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張捕頭的想法與沈君川不謀而合,沈君川覺得張捕頭雖然武藝不錯,但比起謝將軍給他的這些人還是差了一截,張捕頭手底下的那些捕快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他們倆想的都是讓王叔這些老兵給的那些捕快訓練訓練,最好張捕頭自己也能再學個一招半式。
沈君川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而且要講究效率的話,有時候會使用一些強硬點的手段,為了避免別人鬧事,武力也是很重要的。
雖然他覺得這邊的百姓都比較淳樸,不一定會鬧事,可是百姓們也是很容易煽動的,誰知道他前頭那個縣令會不會跑出來搞事情。
這點不用沈君川懷疑,李主簿和張捕頭都覺得前任縣令肯定會過來搞事情的。因為不管怎麽樣,為了襯托自己不是那麽差勁,前任縣令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讓下一任縣令幹得好。
李主簿也看出來了,如今沈君川躊躇滿誌的,明顯是要幹一番大事業的。至於他到底能不能幹出來,那就以後再看吧。
但隻要沈君川是一心為了百姓的,他就會盡力輔佐。
沈君川和李主簿分析一通以後,將三花縣分為了三個部分,一部分就是主要做茶葉的,一部分種棉花養蠶,還有一部分則是做瓷器的。
“瓷器?”
李主簿有些好奇,他們這邊的人基本上都是用陶的,很少會有人用瓷器。主要也是他們這邊的百姓不會做這個,從前不曾有人做過,他們也沒有想到。
“對,我家鄉桐州的,那邊有一個縣城是專門做瓷器的,在海外賣得不錯。”沈君川笑道。
“可是我們三花縣可不靠海,就算要賣去海外也不方便啊。”李主簿皺眉,“我聽說沈大人這一路過來遇到了很多危險,我們縣裏如果大批量生產瓷器的話,根本無法運到那麽遠的地方去販賣。”
沈君川笑道:“也不是非要賣到海外去的,我覺得繼續往西南方向賣也是可以的。那邊同樣有人需要瓷器,絲綢和茶葉。既然江南的人可以想辦法把他們的東西賣往境外,那為什麽我們邊境的人不可以呢?”
李主簿眼睛一亮,不過很快又暗了下去。
雖然沈君川畫的大餅好像很香,但也得真能做到才行,如果做不到的話,隻是空口白話又有什麽用呢?
“先用一年的時間做個試驗吧,也不至於讓所有百姓都把時間耗費在這個身上。找出一部分地方先試做就行了,如果做得成功,在整個線一起發展起來。”沈君川笑道,“茶葉什麽的,還得找個懂行的人過來幫忙。瓷器方麵我略懂一些,至於絲綢,這縣裏隻怕沒人能比我娘子更清楚了。”
“沈夫人?”李主簿眉頭皺的更深。
也不是他看不起女人,可是關乎全縣百姓的事情,沈君川卻想交給一個女人去做,是不是太兒戲了點?
沈君川卻覺得林織雲是最合適的人了,如果沒有林織雲,他也想不到要養蠶種棉花,這方麵他又不懂。
不過林織雲的動靜沒有沈君川那麽大,她好像隻是平平無奇的在縣城裏開了一家鋪子,雖然鋪子裏的東西都很不錯,但是縣城裏買得起的人寥寥無幾,因此這鋪子的生意十分冷清。
李主簿見此就覺得林織雲根本不行,並不是會織布會刺繡就能把這個行業支撐起來的啊!
不過很快他就發現了林織雲開這個鋪子並不是為了售賣什麽,而是為了把眾人的眼光聚集過來。
很快林織雲就在門口掛了個牌子,寫明了這個鋪子不僅賣東西,也收東西。誰家又是手工不錯的,可以試試自己製作荷包或者帕子過來售賣,隻要做得好林織雲那個鋪子都願意收。
這的確能夠幫助一部分人解決一些生計問題,但也隻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罷了。三花縣的絲織業並不怎麽樣,李主簿覺得很難發展起來。
可林織雲做的也不僅僅隻是如此,看到那個牌子心動的女人有很多,真正敢做的就隻有幾個手藝好的。
那些對自己手藝不夠有信心的,就會時常在鋪子門口徘徊。這個時候林織雲就會把人請進去喝茶,告訴她們隻要交一定的費用,自己就可以傳授他們手藝。
哪怕一時半會交不出來也沒有關係,可以從他們以後做的東西裏麵折扣。不過為了避免他們日後反悔,現在得先立下字據。
就這樣,跟著林織雲幹的婦女多了十幾個。
但這肯定是不夠的,可是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第一個月做下來,這十幾個人賺了錢,第二個月自然會有更多的人投奔過來。
久而久之,林織雲這邊的規模就慢慢做大了。她在三花縣也弄了個紡織院,不過規模比之前村裏的大了好幾倍。
辦理了這麽大一個紡織院以後,林織雲就隻負責畫花樣織樣品,銷路自有沈君川和遊商去找。
至於鄉下養蠶種棉花之類的事情,自然還是靠沈君川去落實的。
沈君川發現瓷器茶葉和絲綢其實是可以相輔相成的,絲綢可以包裹著瓷器,瓷器又可以裝著茶葉。把這三樣東西包裝到一塊兒運送,既節省了一定的空間,又能減免損壞,哪怕運往海外也不成問題。
後來,沈君川和遊商就開辟了新的商路,一條是西南通到東南的,把他們生產出來的茶葉瓷器絲綢都運往桐州,再渡船出海。雖然路途遙遠,在路上產生的成本比較高,但是在海外的利潤也更豐厚。
還有一條則是賣往西南境外的,西南境外的生存環境也很差,缺少很多物資。因此售往那邊的珍貴物品比較少,賣的主要都是那些人比較需要的物資。
買賣發達以後,三花縣也就漸漸富裕起來了。這期間沈君川還把很多農具改造成更適合三花縣的模樣。
就連林織雲常用的織布機也經過了沈君川好幾番修改,如今差不多已經到了隻要能買得起一台沈君川改造過的織布機,基本就一家吃穿不愁的地步。
所以他們倆想的都是讓王叔這些老兵給的那些捕快訓練訓練,最好張捕頭自己也能再學個一招半式。
沈君川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而且要講究效率的話,有時候會使用一些強硬點的手段,為了避免別人鬧事,武力也是很重要的。
雖然他覺得這邊的百姓都比較淳樸,不一定會鬧事,可是百姓們也是很容易煽動的,誰知道他前頭那個縣令會不會跑出來搞事情。
這點不用沈君川懷疑,李主簿和張捕頭都覺得前任縣令肯定會過來搞事情的。因為不管怎麽樣,為了襯托自己不是那麽差勁,前任縣令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讓下一任縣令幹得好。
李主簿也看出來了,如今沈君川躊躇滿誌的,明顯是要幹一番大事業的。至於他到底能不能幹出來,那就以後再看吧。
但隻要沈君川是一心為了百姓的,他就會盡力輔佐。
沈君川和李主簿分析一通以後,將三花縣分為了三個部分,一部分就是主要做茶葉的,一部分種棉花養蠶,還有一部分則是做瓷器的。
“瓷器?”
李主簿有些好奇,他們這邊的人基本上都是用陶的,很少會有人用瓷器。主要也是他們這邊的百姓不會做這個,從前不曾有人做過,他們也沒有想到。
“對,我家鄉桐州的,那邊有一個縣城是專門做瓷器的,在海外賣得不錯。”沈君川笑道。
“可是我們三花縣可不靠海,就算要賣去海外也不方便啊。”李主簿皺眉,“我聽說沈大人這一路過來遇到了很多危險,我們縣裏如果大批量生產瓷器的話,根本無法運到那麽遠的地方去販賣。”
沈君川笑道:“也不是非要賣到海外去的,我覺得繼續往西南方向賣也是可以的。那邊同樣有人需要瓷器,絲綢和茶葉。既然江南的人可以想辦法把他們的東西賣往境外,那為什麽我們邊境的人不可以呢?”
李主簿眼睛一亮,不過很快又暗了下去。
雖然沈君川畫的大餅好像很香,但也得真能做到才行,如果做不到的話,隻是空口白話又有什麽用呢?
“先用一年的時間做個試驗吧,也不至於讓所有百姓都把時間耗費在這個身上。找出一部分地方先試做就行了,如果做得成功,在整個線一起發展起來。”沈君川笑道,“茶葉什麽的,還得找個懂行的人過來幫忙。瓷器方麵我略懂一些,至於絲綢,這縣裏隻怕沒人能比我娘子更清楚了。”
“沈夫人?”李主簿眉頭皺的更深。
也不是他看不起女人,可是關乎全縣百姓的事情,沈君川卻想交給一個女人去做,是不是太兒戲了點?
沈君川卻覺得林織雲是最合適的人了,如果沒有林織雲,他也想不到要養蠶種棉花,這方麵他又不懂。
不過林織雲的動靜沒有沈君川那麽大,她好像隻是平平無奇的在縣城裏開了一家鋪子,雖然鋪子裏的東西都很不錯,但是縣城裏買得起的人寥寥無幾,因此這鋪子的生意十分冷清。
李主簿見此就覺得林織雲根本不行,並不是會織布會刺繡就能把這個行業支撐起來的啊!
不過很快他就發現了林織雲開這個鋪子並不是為了售賣什麽,而是為了把眾人的眼光聚集過來。
很快林織雲就在門口掛了個牌子,寫明了這個鋪子不僅賣東西,也收東西。誰家又是手工不錯的,可以試試自己製作荷包或者帕子過來售賣,隻要做得好林織雲那個鋪子都願意收。
這的確能夠幫助一部分人解決一些生計問題,但也隻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罷了。三花縣的絲織業並不怎麽樣,李主簿覺得很難發展起來。
可林織雲做的也不僅僅隻是如此,看到那個牌子心動的女人有很多,真正敢做的就隻有幾個手藝好的。
那些對自己手藝不夠有信心的,就會時常在鋪子門口徘徊。這個時候林織雲就會把人請進去喝茶,告訴她們隻要交一定的費用,自己就可以傳授他們手藝。
哪怕一時半會交不出來也沒有關係,可以從他們以後做的東西裏麵折扣。不過為了避免他們日後反悔,現在得先立下字據。
就這樣,跟著林織雲幹的婦女多了十幾個。
但這肯定是不夠的,可是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第一個月做下來,這十幾個人賺了錢,第二個月自然會有更多的人投奔過來。
久而久之,林織雲這邊的規模就慢慢做大了。她在三花縣也弄了個紡織院,不過規模比之前村裏的大了好幾倍。
辦理了這麽大一個紡織院以後,林織雲就隻負責畫花樣織樣品,銷路自有沈君川和遊商去找。
至於鄉下養蠶種棉花之類的事情,自然還是靠沈君川去落實的。
沈君川發現瓷器茶葉和絲綢其實是可以相輔相成的,絲綢可以包裹著瓷器,瓷器又可以裝著茶葉。把這三樣東西包裝到一塊兒運送,既節省了一定的空間,又能減免損壞,哪怕運往海外也不成問題。
後來,沈君川和遊商就開辟了新的商路,一條是西南通到東南的,把他們生產出來的茶葉瓷器絲綢都運往桐州,再渡船出海。雖然路途遙遠,在路上產生的成本比較高,但是在海外的利潤也更豐厚。
還有一條則是賣往西南境外的,西南境外的生存環境也很差,缺少很多物資。因此售往那邊的珍貴物品比較少,賣的主要都是那些人比較需要的物資。
買賣發達以後,三花縣也就漸漸富裕起來了。這期間沈君川還把很多農具改造成更適合三花縣的模樣。
就連林織雲常用的織布機也經過了沈君川好幾番修改,如今差不多已經到了隻要能買得起一台沈君川改造過的織布機,基本就一家吃穿不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