度地獄鬼魂的尊貴天神從前有一種十分流行的說法:這個世界分為三個空
間,即天間。人間和陽間。天間是玉皇大帝和佛租為首的神佛們的樂園,人間世
俗中成仙得道、修行到家者也能上去。但世俗中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福氣,
死後都得去陰間報到。人一旦墮人了陰間地獄,尤其是十八層地獄,永世都不得
超生。為了救度地獄中受苦受難的眾生,佛道兩教專門配置了兩位尊神主管教化。
使之脫離苦海。佛門中有地藏王菩薩,而在道教裏,則是太乙救苦天尊。
據稱,不僅是被打入血池地獄的女性,凡是被打入地獄的人。隻要他們的親
族或遺族帶著太乙救苦天尊傳授的神符向神祈禱,下地獄的親人便一定能得救。
換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拯救受苦受難之人,超度地獄鬼魂的最尊貴的天神。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學理論名詞“太一”演變而來的。“太一”本
指形成天地方物的元氣,“太一”,元祖也。養之不窮,用之不竭,能生萬物,
乃氣之祖宗,造化之基也。被稱為“太一”的元氣是先天地萬物而存在的宇宙本
源,是道家、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因此,也可以說“太一”即”道”。
在崇尚鬼神的古代,人們將”道”的別稱“太一”尊為天神,並用太一神名
命名星辰。太一星屬紫微垣,在紫微宮門外,天乙星南,今天龍座內,是一顆恆
掛中天,永遠閃爍的亮星。古人認為,有其星必有其神。居住在太一星的神靈自
然是太一神。這樣,由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生、無滅、無始、無終的元
氣”道”演化而來的至大、至空、至虛、至玄,概念抽象,形象模糊的元氣之神
“太一”神便成了直觀的、易於想象的、便於供奉的太一星神。故而,早在戰國
時楚國已有祀奉太一神的祠廟。漢武帝時,在長安東郊建太一壇,並建五帝壇於
其周圍,以五帝為太一之佐,禮祀太一。”天神貴者太一”。道教創立後,太一信
仰即被道教吸收,並尊稱其為”太乙救苦天尊”。將其納入道界諸神體係,他都在
玉清境,得策名學道,號令群真。
中國古代稱上、下、東、西、南、北六方為”,亦稱”六極”。道教將”
、六極”作為教名稱之一,稱六極各有一位天神統禦,稱”六禦”,亦稱”
昊天六禦宸尊”。這六位大帝依次排列的順序是: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統禦萬天
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統禦萬雷
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統禦萬星
東極青華大帝統禦萬類
南極長生大帝統禦萬靈
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統禦萬地六禦中的東極青華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天
尊住在”青華常樂界。東極妙嚴宮”,東極青華大帝因此而得名。
十方救苦天尊太一是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元氣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在穀
滿穀,在坑滿坑,彌滿八極,無往不在,因而”遍滿十方界”。太乙救苦天尊由太
一神演變過來的。因而他積氣成神,聚則成形,散則為氣,也像元氣一樣,無處
不有,無往不在,遍滿十方,無所不能。
道經救苦誥中稱,太乙救苦天尊”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
悲大願,十方化號,普度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十方化號”即指太乙救苦
天尊方便於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化為靈寶十方救苦天尊。這”十方化號”是: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好
生度命天尊東北度仙上聖天尊西南太靈虛皇天尊西北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
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且看太乙救苦大天尊:他救苦十方,濟度人鬼,救苦救難
,化身無數,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
為聖人、帝君,或為真人、天尊,或為金剛、神王,或為力士、魔王,或為道士、
天師,或為老君、皇人,或為功曹、天醫,或為男人、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
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伯、雨師,總之”神通無量,功行無窮,
尋聲救苦,應物隨機”。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稱為太一福神,在世間稱為大慈仁者
,在地獄稱為日耀帝君,在外道鎮邪時稱為獅子明王,在水府淵泉稱為洞淵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貴、最聖、最靈,他於每月三、九日降臨人間,普救
眾生。凡人在危急之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感,前往解救,凡人
遭疾疫,重病纏身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疾病即愈,獲得安寧;凡人求官尋職
而奸佞妄生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然嫉妒不生,步步高遷凡人乘船渡江海,
被波浪驚嚇,受到魚龍威脅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到達彼岸,不受傷害;
凡人碰到雷聲霹靂,風雨交加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能神清氣爽,魂魄不動,
凡人親族生怨,兄弟不和,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感六親和睦,父慈子孝。兄友
弟恭;凡身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連綿,風雨失調,萬民塗炭,怨天
尤人之聲此起彼伏,隻要念誦天尊聖號,就會風調雨順,叛臣敗露,國泰民安。
凡人被邪精、惡鬼、匪徒傷害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妖魁自止,鬼賊滅亡;凡
人在山林中被蟲蛇﹒禽獸追逐並受傷,隻要念誦天尊聖號,禽蟲自退,不敢近前
;凡女子懷胎受孕而難產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感真氣護佑,無傷頭痛,並
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團圓。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
家出家,養性修身,隻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功行圓滿,白日升天;凡人之七祖、
九先、弟子、同學、夫妻、孩子身死而未得託生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然脫
離陰間,得以生天;凡人被對頭苦纏不休,隻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化解恩怨,
握手言和。
總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確像生成宇宙萬物的元氣,無處不有,無所不能,
時時刻刻在救苦救難,普度眾生。
超度孤魂脫離苦海太乙救苦天尊還是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天神。所
以。過去道士打醮、做道場、辦喪事,都請太乙救苦大天尊降臨,施食眾鬼,超
度亡魂。這時,太乙救苦大天尊由九頭獅子推車,十侍弟子相隨,金鑾袈裟,左
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環錫杖,摯玉明寶扇,有金睛獨眼鬼跟隨,親自下到鬼
城豐都地獄。豐都大帝、十殿閻羅王即刻虔誠恭迎。天尊用玉明扇煽三下,九環
錫杖頓三頓,扇開豐都門,讓金睛獨眼鬼照耀光明,接引十類鬼魂出離地獄,同
赴道場。天尊為地獄鬼眾及各方孤魂野鬼講經說法,用楊柳枝蘸金缽盂中的甘露
水,施食鬼眾,超度十類孤魂脫離地獄苦海,或升臨天界,或轉生人世。
這裏有兩則太乙救苦天尊顯靈的故事:
多才而善辯的道士張仁表與人交往甚少,因他常常說謊而受到人們的鄙棄。
一次,他病了,被帶地獄,正在危難之間,他記起平時常聽人說,唿喚太乙救苦
天尊可以得救,於是他高喊十數遍,拉他進地獄的判官小鬼們都笑了。他再唿喚
十數遍,隻見紅光閃爍被簇擁著的天尊突然出現。天尊對他說,乘人之危,落井
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為,本來你的壽數已盡,不得再迴人間,現在再給你七年,
讓你返迴人世。不過,在此期間你要為我畫像,廣示天下,還要盡行善道。張道
士聽到這裏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他遵循天尊之言,從此遍遊四方,凡有道觀
他必定為天尊畫像。如此過了七年,果然死去。
又有一男人乘船,突遇大風大浪,眼看就要翻船。這時,他大唿天尊,結果
得救。還有一個故事,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男子遇見已死多年的妻子。妻子生
前犯了罪孽。死後被打入地獄,受到應有的懲罰。妻子見到丈夫後請求相救,這
男子便唿喚天尊,結果救了妻子。
太乙救苦天尊原是道界諸神中僅次於三清的”六禦”之一,後來為了符合道
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此神及”長生大帝”,成為”
四禦”。在神靈信仰中有這樣一條規律,一些神信仰逐漸衰落,一些神信仰又產生
興起。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無數,無處不在,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比佛門
中大慈大悲、法力元邊、觀其聲音、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產生還早。但到了近代,
天尊名諱卻隻保留在道經中和道士誦唱的經韻中,他在民間的影響已遠遠不及觀
音。原因何在呢
太上三洞表文中稱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
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煉丹界天尊、法橋大度天尊、金闕化身天尊、逍遙
快樂天尊、寶華圓滿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職就
是「至聖至仁,極慈極愛,乘九師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浮生」。傳稱,
人如遇到苦難,隻要念誦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太乙救苦天尊就會隨聲應化,幫助
人解憂排難,化兇為吉。對於積功行善、功行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會「乘九
師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昇仙。道教的主要宮觀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
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騎獅子狀。道教徒通
常隻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為亡魂舉行黃籙超度道場時,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宋元以來,道教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的,名目繁多。例如:太乙救苦
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九幽燈儀等等。在此類科儀中,太
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還主持以水火交煉亡魂、主持清蕩血湖地獄,破
獄拔度罪魂等等。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亦太極界之神。在玄黃判分,天地肇定後,乃有天官、地官、水官
三帝出,而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過,而司眾生禍福之神。又稱為
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也。集仙錄以:「張道陵於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
所以人間祀奉三官,係自漢張道陵始。至元魏時,乃以三官配為三元節:正月十
五日為上元節,定為天官大帝誕辰;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定為地官大帝誕辰;
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定為水官大帝誕辰。魏書釋老誌雲:「張道陵受道於鵠鳴,
因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火行齋祠跪拜,各成道法。有三元
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鹹所統攝「。按三官大帝,設有九府,共部一百二十
曹,計三元九府有三百六十應感天尊。世人合三官簡稱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也。
按三官之號曰賜福,曰赦罪,曰解厄,皆為天聖度世之德心也。故世俗乃有:
「堯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為地官所降生,大禹係水官所降生」的傳說。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
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隻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
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
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
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天官大帝
道書以:上元天官,為玄都元陽一品,居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眾生
善惡之籍,致諸仙升降之司,號曰:上元九氣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
君。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
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大帝
中元地官,為青靈洞陽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
掌理八極四維五嶽,考眾生禍福之機,核男女善惡之籍。號曰:中元七氣赦罪地
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
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
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大帝
下元水官,為暘穀洞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
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條。號曰:下元五氣解厄水官,金靈洞陰
大帝,暘穀帝君。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
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
消災。
先天尊神四禦
四禦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大帝、中
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後土皇地隻。玉皇大帝是萬神之主。中天
紫微北極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於中天,萬星之宗主。勾陳上宮天
皇大帝,是北極帝座之左四座星組成的勾陳,位同北極,為天轉之樞紐。後土皇
地隻,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則天時出現女像。宋真宗潘
在嵩山建殿,供奉後土玄天大聖後像,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上地隻徽
號: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隻。其後,後土皆作女像。宋代以後,由於玉皇
大帝在道教神係中的地位和職能有所加強,因此,道書中多有將玉皇大帝排列在
「四禦」之外的說法,將「四禦」解釋為北南西東四極之天帝,即:北極紫微大
帝、南極長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和東極青華大帝。當今中國道教已經恢複了宋
代以前的對「四禦」的說法。玉皇大帝是總執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眾神
之上。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大帝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道
書稱其「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昊天,上應元氣」。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協助玉皇大帝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禦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後土皇
地隻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至於宋代以後以四極大帝作為四
禦的,四極大帝也各有職能,即:北極紫微大帝總禦萬星,南極長生大帝總禦萬
靈、主管萬靈之壽夭,太極天皇大帝總禦萬神,東極青華大帝總禦萬類,主管救
度眾生。北京白雲觀三清殿以外,另設有四禦殿,供奉四禦尊神。在大型齋醮儀
禮活動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別設有四禦之神位。道書稱「各居一列,各全其
尊」。四禦各尊神也分別有其神誕之日,玉皇大帝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極大帝
為十月二十七日,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為二月初二日,後土皇地隻為三月十八日。
天地人三皇
按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係元始天王於盤古氏分天地後所生也。據抱
樸子枕中書雲:「昔二儀始分,玄黃肇判,元始天王在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
常仰吸天氣,俯飲地泉。複經二劫,忽有太玄玉女,生在石澗積血之中,出而能
言,號曰太玄聖母。元始君下遊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當此之時,二
氣絪縕,覆載氣息,陰陽調和。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玄母,生天皇十三頭,
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又生九光玄女,號曰太真
西王母。天皇受號十三頭;後生地皇,地皇十一頭。地皇生人皇,人皇九頭,各
治三萬六千歲」。此言天皇由元始君與太玄母所生,後遞生地皇及人皇也。
所雲頭者,蓋謂人數也。如天皇十三頭,係化兄弟十三人;地皇十一頭,乃
也兄弟十一人;人皇九頭,謂化兄弟九人也。至所雲各治三萬六千歲,則與補三
皇本紀所說,亦有出入。考史記補三皇本紀雲:「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三頭,
澹泊無所施為,而遂自化,兄弟十三人,立各一萬八千歲。地皇十一頭,兄弟十
一人,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穀
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據
此則知所雲頭者,係指自化人數無疑也。
鬥姥天尊
鬥姥天尊乃先天元始之陰神也。因其形相象徵道體。故又稱先天道姥,謂為
象道之母也。其妙相紫光圓融,稟一氣玄元之象,應無極生太極也。秉持日月二
輪,應陰陽二氣,象太極也。四頭磊落,應四象也。八臂垂雄,應八卦也。道經
以:鬥姥居大梵天宮,綜日月星辰,為鬥極之母。梵氣妙文,敷成九章,應化九
皇:一曰貪狼,二曰巨門,三曰祿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貞,六曰武曲,七曰破
軍,八曰左輔,九曰右粥,居於鬥垣。鬥姥天尊常沐浴於九曲華池,湧出白玉龜
台,神獬寶座。登寶座以救度眾生,持寶杵以降魔禦患,執弧矢以救劫消災,振
法鈴以濟人度鬼,為道家之法主也。宋史以:高宗為金兵所困時,聞空中有輦豕
聲,仰見鬥姥天尊,四頭八臂乘七豕之車,現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護駕。鬥姥自是靈顯神通之後,乃為世人祀奉日隆,崇為鬥極至尊之神,以能消災解
厄,保命延生也。號曰:紫金妙相皇君,聖德巨光天後,圓明道姥天尊。
鬥姆,即北鬥眾星之母,全稱九靈太妙白玉龜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稱中
天梵氣鬥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後金真聖德天尊,又稱大圓滿月光王、東華
慈救皇君天醫大聖。簡稱鬥姆或鬥姆元君。鬥姆在天主治天寶閣,「生諸天眾目
之明,為北鬥星之母。鬥為之魄,水為之精,主生」。據太上玄靈鬥姆大聖元
君本命延生心經,鬥姆「以大藥醫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氣,解滯去窒,
破暗除邪。愆期者應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療病痾,職重天醫」。延
生心經又稱「鬥姆登於寶座之上,怡養神真,修煉精魄,沖然攝氣,氣入玄玄。運合靈風,紫虛蔚勃,果證玄靈,妙道放無極微妙光明,洞徹華池。化生金蓮
九苞,經人間七周夜,其華池中光明愈熾愈盛。其時一時上騰九華天中,化成九
所大寶樓閣」。寶樓閣中,混凝九真,應現九皇道體: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
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由
鬥姆化生的九皇道體,就是北鬥九辰星君。雲笈七籤稱,「夫九星者,寔九
天之靈根,日月之明梁,萬品之宗淵也。故天有九氣則以九星為其靈紐,地有九
州則以九星為其神主,人有九孔則以九星為其命府,陰陽九宮則以九星為其門戶,
五嶽四海則以九星為其淵府」。因此,鬥姆既為九星之母,當主天地萬物之生。
道教的一些主要宮觀,也有設有鬥姆殿的。其鬥姆像作女像,三目、四首、八臂。鬥姆神誕之日,一說是六月二十日,一說是九月初九日。道教徒多於道觀內鬥
姆殿舉行祈嗣或延生道場,祈禱健康長壽,子孫平安。
四極大帝
五方五帝其作用,係按五行,佈序於四方,運行於四時,而化育萬物。然道
書以元始開闢天地,奚止五億之多因虛空無盡,廣無邊際,故須按立四極,而
為統製。乃有北曰北極,以紫微大帝主之,綜禦萬星,南曰南極,以長生大帝主
之,綜禦萬靈。西曰太極,以天皇大帝主之,綜禦萬神。東曰東極,以青華大帝
主之,綜禦萬類。按此四極大帝,係輔佐昊天玉皇上帝,以統禦萬天也。此皆先
天「太極界」之神,為「天道」與「神道」組織係統之綱維也。
北極大帝
北極紫微一曰紫微垣。據晉書天文誌雲:「北極五星,一曰紫微,大帝之座
也,天子之常居也。」又爾雅釋天雲:「北極謂之北辰」。觀象玩占雲:「北極
星在紫微宮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
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因是,北極紫微大帝為萬星帝主
也。北極紫微大帝萬星之主,掌理人間禍福善惡,前因後果富貴貧賤,生死時間,
無不由之而予奪焉。凡一切星球人民,皆歸其總治,即中界之主宰也,然猶仰承
玉帝之命令施行,不敢自尊。
紫微大帝的生日為農曆四月十八日,這天眾多百姓都要向紫微大帝焚香禱告,
祈求除災招福。
南極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即俗稱南極星君也。史記天官書:「狼比有大星,曰南極老
人」,又觀象玩占雲:「南極老人星主壽考」正義雲:「角亢在辰為壽星,三月
之時,萬物始生,建於春氣,布養各盡其性,不罹災天,故壽」。俗以為壽星明
現,天下理安。若備醴祭告,可得福享壽,故南極曰長生大帝,而總禦萬靈也。
天皇大帝
西方曰太極,由天皇大帝主之。接晉書天文誌雲:「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
帝。其神曰耀魄寶,主禦群靈,執萬神圖」。故天皇大帝綜禦萬神也。
青華大帝
青華大帝居於東極,即道稱: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蓋係東華帝君之化
身,故有稱為東王公,或曰東王父,亦曰東皇太乙皆是也。按漢書郊祀誌曰:「
天神貴者太乙」。楚辭九歌以:太乙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曰東皇」。
因青華大帝誓願救度眾生,故名救苦而綜禦萬類也。
盤古真人
元始天王不但一氣化成三清,且又化為盤古真人。據葛洪枕中書雲「昔二儀
未分,溟涬鴻濛,未有形成。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
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又太平禦覽引三五曆記雲:「天地
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盤古在
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厚,盤古氏極長」。此謂天地由盤古氏所分成,
而盤古氏又亦元始天王所化。所以說天地亦是元始天王所開闢也。
土皇承天效法後土皇地隻
土皇是道教的地神。中國古代就有地神,即後土,職掌陰陽造化、山河秀麗。道教以後土為僅次於三清的四禦神之一,神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隻。南北朝時期,道教的宇宙創世理論有很大發展,對於神仙所居的天界作了區分。北周宇文邕撰無上秘要有「三界品」,將天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
界二十八天,以及無色界之上的四梵天,合為三十二天。度人經也有三十
二天之說,以東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合三十二天。北齊嚴東注稱「方有
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羅其上」。唐代又有「大羅天彌覆三清之上」,合為
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各有天帝。按天地感應之說,道教認為,上有三十六天,
下有三十六地。上有天帝,下有土皇。因此,土皇是各方土地的主管神靈。洞
玄靈寶河圖仰謝三十六土皇齋儀稱,「依洞神之法,立墠設位象三十六天,燒
香燃燈應三十六地」。土皇分為九壘,壘各有名。每壘分設四名土皇,共三十六
名土皇。據洞玄靈寶河圖仰謝三十六土皇齋儀,「第一壘色潤地,第一土皇
君姓秦諱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黃諱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諱玄文基;第四土
皇君姓蜚諱忠陣皇。第二壘剛色地,第五土皇君姓戍諱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鬱
諱黃母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諱乾德維;第八土皇君姓長諱皇明。第三壘石臘色澤
地,第九土皇君姓張諱維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諱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諱明
車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諱文敬士。第四壘潤澤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賈諱雲子高
;第十四土皇君姓謝諱伯無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己諱文泰陣;第十六土皇君姓行
諱機正方。第五壘金粟澤地,第十七土皇君姓華諱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黃諱
齡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雲諱探無淵;第二十土皇君姓蔣諱通八光。第六壘金剛
鐵澤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諱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範諱來力安;第二十
三土皇君姓張諱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諱駟女容。第七壘水製澤地,第二
十五土皇君姓唐諱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吳諱正法圖;第二十七土皇君姓漢
諱高文徹;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諱仲龍首。第八壘大風澤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
葛諱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華諱茂雲長;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諱真洞玄;第三
十二土皇君姓周諱尚敬原。第九壘洞元無色剛維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極諱無上
玄;第三十四土皇君姓升諱靈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趙諱上伯玄;第三十六土
皇君姓農諱勒無伯」。南宋蔣叔輿編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在列舉各土皇名號
時,在各名號前加有「後土」兩字,表明南宋道教視「土皇」為「後土」的下屬
神靈,其職能是職掌陰陽,化育大地,消釋幽暗,抬引神明。道教較大的宮觀中,
在四禦殿裏供奉有後土神像或神位,鮮有列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神位的。但在大型
齋醮儀禮中,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神位。唐代以來,隨著風水之術
的廣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動土、上樑、安宅、鎮宅、建橋、鋪路時,常要舉行禮
謝土皇的齋儀,以祈求路橋暢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災。
天真皇人
天真皇人乃先天的真聖,為元始天王所化身。據曆世真仙體道通鑑雲:「天
真皇人不知其得道之始,然是前劫修真極道之人也。身長九尺,玄毛披體,皆長
尺餘。黃帝時在峨嵋絕陰之下:蒼玉為屋,黃金為座,張華羅幡,燃百和香。侍
者仙童玉女,座賓三人,皆稱太清仙王。黃帝再拜問道,授以五牙三一之文。又
在峨嵋山以太上靈寶度人經授黃帝;又授帝嚳於牧德之台。一雲蜀岷山江北有慈
母山,天真皇人修煉之所。山有龍池,池中有金銀銅鐵鍚魚各從其色,得食者味
同乾薑,服之可以長生,謂之肉芝龍。池一在山中,一在空中,澄潔如鏡,纖芥
不汙。或乾條槁葉飛墮其上,即有五色凡鶩啣去」。此節所雲,天真皇人住處,
是即仙境也。
東華帝君
東華帝君乃天界真仙也。據搜神記雲:「東華帝君絕習在道氣凝寂,湛體無
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木公生於碧海
之上,蒼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東王公焉。與西華金母皆挺質
太元,毓神玄奧於東方溟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而成形,與西華王母共理二
氣,而育養天地,陶鑄萬物。凡天下三界十方男子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
此雲東華帝君之出處也。
瑤池金母西王母
瑤池金母乃九靈太妙,龜山西華金母,又稱西王母也。據墉城集仙錄雲:「
金母一號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啟迪玄功,生化萬物之初,
先以東華至真之氣,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以生陽和之氣,理於東方,
亦曰東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於神州伊川,生而飛
翔,以主陰靈之氣,理於西方,亦號西王母,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鹹所隸屬。所居宮闕,在龜山之舂山。
崑崙玄圃,閬風之苑。元始天王授以萬天統龜山九光之籙。昔黃帝討蚩尤之暴,
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風召雨,吹煙噴霧,師眾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
王母遣使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得之者勝,戰則克矣帝佩符既畢。王母乃命
一婦人,披玄狐之衣,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官、五意、
陰陽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罡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
蚩尤,而天下大定,都於上穀之涿鹿。」是黃帝之有天下,得西王母之助也。又
穆天子傳雲「周穆王好神仙,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稱觴於瑤池之上」。
故西王母世又稱為瑤池金母元君也。按搜神記以:西王母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
界十方,男女登仙之籍,東王公掌男子籍,而西王母掌女子籍。
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又稱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全名為白玉龜
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龜台九鳳太真西王母或太靈九光龜台金母元君。西王
母之名最初見於山海經。「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西王母由混沌道
氣中西華至妙之氣結氣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漢武帝內傳稱西王母上
ps:這章是關於中可能出現的人物的,篇目繁多。全本如果不願意看的,請等筆者下一篇正文,謝謝。
找資料,花了偶幾天啊,555
道教乃敬天法祖之多神教。舉凡先天真聖,後天仙真,及地方社稷神靈,各
依人民的欽仰崇拜,而自由祀奉之。拜先天真聖者,得兼祭後天神靈﹔祀後天先
真者,亦可兼奉先天真聖,並無限製。
無極始祖─元始天王
雲笈七籤元始天王紀雲:〔元始天王稟天自然之胤,結形未沌之霞,託體虛
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際,時玄景未分,天空冥遠,浩漫太虛,積七千餘劫,天朗
氣清,二暉纏絡,玄紫蓋映其首,元氣之電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燭室,散形
靈馥之煙,棲心霄霞之境〕。如上所舉,可知由無極而成太極的情形。元始天王
生於虛無自然即〔太易〕之世,第一化為無形天尊〔天寶尊〕,是為〔太初〕之
時﹔再化為無始天尊〔靈寶君〕,是再〔太始〕之時。第三化為梵行天尊〔神寶
君〕是為〔太素〕之世,皆〔無極界〕也。而至陰陽判分,天地肇定後,則成為
〔太極界〕,蓋即由〔太素〕而成〔太極〕的也。元始天王以氣化道,以道成身,
而後始有天地ˋ人黃,於以生萬物也。允為無上之高,時即掌道之祖。
萬天道元─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
道祖-道的祖氣。
三清係元始天王所化法身。列仙傳雲:。
三清是玉清ˋ上清ˋ太清的合稱,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所居之處,故
這三位最高尊神合稱為三清。三清各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統禦諸天神,為神
王之宗,飛仙之主,宇宙萬物皆為其所創造。三清乃天地人之祖氣,也尊稱
聖號為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聖號為: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靈寶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宮觀大多設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於大殿神像之中
位。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道德天尊神像常作一白鬚
白發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在大型道教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
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誕之日是正月初一。靈
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道德天尊之神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
日。道教以太上老君為教祖,是日大多舉行祝誕聚會或祈福延壽道場。
天地始氣─五方五老
道的原理由無極生太極,太極分兩儀,陰陽變化而生五行。因而雲笈七籤以
:元始天王化身成三清之後,繼又以大鈞之元氣,大淵之至精,化為五方五老。
─青靈始老君─木公老。亦稱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
─丹靈真老君─赤精老。亦稱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
─中央黃老君─元黃老。亦稱中央混元玄靈黃老君。
─皓靈皇老君─金母老。亦稱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
─五靈玄老君─水精老。亦稱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君。
五行之氣─五方五帝
五老受天王之教,體天地之德,共讚化育天地萬物群品。又因五老性情與天
王同,隻想靜養怡神,不喜調禦作為,於是五老又按五行,化為五方五帝。五老
是五行之精,乃五行之體,五帝是五行之氣,為五行之用也。
─青靈始老君─木公老。化為東方青帝,主木ˋ司春,其名曰靈威仰。
─丹靈真老君─赤精老。化為南方赤帝,主火ˋ司夏,其名曰赤熛怒。
─中央黃老君─元黃老。化為中央黃帝,主土ˋ司四季,其名曰含樞紐。
─皓靈皇老君─金母老。化為西方白帝,主金ˋ司秋,其名曰白招拒。
─五靈玄老君─水精老。化為北方黑帝,主水ˋ司冬,其名口十光紀。
萬天帝主─玉皇上帝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為太極界最高之神,居昊天金
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禦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
天。行天之道,佈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總禦萬靈,而無量
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主也。
道教太乙真蓮宗開宗祖師郭道師曰:「一氣化三清,三清合一體,就是玉皇
大天尊」。言簡易賅,無極ˋ太極一體兩麵。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三清與玉
皇,猶如先虛無而後妙有,先無極而後有太極,先無為而後有為。
玉皇大帝神誕之日為正月初九日。道教宮觀要舉行金籙醮儀,稱「玉皇會」。參加醮儀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齋天」大禮,以祈福延壽。福建和台灣民眾稱玉皇大帝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
齋戒沐浴,上香行禮,祭拜誦經,有的地方還唱戲娛神。中國北方過去還有舉行
玉皇祭,抬玉皇神像遊村巡街的習俗。十二月二十五日傳稱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間
的日子,舊時道觀和民間都要燒香念經,迎送玉皇大帝。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
尊
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天尊頭戴冕旒,身著朝服,”妙道真身,紫金瑞相”
,端坐於七寶芳騫林中之九色蓮花寶座,周圍有九頭青獅子口吐焰,簇擁寶座。
天尊天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仙真、力士、金剛、神王、金童、
玉女侍衛身旁。
超度地獄鬼魂的尊貴天神從前有一種十分流行的說法:這個世界分為三個空
間,即天間。人間和陽間。天間是玉皇大帝和佛租為首的神佛們的樂園,人間世
俗中成仙得道、修行到家者也能上去。但世俗中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福氣,
死後都得去陰間報到。人一旦墮人了陰間地獄,尤其是十八層地獄,永世都不得
超生。為了救度地獄中受苦受難的眾生,佛道兩教專門配置了兩位尊神主管教化。
使之脫離苦海。佛門中有地藏王菩薩,而在道教裏,則是太乙救苦天尊。
據稱,不僅是被打入血池地獄的女性,凡是被打入地獄的人。隻要他們的親
族或遺族帶著太乙救苦天尊傳授的神符向神祈禱,下地獄的親人便一定能得救。
換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拯救受苦受難之人,超度地獄鬼魂的最尊貴的天神。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學理論名詞“太一”演變而來的。“太一”本
指形成天地方物的元氣,“太一”,元祖也。養之不窮,用之不竭,能生萬物,
乃氣之祖宗,造化之基也。被稱為“太一”的元氣是先天地萬物而存在的宇宙本
源,是道家、道教最根本的信仰”道”。因此,也可以說“太一”即”道”。
在崇尚鬼神的古代,人們將”道”的別稱“太一”尊為天神,並用太一神名
命名星辰。太一星屬紫微垣,在紫微宮門外,天乙星南,今天龍座內,是一顆恆
掛中天,永遠閃爍的亮星。古人認為,有其星必有其神。居住在太一星的神靈自
然是太一神。這樣,由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生、無滅、無始、無終的元
氣”道”演化而來的至大、至空、至虛、至玄,概念抽象,形象模糊的元氣之神
“太一”神便成了直觀的、易於想象的、便於供奉的太一星神。故而,早在戰國
時楚國已有祀奉太一神的祠廟。漢武帝時,在長安東郊建太一壇,並建五帝壇於
其周圍,以五帝為太一之佐,禮祀太一。”天神貴者太一”。道教創立後,太一信
仰即被道教吸收,並尊稱其為”太乙救苦天尊”。將其納入道界諸神體係,他都在
玉清境,得策名學道,號令群真。
中國古代稱上、下、東、西、南、北六方為”,亦稱”六極”。道教將”
、六極”作為教名稱之一,稱六極各有一位天神統禦,稱”六禦”,亦稱”
昊天六禦宸尊”。這六位大帝依次排列的順序是: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統禦萬天
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統禦萬雷
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統禦萬星
東極青華大帝統禦萬類
南極長生大帝統禦萬靈
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統禦萬地六禦中的東極青華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天
尊住在”青華常樂界。東極妙嚴宮”,東極青華大帝因此而得名。
十方救苦天尊太一是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元氣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在穀
滿穀,在坑滿坑,彌滿八極,無往不在,因而”遍滿十方界”。太乙救苦天尊由太
一神演變過來的。因而他積氣成神,聚則成形,散則為氣,也像元氣一樣,無處
不有,無往不在,遍滿十方,無所不能。
道經救苦誥中稱,太乙救苦天尊”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
悲大願,十方化號,普度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十方化號”即指太乙救苦
天尊方便於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化為靈寶十方救苦天尊。這”十方化號”是: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好
生度命天尊東北度仙上聖天尊西南太靈虛皇天尊西北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
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且看太乙救苦大天尊:他救苦十方,濟度人鬼,救苦救難
,化身無數,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
為聖人、帝君,或為真人、天尊,或為金剛、神王,或為力士、魔王,或為道士、
天師,或為老君、皇人,或為功曹、天醫,或為男人、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
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伯、雨師,總之”神通無量,功行無窮,
尋聲救苦,應物隨機”。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稱為太一福神,在世間稱為大慈仁者
,在地獄稱為日耀帝君,在外道鎮邪時稱為獅子明王,在水府淵泉稱為洞淵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貴、最聖、最靈,他於每月三、九日降臨人間,普救
眾生。凡人在危急之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感,前往解救,凡人
遭疾疫,重病纏身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疾病即愈,獲得安寧;凡人求官尋職
而奸佞妄生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然嫉妒不生,步步高遷凡人乘船渡江海,
被波浪驚嚇,受到魚龍威脅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到達彼岸,不受傷害;
凡人碰到雷聲霹靂,風雨交加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能神清氣爽,魂魄不動,
凡人親族生怨,兄弟不和,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感六親和睦,父慈子孝。兄友
弟恭;凡身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連綿,風雨失調,萬民塗炭,怨天
尤人之聲此起彼伏,隻要念誦天尊聖號,就會風調雨順,叛臣敗露,國泰民安。
凡人被邪精、惡鬼、匪徒傷害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妖魁自止,鬼賊滅亡;凡
人在山林中被蟲蛇﹒禽獸追逐並受傷,隻要念誦天尊聖號,禽蟲自退,不敢近前
;凡女子懷胎受孕而難產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感真氣護佑,無傷頭痛,並
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團圓。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
家出家,養性修身,隻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功行圓滿,白日升天;凡人之七祖、
九先、弟子、同學、夫妻、孩子身死而未得託生時,隻要念誦天尊聖號,自然脫
離陰間,得以生天;凡人被對頭苦纏不休,隻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化解恩怨,
握手言和。
總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確像生成宇宙萬物的元氣,無處不有,無所不能,
時時刻刻在救苦救難,普度眾生。
超度孤魂脫離苦海太乙救苦天尊還是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天神。所
以。過去道士打醮、做道場、辦喪事,都請太乙救苦大天尊降臨,施食眾鬼,超
度亡魂。這時,太乙救苦大天尊由九頭獅子推車,十侍弟子相隨,金鑾袈裟,左
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環錫杖,摯玉明寶扇,有金睛獨眼鬼跟隨,親自下到鬼
城豐都地獄。豐都大帝、十殿閻羅王即刻虔誠恭迎。天尊用玉明扇煽三下,九環
錫杖頓三頓,扇開豐都門,讓金睛獨眼鬼照耀光明,接引十類鬼魂出離地獄,同
赴道場。天尊為地獄鬼眾及各方孤魂野鬼講經說法,用楊柳枝蘸金缽盂中的甘露
水,施食鬼眾,超度十類孤魂脫離地獄苦海,或升臨天界,或轉生人世。
這裏有兩則太乙救苦天尊顯靈的故事:
多才而善辯的道士張仁表與人交往甚少,因他常常說謊而受到人們的鄙棄。
一次,他病了,被帶地獄,正在危難之間,他記起平時常聽人說,唿喚太乙救苦
天尊可以得救,於是他高喊十數遍,拉他進地獄的判官小鬼們都笑了。他再唿喚
十數遍,隻見紅光閃爍被簇擁著的天尊突然出現。天尊對他說,乘人之危,落井
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為,本來你的壽數已盡,不得再迴人間,現在再給你七年,
讓你返迴人世。不過,在此期間你要為我畫像,廣示天下,還要盡行善道。張道
士聽到這裏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他遵循天尊之言,從此遍遊四方,凡有道觀
他必定為天尊畫像。如此過了七年,果然死去。
又有一男人乘船,突遇大風大浪,眼看就要翻船。這時,他大唿天尊,結果
得救。還有一個故事,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男子遇見已死多年的妻子。妻子生
前犯了罪孽。死後被打入地獄,受到應有的懲罰。妻子見到丈夫後請求相救,這
男子便唿喚天尊,結果救了妻子。
太乙救苦天尊原是道界諸神中僅次於三清的”六禦”之一,後來為了符合道
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此神及”長生大帝”,成為”
四禦”。在神靈信仰中有這樣一條規律,一些神信仰逐漸衰落,一些神信仰又產生
興起。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無數,無處不在,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比佛門
中大慈大悲、法力元邊、觀其聲音、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產生還早。但到了近代,
天尊名諱卻隻保留在道經中和道士誦唱的經韻中,他在民間的影響已遠遠不及觀
音。原因何在呢
太上三洞表文中稱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
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煉丹界天尊、法橋大度天尊、金闕化身天尊、逍遙
快樂天尊、寶華圓滿天尊等。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太乙救苦天尊之職就
是「至聖至仁,極慈極愛,乘九師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浮生」。傳稱,
人如遇到苦難,隻要念誦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太乙救苦天尊就會隨聲應化,幫助
人解憂排難,化兇為吉。對於積功行善、功行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會「乘九
師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昇仙。道教的主要宮觀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
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騎獅子狀。道教徒通
常隻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日或為亡魂舉行黃籙超度道場時,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宋元以來,道教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的,名目繁多。例如:太乙救苦
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九幽燈儀等等。在此類科儀中,太
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還主持以水火交煉亡魂、主持清蕩血湖地獄,破
獄拔度罪魂等等。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亦太極界之神。在玄黃判分,天地肇定後,乃有天官、地官、水官
三帝出,而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過,而司眾生禍福之神。又稱為
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也。集仙錄以:「張道陵於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
所以人間祀奉三官,係自漢張道陵始。至元魏時,乃以三官配為三元節:正月十
五日為上元節,定為天官大帝誕辰;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定為地官大帝誕辰;
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定為水官大帝誕辰。魏書釋老誌雲:「張道陵受道於鵠鳴,
因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火行齋祠跪拜,各成道法。有三元
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鹹所統攝「。按三官大帝,設有九府,共部一百二十
曹,計三元九府有三百六十應感天尊。世人合三官簡稱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也。
按三官之號曰賜福,曰赦罪,曰解厄,皆為天聖度世之德心也。故世俗乃有:
「堯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為地官所降生,大禹係水官所降生」的傳說。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
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隻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
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
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
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天官大帝
道書以:上元天官,為玄都元陽一品,居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眾生
善惡之籍,致諸仙升降之司,號曰:上元九氣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
君。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
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大帝
中元地官,為青靈洞陽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
掌理八極四維五嶽,考眾生禍福之機,核男女善惡之籍。號曰:中元七氣赦罪地
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
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
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大帝
下元水官,為暘穀洞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
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條。號曰:下元五氣解厄水官,金靈洞陰
大帝,暘穀帝君。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
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
消災。
先天尊神四禦
四禦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萬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大帝、中
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後土皇地隻。玉皇大帝是萬神之主。中天
紫微北極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於中天,萬星之宗主。勾陳上宮天
皇大帝,是北極帝座之左四座星組成的勾陳,位同北極,為天轉之樞紐。後土皇
地隻,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則天時出現女像。宋真宗潘
在嵩山建殿,供奉後土玄天大聖後像,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上地隻徽
號: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隻。其後,後土皆作女像。宋代以後,由於玉皇
大帝在道教神係中的地位和職能有所加強,因此,道書中多有將玉皇大帝排列在
「四禦」之外的說法,將「四禦」解釋為北南西東四極之天帝,即:北極紫微大
帝、南極長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和東極青華大帝。當今中國道教已經恢複了宋
代以前的對「四禦」的說法。玉皇大帝是總執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眾神
之上。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大帝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和四時氣候,道
書稱其「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昊天,上應元氣」。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協助玉皇大帝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禦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後土皇
地隻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至於宋代以後以四極大帝作為四
禦的,四極大帝也各有職能,即:北極紫微大帝總禦萬星,南極長生大帝總禦萬
靈、主管萬靈之壽夭,太極天皇大帝總禦萬神,東極青華大帝總禦萬類,主管救
度眾生。北京白雲觀三清殿以外,另設有四禦殿,供奉四禦尊神。在大型齋醮儀
禮活動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別設有四禦之神位。道書稱「各居一列,各全其
尊」。四禦各尊神也分別有其神誕之日,玉皇大帝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極大帝
為十月二十七日,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為二月初二日,後土皇地隻為三月十八日。
天地人三皇
按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係元始天王於盤古氏分天地後所生也。據抱
樸子枕中書雲:「昔二儀始分,玄黃肇判,元始天王在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
常仰吸天氣,俯飲地泉。複經二劫,忽有太玄玉女,生在石澗積血之中,出而能
言,號曰太玄聖母。元始君下遊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當此之時,二
氣絪縕,覆載氣息,陰陽調和。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玄母,生天皇十三頭,
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又生九光玄女,號曰太真
西王母。天皇受號十三頭;後生地皇,地皇十一頭。地皇生人皇,人皇九頭,各
治三萬六千歲」。此言天皇由元始君與太玄母所生,後遞生地皇及人皇也。
所雲頭者,蓋謂人數也。如天皇十三頭,係化兄弟十三人;地皇十一頭,乃
也兄弟十一人;人皇九頭,謂化兄弟九人也。至所雲各治三萬六千歲,則與補三
皇本紀所說,亦有出入。考史記補三皇本紀雲:「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三頭,
澹泊無所施為,而遂自化,兄弟十三人,立各一萬八千歲。地皇十一頭,兄弟十
一人,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穀
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據
此則知所雲頭者,係指自化人數無疑也。
鬥姥天尊
鬥姥天尊乃先天元始之陰神也。因其形相象徵道體。故又稱先天道姥,謂為
象道之母也。其妙相紫光圓融,稟一氣玄元之象,應無極生太極也。秉持日月二
輪,應陰陽二氣,象太極也。四頭磊落,應四象也。八臂垂雄,應八卦也。道經
以:鬥姥居大梵天宮,綜日月星辰,為鬥極之母。梵氣妙文,敷成九章,應化九
皇:一曰貪狼,二曰巨門,三曰祿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貞,六曰武曲,七曰破
軍,八曰左輔,九曰右粥,居於鬥垣。鬥姥天尊常沐浴於九曲華池,湧出白玉龜
台,神獬寶座。登寶座以救度眾生,持寶杵以降魔禦患,執弧矢以救劫消災,振
法鈴以濟人度鬼,為道家之法主也。宋史以:高宗為金兵所困時,聞空中有輦豕
聲,仰見鬥姥天尊,四頭八臂乘七豕之車,現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護駕。鬥姥自是靈顯神通之後,乃為世人祀奉日隆,崇為鬥極至尊之神,以能消災解
厄,保命延生也。號曰:紫金妙相皇君,聖德巨光天後,圓明道姥天尊。
鬥姆,即北鬥眾星之母,全稱九靈太妙白玉龜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又稱中
天梵氣鬥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後金真聖德天尊,又稱大圓滿月光王、東華
慈救皇君天醫大聖。簡稱鬥姆或鬥姆元君。鬥姆在天主治天寶閣,「生諸天眾目
之明,為北鬥星之母。鬥為之魄,水為之精,主生」。據太上玄靈鬥姆大聖元
君本命延生心經,鬥姆「以大藥醫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氣,解滯去窒,
破暗除邪。愆期者應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療病痾,職重天醫」。延
生心經又稱「鬥姆登於寶座之上,怡養神真,修煉精魄,沖然攝氣,氣入玄玄。運合靈風,紫虛蔚勃,果證玄靈,妙道放無極微妙光明,洞徹華池。化生金蓮
九苞,經人間七周夜,其華池中光明愈熾愈盛。其時一時上騰九華天中,化成九
所大寶樓閣」。寶樓閣中,混凝九真,應現九皇道體: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
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由
鬥姆化生的九皇道體,就是北鬥九辰星君。雲笈七籤稱,「夫九星者,寔九
天之靈根,日月之明梁,萬品之宗淵也。故天有九氣則以九星為其靈紐,地有九
州則以九星為其神主,人有九孔則以九星為其命府,陰陽九宮則以九星為其門戶,
五嶽四海則以九星為其淵府」。因此,鬥姆既為九星之母,當主天地萬物之生。
道教的一些主要宮觀,也有設有鬥姆殿的。其鬥姆像作女像,三目、四首、八臂。鬥姆神誕之日,一說是六月二十日,一說是九月初九日。道教徒多於道觀內鬥
姆殿舉行祈嗣或延生道場,祈禱健康長壽,子孫平安。
四極大帝
五方五帝其作用,係按五行,佈序於四方,運行於四時,而化育萬物。然道
書以元始開闢天地,奚止五億之多因虛空無盡,廣無邊際,故須按立四極,而
為統製。乃有北曰北極,以紫微大帝主之,綜禦萬星,南曰南極,以長生大帝主
之,綜禦萬靈。西曰太極,以天皇大帝主之,綜禦萬神。東曰東極,以青華大帝
主之,綜禦萬類。按此四極大帝,係輔佐昊天玉皇上帝,以統禦萬天也。此皆先
天「太極界」之神,為「天道」與「神道」組織係統之綱維也。
北極大帝
北極紫微一曰紫微垣。據晉書天文誌雲:「北極五星,一曰紫微,大帝之座
也,天子之常居也。」又爾雅釋天雲:「北極謂之北辰」。觀象玩占雲:「北極
星在紫微宮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
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因是,北極紫微大帝為萬星帝主
也。北極紫微大帝萬星之主,掌理人間禍福善惡,前因後果富貴貧賤,生死時間,
無不由之而予奪焉。凡一切星球人民,皆歸其總治,即中界之主宰也,然猶仰承
玉帝之命令施行,不敢自尊。
紫微大帝的生日為農曆四月十八日,這天眾多百姓都要向紫微大帝焚香禱告,
祈求除災招福。
南極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即俗稱南極星君也。史記天官書:「狼比有大星,曰南極老
人」,又觀象玩占雲:「南極老人星主壽考」正義雲:「角亢在辰為壽星,三月
之時,萬物始生,建於春氣,布養各盡其性,不罹災天,故壽」。俗以為壽星明
現,天下理安。若備醴祭告,可得福享壽,故南極曰長生大帝,而總禦萬靈也。
天皇大帝
西方曰太極,由天皇大帝主之。接晉書天文誌雲:「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
帝。其神曰耀魄寶,主禦群靈,執萬神圖」。故天皇大帝綜禦萬神也。
青華大帝
青華大帝居於東極,即道稱: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蓋係東華帝君之化
身,故有稱為東王公,或曰東王父,亦曰東皇太乙皆是也。按漢書郊祀誌曰:「
天神貴者太乙」。楚辭九歌以:太乙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曰東皇」。
因青華大帝誓願救度眾生,故名救苦而綜禦萬類也。
盤古真人
元始天王不但一氣化成三清,且又化為盤古真人。據葛洪枕中書雲「昔二儀
未分,溟涬鴻濛,未有形成。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
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又太平禦覽引三五曆記雲:「天地
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盤古在
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厚,盤古氏極長」。此謂天地由盤古氏所分成,
而盤古氏又亦元始天王所化。所以說天地亦是元始天王所開闢也。
土皇承天效法後土皇地隻
土皇是道教的地神。中國古代就有地神,即後土,職掌陰陽造化、山河秀麗。道教以後土為僅次於三清的四禦神之一,神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隻。南北朝時期,道教的宇宙創世理論有很大發展,對於神仙所居的天界作了區分。北周宇文邕撰無上秘要有「三界品」,將天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
界二十八天,以及無色界之上的四梵天,合為三十二天。度人經也有三十
二天之說,以東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合三十二天。北齊嚴東注稱「方有
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羅其上」。唐代又有「大羅天彌覆三清之上」,合為
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各有天帝。按天地感應之說,道教認為,上有三十六天,
下有三十六地。上有天帝,下有土皇。因此,土皇是各方土地的主管神靈。洞
玄靈寶河圖仰謝三十六土皇齋儀稱,「依洞神之法,立墠設位象三十六天,燒
香燃燈應三十六地」。土皇分為九壘,壘各有名。每壘分設四名土皇,共三十六
名土皇。據洞玄靈寶河圖仰謝三十六土皇齋儀,「第一壘色潤地,第一土皇
君姓秦諱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黃諱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諱玄文基;第四土
皇君姓蜚諱忠陣皇。第二壘剛色地,第五土皇君姓戍諱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鬱
諱黃母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諱乾德維;第八土皇君姓長諱皇明。第三壘石臘色澤
地,第九土皇君姓張諱維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諱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諱明
車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諱文敬士。第四壘潤澤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賈諱雲子高
;第十四土皇君姓謝諱伯無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己諱文泰陣;第十六土皇君姓行
諱機正方。第五壘金粟澤地,第十七土皇君姓華諱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黃諱
齡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雲諱探無淵;第二十土皇君姓蔣諱通八光。第六壘金剛
鐵澤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諱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範諱來力安;第二十
三土皇君姓張諱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諱駟女容。第七壘水製澤地,第二
十五土皇君姓唐諱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吳諱正法圖;第二十七土皇君姓漢
諱高文徹;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諱仲龍首。第八壘大風澤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
葛諱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華諱茂雲長;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諱真洞玄;第三
十二土皇君姓周諱尚敬原。第九壘洞元無色剛維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極諱無上
玄;第三十四土皇君姓升諱靈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趙諱上伯玄;第三十六土
皇君姓農諱勒無伯」。南宋蔣叔輿編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在列舉各土皇名號
時,在各名號前加有「後土」兩字,表明南宋道教視「土皇」為「後土」的下屬
神靈,其職能是職掌陰陽,化育大地,消釋幽暗,抬引神明。道教較大的宮觀中,
在四禦殿裏供奉有後土神像或神位,鮮有列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神位的。但在大型
齋醮儀禮中,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神位。唐代以來,隨著風水之術
的廣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動土、上樑、安宅、鎮宅、建橋、鋪路時,常要舉行禮
謝土皇的齋儀,以祈求路橋暢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災。
天真皇人
天真皇人乃先天的真聖,為元始天王所化身。據曆世真仙體道通鑑雲:「天
真皇人不知其得道之始,然是前劫修真極道之人也。身長九尺,玄毛披體,皆長
尺餘。黃帝時在峨嵋絕陰之下:蒼玉為屋,黃金為座,張華羅幡,燃百和香。侍
者仙童玉女,座賓三人,皆稱太清仙王。黃帝再拜問道,授以五牙三一之文。又
在峨嵋山以太上靈寶度人經授黃帝;又授帝嚳於牧德之台。一雲蜀岷山江北有慈
母山,天真皇人修煉之所。山有龍池,池中有金銀銅鐵鍚魚各從其色,得食者味
同乾薑,服之可以長生,謂之肉芝龍。池一在山中,一在空中,澄潔如鏡,纖芥
不汙。或乾條槁葉飛墮其上,即有五色凡鶩啣去」。此節所雲,天真皇人住處,
是即仙境也。
東華帝君
東華帝君乃天界真仙也。據搜神記雲:「東華帝君絕習在道氣凝寂,湛體無
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木公生於碧海
之上,蒼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東王公焉。與西華金母皆挺質
太元,毓神玄奧於東方溟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而成形,與西華王母共理二
氣,而育養天地,陶鑄萬物。凡天下三界十方男子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
此雲東華帝君之出處也。
瑤池金母西王母
瑤池金母乃九靈太妙,龜山西華金母,又稱西王母也。據墉城集仙錄雲:「
金母一號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啟迪玄功,生化萬物之初,
先以東華至真之氣,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以生陽和之氣,理於東方,
亦曰東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於神州伊川,生而飛
翔,以主陰靈之氣,理於西方,亦號西王母,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鹹所隸屬。所居宮闕,在龜山之舂山。
崑崙玄圃,閬風之苑。元始天王授以萬天統龜山九光之籙。昔黃帝討蚩尤之暴,
威所未禁,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風召雨,吹煙噴霧,師眾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
王母遣使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得之者勝,戰則克矣帝佩符既畢。王母乃命
一婦人,披玄狐之衣,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官、五意、
陰陽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罡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
蚩尤,而天下大定,都於上穀之涿鹿。」是黃帝之有天下,得西王母之助也。又
穆天子傳雲「周穆王好神仙,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稱觴於瑤池之上」。
故西王母世又稱為瑤池金母元君也。按搜神記以:西王母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
界十方,男女登仙之籍,東王公掌男子籍,而西王母掌女子籍。
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又稱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全名為白玉龜
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龜台九鳳太真西王母或太靈九光龜台金母元君。西王
母之名最初見於山海經。「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西王母由混沌道
氣中西華至妙之氣結氣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漢武帝內傳稱西王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