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仇希音和仇不恃再次曬傷,仇家一行人是在太陽快落山時才出的宮。
蘇貴妃無故為難仇希音姐妹,被皇上重罰,除貴妃尊號的事已經傳揚了開來,鄧文雅要封貴妃的事雖還沒有下旨,該知道的卻都知道了。
仇老太太、仇氏笑成了兩朵花,一連串地感歎鄧文雅福氣好。
仇希音、仇不恃則各得了一堆賞賜,臨走前,鄧文雅又送了仇希音一匣子珍本,一幅古畫,送了仇不恃一匣子珠釵,連連說自己沒照顧好她們。
許是鄧文雅和仇老太太說了什麽,仇老太太倒是沒再對仇希音冷言冷語,連迴來的路上,仇希音命停下馬車,讓秀今去買個零嘴兒,她都沒出聲嗬斥。
……
……
當天晚上仇太夫人就收到了拜帖,第二天早上,花三夫人帶著花越昔和花越其上門探望花老太太和仇正治。
仇希音本來借臉頰曬傷不願出來見客,不想花越昔卻執意來看她,說是尋了上等的曬傷膏來。
仇太夫人見她心誠,便囑咐仇明珠和仇寶珠帶著她往桑榆院去了。
仇希音得了消息,換了衣裳帶上麵紗,命黍秀在院門口等著,將幾人迎進了花廳。
乍見花越昔,仇希音幾乎不敢相信麵前厚厚的脂粉也遮不住臉上的憔悴怨恨之色的少婦就是曾經那個優雅大方的閣老嫡女。
花越昔注意到她的驚訝,自嘲道,“妹妹不認識我了?”
仇希音俯身見禮,笑道,“夫人說笑了,我還記得當年夫人做東請我看戲,那個武生的劍舞得可好”。
花越昔沒有接她的話頭,上下打量了一番,長長一歎,“妹妹長大了,我卻老了”。
六年前,她與仇希音相識,她十五歲,正是花兒一般的好年華,六年後,她再見她,卻感覺自己已經快要枯萎委地了。
仇希音笑著請她們坐下,“夫人說笑了,夫人正是花一般的年華,瞧著比我和兩個姑姑都還麵嫩,怎麽能說是老了?”
仇明珠和仇寶珠連連應和,花越昔不再多說,示意丫鬟奉上傷藥,問道,“傷得很重?要不要緊?”
仇希音將麵紗撩起一些,又迅速放下,“昨兒皇後賞了傷藥,太醫說好生養著,暫時不要見太陽,大約十天半個月也就好了,多謝夫人掛心”。
花越昔鬆了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她也不在這個事情上多說,很快就轉移話題問她這幾年在外遊曆的見聞,又和她說了些京中發生的趣事,倒是和幾年前一般健談風趣,時常逗得仇希音幾人哈哈大笑。
花越昔逗留了半個多時辰便告辭了,仇希音招來慧中問她的情況。
慧中仔細說了起來,“三年前,姑娘走後不久,張夫人就出了閣,嫁給了大理寺卿張明遠,張大人原本已經和家中表妹訂過親,不想那位姑娘命薄,在成親前一病沒了。
張大人這麽一來就拖得年紀大了,比張夫人足足大了八歲。
張夫人進門半年便有了身孕,十個月後生下一子,不多久,張大人便納了一妾,後來又陸續納了兩房妾室,據說和張大人那個薄命的表妹都有幾分相似。
剛開始張夫人也未大鬧,直到張大人納的第二個妾進門,她瞧著兩個妾頗有幾分神似,遣人打聽了出來,這才鬧了起來。
隻張大人卻還是強硬納了第三房妾室,前些日子,張大人一個妾室有了身孕,張夫人說所有的妾室明明都賜了避子湯,她卻有了身孕,可見是個不安分的,趁張大人去上衙,灌了一碗打胎藥下去,又灌了絕子藥。
絕子藥不同避子湯,藥力霸道,那妾室剛落了胎,哪裏受得住,兩天就沒了,張大人氣得要休妻,後來還是花閣老出麵壓下了”。
仇希音實在無法將六年前那個優雅大方的花越昔同一出手便要了兩條性命的張夫人聯係在一起,半晌方歎道,“妾就是妾,與誰相似又有什麽幹係?”
慧中道,“姑娘透徹,隻張夫人身在局中,卻是咽不下那口氣的,有一次,張夫人隨張大人赴宴當著張大人同僚和夫人的麵,譏諷張大人若真是對他那表妹深情不忘,就該和她一起去死。
再不濟,也要出家當和尚,他卻先騙婚花家在先,左懷右抱在後,她若是他那表妹也早早死了算了,省得嫁那樣一個偽君子”。
仇希音久久無言,她記得上輩子花越昔並不是嫁給張明遠的,也沒有拖到十八歲才出閣。
結合當初她刻意結交自己以結交鳳知南的事,約莫是花家見寧慎之與苗靜雅退親,又遲遲沒定下親事,才拖了兩年。
不想花越昔卻到底沒能進寧郡王府,反倒嫁了那樣一個人,自是意難平的。
慧中見她十分感慨,又多說了幾句,“近一年來,張夫人常去三清觀,與二表姑娘十分交好,常常感慨還不如學了二表姑娘,倒是落得幹淨”。
謝嘉檸的情況,仇希音卻是十分清楚的,她當年亦是想嫁入寧郡王府不得,反倒陷害謝嘉檬,一年後謝昌欲將其遠嫁,她抵死不從,最後入三清觀做了女冠。
仇希音想到這不由輕嗤,這樣說起來,花越昔和謝嘉檸倒都是因為寧慎之誤了終身,她竟是不知道沒了婚約在身,他年少時竟有那麽多貴女前仆後繼地想嫁給他……
正說著,秀今從外而來,稟告道,“姑娘,四爺和九表少爺來了,現在在太夫人那邊請安,遣人來說一會就過來瞧姑娘”。
仇希音大喜,就要起身,慧中忙道,“姑娘,太陽大,姑娘萬不可隨意走動,一會四爺和九表少爺就該往這邊來了”。
仇希音這才想起謝嘉樹二人多半是因著自己臉上的曬傷來的,再想一想謝嘉樹那個一本正經訓人的小夫子模樣,更是頭疼,要不裝個病試試?
……
……
不想謝嘉樹竟是沒有多說半句,隻認真打量了她的臉半晌,又取了一盒曬傷藥膏出來,叮囑她不可馬虎,就輕易放過了她。
謝嘉棉事情多,用了午食就匆匆走了,謝嘉樹卻留了下來,直到十天後,確定她的臉完全好了,才迴了謝家弄。
蕭寅那邊也終於給了迴複,請她第二天到茶餘樓一敘。
仇希音立即遣蘭十九去尋謝嘉棉,請他務必明天陪自己去一趟茶餘樓。
第二天傍晚,謝嘉棉如約而至,接了仇希音直奔茶餘樓。
蕭寅已經到了,見了謝嘉棉臉上訝色一閃而過,隨即溫和免了二人的禮。
仇希音簡單介紹了謝嘉棉,便開口問道,“殿下,人呢?”搜讀電子書
蕭寅默了默,開口,“小師姐不坐下說話嗎?”
仇希音再次開口,“人呢?”
蕭寅無奈一笑,“人我已經帶來了,就在樓下的馬車裏,你走的時候可以帶走,現在小師姐可以坐下說話了嗎?”
“那就謝過殿下了”。
仇希音行了一禮,走到他對麵坐下,蕭寅又示意謝嘉棉,“謝九公子,請坐”。
待謝嘉棉坐下,仇希音開口問道,“殿下此來是有事?”
蕭寅親手為她和謝嘉棉倒上茶,笑道,“主要是為母妃向小師姐致歉,母妃脾氣不好,得罪之處,還請小師姐海涵”。
仇希音不鹹不淡道,“蘇妃娘娘罰得我中暑受傷,卻也因之降為妃位,算是兩清,殿下不必專門道歉”。
蘇貴妃降為妃位後,孝成宗並未賜尊號,宮內外便都稱蘇妃娘娘。
蕭寅神色認真,“話是如此,總是母妃不對在先,我代她致歉理所應當,請小師姐恕罪”。
他說著當真起身深深一揖手,誠意十足,仇希音還禮,“殿下言重了”。
蕭寅又向她一揖手,方才坐下,問道,“小師姐要那賴嬤嬤做什麽?”
仇正深綁了賴嬤嬤去向蕭寅興師問罪,人自然就留在了蕭寅那裏,那天,她便命秀今尋了個空找蕭寅要賴嬤嬤,才有蕭寅約她在此見麵之事。
仇希音挑眉,“不過一個老奴才,殿下問的這麽細做什麽?”
蕭寅歉然一笑,“小師姐,是這樣,仇少傅綁了那賴嬤嬤去尋我,我當即便帶著人去了玉清殿。
母妃脾氣燥,認定了那賴嬤嬤是故意如此行徑,好陷害母妃,當即便命人打死了,等小師姐來和我要人,已經來不及了”。
仇希音變色,“你到現在才和我說?”
“我也是事後去向母妃要人才知曉,因怕你臉上的傷未好,不能輕易出門,這才拖到了今天”。
仇希音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眯眼笑了起來,“小師弟,師姐我第一次伸手找你要東西,你卻和我說已經死了十幾天了,實在是不夠仗義啊”。
現在天氣又熱,隻怕是臉都爛得認不出來了吧?
這一世,在她的刻意結交下,和蕭寅要熟稔的多。
蕭寅再次起身行禮,“此事是我對不住小師姐,小師姐恕罪”。
仇希音依舊笑眯眯的,“恕罪恕罪,人都死了,不恕罪又能怎麽樣?”
蕭寅苦笑,“小師姐這還是怪我了,隻不知小師姐要那賴嬤嬤做什麽?人雖死了,小師姐的事說不定也耽擱不了的”。
仇希音意興闌珊,“算了,我自己再想辦法,不指望你了,光瞧著我四妹妹,金口玉牙指定的未來太子妃,都因為打了那老奴才幾個耳光被蘇妃娘娘罰在大太陽底下曝曬至暈倒,我不過一個口頭上叫叫的師姐——”
她說著瞄了眼蕭寅微變的臉色,起身道,“算了,我先走了,麻煩殿下這一趟了”。
“小師姐,我好不容易出宮一趟,就算沒幫師姐辦成事,小師姐也該陪我喝杯茶吧?”
仇希音望著他意味深長一笑,“殿下如今可不同以往了,有事說事還罷了,若是無事喝個茶,四妹妹怕是要撓花我的臉,我臉上的曬傷才剛剛好,可不想又多幾條撓傷”。
蕭寅一時語塞,仇希音與謝嘉棉行禮告退。
出了茶餘樓,仇希音麵色就沉了下去,吩咐道,“十九,你去找劉商,叫他打聽一下,十天前宮裏是不是拖出來過一具女屍,長什麽樣子,多大年紀,晚上迴去我再畫個像給他”。
蘭十九應著去了,謝嘉棉忍不住問道,“三表妹,那個賴嬤嬤到底是什麽人?”
“仇人”。
仇希音目光冰冷,那個殺她孩子的劊子手,若是走運死了就算了,要是沒死——
謝嘉棉從來沒見過這個模樣的她,看著她愣愣說不出話來。
仇希音卻已經從翻滾的情緒中走了出來,望著謝嘉棉歉意一笑,“叫表哥見笑了,我們迴去吧”。
謝嘉棉迴神朝她搖了搖頭,想想又開口道,“我也試著幫表妹打聽打聽,隻我人輕言微,不一定能幫上表妹的忙,還請表妹見諒”。
仇希音不自覺就笑了起來,“表哥今天能陪我來就是幫了天大的忙了,不然可憐我唯一的兄長在謝氏書院讀書不知道要讀多少年的女娃娃,想出一次門不知道有多難!”
謝嘉棉也笑了起來,兩人也不坐車,一路說笑往仇府走去。
……
……
第二天一早,允文趕在寧慎之上朝前進了止止堂,快速道,“郡王,已經查出來了,仇三姑娘昨晚與太子見麵應是向太子索要一個姓賴的嬤嬤。
賴嬤嬤原是蘇妃賜給仇四姑娘的教養嬤嬤,因冒犯仇三姑娘和四姑娘被仇少傅綁去了東宮。
劉商遣了人扮做賴嬤嬤的遠房親戚在打聽那個賴嬤嬤是不是真的死了,什麽時候死的,還拿了幅畫像,下麵人照著畫了一幅,請郡王過目”。
寧慎之接過看了一眼,就確定應是上輩子仇不恃最為倚重的賴嬤嬤無疑了。
“去打聽那個賴嬤嬤的下落,再遣人給劉商一點方便,另外,再將胡岩的下落透露給他,做的隱蔽些”。
“是”。
允文行禮退下,允武伺候著寧慎之穿好朝服,束好發冠,提上食盒出了門,側門外允風已經套好馬車在等著了。
允武隨寧慎之上了馬車,打開食盒擺上馬車中央的方幾。
寧慎之吃了碗粥便放下了碗,允武勸道,“郡王,多吃點吧?”
蘇貴妃無故為難仇希音姐妹,被皇上重罰,除貴妃尊號的事已經傳揚了開來,鄧文雅要封貴妃的事雖還沒有下旨,該知道的卻都知道了。
仇老太太、仇氏笑成了兩朵花,一連串地感歎鄧文雅福氣好。
仇希音、仇不恃則各得了一堆賞賜,臨走前,鄧文雅又送了仇希音一匣子珍本,一幅古畫,送了仇不恃一匣子珠釵,連連說自己沒照顧好她們。
許是鄧文雅和仇老太太說了什麽,仇老太太倒是沒再對仇希音冷言冷語,連迴來的路上,仇希音命停下馬車,讓秀今去買個零嘴兒,她都沒出聲嗬斥。
……
……
當天晚上仇太夫人就收到了拜帖,第二天早上,花三夫人帶著花越昔和花越其上門探望花老太太和仇正治。
仇希音本來借臉頰曬傷不願出來見客,不想花越昔卻執意來看她,說是尋了上等的曬傷膏來。
仇太夫人見她心誠,便囑咐仇明珠和仇寶珠帶著她往桑榆院去了。
仇希音得了消息,換了衣裳帶上麵紗,命黍秀在院門口等著,將幾人迎進了花廳。
乍見花越昔,仇希音幾乎不敢相信麵前厚厚的脂粉也遮不住臉上的憔悴怨恨之色的少婦就是曾經那個優雅大方的閣老嫡女。
花越昔注意到她的驚訝,自嘲道,“妹妹不認識我了?”
仇希音俯身見禮,笑道,“夫人說笑了,我還記得當年夫人做東請我看戲,那個武生的劍舞得可好”。
花越昔沒有接她的話頭,上下打量了一番,長長一歎,“妹妹長大了,我卻老了”。
六年前,她與仇希音相識,她十五歲,正是花兒一般的好年華,六年後,她再見她,卻感覺自己已經快要枯萎委地了。
仇希音笑著請她們坐下,“夫人說笑了,夫人正是花一般的年華,瞧著比我和兩個姑姑都還麵嫩,怎麽能說是老了?”
仇明珠和仇寶珠連連應和,花越昔不再多說,示意丫鬟奉上傷藥,問道,“傷得很重?要不要緊?”
仇希音將麵紗撩起一些,又迅速放下,“昨兒皇後賞了傷藥,太醫說好生養著,暫時不要見太陽,大約十天半個月也就好了,多謝夫人掛心”。
花越昔鬆了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她也不在這個事情上多說,很快就轉移話題問她這幾年在外遊曆的見聞,又和她說了些京中發生的趣事,倒是和幾年前一般健談風趣,時常逗得仇希音幾人哈哈大笑。
花越昔逗留了半個多時辰便告辭了,仇希音招來慧中問她的情況。
慧中仔細說了起來,“三年前,姑娘走後不久,張夫人就出了閣,嫁給了大理寺卿張明遠,張大人原本已經和家中表妹訂過親,不想那位姑娘命薄,在成親前一病沒了。
張大人這麽一來就拖得年紀大了,比張夫人足足大了八歲。
張夫人進門半年便有了身孕,十個月後生下一子,不多久,張大人便納了一妾,後來又陸續納了兩房妾室,據說和張大人那個薄命的表妹都有幾分相似。
剛開始張夫人也未大鬧,直到張大人納的第二個妾進門,她瞧著兩個妾頗有幾分神似,遣人打聽了出來,這才鬧了起來。
隻張大人卻還是強硬納了第三房妾室,前些日子,張大人一個妾室有了身孕,張夫人說所有的妾室明明都賜了避子湯,她卻有了身孕,可見是個不安分的,趁張大人去上衙,灌了一碗打胎藥下去,又灌了絕子藥。
絕子藥不同避子湯,藥力霸道,那妾室剛落了胎,哪裏受得住,兩天就沒了,張大人氣得要休妻,後來還是花閣老出麵壓下了”。
仇希音實在無法將六年前那個優雅大方的花越昔同一出手便要了兩條性命的張夫人聯係在一起,半晌方歎道,“妾就是妾,與誰相似又有什麽幹係?”
慧中道,“姑娘透徹,隻張夫人身在局中,卻是咽不下那口氣的,有一次,張夫人隨張大人赴宴當著張大人同僚和夫人的麵,譏諷張大人若真是對他那表妹深情不忘,就該和她一起去死。
再不濟,也要出家當和尚,他卻先騙婚花家在先,左懷右抱在後,她若是他那表妹也早早死了算了,省得嫁那樣一個偽君子”。
仇希音久久無言,她記得上輩子花越昔並不是嫁給張明遠的,也沒有拖到十八歲才出閣。
結合當初她刻意結交自己以結交鳳知南的事,約莫是花家見寧慎之與苗靜雅退親,又遲遲沒定下親事,才拖了兩年。
不想花越昔卻到底沒能進寧郡王府,反倒嫁了那樣一個人,自是意難平的。
慧中見她十分感慨,又多說了幾句,“近一年來,張夫人常去三清觀,與二表姑娘十分交好,常常感慨還不如學了二表姑娘,倒是落得幹淨”。
謝嘉檸的情況,仇希音卻是十分清楚的,她當年亦是想嫁入寧郡王府不得,反倒陷害謝嘉檬,一年後謝昌欲將其遠嫁,她抵死不從,最後入三清觀做了女冠。
仇希音想到這不由輕嗤,這樣說起來,花越昔和謝嘉檸倒都是因為寧慎之誤了終身,她竟是不知道沒了婚約在身,他年少時竟有那麽多貴女前仆後繼地想嫁給他……
正說著,秀今從外而來,稟告道,“姑娘,四爺和九表少爺來了,現在在太夫人那邊請安,遣人來說一會就過來瞧姑娘”。
仇希音大喜,就要起身,慧中忙道,“姑娘,太陽大,姑娘萬不可隨意走動,一會四爺和九表少爺就該往這邊來了”。
仇希音這才想起謝嘉樹二人多半是因著自己臉上的曬傷來的,再想一想謝嘉樹那個一本正經訓人的小夫子模樣,更是頭疼,要不裝個病試試?
……
……
不想謝嘉樹竟是沒有多說半句,隻認真打量了她的臉半晌,又取了一盒曬傷藥膏出來,叮囑她不可馬虎,就輕易放過了她。
謝嘉棉事情多,用了午食就匆匆走了,謝嘉樹卻留了下來,直到十天後,確定她的臉完全好了,才迴了謝家弄。
蕭寅那邊也終於給了迴複,請她第二天到茶餘樓一敘。
仇希音立即遣蘭十九去尋謝嘉棉,請他務必明天陪自己去一趟茶餘樓。
第二天傍晚,謝嘉棉如約而至,接了仇希音直奔茶餘樓。
蕭寅已經到了,見了謝嘉棉臉上訝色一閃而過,隨即溫和免了二人的禮。
仇希音簡單介紹了謝嘉棉,便開口問道,“殿下,人呢?”搜讀電子書
蕭寅默了默,開口,“小師姐不坐下說話嗎?”
仇希音再次開口,“人呢?”
蕭寅無奈一笑,“人我已經帶來了,就在樓下的馬車裏,你走的時候可以帶走,現在小師姐可以坐下說話了嗎?”
“那就謝過殿下了”。
仇希音行了一禮,走到他對麵坐下,蕭寅又示意謝嘉棉,“謝九公子,請坐”。
待謝嘉棉坐下,仇希音開口問道,“殿下此來是有事?”
蕭寅親手為她和謝嘉棉倒上茶,笑道,“主要是為母妃向小師姐致歉,母妃脾氣不好,得罪之處,還請小師姐海涵”。
仇希音不鹹不淡道,“蘇妃娘娘罰得我中暑受傷,卻也因之降為妃位,算是兩清,殿下不必專門道歉”。
蘇貴妃降為妃位後,孝成宗並未賜尊號,宮內外便都稱蘇妃娘娘。
蕭寅神色認真,“話是如此,總是母妃不對在先,我代她致歉理所應當,請小師姐恕罪”。
他說著當真起身深深一揖手,誠意十足,仇希音還禮,“殿下言重了”。
蕭寅又向她一揖手,方才坐下,問道,“小師姐要那賴嬤嬤做什麽?”
仇正深綁了賴嬤嬤去向蕭寅興師問罪,人自然就留在了蕭寅那裏,那天,她便命秀今尋了個空找蕭寅要賴嬤嬤,才有蕭寅約她在此見麵之事。
仇希音挑眉,“不過一個老奴才,殿下問的這麽細做什麽?”
蕭寅歉然一笑,“小師姐,是這樣,仇少傅綁了那賴嬤嬤去尋我,我當即便帶著人去了玉清殿。
母妃脾氣燥,認定了那賴嬤嬤是故意如此行徑,好陷害母妃,當即便命人打死了,等小師姐來和我要人,已經來不及了”。
仇希音變色,“你到現在才和我說?”
“我也是事後去向母妃要人才知曉,因怕你臉上的傷未好,不能輕易出門,這才拖到了今天”。
仇希音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眯眼笑了起來,“小師弟,師姐我第一次伸手找你要東西,你卻和我說已經死了十幾天了,實在是不夠仗義啊”。
現在天氣又熱,隻怕是臉都爛得認不出來了吧?
這一世,在她的刻意結交下,和蕭寅要熟稔的多。
蕭寅再次起身行禮,“此事是我對不住小師姐,小師姐恕罪”。
仇希音依舊笑眯眯的,“恕罪恕罪,人都死了,不恕罪又能怎麽樣?”
蕭寅苦笑,“小師姐這還是怪我了,隻不知小師姐要那賴嬤嬤做什麽?人雖死了,小師姐的事說不定也耽擱不了的”。
仇希音意興闌珊,“算了,我自己再想辦法,不指望你了,光瞧著我四妹妹,金口玉牙指定的未來太子妃,都因為打了那老奴才幾個耳光被蘇妃娘娘罰在大太陽底下曝曬至暈倒,我不過一個口頭上叫叫的師姐——”
她說著瞄了眼蕭寅微變的臉色,起身道,“算了,我先走了,麻煩殿下這一趟了”。
“小師姐,我好不容易出宮一趟,就算沒幫師姐辦成事,小師姐也該陪我喝杯茶吧?”
仇希音望著他意味深長一笑,“殿下如今可不同以往了,有事說事還罷了,若是無事喝個茶,四妹妹怕是要撓花我的臉,我臉上的曬傷才剛剛好,可不想又多幾條撓傷”。
蕭寅一時語塞,仇希音與謝嘉棉行禮告退。
出了茶餘樓,仇希音麵色就沉了下去,吩咐道,“十九,你去找劉商,叫他打聽一下,十天前宮裏是不是拖出來過一具女屍,長什麽樣子,多大年紀,晚上迴去我再畫個像給他”。
蘭十九應著去了,謝嘉棉忍不住問道,“三表妹,那個賴嬤嬤到底是什麽人?”
“仇人”。
仇希音目光冰冷,那個殺她孩子的劊子手,若是走運死了就算了,要是沒死——
謝嘉棉從來沒見過這個模樣的她,看著她愣愣說不出話來。
仇希音卻已經從翻滾的情緒中走了出來,望著謝嘉棉歉意一笑,“叫表哥見笑了,我們迴去吧”。
謝嘉棉迴神朝她搖了搖頭,想想又開口道,“我也試著幫表妹打聽打聽,隻我人輕言微,不一定能幫上表妹的忙,還請表妹見諒”。
仇希音不自覺就笑了起來,“表哥今天能陪我來就是幫了天大的忙了,不然可憐我唯一的兄長在謝氏書院讀書不知道要讀多少年的女娃娃,想出一次門不知道有多難!”
謝嘉棉也笑了起來,兩人也不坐車,一路說笑往仇府走去。
……
……
第二天一早,允文趕在寧慎之上朝前進了止止堂,快速道,“郡王,已經查出來了,仇三姑娘昨晚與太子見麵應是向太子索要一個姓賴的嬤嬤。
賴嬤嬤原是蘇妃賜給仇四姑娘的教養嬤嬤,因冒犯仇三姑娘和四姑娘被仇少傅綁去了東宮。
劉商遣了人扮做賴嬤嬤的遠房親戚在打聽那個賴嬤嬤是不是真的死了,什麽時候死的,還拿了幅畫像,下麵人照著畫了一幅,請郡王過目”。
寧慎之接過看了一眼,就確定應是上輩子仇不恃最為倚重的賴嬤嬤無疑了。
“去打聽那個賴嬤嬤的下落,再遣人給劉商一點方便,另外,再將胡岩的下落透露給他,做的隱蔽些”。
“是”。
允文行禮退下,允武伺候著寧慎之穿好朝服,束好發冠,提上食盒出了門,側門外允風已經套好馬車在等著了。
允武隨寧慎之上了馬車,打開食盒擺上馬車中央的方幾。
寧慎之吃了碗粥便放下了碗,允武勸道,“郡王,多吃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