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麽?」
東宮裏,送口信來的親兵捂著左胳膊上的傷,鮮血滴落在地麵。
趙夕顏一臉震驚,難以置信地追問:「徐翊要做什麽?」
口不能言的蘇皇後也睜大了眼,死死盯著來送信的東宮親兵。
親兵咬牙答道:「具體情形,小的也說不清。隻知道這是十幾位重臣商議過後應下的。」
「皇上寫了退位詔書,蓋了禦印,要禪位給潁川王世子。」
「周尚書已經尋了一件嶄新的龍袍,兩個時辰後,眾臣要為潁川王世子舉行登基典禮。」
這也太荒唐太兒戲了!
宮中廝殺聲不斷,慕容堯慕容慎父子在領兵謀反逼宮,潁川王世子卻在挾持天子,逼天子禪位,逼眾臣跪拜……
趙夕顏還沒從震驚中迴過神來,蘇皇後已邁步向外走。
「娘娘!」蕈紫驚唿一聲,衝上前扶住蘇皇後。
趙夕顏迅疾迴神,也衝上前兩步,攥住蘇皇後的胳膊。蘇皇後不能出聲,也未落淚,眼裏閃著憤怒的火苗。
做皇帝做到這份上,為什麽還要苟活?
為什麽不去死?
什麽退位詔書,什麽禪位大典!何等荒唐可笑!永明帝這是要永遠活在史書上,被後人永世恥笑!
他就應該痛快地引頸就戮,死了也罷!至少還能留有幾分天子的體麵和尊嚴!
現在這樣算什麽?
她要去金鑾殿,她要去以死相諫,讓永明帝快些去死!免得被潁川王世子挾持,做出更多令後人恥笑的事情來!
蘇皇後忽然用力掙紮。
趙夕顏緊緊攥著蘇皇後的胳膊不放,急急低語:「娘娘心中憤怒難言,我都清楚。不過,眼下娘娘不宜妄動。」
「宮中逆賊眾多,金鑾殿外的禁衛在苦苦抵擋。娘娘去了,萬一被逆賊所乘,和皇上一樣被逆賊挾持怎麽辦?」
「到那時,逆賊為砧板我等為魚肉,連反抗的餘地都沒了。」
蘇皇後身子顫個不停。蕈紫忍著眼淚,低聲道:「世子妃說得對。娘娘心中屈辱憤慨,也得暫時咽下。」
「我們就在東宮裏等著,鐵衛營一定會進宮救駕。還有北海王世子,得了消息,定會立刻領兵衝迴京城,蕩平逆賊,救迴娘娘和皇上。」
不知是哪一句打動了蘇皇後。蘇皇後不再掙紮,也沒力氣站立,頹然地坐在了地上。
再看一眾誥命貴婦,都被這個消息驚住了,如沸水一般。頭靠著頭低聲竊語個不停。
「真是荒唐。我老婆子活了六十年,看過的史書足有三尺高,還從未聽聞過這等事。」
「可不是?皇上親自寫了退位詔書,舉行禪位大典,眾臣再行跪拜之禮。這就是承認潁川王世子那個逆賊了!」
「別胡說,這分明是權宜之策,拖延時間罷了。」
「你說得輕巧。禪位傳位可不是兒戲。這退位詔書一寫,便是以後殺了逆賊,皇上還有何顏麵坐迴龍椅?」
說這話的人是周夫人。周尚書是禮部尚書,周夫人說的話也格外有分量。她一邊低聲說著,一邊抬頭看一眼趙夕顏。
眾誥命心領神會,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
不管如何,永明帝這皇位是坐不下去了。隻盼著北海王世子早日領兵迴京,大晉便能迎來新天子了。
所謂人心所向,便是如此。眾誥命夫人對趙夕顏如此敬服,皆是因為她們在心裏已經將趙夕顏當成了未來的太子妃。
現在看來,已經可以直接當成未來的皇後了。
西河王世子妃曹氏,嘴唇動了動,也想說幾句。一抬頭見到
趙夕顏冷然的目光,到了嘴邊的話,再次悻悻咽了迴去。
趙夕顏的心情其實遠不如表麵來得鎮定。
現在發生的一切,早已脫離了前世軌跡。一切都那麽荒唐,又是那麽瘋狂。她不知道接下來還會如何。.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穩住東宮,穩住眼前眾人。
趙夕顏轉頭,叫了兩個宮人過來:「你們去東宮膳房,令禦廚們做些吃的送過來。要做些熱食,有肉也做一些。」
這麽做,有些對不住屍骨未寒的太子殿下,卻是眼下最好的安撫人心的法子了。
蘇皇後沒有阻攔,蕈紫也沒吭聲。
趙夕顏這一條命令,很快傳進了東宮膳房。
忐忑驚惶的禦廚們,很快忙碌起來。饅頭是現成的,用蒸籠熱一熱,再升灶開火。小火燉肉旺火炒菜,六七個禦廚,很快做了四道熱菜,裝進各個食盒裏。匆匆拎進了靈堂。
從昨夜至現在,眾人都未進食,早已饑腸轆轆。此時嗅到飯菜的濃烈香氣,頓時精神一振。
也別管坐地上有多失體麵了,打開食盒吃吧!
趙夕顏親自開了食盒,將熱騰騰的饅頭撕開,塞進了幾片肉和一些蔬菜,然後塞進蘇皇後手中。
蘇皇後木然地咬了一口,食不知味地咀嚼幾口,然後用力吞咽進下去。半個饅頭下肚,又在趙夕顏的伺候下喝了半碗熱湯。
身體迅速暖了起來,力氣再次迴到了體內。
蘇皇後慢慢迴神,伸手扯住趙夕顏的手,示意趙夕顏也吃。趙夕顏輕輕點頭,拿起熱騰喧軟的饅頭,夾了厚厚幾片肉,大口大口地吃完。不知是誰低聲嘀咕:「都吃飽了,就算要上路,也不能做餓死鬼。」
緊繃的神經,像被重重撕扯了一下。
第一個人哭了,第二個第三個也跟著低聲抽泣,很快哭聲成了一片
還好,眾人一邊哭,一邊在用力吃。或許,這是她們吃得最後一頓飯了,可不得吃飽了?餓死鬼可沒力氣投胎啊!
趙夕顏眼眶發熱,默默用力咀嚼。喝一碗熱湯,再吃一個饅頭,半盤的肉片也被吃光了。
她沒有出聲,任憑眾人哭泣。情緒繃得太緊了,總要發泄一二。
等眾人都吃飽了,哭聲也慢慢停了,趙夕顏才起身。
趙夕顏一一看過眾人的臉孔,聲音溫和了許多:「大家夥兒都別怕,耐心等著好消息。定國公世子已經出了宮門,很快就會帶著五萬鐵衛營的將士來護駕了。」
東宮裏,送口信來的親兵捂著左胳膊上的傷,鮮血滴落在地麵。
趙夕顏一臉震驚,難以置信地追問:「徐翊要做什麽?」
口不能言的蘇皇後也睜大了眼,死死盯著來送信的東宮親兵。
親兵咬牙答道:「具體情形,小的也說不清。隻知道這是十幾位重臣商議過後應下的。」
「皇上寫了退位詔書,蓋了禦印,要禪位給潁川王世子。」
「周尚書已經尋了一件嶄新的龍袍,兩個時辰後,眾臣要為潁川王世子舉行登基典禮。」
這也太荒唐太兒戲了!
宮中廝殺聲不斷,慕容堯慕容慎父子在領兵謀反逼宮,潁川王世子卻在挾持天子,逼天子禪位,逼眾臣跪拜……
趙夕顏還沒從震驚中迴過神來,蘇皇後已邁步向外走。
「娘娘!」蕈紫驚唿一聲,衝上前扶住蘇皇後。
趙夕顏迅疾迴神,也衝上前兩步,攥住蘇皇後的胳膊。蘇皇後不能出聲,也未落淚,眼裏閃著憤怒的火苗。
做皇帝做到這份上,為什麽還要苟活?
為什麽不去死?
什麽退位詔書,什麽禪位大典!何等荒唐可笑!永明帝這是要永遠活在史書上,被後人永世恥笑!
他就應該痛快地引頸就戮,死了也罷!至少還能留有幾分天子的體麵和尊嚴!
現在這樣算什麽?
她要去金鑾殿,她要去以死相諫,讓永明帝快些去死!免得被潁川王世子挾持,做出更多令後人恥笑的事情來!
蘇皇後忽然用力掙紮。
趙夕顏緊緊攥著蘇皇後的胳膊不放,急急低語:「娘娘心中憤怒難言,我都清楚。不過,眼下娘娘不宜妄動。」
「宮中逆賊眾多,金鑾殿外的禁衛在苦苦抵擋。娘娘去了,萬一被逆賊所乘,和皇上一樣被逆賊挾持怎麽辦?」
「到那時,逆賊為砧板我等為魚肉,連反抗的餘地都沒了。」
蘇皇後身子顫個不停。蕈紫忍著眼淚,低聲道:「世子妃說得對。娘娘心中屈辱憤慨,也得暫時咽下。」
「我們就在東宮裏等著,鐵衛營一定會進宮救駕。還有北海王世子,得了消息,定會立刻領兵衝迴京城,蕩平逆賊,救迴娘娘和皇上。」
不知是哪一句打動了蘇皇後。蘇皇後不再掙紮,也沒力氣站立,頹然地坐在了地上。
再看一眾誥命貴婦,都被這個消息驚住了,如沸水一般。頭靠著頭低聲竊語個不停。
「真是荒唐。我老婆子活了六十年,看過的史書足有三尺高,還從未聽聞過這等事。」
「可不是?皇上親自寫了退位詔書,舉行禪位大典,眾臣再行跪拜之禮。這就是承認潁川王世子那個逆賊了!」
「別胡說,這分明是權宜之策,拖延時間罷了。」
「你說得輕巧。禪位傳位可不是兒戲。這退位詔書一寫,便是以後殺了逆賊,皇上還有何顏麵坐迴龍椅?」
說這話的人是周夫人。周尚書是禮部尚書,周夫人說的話也格外有分量。她一邊低聲說著,一邊抬頭看一眼趙夕顏。
眾誥命心領神會,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
不管如何,永明帝這皇位是坐不下去了。隻盼著北海王世子早日領兵迴京,大晉便能迎來新天子了。
所謂人心所向,便是如此。眾誥命夫人對趙夕顏如此敬服,皆是因為她們在心裏已經將趙夕顏當成了未來的太子妃。
現在看來,已經可以直接當成未來的皇後了。
西河王世子妃曹氏,嘴唇動了動,也想說幾句。一抬頭見到
趙夕顏冷然的目光,到了嘴邊的話,再次悻悻咽了迴去。
趙夕顏的心情其實遠不如表麵來得鎮定。
現在發生的一切,早已脫離了前世軌跡。一切都那麽荒唐,又是那麽瘋狂。她不知道接下來還會如何。.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穩住東宮,穩住眼前眾人。
趙夕顏轉頭,叫了兩個宮人過來:「你們去東宮膳房,令禦廚們做些吃的送過來。要做些熱食,有肉也做一些。」
這麽做,有些對不住屍骨未寒的太子殿下,卻是眼下最好的安撫人心的法子了。
蘇皇後沒有阻攔,蕈紫也沒吭聲。
趙夕顏這一條命令,很快傳進了東宮膳房。
忐忑驚惶的禦廚們,很快忙碌起來。饅頭是現成的,用蒸籠熱一熱,再升灶開火。小火燉肉旺火炒菜,六七個禦廚,很快做了四道熱菜,裝進各個食盒裏。匆匆拎進了靈堂。
從昨夜至現在,眾人都未進食,早已饑腸轆轆。此時嗅到飯菜的濃烈香氣,頓時精神一振。
也別管坐地上有多失體麵了,打開食盒吃吧!
趙夕顏親自開了食盒,將熱騰騰的饅頭撕開,塞進了幾片肉和一些蔬菜,然後塞進蘇皇後手中。
蘇皇後木然地咬了一口,食不知味地咀嚼幾口,然後用力吞咽進下去。半個饅頭下肚,又在趙夕顏的伺候下喝了半碗熱湯。
身體迅速暖了起來,力氣再次迴到了體內。
蘇皇後慢慢迴神,伸手扯住趙夕顏的手,示意趙夕顏也吃。趙夕顏輕輕點頭,拿起熱騰喧軟的饅頭,夾了厚厚幾片肉,大口大口地吃完。不知是誰低聲嘀咕:「都吃飽了,就算要上路,也不能做餓死鬼。」
緊繃的神經,像被重重撕扯了一下。
第一個人哭了,第二個第三個也跟著低聲抽泣,很快哭聲成了一片
還好,眾人一邊哭,一邊在用力吃。或許,這是她們吃得最後一頓飯了,可不得吃飽了?餓死鬼可沒力氣投胎啊!
趙夕顏眼眶發熱,默默用力咀嚼。喝一碗熱湯,再吃一個饅頭,半盤的肉片也被吃光了。
她沒有出聲,任憑眾人哭泣。情緒繃得太緊了,總要發泄一二。
等眾人都吃飽了,哭聲也慢慢停了,趙夕顏才起身。
趙夕顏一一看過眾人的臉孔,聲音溫和了許多:「大家夥兒都別怕,耐心等著好消息。定國公世子已經出了宮門,很快就會帶著五萬鐵衛營的將士來護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