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立刻放下銀匙,從椅子上跳下來,秦王蹲在她麵前,神情有幾分陰鬱,“你看,大人就是這樣,連玩一會兒都不能好好玩兒,讓陸將軍送你迴去,下迴有空,我再接你過來玩,好不好?”
李夏點頭,心卻有點兒沉,宮裏來人,太後這麽急讓他迴去,宮裏來的是什麽人?又是什麽事?
外麵雨似下非下,陸儀看向李文山,李文山忙笑道:“這雨沒事,還是趕迴去便當。”
陸儀並不堅持,吩咐承影多帶幾個人,送李文山兄妹三人迴橫山縣。
………………
半個月後,陸儀打發人送了滿滿兩大箱子衣服過來,一箱子是李文嵐的,一箱子是李夏的。
徐太太對著滿的插不進手的兩大箱子衣服,心疼的差點掉眼淚。
這兩大箱子衣服,大小一樣,件件正正好,嵐哥兒和阿夏長個兒長的那麽快,這不等穿一遍就全小了,這麽好的料子,這麽好的繡工,這麽好的衣服……
徐太太和洪嬤嬤,以及李冬,對著那兩大箱子衣服,擺過來擺過去,直琢磨了整整兩天,還是一籌莫展,這衣服大了能改小,小了怎麽辦?沒辦法啊!
徐太太心疼了好幾天,心疼也沒辦法,隻能趕緊穿吧,一天一套的換著穿,好歹穿一遍吧。
李夏對衣服首飾全然不放心上,李文嵐天天穿新衣服,樂的一天到晚合不攏嘴。
之後,一直到進了臘月,秦王隻在路過橫山縣時,接李夏和李文嵐過去,匆匆吃了頓飯,連李文山也跟著忙的一連兩三個月不能迴家。
郭勝隔個十天八天,就去一趟杭州城,見見秦先生,看看舅舅,找朋友喝喝酒,呆上半天一天,有時候兩天三天,再迴來。
李夏對他帶迴來的各種消息,隻聽,一句話也不說。
可郭勝卻覺得,李夏聽的十分認真,這就足夠了,她不說話,是因為沒有要說的話,以及,沒有要做的事,但知道,她還是應該知道的。
年底,掌櫃過來交了頭一迴帳,認真算起來,隻是小半年的生意,生息不多,但有生息,這掌櫃就極有本事了。
因為掌櫃交帳的事,李文山特意趕迴來了一趟,和徐太太仔細解釋了從古六那兒學來的生意經,和徐太太仔細解釋明白了這位白掌櫃的難得之處在哪裏,又照古六的建議,讓徐太太把生息全部翻入流水。
這一年,雖說沒拿到真金白銀,徐太太還是喜之不盡,一個人坐著盤算了好幾天,照這樣,再有個幾年,到冬姐兒出嫁時,就能置辦出一份很象樣子的嫁妝了。
轉眼過了年,剛一進春天,徐太太趕緊翻出那一大箱子秋裝,果然,李夏的裙子還好,雖然吊起來有將近一寸,還能湊和著穿一穿,可短襖短夾衣就不行了。
李文嵐長的更快,一件能上身的也沒有。
徐太太對著兩大箱子幾乎是全新的衣服,又歎了半天氣,心疼了半天,和洪嬤嬤一件件仔細收好,收了起來,以後等山哥兒成了親,有了孫子孫女兒,就又能穿上了。
三月裏,李文山跟著秦王,要去一趟福建路,聽說是要沿著海岸一線往福建路去,李夏一顆心頓時提了起來。
柏家滅門的慘禍,就是這兩年的事,這會兒的兩浙到福建沿海一線,必定很不太平。
李夏沒敢說柏家的慘禍,隻千叮嚀萬囑咐了李文山。
送走五哥,李夏呆想了大半天,無論如何放不下心,秦王宿衛的事,五哥肯定說不上話,肯定連知道都不會讓他知道,她交待他的話,其實都是白說。
李夏猶豫了小半天,找到郭勝,讓他去一趟杭州城,想辦法提醒陸儀,從兩浙路往福建一線,海盜勾結內陸,禍害之重,膽子之大,遠遠超過朝廷的想象。
郭勝一聽就明白了,沿海匪禍之重,他也十分清楚。
郭勝當天就趕去了杭州城,隔天請見陸儀,陸儀忙碌不堪,隻等到傍晚才見到。
郭勝從自己小時候的經曆說起,先說了從兩浙過去福建一帶宗族械鬥之烈,民風之彪悍狠厲,以及,對官府的藐視成風,一直說到自己這些年在兩浙和福建一帶遊曆所見,以及出過幾迴海,在海上所見所曆的幾夥海盜,以及其它關於海盜的諸多所見所聞……
陸儀全神貫注的直聽他說到後半夜,第二天一大早,見過金太後之後,問郭勝能否同行。
郭勝片刻猶豫後,就答應了下來。
姑娘那樣擔心王爺和五爺,這一趟,他跟著過去這件事,姑娘必定會答應的,再說,他跟著走上這一趟。也能替姑娘好好看看這位皇上幼弟,以及那位世子。
郭勝立刻趕迴橫山縣,李夏果然一口答應,李縣令就不說了,一句五哥兒的話就足夠了。
隔天,郭勝將橫山縣衙裏那點子事,連同他那兩個學生,一起交待給秦先生,收拾了一個小包袱,作為李文山的隨從,一起啟程,往福建路去。
李文山和郭勝一起去了福建路,李夏的耳目,就算是徹底斷掉了。
李夏憂心五哥和王爺這一路的安危,又實在無聊,這一個夏天過的,鬱鬱寡歡,徐太太感歎了不知道多少迴,說阿夏這樣離不了她五哥,往後她五哥離家的時候長著呢,那可怎麽辦?
七月末,李文山和郭勝,帶著吉大吉二和小廝喜硯,風塵仆仆的迴到了橫山縣衙。
橫山縣後衙熱鬧的跟過年一樣。
李縣令看著兒子,眼裏閃著淚花,一下下拍著已經和他齊肩的兒子,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徐太太按著兒子坐下,從頭發摸到肩膀,再拉著手看一會兒,心疼的眼淚掉成串兒,兒子長高了,瘦了,怎麽黑成這樣了……
李夏倒沒往前擠,站在李縣令身邊,看著眼睛明亮,英氣勃勃,仿佛一下子長大成人的五哥,心裏酸酸辣辣的,說不清什麽味兒。
徐太太不錯眼看著兒子,一會兒遞茶給他,一會兒拿點心給他,問這問那,又催著兒子趕緊去歇下,好好歇歇,一會兒又讓喝碗湯吃這個吃那個,忙成了一團亂。
李夏點頭,心卻有點兒沉,宮裏來人,太後這麽急讓他迴去,宮裏來的是什麽人?又是什麽事?
外麵雨似下非下,陸儀看向李文山,李文山忙笑道:“這雨沒事,還是趕迴去便當。”
陸儀並不堅持,吩咐承影多帶幾個人,送李文山兄妹三人迴橫山縣。
………………
半個月後,陸儀打發人送了滿滿兩大箱子衣服過來,一箱子是李文嵐的,一箱子是李夏的。
徐太太對著滿的插不進手的兩大箱子衣服,心疼的差點掉眼淚。
這兩大箱子衣服,大小一樣,件件正正好,嵐哥兒和阿夏長個兒長的那麽快,這不等穿一遍就全小了,這麽好的料子,這麽好的繡工,這麽好的衣服……
徐太太和洪嬤嬤,以及李冬,對著那兩大箱子衣服,擺過來擺過去,直琢磨了整整兩天,還是一籌莫展,這衣服大了能改小,小了怎麽辦?沒辦法啊!
徐太太心疼了好幾天,心疼也沒辦法,隻能趕緊穿吧,一天一套的換著穿,好歹穿一遍吧。
李夏對衣服首飾全然不放心上,李文嵐天天穿新衣服,樂的一天到晚合不攏嘴。
之後,一直到進了臘月,秦王隻在路過橫山縣時,接李夏和李文嵐過去,匆匆吃了頓飯,連李文山也跟著忙的一連兩三個月不能迴家。
郭勝隔個十天八天,就去一趟杭州城,見見秦先生,看看舅舅,找朋友喝喝酒,呆上半天一天,有時候兩天三天,再迴來。
李夏對他帶迴來的各種消息,隻聽,一句話也不說。
可郭勝卻覺得,李夏聽的十分認真,這就足夠了,她不說話,是因為沒有要說的話,以及,沒有要做的事,但知道,她還是應該知道的。
年底,掌櫃過來交了頭一迴帳,認真算起來,隻是小半年的生意,生息不多,但有生息,這掌櫃就極有本事了。
因為掌櫃交帳的事,李文山特意趕迴來了一趟,和徐太太仔細解釋了從古六那兒學來的生意經,和徐太太仔細解釋明白了這位白掌櫃的難得之處在哪裏,又照古六的建議,讓徐太太把生息全部翻入流水。
這一年,雖說沒拿到真金白銀,徐太太還是喜之不盡,一個人坐著盤算了好幾天,照這樣,再有個幾年,到冬姐兒出嫁時,就能置辦出一份很象樣子的嫁妝了。
轉眼過了年,剛一進春天,徐太太趕緊翻出那一大箱子秋裝,果然,李夏的裙子還好,雖然吊起來有將近一寸,還能湊和著穿一穿,可短襖短夾衣就不行了。
李文嵐長的更快,一件能上身的也沒有。
徐太太對著兩大箱子幾乎是全新的衣服,又歎了半天氣,心疼了半天,和洪嬤嬤一件件仔細收好,收了起來,以後等山哥兒成了親,有了孫子孫女兒,就又能穿上了。
三月裏,李文山跟著秦王,要去一趟福建路,聽說是要沿著海岸一線往福建路去,李夏一顆心頓時提了起來。
柏家滅門的慘禍,就是這兩年的事,這會兒的兩浙到福建沿海一線,必定很不太平。
李夏沒敢說柏家的慘禍,隻千叮嚀萬囑咐了李文山。
送走五哥,李夏呆想了大半天,無論如何放不下心,秦王宿衛的事,五哥肯定說不上話,肯定連知道都不會讓他知道,她交待他的話,其實都是白說。
李夏猶豫了小半天,找到郭勝,讓他去一趟杭州城,想辦法提醒陸儀,從兩浙路往福建一線,海盜勾結內陸,禍害之重,膽子之大,遠遠超過朝廷的想象。
郭勝一聽就明白了,沿海匪禍之重,他也十分清楚。
郭勝當天就趕去了杭州城,隔天請見陸儀,陸儀忙碌不堪,隻等到傍晚才見到。
郭勝從自己小時候的經曆說起,先說了從兩浙過去福建一帶宗族械鬥之烈,民風之彪悍狠厲,以及,對官府的藐視成風,一直說到自己這些年在兩浙和福建一帶遊曆所見,以及出過幾迴海,在海上所見所曆的幾夥海盜,以及其它關於海盜的諸多所見所聞……
陸儀全神貫注的直聽他說到後半夜,第二天一大早,見過金太後之後,問郭勝能否同行。
郭勝片刻猶豫後,就答應了下來。
姑娘那樣擔心王爺和五爺,這一趟,他跟著過去這件事,姑娘必定會答應的,再說,他跟著走上這一趟。也能替姑娘好好看看這位皇上幼弟,以及那位世子。
郭勝立刻趕迴橫山縣,李夏果然一口答應,李縣令就不說了,一句五哥兒的話就足夠了。
隔天,郭勝將橫山縣衙裏那點子事,連同他那兩個學生,一起交待給秦先生,收拾了一個小包袱,作為李文山的隨從,一起啟程,往福建路去。
李文山和郭勝一起去了福建路,李夏的耳目,就算是徹底斷掉了。
李夏憂心五哥和王爺這一路的安危,又實在無聊,這一個夏天過的,鬱鬱寡歡,徐太太感歎了不知道多少迴,說阿夏這樣離不了她五哥,往後她五哥離家的時候長著呢,那可怎麽辦?
七月末,李文山和郭勝,帶著吉大吉二和小廝喜硯,風塵仆仆的迴到了橫山縣衙。
橫山縣後衙熱鬧的跟過年一樣。
李縣令看著兒子,眼裏閃著淚花,一下下拍著已經和他齊肩的兒子,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徐太太按著兒子坐下,從頭發摸到肩膀,再拉著手看一會兒,心疼的眼淚掉成串兒,兒子長高了,瘦了,怎麽黑成這樣了……
李夏倒沒往前擠,站在李縣令身邊,看著眼睛明亮,英氣勃勃,仿佛一下子長大成人的五哥,心裏酸酸辣辣的,說不清什麽味兒。
徐太太不錯眼看著兒子,一會兒遞茶給他,一會兒拿點心給他,問這問那,又催著兒子趕緊去歇下,好好歇歇,一會兒又讓喝碗湯吃這個吃那個,忙成了一團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