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一共接收八十二人,其中有不少是技術人員,以船舶工程師,造船工匠和學徒為主,領頭的是他們的總工程師。
因為海上城市有更多的造船設施,而他們也有一個兩棲登陸艇組裝廠。
帶動力的船技術含量更高,需要真正的工程師才能正常運營,跟那種人力和風帆船是不同的。
隻要有船廠都有船塢,平時就停著不少製作好的船,不僅僅是兩棲登陸艇,風帆船之類也大多會停放在這裏。
因為城市設施聚合的原因,像船塢之類,通常都會共用。
奪船從這裏逃離是最快的。
也因此,這些設施裏逃出來的人很多。
項楊讓這些人裏的中高層技術人員去精密零件加工廠,木船方麵的工匠,還有學徒暫時去農場幫忙,因為農場缺人,以後有了造船廠之類的設施再將他們安排過去。
還有些農業方麵的技術人員,當然是安排去農場。
戰士人數很多,有十二人,包括一位隊長,這種逃亡,戰士往往更加有利些,他們手腳麻利,也更加敏捷。
但其中兩人,包括那位隊長,都申請做其他工作。
項楊當然二話不說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並將他們也安排在精密零件加工廠,因為他們對機器比較擅長,不僅僅是船舶,也包括車輛等。
目前一些船和車輛的保養和維修也歸入這邊管。
戰士職業畢竟還是危險了點,不少人會出現心理障礙。
一旦出現畏縮情緒,通常也沒辦法再擔任了,因為不僅會讓自己送命,也很可能會讓團隊遭殃。
曾經實力再強也沒用。
任何城主都不會在這方麵勉強和苛責別人,何況項楊曾經也是戰士,他是見識過情緒崩潰的人的,曾經在城外的時候,他自己也有過害怕的時刻。
不過,神龍城的戰士人數也達到了三十二人。
項楊重新進行了分組,增加了第三組,讓紅霞擔任組長,這批新來的人大部分編入第三組,少數幾人編入第一和第二組。
剩下的人,大部分都去了農場,現在農場比較大,但因為人不多,所以比較忙,其他設施裏,一些非核心人員,也經常要去幫忙。
迴到海螺港交易場,果然第一次過來時,詢問拖拉機的那座村級城市,已經有資源了。
這次二話不說買了一輛過去。
神龍城在這裏沒停留多久,就返迴鱷魚穀交易場了,這邊的新人類城市還在增加,已經達到了五十七座。
項楊又賣了一波地理情報,但這次沒那麽貴了,因為周邊不少地理他們已經獲得了。
這次隻賣那個經過遺跡,進入峽穀狩獵熊類吞石獸的情報。
有兩座城市,包括顧家城,已經進入村級,就在這幾天。
從項楊那裏得到地理情報後,他們組團去挖礦,狩獵獸群也更加容易些,因為獸群的遷徙和出沒地通常是有規律的,這會減少得到肉食的時間消耗。
加上本來就距離升級不遠,也便順理成章的進入了第二階段。
不過,他們沒有去過那個遺跡,更不可能去狩獵能源巨獸,路途遙遠,過去都是要點膽量的。
所以這個情報,目前還比較容易賣。
項楊僅剩的兩輛拖拉機也給他們買去了,順帶還向一座莊園級海上城市賣了一艘風帆救生船,也是新人類城市。
因為現在他們有三艘,太多了,兩艘大的來自救過來的人,一艘小的是自己買的。
價格十八個能源塊,大的那種,自己隻留下一大一小兩艘大概就夠用了,比海螺港那些更貴,因為這邊數量少。
以現在這個時間段,新人類海上城市來到這邊是比較少見的。
海螺港交易場那些得到了項楊出售的情報,也不可能馬上過來,超過時間太久的出行,通常都不會那麽的簡單。
他們的工坊是有造船器具的,海上城市的工坊是個手工造船廠,但莊園級隻能製作小型船。
他們不知道進入村級,會自動得到一個更加專業的正式小型造船廠,所以項楊猜測是買去研究技術了。
救生船交易剛剛完成,項楊就接到了王燕的視頻通訊。
“老大,新來的鬱海宇,看過農場後提建議,我們能不能種植水稻的時候也養魚。”
王燕說道:“就是共生養殖,水稻和養魚,或蝦蟹等同時進行,因為水稻是澤地作物,除了曬田時期,有足夠的水,水生生物也可以除害蟲,增加肥料等。”
“他們以前的城市都是這麽搞的,這可以獲得水產的收成,還能增加水稻產量,他們有這種技術,我想還是應該利用起來的。”
城市農場的害蟲很少,但弄得好可以每畝增加糧食產量百分之十以上,還有增加肥料,增加水產都很誘人。
魚塘就是養魚的,但在鎮級,甚至到了縣級,麵積也就那麽點大,難以大批量養殖。
鬱海宇就是上次被救起的人之一,他們原來那座海上城市的農場技術主管,這個職位不屬於工程技術類,但仍然算農業專家。
真正算工程技術類的是那種會培植改良作物的人員。
來到神龍城後,項楊也讓他擔任農場技術主管了,因為神龍城也很缺這方麵的人。
王燕是所有農業方麵的主管,所以鬱海宇也歸她管。
實際操作當然不行,但王燕本身也了解一點蟹田、魚田共生養殖方麵的知識,她覺得這個辦法不錯,還可以緩解戰士出城狩獵的壓力。
增加魚類肉食,也可以增加食物儲備的多樣性。
“在人口增加前,可以試一下,如果效果好,以後也可以保持。”項楊也隻是聽說過,沒見過。
因為這個技術含量也是有的,特別是管理比較繁瑣。
不僅是共生養殖方麵本身的技術難度,也會造成出行比較困難,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等,一不小心出現水產和水稻都歉收也有。
加上額外的儲水量增加,城市重量提升,移動時消耗也會稍微有點增加。
當然,這個增加相對於得到的大量水產,仍然算微不足道,何況養魚還會給農田自然增肥,這會減少增肥之類的能源和其他資源消耗。
主要在於出行計劃的安排變得複雜了,種植本身也將變得更加複雜。
所以,陸上城市比較少搞這些。
空中城市則基本不會搞這些,事實上空中城市也沒有魚塘,他們平時也不大會養魚類。
但據說海上城市比較多,技術很過硬,現在看來是真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陸上城市,也包括空中城市,穿越野外,沒有交易場支撐的時間,出現連續幾個月是比較少見的。
因為地麵上能到的城市,相對來說是最多的,陸地上的交易場也最多。
即便不是那種地理很好的地方,也可以建立維持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的那種臨時交易場。
一旦到了海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單純海上的交易場,一般都要依賴小島來建立,所以數量注定不會多,交易場跟交易場之間,大多距離很遠。
也因此一次離開交易場的時候,飄在汪洋大海中的時間通常都會很長很長。
然後,蔬菜水果之類補充維生素的食物,就變得像淡水一樣的重要,對主糧的儲備數量要求也直線增加。
三個常規類型中,海上城市雖然能源消耗是最小的,但危險度排名第二,來自海底的攻擊有時候比來自海麵和空中的更加麻煩。
危險度排第一的,自然是空中城市。
因為空中城市很難幹得過靠近的巨獸,在空中目標又顯眼。如果遠程無法排除危機,一旦被靠近,就會比較慘了。
陸上城市才是危險度排最低的。
生活艱難和舒適度上,空中城市和陸上城市差不多,各有千秋,空中城市相對會更穩,極少有顛簸的。
海上城市就排在最後了。
顛簸之類比陸上城市也小很多,問題出在物資供給上。
陸上穿越荒漠之類的地方,雖然對陸上城市來說,也很鬱悶,但那種地方雖然多,也並非全部都是。
海上就不同了,除了海岸線附近,一眼望去可全算是荒漠,這是由水構成的海之荒漠。
出去一趟,需要幾個月,半年,甚至一整年都會比較常見。
這是一出發,就會長期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
所以選擇海上城市的人是最少的,雖然最終存活下來的數量比空中城市多,但會選擇種下海上城市的人確實比較少。
這造成了海上城市數量不大。
然後帶來另一個問題,小島上的交易場城市數量少,新城市也少,種地換資源的那種城市也少。
因為廢土世界最大數量的陸上城市,不會去海島交易場。
事實上,空中城市也極少去孤立在汪洋大海中的海島交易場,在空中一次飛行距離過遠,風險也會加大。
空中城市也更喜歡待在陸上交易場。
所以,海島交易場通常以海上城市為主。
農場數量總是有限的,種主糧,還是種水果蔬菜,對一座海上城市來說,都是一件極為艱難的選擇。
何況,海上的金屬資源比較少,他們還需要大量魚類,主糧等必需品物資,來換金屬。
在鱷魚穀交易場那種地方,糧食和蔬菜水果的價格都還算可以,到了海上交易場就會翻上幾番。
陸上城市幾乎不會對主糧、蔬菜、水果類物資進入緊急管製狀態,大多隻有淡水才需要。
而海上城市,主糧、蔬菜、水果跟淡水一樣,都是會經常需要管製的,吃個飯一些時候都要嚴格控製,特別是蔬菜和水果之類難以儲存的物資。
這造成一個結果就是,海上城市會將農業設施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寧可犧牲出行效率,也要優先安排種植和養殖。
相對於在海上航行的時長,更多的準備時間,更複雜的出行控製計劃,似乎也是值得的。
現在神龍城才一百九十五個人,一百五十人在人口規模限製裏,一些未成年人可以工作,所以工作人口一百七十多人。
鎮級人口規模限製三百人,而農田五十畝。
共生養殖,需要犧牲一點農田麵積作為養殖池,現在這麽點人口,農田數量可以說是完全足夠的。
項楊甚至種植了很多的水果,這個賣給海上城市,會比較暢銷。
所以,項楊決定試試看。
“我們可以簡單點,不要養太多的品種,重要的是,對出行計劃要控製在最小影響範圍內。”
項楊直接去了農場,跟幾個技術人員麵談。
鬱海宇是農場技術主管,但這方麵的技術人員有三個,加上新來的農場人員,也比較擅長這些。
“沒問題,隻用在第一層搞共生養殖,養殖規模再搞小些,就會很簡單了。”鬱海宇說道:“主要是上麵幾層的農場都搞起來的話,會比較複雜。”
“第一層是最簡單的,因為魚塘之類的設施都在這邊,我看過了,魚塘裏有好幾種魚,我們可以選擇鯉魚和鯽魚。”另外一人說道。
“這邊交給你們了,王燕統籌所以事務。”項楊說道。
魚塘跟鴨舍位於一個獨立的空間裏,跟第一層農場相鄰,但並非聯通的,之間有幾個門分隔。
所以,為了在稻田裏養魚,他們需要在稻田裏挖出幾條水溝,以及幾個水坑,建立人工狹窄魚池,這些要占用農田一點麵積的。
這是早期防止被魚吃掉秧苗,還有水稻曬田、收割季時期田裏沒水等時期,養殖魚的去處。
共生養殖,隻有一些時期才會放魚進入田裏。
在水稻收割的時候,也會捕一次魚,同時達到一次水產的收成,這樣隻剩下了小魚,在水溝和水坑裏也便不會太擁擠了。
如果有的多,也可以放入魚塘,或喂鴨子,雖然設施之間都是獨立空間,但同在一層,魚的轉移也比較簡單。
等下次水稻秧苗活棵分株後,再放魚出來,進行下一個輪迴養殖。
整個流程都有嚴格的控製和規劃。
反正這些由鬱海宇幾人負責,現在正好休耕,農場還沒開始插秧,他們可以去構建水溝和水坑。
之前連續的出行,還去了死亡島那種危險的地方,所以這次項楊也打算在鱷魚穀交易場多休整一段時間,整個施工應該都沒問題。
魚苗之類,直接由魚塘提供,唐明可以負責,倒是比較簡單。
剩下的會對出行產生影響的事宜,由王燕統籌,有需要再報告上來。
因為海上城市有更多的造船設施,而他們也有一個兩棲登陸艇組裝廠。
帶動力的船技術含量更高,需要真正的工程師才能正常運營,跟那種人力和風帆船是不同的。
隻要有船廠都有船塢,平時就停著不少製作好的船,不僅僅是兩棲登陸艇,風帆船之類也大多會停放在這裏。
因為城市設施聚合的原因,像船塢之類,通常都會共用。
奪船從這裏逃離是最快的。
也因此,這些設施裏逃出來的人很多。
項楊讓這些人裏的中高層技術人員去精密零件加工廠,木船方麵的工匠,還有學徒暫時去農場幫忙,因為農場缺人,以後有了造船廠之類的設施再將他們安排過去。
還有些農業方麵的技術人員,當然是安排去農場。
戰士人數很多,有十二人,包括一位隊長,這種逃亡,戰士往往更加有利些,他們手腳麻利,也更加敏捷。
但其中兩人,包括那位隊長,都申請做其他工作。
項楊當然二話不說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並將他們也安排在精密零件加工廠,因為他們對機器比較擅長,不僅僅是船舶,也包括車輛等。
目前一些船和車輛的保養和維修也歸入這邊管。
戰士職業畢竟還是危險了點,不少人會出現心理障礙。
一旦出現畏縮情緒,通常也沒辦法再擔任了,因為不僅會讓自己送命,也很可能會讓團隊遭殃。
曾經實力再強也沒用。
任何城主都不會在這方麵勉強和苛責別人,何況項楊曾經也是戰士,他是見識過情緒崩潰的人的,曾經在城外的時候,他自己也有過害怕的時刻。
不過,神龍城的戰士人數也達到了三十二人。
項楊重新進行了分組,增加了第三組,讓紅霞擔任組長,這批新來的人大部分編入第三組,少數幾人編入第一和第二組。
剩下的人,大部分都去了農場,現在農場比較大,但因為人不多,所以比較忙,其他設施裏,一些非核心人員,也經常要去幫忙。
迴到海螺港交易場,果然第一次過來時,詢問拖拉機的那座村級城市,已經有資源了。
這次二話不說買了一輛過去。
神龍城在這裏沒停留多久,就返迴鱷魚穀交易場了,這邊的新人類城市還在增加,已經達到了五十七座。
項楊又賣了一波地理情報,但這次沒那麽貴了,因為周邊不少地理他們已經獲得了。
這次隻賣那個經過遺跡,進入峽穀狩獵熊類吞石獸的情報。
有兩座城市,包括顧家城,已經進入村級,就在這幾天。
從項楊那裏得到地理情報後,他們組團去挖礦,狩獵獸群也更加容易些,因為獸群的遷徙和出沒地通常是有規律的,這會減少得到肉食的時間消耗。
加上本來就距離升級不遠,也便順理成章的進入了第二階段。
不過,他們沒有去過那個遺跡,更不可能去狩獵能源巨獸,路途遙遠,過去都是要點膽量的。
所以這個情報,目前還比較容易賣。
項楊僅剩的兩輛拖拉機也給他們買去了,順帶還向一座莊園級海上城市賣了一艘風帆救生船,也是新人類城市。
因為現在他們有三艘,太多了,兩艘大的來自救過來的人,一艘小的是自己買的。
價格十八個能源塊,大的那種,自己隻留下一大一小兩艘大概就夠用了,比海螺港那些更貴,因為這邊數量少。
以現在這個時間段,新人類海上城市來到這邊是比較少見的。
海螺港交易場那些得到了項楊出售的情報,也不可能馬上過來,超過時間太久的出行,通常都不會那麽的簡單。
他們的工坊是有造船器具的,海上城市的工坊是個手工造船廠,但莊園級隻能製作小型船。
他們不知道進入村級,會自動得到一個更加專業的正式小型造船廠,所以項楊猜測是買去研究技術了。
救生船交易剛剛完成,項楊就接到了王燕的視頻通訊。
“老大,新來的鬱海宇,看過農場後提建議,我們能不能種植水稻的時候也養魚。”
王燕說道:“就是共生養殖,水稻和養魚,或蝦蟹等同時進行,因為水稻是澤地作物,除了曬田時期,有足夠的水,水生生物也可以除害蟲,增加肥料等。”
“他們以前的城市都是這麽搞的,這可以獲得水產的收成,還能增加水稻產量,他們有這種技術,我想還是應該利用起來的。”
城市農場的害蟲很少,但弄得好可以每畝增加糧食產量百分之十以上,還有增加肥料,增加水產都很誘人。
魚塘就是養魚的,但在鎮級,甚至到了縣級,麵積也就那麽點大,難以大批量養殖。
鬱海宇就是上次被救起的人之一,他們原來那座海上城市的農場技術主管,這個職位不屬於工程技術類,但仍然算農業專家。
真正算工程技術類的是那種會培植改良作物的人員。
來到神龍城後,項楊也讓他擔任農場技術主管了,因為神龍城也很缺這方麵的人。
王燕是所有農業方麵的主管,所以鬱海宇也歸她管。
實際操作當然不行,但王燕本身也了解一點蟹田、魚田共生養殖方麵的知識,她覺得這個辦法不錯,還可以緩解戰士出城狩獵的壓力。
增加魚類肉食,也可以增加食物儲備的多樣性。
“在人口增加前,可以試一下,如果效果好,以後也可以保持。”項楊也隻是聽說過,沒見過。
因為這個技術含量也是有的,特別是管理比較繁瑣。
不僅是共生養殖方麵本身的技術難度,也會造成出行比較困難,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等,一不小心出現水產和水稻都歉收也有。
加上額外的儲水量增加,城市重量提升,移動時消耗也會稍微有點增加。
當然,這個增加相對於得到的大量水產,仍然算微不足道,何況養魚還會給農田自然增肥,這會減少增肥之類的能源和其他資源消耗。
主要在於出行計劃的安排變得複雜了,種植本身也將變得更加複雜。
所以,陸上城市比較少搞這些。
空中城市則基本不會搞這些,事實上空中城市也沒有魚塘,他們平時也不大會養魚類。
但據說海上城市比較多,技術很過硬,現在看來是真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陸上城市,也包括空中城市,穿越野外,沒有交易場支撐的時間,出現連續幾個月是比較少見的。
因為地麵上能到的城市,相對來說是最多的,陸地上的交易場也最多。
即便不是那種地理很好的地方,也可以建立維持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的那種臨時交易場。
一旦到了海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單純海上的交易場,一般都要依賴小島來建立,所以數量注定不會多,交易場跟交易場之間,大多距離很遠。
也因此一次離開交易場的時候,飄在汪洋大海中的時間通常都會很長很長。
然後,蔬菜水果之類補充維生素的食物,就變得像淡水一樣的重要,對主糧的儲備數量要求也直線增加。
三個常規類型中,海上城市雖然能源消耗是最小的,但危險度排名第二,來自海底的攻擊有時候比來自海麵和空中的更加麻煩。
危險度排第一的,自然是空中城市。
因為空中城市很難幹得過靠近的巨獸,在空中目標又顯眼。如果遠程無法排除危機,一旦被靠近,就會比較慘了。
陸上城市才是危險度排最低的。
生活艱難和舒適度上,空中城市和陸上城市差不多,各有千秋,空中城市相對會更穩,極少有顛簸的。
海上城市就排在最後了。
顛簸之類比陸上城市也小很多,問題出在物資供給上。
陸上穿越荒漠之類的地方,雖然對陸上城市來說,也很鬱悶,但那種地方雖然多,也並非全部都是。
海上就不同了,除了海岸線附近,一眼望去可全算是荒漠,這是由水構成的海之荒漠。
出去一趟,需要幾個月,半年,甚至一整年都會比較常見。
這是一出發,就會長期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
所以選擇海上城市的人是最少的,雖然最終存活下來的數量比空中城市多,但會選擇種下海上城市的人確實比較少。
這造成了海上城市數量不大。
然後帶來另一個問題,小島上的交易場城市數量少,新城市也少,種地換資源的那種城市也少。
因為廢土世界最大數量的陸上城市,不會去海島交易場。
事實上,空中城市也極少去孤立在汪洋大海中的海島交易場,在空中一次飛行距離過遠,風險也會加大。
空中城市也更喜歡待在陸上交易場。
所以,海島交易場通常以海上城市為主。
農場數量總是有限的,種主糧,還是種水果蔬菜,對一座海上城市來說,都是一件極為艱難的選擇。
何況,海上的金屬資源比較少,他們還需要大量魚類,主糧等必需品物資,來換金屬。
在鱷魚穀交易場那種地方,糧食和蔬菜水果的價格都還算可以,到了海上交易場就會翻上幾番。
陸上城市幾乎不會對主糧、蔬菜、水果類物資進入緊急管製狀態,大多隻有淡水才需要。
而海上城市,主糧、蔬菜、水果跟淡水一樣,都是會經常需要管製的,吃個飯一些時候都要嚴格控製,特別是蔬菜和水果之類難以儲存的物資。
這造成一個結果就是,海上城市會將農業設施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寧可犧牲出行效率,也要優先安排種植和養殖。
相對於在海上航行的時長,更多的準備時間,更複雜的出行控製計劃,似乎也是值得的。
現在神龍城才一百九十五個人,一百五十人在人口規模限製裏,一些未成年人可以工作,所以工作人口一百七十多人。
鎮級人口規模限製三百人,而農田五十畝。
共生養殖,需要犧牲一點農田麵積作為養殖池,現在這麽點人口,農田數量可以說是完全足夠的。
項楊甚至種植了很多的水果,這個賣給海上城市,會比較暢銷。
所以,項楊決定試試看。
“我們可以簡單點,不要養太多的品種,重要的是,對出行計劃要控製在最小影響範圍內。”
項楊直接去了農場,跟幾個技術人員麵談。
鬱海宇是農場技術主管,但這方麵的技術人員有三個,加上新來的農場人員,也比較擅長這些。
“沒問題,隻用在第一層搞共生養殖,養殖規模再搞小些,就會很簡單了。”鬱海宇說道:“主要是上麵幾層的農場都搞起來的話,會比較複雜。”
“第一層是最簡單的,因為魚塘之類的設施都在這邊,我看過了,魚塘裏有好幾種魚,我們可以選擇鯉魚和鯽魚。”另外一人說道。
“這邊交給你們了,王燕統籌所以事務。”項楊說道。
魚塘跟鴨舍位於一個獨立的空間裏,跟第一層農場相鄰,但並非聯通的,之間有幾個門分隔。
所以,為了在稻田裏養魚,他們需要在稻田裏挖出幾條水溝,以及幾個水坑,建立人工狹窄魚池,這些要占用農田一點麵積的。
這是早期防止被魚吃掉秧苗,還有水稻曬田、收割季時期田裏沒水等時期,養殖魚的去處。
共生養殖,隻有一些時期才會放魚進入田裏。
在水稻收割的時候,也會捕一次魚,同時達到一次水產的收成,這樣隻剩下了小魚,在水溝和水坑裏也便不會太擁擠了。
如果有的多,也可以放入魚塘,或喂鴨子,雖然設施之間都是獨立空間,但同在一層,魚的轉移也比較簡單。
等下次水稻秧苗活棵分株後,再放魚出來,進行下一個輪迴養殖。
整個流程都有嚴格的控製和規劃。
反正這些由鬱海宇幾人負責,現在正好休耕,農場還沒開始插秧,他們可以去構建水溝和水坑。
之前連續的出行,還去了死亡島那種危險的地方,所以這次項楊也打算在鱷魚穀交易場多休整一段時間,整個施工應該都沒問題。
魚苗之類,直接由魚塘提供,唐明可以負責,倒是比較簡單。
剩下的會對出行產生影響的事宜,由王燕統籌,有需要再報告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