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朱元璋考較諸王。


    “你們在外曆練三個月,可有什麽感觸?”


    肅王朱楧:“民風淳樸,人敦本業。”


    遼王朱植:“百姓充實,府庫衍溢。”


    岷王朱楩:“好玩好吃的地方很多!”


    朱允炆道:“上下交足,軍民胥裕,百姓安居樂業,不愧洪武之治!”


    朱允熥:“民生多艱,百姓不易。”


    朱允炆立馬抓住漏洞:”洪武盛世,中都鳳陽府治下,何來民生艱苦?”


    專挑好聽的說?


    朱允熥反擊道:“惠王少出中都,自然不知軍戶失田之苦,更不懂匠戶為工錢而發愁,甚至喪命。”


    眼瞅著老朱臉色不好看,自己說的好像噴子。


    朱允熥忙補充道:“我朝天下初定,天災頻發,百廢待興,民生多艱,但也正因為如此,皇爺爺才能宵旰圖治,以安生民,有了治世局麵。”


    “然而不乏仍有奸臣欺民,給朝廷抹黑,挖國家牆角。”


    一番話下來,即將引出勳貴侵占軍田之事、以及江夏侯殺匠戶一事。


    哪知,朱允熥失算了。


    朱元璋壓根不問:“有感觸就行,你們這三個月沒算白跑一趟。”


    下麵直接換了個話題。


    “我大明內外共有多少衛所?”


    朱元璋目光在諸王身上掃視一圈:“知道的出來說話。”


    全國那麽多地方,誰知道啊。


    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時間無人答出。


    上前一步,朱允熥答道:“迴皇爺爺,我大明內外衛所三百二十九,守禦千戶所六十五。”


    “好!”


    朱元璋又問:“全國軍隊總數多少人?”


    這次,朱允炆上前一步搶答:“迴皇爺爺,全國軍隊總數共一百九十一萬餘人。”


    衛所數量知道了,乘以每個衛所的固定人數,就是總人數了。


    這麽簡單的算術題,玩的就是速算!


    自上次大本堂算術輸給朱允熥,朱允炆便開始苦學算術,今日終於大放異彩,在皇爺爺麵前露麵。


    這裏唯一的變數是守禦千戶所,因為人數不一定。


    有的守禦千戶所下轄是兩個普通千戶所,有的下轄三個千戶所。


    所以朱允炆迴答是一百九十一萬餘人,誤差在一萬人以內。


    幾位親王驚訝地看著他,佩服他的算術能力。


    朱允炆則沾沾自喜,坐等皇爺爺誇獎。


    哪知,朱元璋說道:“允熥,你說說。”


    朱允熥不暇思索,脫口而出道:“孫兒所知,我大明全國軍隊總數是一百二十一萬四千九百二十三人。”


    都數量精確到個位數了?


    朱允炆微微一驚,旋即道:“與額定兵員差了近七十萬人,這怎麽可能!”


    打臉的場麵來了。


    朱元璋麵露驚疑:“允熥,你是如何知道的?”


    顯然,老朱肯定了這個答案。


    朱允熥迴道:“孫兒在鳳陽府練兵,向開國公、魏國公等人學習軍陣戰法,又對我大明全國各地的衛所,都有了解過。”


    魏國公徐允恭在中軍都督府任職,主管的就是衛所。


    隨便一問就知道了。


    沉迷於自己算術成就上的朱允炆還是不服氣,質問道:“按照全國衛所數量,軍隊總數約有一百九十萬,為何差了這麽多?”


    朱允熥笑了笑:“這就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軍戶逃亡,吃空餉的現象總歸存在。


    一向理想化的朱允炆或許很難理解這些。


    當然,明初的軍官吃不了什麽空餉,頂多侵占軍戶田地。


    因為朝廷養軍隊,壓根不花錢。


    明朝衛所兵製中的軍屯製度就很好地解決了軍隊財政、糧餉的問題。


    屯田是軍隊各級官員的重要職責之一,餉糧基本上自給自足。


    朱元璋自豪地道:“國家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全仰軍屯。”


    直到嘉靖年間,明軍屯田才大壞、屯田收入不及洪武年間的三分之一,衛所製度基本崩壞。


    到了明末,因沒錢沒餉沒糧,明軍的戰鬥力變得十分拉胯。


    沒錢誰還替朝廷賣命?


    可以說,隻要明軍足餉足糧有田地,生活有盼頭,明軍能把韃子揍出翔來!


    提到軍戶,朱元璋決定深入考察諸王鳳陽曆練的成果。


    “朱楩,伱來說說,步軍總旗月收入多少?”


    “啊這......”


    岷王朱楩一陣撓頭。


    他在鳳陽雖說也在曆練,參與操演,不過大多時間是在周邊玩耍。


    一會兒去中都城逛街,一會兒去長淮衛住幾天。


    最遠的跑到宿州,說是到孝慈馬皇後老家瞧瞧。


    “允炆,你來說說。”


    朱元璋開始點名。


    朱允炆原以為會考軍陣戰術,故而提前準備了一個多月,哪知考的竟是後勤......


    他哪裏知道這些,兀自緊鎖眉頭,看著朱元璋連連搖頭。


    “允熥。”


    所有人的希望朱允熥再度出來展現自己,他輕鬆迴道:“步軍總旗月支米一石五鬥,小旗一石二鬥。”


    “還有呢?”朱元璋神色中帶著欣慰。


    朱允熥道:“民匠充軍者八鬥,牧馬千戶所一石,民丁編軍操練者一石,江陽橫海水軍稍班,碇手一石五鬥。”


    “軍士陣亡如何補貼?”


    “陣亡病故軍給喪費一石,在營病故者半之。”


    “恩軍呢?”


    充軍戍邊的罪人叫做恩軍。


    朱允熥道:“恩軍家中四口以上一石,三口以下六鬥,無家口者四鬥。”


    “軍士月鹽如何支取?”


    “有家口者二斤,無者一斤。”


    朱元璋一連問了十幾個問題,朱允熥對答如流。


    他將衛所軍士月糧月鹽、戰馬、軍器、棉花、冬衣和鹽專賣等收入的供給情況迴答的明明白白。


    學霸的表演,讓諸王無地自容。


    連朱允炆都為之歎服。


    朱允熥麵露微笑,心說這次鳳陽曆練,你們是去度假鍍金。


    而我,是去提升自己!


    不僅搞經濟賺錢。


    還搞軍隊建設,在軍中發展人脈。


    全方位發展自己的勢力!


    短短三個月,朱允熥已初步搭建好了自己的幕府框架,隻等往後蓬勃發展!


    “朱桂!”


    朱元璋又點名代王。


    “全國上百萬的軍隊,尤其是塞北之地人吃馬嚼的,當屯糧不足時該如何解決?”


    朱桂想了想,迴道:“當屯糧不足時,可以用民糧運往,讓商人出糧塞下,換取政府鹽引。”


    邊境急需軍糧,朝廷需要從內地購買糧食。


    但買糧的開銷極大,如何不花一文錢就能搞到糧食呢?


    朱元璋想到了開中法,朝廷招募商人以糧換取鹽引,商人們鹽引領取對應的鹽,然後去賣。


    曆代朝廷實行鹽鐵專賣,鹽的成本極低,而且生產簡單量大。


    用鹽引換糧食,這買賣穩賺不虧。


    朱元璋又問寧王朱權:“塞北缺戰馬,當如何解決?”


    朱權道:“如十三哥所言,以開中法解決,缺糧就讓商人用糧食換鹽引,缺戰馬就讓商人用馬匹換鹽引,靈活機動及時補充了軍餉不足。”


    “好!等過了年,你們就去塞北就藩。”


    朱元璋十分欣慰,終於放心。


    身為塞王,熟知開中法是基本操作。


    若代王和寧王答不出,朱元璋恐怕會暴起揍人。


    眼下,蒙元勢力雖已被趕出中國,但其軍事勢力仍然較為強盛。


    他們雄踞北方草原地區,時刻準備南侵,大有卷土重來之勢,是大明的最大威脅。


    再加上西北、雲南等邊疆地區也不安穩,大明的軍事壓力極大,所以朱元璋十分注重軍隊發展。


    這次武英殿考較,朱允熥毫無爭議成了最優。


    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分數,由七分增加到了九分,直追燕王朱棣。


    至於朱允炆,原地踏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第一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第一帥並收藏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