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山直到被五花大綁的跪在尹忱麵前,嘴裏都一直喊著冤枉。
“皇上明鑒呐,老臣若真想反為何放著當年您少時登基根基不穩之時不反,非要等到您羽翼漸豐之時再做這傷天害理之事?再說老臣一直在府中照顧著雲浩,根本沒有出過府,這分明就是汙蔑!”
“李允山,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了你還要在朕麵前演戲。”
尹忱這次是拿了實打實的證據,除了一開始尹璟雅給的那些信件以外,尹忱這次特地捉了數十個李府人馬的活口。太醫一直跟在身邊,根本沒有自盡的機會。
“要不要朕給你把那些人叫來,讓他們好好認認自己主子?”
“皇上說的什麽,老臣聽不懂。”
倒是沒想到李允山會這麽厚顏無恥,也是,證據要是不真真兒下甩在他臉上,他倒是可以咬死不認賬。左右南蠻王已死哈柯耶又一直在大牢裏悶著,聽審問的人說無論問他什麽都不肯說。
尹忱倒也不惱,相反的極為平靜的從抽屜裏拿出了什麽而後甩到了李允山麵前。那些東西正是從儷蘭殿搜出來的信,信裏句句都是李允山對李沉蘭的安排要求。
“皇上這些信是假的,臣從未有給蘭妃娘娘寫過什麽謀反之事。”
“那你就是承認了,自己曾給蘭妃寫過信。”
“皇上這是欲加之罪了,蘭妃娘娘是臣的女兒,老臣給自己閨女寫信問候怕也沒什麽不妥吧。”
尹忱笑了笑,此時他以勝卷在握無所謂李允山應不應罪。
“你也應該知道,朕既然已經將這罪定下來了,又安排人弄了這些信你的罪就已經落實,百口莫辯了。”
李允山聞言忽的大笑了起來,他想過與尹忱鬥智鬥勇卻偏偏沒想到這個皇帝會用栽贓汙蔑這種最為不齒的手段,強行滅了自己。但既然事已至此,很多事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皇上既已定了主意又何必再與臣討論這麽些東西呢,無論我是認還是不認如今成王敗寇大局已定,皇上想問什麽就問便是。”
“你就怎知朕是有話要問你而非單獨來找你聊聊呢?”
尹忱說著卻是抬手示意一旁的人給李允山鬆綁,而後甚至還著人給李允山上了盞茶,那樣子分明是要與他聊天談心的節奏。不過李允山到底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饒是死到臨頭也依然臨危不懼。
“皇上不如直說也不必整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臣知道皇上心中有著疑慮,否則皇上早該下令賜死而不是在這作勢要陪著聊天喝茶。”
“所以說你聰明,你的孩子們也聰明。說起來朕與李明錦李雲浩他們都是同齡人,若是沒什麽君臣的架子,我們都算是你看著長大的。可是朕一直不明白,若說他老八身後有榮妃的母家撐著,別人朕不了解你李允山朕卻是清楚。虞氏的官做的再大與你而言都是小恩小惠,你怎麽會因為這一點就拿整個太尉府的前程做賭注,不惜犧牲所有的至親也要扶持老八?”
李允山手上喝茶的動作僵了一下,看得出尹忱這話確實問到了點子上。
“這個問題困擾了皇上這麽久,皇上又博古通今這世間哪有什麽事是您不知道的?”
“若換別的事就算朕不知道也還有太後,可這件事就是連太後這樣的老人都不清楚。”
換言之,太後和尹忱不是沒查,隻是無論怎麽查都發現當初的太尉府與榮妃虞氏的母家根本沒有任何聯係。這也就是為何尹忱一直想不通,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不是這件事沒查清楚隻怕太尉府的倒台早在李沉蘭入宮前就發生了。讓尹忱後悔的事就在於此,如果李沉蘭不是被李允山發現,或者哪怕不是以太尉府嫡出小姐的身份入宮,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那是因為皇上與太後從一開始就查錯了方向,若是老臣沒猜錯,皇上您一直是以虞氏為口切入調查的,要麽就是查我們李氏一族。可事實上從來有問題的都不是我們兩家,而是成王的母妃,靜夫人。”
靜夫人?
突然出現的名倒是讓尹忱一下子沒想起來,但也就是片刻他便想起了那個女人的模樣。記得清楚的話,最近一次見到靜夫人還是在宮門口,那時候尹詮逼宮謀反,最後一刻為了餘生不受幽禁之辱,尹詮揮劍自刎宮門前。當時就是已然發了瘋的靜夫人闖了出來,字字句句都是咒罵這尹忱與太後。可是印象裏,尹忱並不記得自己與靜夫人有過什麽過節。更何況當初尹詮一直是自己麾下的,若不是他臨陣倒戈到老八的陣營,他又怎會發配他到舫城那偏僻不堪的地方。
“皇上也別疑惑,這靜夫人卻是與您沒什麽過節,可是卻與太後是生死仇敵。不過這事若說起來也是久遠,左右老臣也要死了倒也不妨都說與皇上聽,就當是多講講故事給您,也好讓自己再死的晚些。”
原來,這事終究還是要與尹璟雅的生母孝德皇後說起。
靜夫人曾有過一個孩子,那孩子並不是皇氏的血脈,不過是先帝在郊外路上撿來的野孩子。因著當時靜夫人剛剛小產正式抑鬱難過的時候,縣級就將那孩子交於靜夫人撫養。原本不過就是個普通男孩,將來也不過就封個小侯爺……
一個日後連王爺位分都算不上的孩子,對於這宮裏無論是有孩子的還是沒孩子的女人來說,都不能算作是威脅。可偏偏外頭傳來了消息,一對農家夫婦正尋找著一個男嬰,尋人啟事上寫的明確,那孩子腳心有著紅痣身上更是留著無法明說的血液。
先帝本就是個迷信之人,更何況這孩子是被天意送到他身邊的。於是在接到告示的第一時間,先帝就將那對夫婦接進來宮。
“皇上那時候剛出生,那是沒看見先帝對那孩子的疼愛,簡直比日後的八皇子還要盛寵幾分。”
“皇上明鑒呐,老臣若真想反為何放著當年您少時登基根基不穩之時不反,非要等到您羽翼漸豐之時再做這傷天害理之事?再說老臣一直在府中照顧著雲浩,根本沒有出過府,這分明就是汙蔑!”
“李允山,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了你還要在朕麵前演戲。”
尹忱這次是拿了實打實的證據,除了一開始尹璟雅給的那些信件以外,尹忱這次特地捉了數十個李府人馬的活口。太醫一直跟在身邊,根本沒有自盡的機會。
“要不要朕給你把那些人叫來,讓他們好好認認自己主子?”
“皇上說的什麽,老臣聽不懂。”
倒是沒想到李允山會這麽厚顏無恥,也是,證據要是不真真兒下甩在他臉上,他倒是可以咬死不認賬。左右南蠻王已死哈柯耶又一直在大牢裏悶著,聽審問的人說無論問他什麽都不肯說。
尹忱倒也不惱,相反的極為平靜的從抽屜裏拿出了什麽而後甩到了李允山麵前。那些東西正是從儷蘭殿搜出來的信,信裏句句都是李允山對李沉蘭的安排要求。
“皇上這些信是假的,臣從未有給蘭妃娘娘寫過什麽謀反之事。”
“那你就是承認了,自己曾給蘭妃寫過信。”
“皇上這是欲加之罪了,蘭妃娘娘是臣的女兒,老臣給自己閨女寫信問候怕也沒什麽不妥吧。”
尹忱笑了笑,此時他以勝卷在握無所謂李允山應不應罪。
“你也應該知道,朕既然已經將這罪定下來了,又安排人弄了這些信你的罪就已經落實,百口莫辯了。”
李允山聞言忽的大笑了起來,他想過與尹忱鬥智鬥勇卻偏偏沒想到這個皇帝會用栽贓汙蔑這種最為不齒的手段,強行滅了自己。但既然事已至此,很多事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皇上既已定了主意又何必再與臣討論這麽些東西呢,無論我是認還是不認如今成王敗寇大局已定,皇上想問什麽就問便是。”
“你就怎知朕是有話要問你而非單獨來找你聊聊呢?”
尹忱說著卻是抬手示意一旁的人給李允山鬆綁,而後甚至還著人給李允山上了盞茶,那樣子分明是要與他聊天談心的節奏。不過李允山到底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饒是死到臨頭也依然臨危不懼。
“皇上不如直說也不必整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臣知道皇上心中有著疑慮,否則皇上早該下令賜死而不是在這作勢要陪著聊天喝茶。”
“所以說你聰明,你的孩子們也聰明。說起來朕與李明錦李雲浩他們都是同齡人,若是沒什麽君臣的架子,我們都算是你看著長大的。可是朕一直不明白,若說他老八身後有榮妃的母家撐著,別人朕不了解你李允山朕卻是清楚。虞氏的官做的再大與你而言都是小恩小惠,你怎麽會因為這一點就拿整個太尉府的前程做賭注,不惜犧牲所有的至親也要扶持老八?”
李允山手上喝茶的動作僵了一下,看得出尹忱這話確實問到了點子上。
“這個問題困擾了皇上這麽久,皇上又博古通今這世間哪有什麽事是您不知道的?”
“若換別的事就算朕不知道也還有太後,可這件事就是連太後這樣的老人都不清楚。”
換言之,太後和尹忱不是沒查,隻是無論怎麽查都發現當初的太尉府與榮妃虞氏的母家根本沒有任何聯係。這也就是為何尹忱一直想不通,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不是這件事沒查清楚隻怕太尉府的倒台早在李沉蘭入宮前就發生了。讓尹忱後悔的事就在於此,如果李沉蘭不是被李允山發現,或者哪怕不是以太尉府嫡出小姐的身份入宮,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那是因為皇上與太後從一開始就查錯了方向,若是老臣沒猜錯,皇上您一直是以虞氏為口切入調查的,要麽就是查我們李氏一族。可事實上從來有問題的都不是我們兩家,而是成王的母妃,靜夫人。”
靜夫人?
突然出現的名倒是讓尹忱一下子沒想起來,但也就是片刻他便想起了那個女人的模樣。記得清楚的話,最近一次見到靜夫人還是在宮門口,那時候尹詮逼宮謀反,最後一刻為了餘生不受幽禁之辱,尹詮揮劍自刎宮門前。當時就是已然發了瘋的靜夫人闖了出來,字字句句都是咒罵這尹忱與太後。可是印象裏,尹忱並不記得自己與靜夫人有過什麽過節。更何況當初尹詮一直是自己麾下的,若不是他臨陣倒戈到老八的陣營,他又怎會發配他到舫城那偏僻不堪的地方。
“皇上也別疑惑,這靜夫人卻是與您沒什麽過節,可是卻與太後是生死仇敵。不過這事若說起來也是久遠,左右老臣也要死了倒也不妨都說與皇上聽,就當是多講講故事給您,也好讓自己再死的晚些。”
原來,這事終究還是要與尹璟雅的生母孝德皇後說起。
靜夫人曾有過一個孩子,那孩子並不是皇氏的血脈,不過是先帝在郊外路上撿來的野孩子。因著當時靜夫人剛剛小產正式抑鬱難過的時候,縣級就將那孩子交於靜夫人撫養。原本不過就是個普通男孩,將來也不過就封個小侯爺……
一個日後連王爺位分都算不上的孩子,對於這宮裏無論是有孩子的還是沒孩子的女人來說,都不能算作是威脅。可偏偏外頭傳來了消息,一對農家夫婦正尋找著一個男嬰,尋人啟事上寫的明確,那孩子腳心有著紅痣身上更是留著無法明說的血液。
先帝本就是個迷信之人,更何況這孩子是被天意送到他身邊的。於是在接到告示的第一時間,先帝就將那對夫婦接進來宮。
“皇上那時候剛出生,那是沒看見先帝對那孩子的疼愛,簡直比日後的八皇子還要盛寵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