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最終在一種愉快、祥和的氛圍中結束,眾人懷著對閔聰達的崇拜和信仰,心滿意足地離開會議室,投入到新賽季的準備工作中。


    崇拜是必然的,任何一個總經理,四年把快船這樣的千年爛隊,帶到準王朝的地步,都是潑天之功。


    現代籃球不比上古時期,球隊少,可以靠鑽製度空子,構建凱爾特人這樣的冠軍壟斷帝國。


    任何一個球隊的崛起,都必然充滿著艱辛,反複失敗,反複試錯,天不假年,命不在我等等,充分體現最高競技體育的不易。


    但閔聰達利用“獨到”的選秀眼光,“與眾不同”的管理製度,和強勁的籃球天賦,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nba這種實力為王的地方,他就是接受人們膜拜的王。


    10月中旬,球隊訓練營開啟沒多久,快船的官方媒體和福克斯影業推出了球隊最新紀錄片《天啟》(apocalypse),在北美地區院線上映。


    喬丹-皮爾和邁克爾-基兩人,雖然平時拍的都是各種搞笑片,但在正片上的功力同樣深厚。


    積累了整整一個賽季的快船素材,從賽季初期所向披靡,到輸給騎士結束連勝,到突然換帥送走史蒂夫-科爾,和騎士互換助理教練,球隊改變風格,中間還有利文斯頓感人的迴歸,安東尼-戴維斯作為新秀的痛苦成長,一直到季後賽大殺特殺,滅湖人,屠灰熊,直至最後麵對熱火銀河戰艦,丟了一個主場的情況下客場三連勝,有驚無險拿下總冠軍,內容可以說跌宕起伏,極為充實。


    最為重要的是,在紀錄片中,加入了許多閔聰達的鏡頭和采訪,將閔聰達“人人有球打”,“勝利不重要,籃球更重要”,“冠軍不是一切,籃球才是一切”的理念深深烙入了紀錄片中。


    在紀錄片最開始的第一個鏡頭,既不是快船奪冠,也不是奪冠遊行,既不是快船艱苦的訓練,也不是對上個賽季的迴顧——這些都是一般紀錄片的套路。


    《天啟》的開頭,模仿了經典電影《教父》,以一個人的獨白開場,那就是閔聰達的采訪。


    他在場邊接受espn記者賽爾采訪時,關於“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長篇演說,奠定了整部紀錄片的基調。


    這讓《天啟》,這個快船球隊紀錄片的第四部,和往常的體育紀錄片有了本質區別——包括快船取得1.8億美元的第三部紀錄片《浪潮》。


    《浪潮》本質上還是傳統的體育紀錄片,講了一個關於奮鬥、拚搏、勝利和冠軍的傳統勵誌故事。


    《天啟》不同,用導演兼編劇,喬丹-皮爾的話說,“當紀錄片拍攝到第四部的時候,也意味著我們跟隨快船這個球隊已經是第四年了,說實話一開始我們根本沒想過,能跟隨一支職業球隊這麽長時間。我們本以為隻是一次,簡短的拍攝工作。但事實證明不是,快船是如此與眾不同,斯瑪特為快船隊注入了非凡的球隊文化和基因,不論是戰術理念還是關於籃球的哲學,他都是非常超前的。我用‘天啟’這個名字,事實上就是想表明,他的出現,仿佛是啟示錄一般,為快船這個球隊送來了一道光,一道非常亮眼,又特別的光芒。”


    邁克爾-基在首映式上也說,“四年時間,我們見證了快船的成長。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奮鬥、勵誌的故事,不是一個傳統意義的美國夢。它更加的深遠和遼闊,涉及到人生的價值,和對世界的基本看法。這是文明與文明的碰撞。我相信,斯瑪特-閔對籃球,對nba,甚至對美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可能都會被低估。未來他會成為一個圖騰,當然現在在快船隊內,他已經是圖騰了。”


    皮爾和基經過四年時間耕耘,在電影、電視劇界已經小有名氣,他們的短片《籃球與基》更是受到人們廣泛歡迎。


    《浪潮》一片創造了體育紀錄片的票房記錄,而他們對第四部《天啟》如此之高的評價,更是引發了北美地區的觀影熱潮。


    “……在競技體育中,為了榮譽,或者為了金錢去爭取勝利,是一種人類的本能。所以你看,足球,籃球,各類體育商業賽事做的多麽出色,那麽多人為之瘋狂。但像奈史密斯博士那樣,看重人的健康發展,才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和偉大的情懷。體育最早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為了尋找生命的樂趣。但如今,一切都被扭曲了,多少人倒在追逐勝利的道路上。傷病,興奮劑,藥物,還有,伴隨一生的病痛折磨。很多熱愛體育節目的人……”


    閔聰達麵對賽爾采訪時的那段“胡言亂語”,在全美幾千塊大銀幕上反複播放,這些話對北美商業體育的價值體係提出了挑戰,最終引發了大眾全麵而深刻的思考——當然,這是後話了。


    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閔聰達對教練、球員訓話的內容。


    比如輸球之後安慰球員們,“失敗不可怕,要看看你們從失敗中得到了什麽。”


    贏球之後提醒球員,“勝利在時間麵前不值一提,記住這個過程,而不是結果。”


    訓練中不停和教練交代,“多換人,讓大家都能打球,要注重每個人的發展,多搞幾套陣容!”


    教練組會議上反複強調,“要堅持人人有球打,快船不是優勝劣汰的修羅場,而是讓所有人都能得到全麵發展的大家庭。”


    這是閔聰達這些言論第一次大麵積暴露在公眾麵前,和過去人們印象中“殘酷,拚搏,紀律,為了勝利不惜一切”的體育紀錄片截然不同。


    這也太玄幻了吧?


    觀眾們很震驚,但快船兩連冠的事實擺在眼前。


    在影片的結尾,依舊不是快船戰勝熱火拿下總冠軍的場麵。


    而是第二場比賽,哈斯勒姆和蘭多夫發生衝突時,閔聰達不顧一切衝下場,抱住哈斯勒姆的場景。


    這場比賽,快船最終輸掉了,但閔聰達卻昂著頭離開球場,留給所有人一個背影,贏得了全場球迷的掌聲。


    兩個小時的紀錄片,基本成為了“閔聰達語錄合集”,這些在體育圈離經叛道的言論,讓觀眾感到非常新鮮。


    電影的口碑迅速在球迷、影迷中傳播,影片票房相當亮眼,勢頭迅猛,快船隊又要狠狠賺一筆了。


    閔聰達被邀請去參加首映禮,這家夥拒絕了,沒去,後來自己偷偷摸摸跑去一家小電影院看了全片。


    觀影過程中,閔聰達的主要心理活動有:


    “這他媽是我說的?”


    “這是什麽胡言亂語?”


    “這是什麽瘋言瘋語?”


    “我什麽時候這麽說過了?”


    “這也被拍下來了?狗日的什麽時候錄像的?”


    “哇,這不是胡鬧嘛,我說過這種話?”


    “這個結尾…這人看起來,好像一條狗。”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心擺爛的我卻直奔籃球名人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愛吃草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愛吃草的羊並收藏一心擺爛的我卻直奔籃球名人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