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終於結束了!”當金軍開始全線撤軍的塘報傳到行在,王澤竭盡所能地按耐內心的狂喜,麵上毫無表情地當著眾位宰執的麵淡淡地說了一句話。
離除夕還有不到二十日的光景,完顏宗弼終於宣稱‘搜山斂海已畢’,各路金軍『潮』水般的退去,完顏宗弼的馬隊憑借極高的機動『性』,宋軍自然無法阻攔,數次追截都沒有成功,眼睜睜地看著金軍北撤,隻能劫殺一些漢軍小部隊聊以濟事。
沿河西線的完顏昌早就不耐煩了,多日來他的部隊被宋軍利用地形按著頭幾次暴打,完顏婁室也因病死於軍中,待到聖旨一下,河東金軍盡數與京西、京畿的宋軍脫離接觸,宋軍也是見好就收,沒有窮追猛打。
倒是韓常與完顏活女部受到宋軍三麵夾擊,在吾山又和宋軍硬碰硬的打了一張,金軍為求過河人人拚命,張俊為避免更大損失,不顧王德等人反對,有意放了金軍一條生路,使韓常的主力渡河而去。完顏活女率領騎兵過河後,聽到父親病故的消息,他並沒有立即北歸,而是立即與趕來接應的河朔金軍會合,轉兵東進對正在奉旨南撤的宋軍水軍發動反攻。
欽風鎮一戰,完顏活女率萬餘名金軍騎兵對近四萬虎翼水軍數十迴合進行反複衝殺。上官雲親自指揮全力支撐,侍衛水軍將吏組成連營、步步南撤,經過五天的激烈戰鬥,或許可以說是五天的噩夢,終於和前來接應的王德會師。在王德率部奮力反擊下,金軍馬隊鋒芒頓挫,完顏活女才停止了對宋軍的追殺,率軍揚長北去。
侍衛水軍的虎翼侍衛大軍雖未落敗,卻是損失慘重,兩名軍指揮使陣亡,過河者僅剩下兩萬餘人。全憑上官雲堅決以軍陣強弩抵禦金軍馬隊的衝擊,張雲仁甚至親率死士以紮麻刀、大斧抗擊鐵浮屠的衝擊,方才幸免於難。但侍衛水軍傷亡是不可否認的,幾乎損失四層兵力,以至於張雲仁在過河時,仰天長歎,悲唿:此侍衛水軍未嚐有過之慘戰。
麵對前後四個多月金軍大規模的入侵,宋朝雖損失巨大,但金軍未能深入江淮、東南,大宋的根本、王澤寄全部心血所在的期望並沒有什麽損失,在他暗自慶幸的同時也隱隱感到完顏宗弼此戰似乎另有目的,原先自己的兩種判斷好像都不是太貼切,完顏宗弼不需要退的這麽快,金軍東路並不落下風。盡管這隻是自己恍惚的感覺,但朝廷卻不容他多想,慶祝這場戰爭勝利的盛大的宣德門獻俘儀式及除夕佳節的慶典,無一不是朝廷的頭等大事,身為班位僅次於孫傅的左班執政,他要問的事還很多,無法靜下心來細細思考。
慶典自然是舉辦的極為隆重,數百名金軍被俘將吏被衣甲鮮明的班直侍衛押在玄德門外,他們的命運早已被注定,沒有人在意他們的生死,昔日不可一世的他們如今落的『性』命還不如一條狗值錢,卑賤到甚至金國也對他們的生死也漠不關心。在兩國王公大臣的意識中,戰勝者獻俘是理所應當,戰敗者的命運當然要有勝利者決定,獻俘太廟告祭祖宗,這一點無可厚非。
自南遷以來這是第二次擊退金軍的南侵,當然在陝西更是擊退了金軍的侵襲,那是一場堪稱比洛陽之戰還要艱難十倍的長安之戰,或許在朝廷大臣看來長安之戰粉碎了金軍兩翼包抄東南的戰略,如何看待唐重、曲端取得的勝利都不為過。但是,在行在或是東南的百姓眼中,陝西的戰事仿佛與他們無關,讓他們驚秫的淮上、京東之戰已經勝利,他們慶幸之餘沒有理由不感到高興,至於陝西,那裏實在是太遙遠了。
大戰後的興奮終久隨著神佑九年的到來而逐漸降溫,邊境地帶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宋、金兩國和談的使團穿梭於邊地。
王倫除禮部侍郎,再度北上和談,朝廷給他的密令就是維持現狀,堅決迴辭一切無理的要求,王澤在給他送行時隻是說了一句讓他壯膽的話:“公且寬心遊覽燕山,海上自有大宋水軍。”
雖然侍衛水軍遭到很大的損失,但誰也不敢蔑視這支力量的存在,在沿海任何一片陸地,水軍都有襲擾的能力,沿河三十裏之地金軍視為禁地,很多人不願意到那裏的烽火台或是營寨值戍,生怕一個不走運被宋軍水軍做掉。就是這句話,使得王倫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加之他工於心計、擅長辯論,本就是金軍入侵在先,被他搶占了先機,搞得完顏宗磐、完顏宗雋、蕭慶等人狼狽不堪。
完顏宗弼與完顏昌兩名前方大帥也各迴防地,隻是完顏宗弼以防範宋軍水軍的名義,拒不歸還隸屬右副元帥的幾個偏食萬夫隊部眾,並以征戰不利的罪名,請旨查處十餘名金軍軍帥以上的將領,把金軍河朔、燕山主力牢牢控製在手中,使完顏昌與他的力量對比縮小了許多。金主完顏亶再次下旨懲辦出戰不利將帥為由,將西路軍數名親附完顏昌等守舊大臣的萬戶罷黜軍權,理由很簡單,就是敗給了宋軍。
隨著宋金和談的緊張進行,完顏亶利用南征時機不斷消弱守舊派的勢力,金國高層的一場久蓄待發的矛盾,終於演變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
宋廷內部亦是紛爭重重,由於對金的勝利,李綱再一次確定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其樞密使的地位已經無可動搖,但是由於李長秋與王崇仙主持樞密院中的機速司,劉光世也因大戰之勝正任樞密都參軍司副都參軍使,一躍成為大宋武將實職差遣僅次於殿前都指揮使的軍中魁首,這兩股勢力使得李綱並不能像當年與張叔夜一同掌控樞密院那樣完全地控製樞密院事務,而且他並不能真正控製這兩股勢力,尤其是王澤在樞密院中的勢力,沒有一個正當而又無可辯駁的理由,他不可能將朝廷任命的李長秋與王崇仙趕出樞密院,禦史中丞範宗尹可是隨時盯著他。
王澤雖然遵守對孫傅的諾言,絕口不提軍務,這又有何奈?不要說李長秋與王崇仙二人身在樞府掌控樞機,但憑王澤目前的權勢,軍國大事豈能無他參與。更令朝野議論不已的是,在孫傅提出請郡養病之時,王澤當庭堅決反對孫傅的請郡,並親自前往孫傅府邸挽留,使得孫傅仍舊留在朝堂之上。王澤的舉動,雖引來不少的非議,更多的卻是士林的讚譽與維護, 在世人眼中大宋的諸般改良都是王澤的首倡與推動,孫傅八年為相隻是徒具相名而已。但孫傅居相八年,對皇室的維護,朝野士人還是心中有數,為朝廷穩定,王澤的婉拒相位,孫傅的留任,平心而論還是符合多數正直士人的心願。
遭到金軍擄掠的京東二路及淮南西路些許軍州的損失,在江浙路,福建路、淮南東路三路的支賣局、市泊司等巨頟稅款的的襯托下,顯得不那麽太大,畢竟做為沿邊州郡,主要是發展農業和鞏固關防,其它的並不重要,導致江浙一路的賦稅就相當於整個京東二路的總和還多。隨即而來的是朝廷宣旨,京東東西二路,京畿路、京西路及淮南二路部分軍州免賦稅二年。
朝廷的宰執部院大臣任命,並沒有太大的變動,有功臣子的述功待遷還在待議,這是牽動朝中各方勢力神經的**問,更有對王澤來說猶如驚雷一般的消息傳到行在。
兵部職方司兩河司河朔房的北麵使臣執行差遣時,意外救下燕王女寧城郡主趙巧蓀,原本預計在年前送迴行在,但是在海上遭到金軍舟船追擊,幸遇宋軍水軍巡邏船隊,把金軍舟船擊沉兩艘後,他們方才脫險。趙巧蓀連日來受到驚嚇,加上海上艱難、旅途勞頓,終究是臥病不起,宮內專門內降指揮,著在萊州尋一臨海大宅臨時為郡主住所,派出禦醫北上診治。禦醫診斷郡主體弱、連日勞頓,不堪路上艱辛,以至於積勞成疾,唯有靜養數月方能趕路。 朱影傳旨由京東供奉郡主一切日常用度,並按郡主規格在行在行宮大內旁邊為趙巧蓀修建一座郡主府。
耽擱一段時日後,趙巧蓀身子恢複了七八分,禁軍組成的郡主儀杖護衛緩緩南下。當年趙佶曾將趙巧蓀許婚王澤,不知被哪位宮中舊人記了起來,被內侍傳出宮外,著實轟動一陣。十年的歲月,逐漸衝淡了人們很多的記憶,趙巧蓀這個名字早已不為人知,消息的傳來,使一些人想起了在北方五國城內的皇族,也想起了趙佶的許婚。盡管當時趙佶並未肯定的言明郡主下嫁,可畢竟是談及過此事,且今時被人傳的如同當年趙佶諭旨趙巧蓀配於王澤一般,令王澤大為尷尬。
市井傳聞越加誇大其詞,士林中也有傳聞,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在王澤身上。
“終於結束了!”當金軍開始全線撤軍的塘報傳到行在,王澤竭盡所能地按耐內心的狂喜,麵上毫無表情地當著眾位宰執的麵淡淡地說了一句話。
離除夕還有不到二十日的光景,完顏宗弼終於宣稱‘搜山斂海已畢’,各路金軍『潮』水般的退去,完顏宗弼的馬隊憑借極高的機動『性』,宋軍自然無法阻攔,數次追截都沒有成功,眼睜睜地看著金軍北撤,隻能劫殺一些漢軍小部隊聊以濟事。
沿河西線的完顏昌早就不耐煩了,多日來他的部隊被宋軍利用地形按著頭幾次暴打,完顏婁室也因病死於軍中,待到聖旨一下,河東金軍盡數與京西、京畿的宋軍脫離接觸,宋軍也是見好就收,沒有窮追猛打。
倒是韓常與完顏活女部受到宋軍三麵夾擊,在吾山又和宋軍硬碰硬的打了一張,金軍為求過河人人拚命,張俊為避免更大損失,不顧王德等人反對,有意放了金軍一條生路,使韓常的主力渡河而去。完顏活女率領騎兵過河後,聽到父親病故的消息,他並沒有立即北歸,而是立即與趕來接應的河朔金軍會合,轉兵東進對正在奉旨南撤的宋軍水軍發動反攻。
欽風鎮一戰,完顏活女率萬餘名金軍騎兵對近四萬虎翼水軍數十迴合進行反複衝殺。上官雲親自指揮全力支撐,侍衛水軍將吏組成連營、步步南撤,經過五天的激烈戰鬥,或許可以說是五天的噩夢,終於和前來接應的王德會師。在王德率部奮力反擊下,金軍馬隊鋒芒頓挫,完顏活女才停止了對宋軍的追殺,率軍揚長北去。
侍衛水軍的虎翼侍衛大軍雖未落敗,卻是損失慘重,兩名軍指揮使陣亡,過河者僅剩下兩萬餘人。全憑上官雲堅決以軍陣強弩抵禦金軍馬隊的衝擊,張雲仁甚至親率死士以紮麻刀、大斧抗擊鐵浮屠的衝擊,方才幸免於難。但侍衛水軍傷亡是不可否認的,幾乎損失四層兵力,以至於張雲仁在過河時,仰天長歎,悲唿:此侍衛水軍未嚐有過之慘戰。
麵對前後四個多月金軍大規模的入侵,宋朝雖損失巨大,但金軍未能深入江淮、東南,大宋的根本、王澤寄全部心血所在的期望並沒有什麽損失,在他暗自慶幸的同時也隱隱感到完顏宗弼此戰似乎另有目的,原先自己的兩種判斷好像都不是太貼切,完顏宗弼不需要退的這麽快,金軍東路並不落下風。盡管這隻是自己恍惚的感覺,但朝廷卻不容他多想,慶祝這場戰爭勝利的盛大的宣德門獻俘儀式及除夕佳節的慶典,無一不是朝廷的頭等大事,身為班位僅次於孫傅的左班執政,他要問的事還很多,無法靜下心來細細思考。
慶典自然是舉辦的極為隆重,數百名金軍被俘將吏被衣甲鮮明的班直侍衛押在玄德門外,他們的命運早已被注定,沒有人在意他們的生死,昔日不可一世的他們如今落的『性』命還不如一條狗值錢,卑賤到甚至金國也對他們的生死也漠不關心。在兩國王公大臣的意識中,戰勝者獻俘是理所應當,戰敗者的命運當然要有勝利者決定,獻俘太廟告祭祖宗,這一點無可厚非。
自南遷以來這是第二次擊退金軍的南侵,當然在陝西更是擊退了金軍的侵襲,那是一場堪稱比洛陽之戰還要艱難十倍的長安之戰,或許在朝廷大臣看來長安之戰粉碎了金軍兩翼包抄東南的戰略,如何看待唐重、曲端取得的勝利都不為過。但是,在行在或是東南的百姓眼中,陝西的戰事仿佛與他們無關,讓他們驚秫的淮上、京東之戰已經勝利,他們慶幸之餘沒有理由不感到高興,至於陝西,那裏實在是太遙遠了。
大戰後的興奮終久隨著神佑九年的到來而逐漸降溫,邊境地帶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宋、金兩國和談的使團穿梭於邊地。
王倫除禮部侍郎,再度北上和談,朝廷給他的密令就是維持現狀,堅決迴辭一切無理的要求,王澤在給他送行時隻是說了一句讓他壯膽的話:“公且寬心遊覽燕山,海上自有大宋水軍。”
雖然侍衛水軍遭到很大的損失,但誰也不敢蔑視這支力量的存在,在沿海任何一片陸地,水軍都有襲擾的能力,沿河三十裏之地金軍視為禁地,很多人不願意到那裏的烽火台或是營寨值戍,生怕一個不走運被宋軍水軍做掉。就是這句話,使得王倫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加之他工於心計、擅長辯論,本就是金軍入侵在先,被他搶占了先機,搞得完顏宗磐、完顏宗雋、蕭慶等人狼狽不堪。
完顏宗弼與完顏昌兩名前方大帥也各迴防地,隻是完顏宗弼以防範宋軍水軍的名義,拒不歸還隸屬右副元帥的幾個偏食萬夫隊部眾,並以征戰不利的罪名,請旨查處十餘名金軍軍帥以上的將領,把金軍河朔、燕山主力牢牢控製在手中,使完顏昌與他的力量對比縮小了許多。金主完顏亶再次下旨懲辦出戰不利將帥為由,將西路軍數名親附完顏昌等守舊大臣的萬戶罷黜軍權,理由很簡單,就是敗給了宋軍。
隨著宋金和談的緊張進行,完顏亶利用南征時機不斷消弱守舊派的勢力,金國高層的一場久蓄待發的矛盾,終於演變到了不可調和的階段。
宋廷內部亦是紛爭重重,由於對金的勝利,李綱再一次確定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其樞密使的地位已經無可動搖,但是由於李長秋與王崇仙主持樞密院中的機速司,劉光世也因大戰之勝正任樞密都參軍司副都參軍使,一躍成為大宋武將實職差遣僅次於殿前都指揮使的軍中魁首,這兩股勢力使得李綱並不能像當年與張叔夜一同掌控樞密院那樣完全地控製樞密院事務,而且他並不能真正控製這兩股勢力,尤其是王澤在樞密院中的勢力,沒有一個正當而又無可辯駁的理由,他不可能將朝廷任命的李長秋與王崇仙趕出樞密院,禦史中丞範宗尹可是隨時盯著他。
王澤雖然遵守對孫傅的諾言,絕口不提軍務,這又有何奈?不要說李長秋與王崇仙二人身在樞府掌控樞機,但憑王澤目前的權勢,軍國大事豈能無他參與。更令朝野議論不已的是,在孫傅提出請郡養病之時,王澤當庭堅決反對孫傅的請郡,並親自前往孫傅府邸挽留,使得孫傅仍舊留在朝堂之上。王澤的舉動,雖引來不少的非議,更多的卻是士林的讚譽與維護, 在世人眼中大宋的諸般改良都是王澤的首倡與推動,孫傅八年為相隻是徒具相名而已。但孫傅居相八年,對皇室的維護,朝野士人還是心中有數,為朝廷穩定,王澤的婉拒相位,孫傅的留任,平心而論還是符合多數正直士人的心願。
遭到金軍擄掠的京東二路及淮南西路些許軍州的損失,在江浙路,福建路、淮南東路三路的支賣局、市泊司等巨頟稅款的的襯托下,顯得不那麽太大,畢竟做為沿邊州郡,主要是發展農業和鞏固關防,其它的並不重要,導致江浙一路的賦稅就相當於整個京東二路的總和還多。隨即而來的是朝廷宣旨,京東東西二路,京畿路、京西路及淮南二路部分軍州免賦稅二年。
朝廷的宰執部院大臣任命,並沒有太大的變動,有功臣子的述功待遷還在待議,這是牽動朝中各方勢力神經的**問,更有對王澤來說猶如驚雷一般的消息傳到行在。
兵部職方司兩河司河朔房的北麵使臣執行差遣時,意外救下燕王女寧城郡主趙巧蓀,原本預計在年前送迴行在,但是在海上遭到金軍舟船追擊,幸遇宋軍水軍巡邏船隊,把金軍舟船擊沉兩艘後,他們方才脫險。趙巧蓀連日來受到驚嚇,加上海上艱難、旅途勞頓,終究是臥病不起,宮內專門內降指揮,著在萊州尋一臨海大宅臨時為郡主住所,派出禦醫北上診治。禦醫診斷郡主體弱、連日勞頓,不堪路上艱辛,以至於積勞成疾,唯有靜養數月方能趕路。 朱影傳旨由京東供奉郡主一切日常用度,並按郡主規格在行在行宮大內旁邊為趙巧蓀修建一座郡主府。
耽擱一段時日後,趙巧蓀身子恢複了七八分,禁軍組成的郡主儀杖護衛緩緩南下。當年趙佶曾將趙巧蓀許婚王澤,不知被哪位宮中舊人記了起來,被內侍傳出宮外,著實轟動一陣。十年的歲月,逐漸衝淡了人們很多的記憶,趙巧蓀這個名字早已不為人知,消息的傳來,使一些人想起了在北方五國城內的皇族,也想起了趙佶的許婚。盡管當時趙佶並未肯定的言明郡主下嫁,可畢竟是談及過此事,且今時被人傳的如同當年趙佶諭旨趙巧蓀配於王澤一般,令王澤大為尷尬。
市井傳聞越加誇大其詞,士林中也有傳聞,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在王澤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