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雲這樣做自然是有原因的,她記得小時候她爹也誇過沈君川讀書很有天賦,若不是後來沈家落魄了,相信沈君川未必會比徐博聞差。如今沈君川已經跟沈家那些人分了家,日後身上的擔子自然就輕了許多,既然如此,那何不讓沈君川繼續念書呢?
他們白花鎮就一個書院,聽說藏書不多,沈君川若是每次都多抄一本送給杜夫子的話,肯定能在杜夫子麵前留個好印象,日後要求學也容易些。
沈君川明白林織雲的意思後卻是搖了搖頭:“母親身體不好,我們不能一直住在這裏,瑤兒又到了說親的年紀,如今家裏處處都有要用錢的地方,我若去讀書了,豈不是又給家裏增加負擔了?”
林織雲卻不這樣覺得:“相公是家裏唯一的男丁,隻有相公過得好了,家裏其他女眷才能過得好。相公若是有個功名,日後瑤兒說親能選擇的對象也更多一些。相公難道不希望瑤兒嫁得好些嗎?”
沈君川自然是這樣希望的,他這些年四處給人做工,十裏八村的年輕男子幾乎就沒有他不認識的,在他見過的那些年輕二郎裏,他覺得就沒有一個能夠配得上他妹妹的。若是他能考上功名,哪怕隻是個秀才,那也有機會給妹妹挑一個有前途的秀才了。想到這裏,沈君川不由有些心動。
林織雲又道:“而且娘這病總是不好,我看村裏和鎮上的大夫是沒什麽指望了,若是相公書得好,日後我們有機會去府城看看,或許府城那邊有大夫能夠治好娘的病呢?”
何氏生的倒不是大病,主要是思慮過重,又一直被沈家二房支使著做了不少活給累到了,倘若她日後能夠少思慮些少做些活,身體就會慢慢好起來的。隻是家裏窮困,何氏如今雖然沒有沈家人奴役,但是她自己憂心忡忡的,也不利於養病。
倘若他能夠讀書能夠出人頭地,那何氏的憂慮是不是會少一些?
“那我等明年再去念書吧,那個時候你手好了,我的腿也好了,總歸更輕鬆些。”沈君川道。
林織雲笑道:“相公不如就先聽我的,在腿傷養好之前先在家裏抄書,等好了就可以複學了。至於錢什麽的,我們現在手頭倒也沒那麽緊。等一個月後,我們就去跟裏正買地蓋房,至於錢我有辦法賺到的。”
沈君川倒是沒把這話放在心上,隻想著等他腿傷好了之後去找一份木匠的活。雖然他親眼看見林織雲做的手繩和絡子賺了錢,但他到底是個男人,總不能靠女人養家吧?就算林織雲確實有本事賺錢,他也不好什麽都不做。
不過因為起了複學的念頭,沈君川抄書比之前認真多了,還在那箱書裏找到了幾本適合自己的字帖,邊抄邊臨,準備集幾家之長融入自己的書法中。見他這般認真,家裏人都為他高興,尤其是何氏,看著沈君川練字的模樣,又紅了紅眼眶。
林織雲見狀,連忙撒嬌般地將何氏拉了過來一起編手繩。林織雲想出來的桃花絡都不好做,她一般都是先把手繩上需要的小桃花絡編好纏好,再讓沈君瑤和何氏編其他部分,串鈴鐺主子之類的也是如此,這樣做起來就快多啦。且沈君瑤跟何氏各編了多少,林織雲也專門拿了個冊子記錄下來。
將五天內要交的量都做好之後,林織雲便用之前特意挑揀出來的碎布頭做了幾朵絹花,全都是重瓣木槿花樣的。將絹花做好之後,林織雲又剪了幾條絲帶出來,將絹花縫在絲帶上,還在絹花邊繡了些花紋,令其更添了幾分風雅別致。
沈君瑤見了驚歎不已:“嫂子的手可真巧,我還從未見過這樣漂亮的絹花,這是要做發帶用的嗎?”
“這個主要是做發帶用的,但也可以有其他的用法。”林織雲取出一條紫玉木槿的發帶來,往沈君瑤細細的手腕上繞了兩圈纏了個蝴蝶結出來笑道,“這絲帶是用輕紗剪出來的,無論是纏在手腕上還是頸上,都能增添幾分飄逸。若是有那輕紗做的衣裳,隻要顏色相配也能纏在衣服上做裝飾。”
沈君瑤眼神有些黯然,她隻有粗麻布衣,配不上這樣好的發帶。
“當然了,那是城裏姑娘的用法,我們在鄉下還纏手上的話就顯累贅了,還是做發帶最合適。過來,嫂子幫你梳個頭發。”
沈君瑤生得白嫩,什麽顏色都配得,但紫色格外襯她。林織雲給沈君瑤梳了個雙丫髻,兩邊各纏著一根紫玉木槿的發帶,長長的絲帶一直垂到肩上,既俏皮又飄逸。沈君瑤一照鏡子就歡喜極了,恨不得幾天不拆頭發。
林織雲又取出一根月白色的絹花發帶纏在何氏的發髻上,令何氏看上色年輕了幾分。何氏也很喜歡那發帶,隻覺得這個兒媳婦越發的貼心,但是這樣的好東西一看就是能賣不少錢的,何氏覺得還是拿去賣錢更好,給她們戴那是浪費了。
“這些都是碎布頭做的,原本也不值幾個錢,娘不必在這上麵省著。”林織雲笑道,“再說娘還送了我兩身衣裳呢,我怎麽也該有所表示才對。”
“那都是拿我舊衣服改的,哪就值得你送這麽好看的發帶。”
“娘可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不然我可真不知道自己能穿什麽了。”林織雲歎息道,“當初在林家我穿的都是大堂姐的舊衣服,嫁人時也沒法帶出來,還好有娘幫忙。”
何氏聽了這話頓時就心疼了,覺得這個兒媳婦也是個可憐人,以後自己應該將她當做親女兒看待才好。
到了交貨那日,林織雲就背著一籮筐手繩發帶跟沈君川去縣城了。萬掌櫃對林織雲交上去的手繩都很滿意,這些手繩的編法都是一樣的,可因著林織雲對珠子和絲線顏色的搭配,兩百條看過去,竟有大半是不同的。且每條看著都漂漂亮亮的,準有姑娘喜歡,萬掌櫃當即就爽快地結了銀子。
萬掌櫃這人眼睛還尖,沒等林織雲自己將那絹花發帶拿出來,萬掌櫃就先看到了,最後以十五文一根的價格跟林織雲買下了。林織雲這迴一共拿了十五根出來,收了二百二十五文,而那袋碎布頭當初是用兩百文的價格買下的,這一下子就迴了本,令她十分愉悅。
沈君川沒想到林織雲還真挺能掙錢的,看著林織雲為了去杜夫子家大包小包地給他買了東西,他忽然覺得自己好像無意中成了個吃軟飯。他當初並不相信關於林織雲的那些傳言,但決定娶林織雲迴來的時候也是打算好好將人養著的,並不打算讓她操勞。畢竟在他看來,林織雲就是枝嬌豔的海棠,稍微碰一下就容易掉花瓣的,可不得好好養著嗎?誰知道現在居然倒過來了,變成林織雲賺錢養他。
等那些書抄完,他就去跟張木匠報到吧。
林織雲買這麽多東西一來是為了沈君川,二來這杜夫子與她爹有些交情,探望長輩總不好兩手空空吧?
對於沈君川夫婦二人的到來,杜夫子還是很高興的。一個是故人之女,一個是他當年惋惜過的學生,小兩口相攜而來看著甜甜蜜蜜的,杜夫子也為他們開心。隻是看著沈君川把茶葉布匹魚肉往他們家桌子上堆的時候,杜夫子臉色就不那麽好了。
“你們小兩口過日子也不容易,何必在這種事情上破費呢?”
林織雲看得出杜夫子是真心實意的,便更放心了幾分,盯著杜夫子的臉色又將兩根絹花發帶送了出去,才說明了來意,並將沈君川抄好的兩本書雙手奉上。
杜夫子連連點頭:“若是君川複學,我們白花鎮說不定又要出一個秀才了。君川可有字了?”
沈君川搖頭:“尚未。”
他曾以為自己這輩子再也沒機會念書了,鄉下泥腿子要字何用?
“既然如此,不介意老夫給你起一個吧?”杜夫子問道。
沈君川笑道:“杜夫子願意賜字,晚輩自然求之不得。”
“說起來也不算我給你起的,當年你嶽父還在書院教書的時候就說過,君子之風,上善若水。君川若取字,靜流就很好。”杜夫子語帶懷念,“你就叫靜流如何?”
沈君川自然是滿意的,這可是他嶽父起的,雲娘應該也會喜歡。
“你喜歡就好,我也覺得靜流二字再好不過了。”
杜夫子翻開原本和抄錄本開始校對,他一眼就看出了沈君川抄書從來不抄批注。這些書固然難買,但是上麵的批注更難得。杜夫子發現這上頭不僅有林青山的批注,還有其他人的批注,每個見解都很獨特,若是全部看完實在受益匪淺。當年林青山既然將這些批注都看完的話,那他考個舉人絕對不成問題。可惜他為了徐家母子舉人把自己身體熬壞了。想到這裏,杜夫子覺得沈君川夫婦二人還願意抄書給徐博聞看就算仁至義盡了,至於這些批注不是徐博聞該白得的。
這一校對就是兩個多時辰。沈君川留在書房時不時與杜夫子探討幾句,林織雲就待不住了,被杜家兩個小姑娘拖出去教她們發帶的用法。
杜夫子這兩個女兒一個十五一個十三,分別叫杜念詩杜念畫,兩個小姑娘都處在愛美的年紀,對林織雲喜歡極了,還專門給她送了迴禮。這迴禮也很實在,都是沒用過的紙筆墨水,沈君川如今正需要呢。
等要離開杜家的時候,兩個小姑娘黏著她那叫一個難舍難分。林織雲覺得杜家兩個姑娘挺有意思的,可以教個朋友。正好她又買了新的碎布頭,下迴再給她們姐妹倆做些新鮮的絹花送過來。
他們白花鎮就一個書院,聽說藏書不多,沈君川若是每次都多抄一本送給杜夫子的話,肯定能在杜夫子麵前留個好印象,日後要求學也容易些。
沈君川明白林織雲的意思後卻是搖了搖頭:“母親身體不好,我們不能一直住在這裏,瑤兒又到了說親的年紀,如今家裏處處都有要用錢的地方,我若去讀書了,豈不是又給家裏增加負擔了?”
林織雲卻不這樣覺得:“相公是家裏唯一的男丁,隻有相公過得好了,家裏其他女眷才能過得好。相公若是有個功名,日後瑤兒說親能選擇的對象也更多一些。相公難道不希望瑤兒嫁得好些嗎?”
沈君川自然是這樣希望的,他這些年四處給人做工,十裏八村的年輕男子幾乎就沒有他不認識的,在他見過的那些年輕二郎裏,他覺得就沒有一個能夠配得上他妹妹的。若是他能考上功名,哪怕隻是個秀才,那也有機會給妹妹挑一個有前途的秀才了。想到這裏,沈君川不由有些心動。
林織雲又道:“而且娘這病總是不好,我看村裏和鎮上的大夫是沒什麽指望了,若是相公書得好,日後我們有機會去府城看看,或許府城那邊有大夫能夠治好娘的病呢?”
何氏生的倒不是大病,主要是思慮過重,又一直被沈家二房支使著做了不少活給累到了,倘若她日後能夠少思慮些少做些活,身體就會慢慢好起來的。隻是家裏窮困,何氏如今雖然沒有沈家人奴役,但是她自己憂心忡忡的,也不利於養病。
倘若他能夠讀書能夠出人頭地,那何氏的憂慮是不是會少一些?
“那我等明年再去念書吧,那個時候你手好了,我的腿也好了,總歸更輕鬆些。”沈君川道。
林織雲笑道:“相公不如就先聽我的,在腿傷養好之前先在家裏抄書,等好了就可以複學了。至於錢什麽的,我們現在手頭倒也沒那麽緊。等一個月後,我們就去跟裏正買地蓋房,至於錢我有辦法賺到的。”
沈君川倒是沒把這話放在心上,隻想著等他腿傷好了之後去找一份木匠的活。雖然他親眼看見林織雲做的手繩和絡子賺了錢,但他到底是個男人,總不能靠女人養家吧?就算林織雲確實有本事賺錢,他也不好什麽都不做。
不過因為起了複學的念頭,沈君川抄書比之前認真多了,還在那箱書裏找到了幾本適合自己的字帖,邊抄邊臨,準備集幾家之長融入自己的書法中。見他這般認真,家裏人都為他高興,尤其是何氏,看著沈君川練字的模樣,又紅了紅眼眶。
林織雲見狀,連忙撒嬌般地將何氏拉了過來一起編手繩。林織雲想出來的桃花絡都不好做,她一般都是先把手繩上需要的小桃花絡編好纏好,再讓沈君瑤和何氏編其他部分,串鈴鐺主子之類的也是如此,這樣做起來就快多啦。且沈君瑤跟何氏各編了多少,林織雲也專門拿了個冊子記錄下來。
將五天內要交的量都做好之後,林織雲便用之前特意挑揀出來的碎布頭做了幾朵絹花,全都是重瓣木槿花樣的。將絹花做好之後,林織雲又剪了幾條絲帶出來,將絹花縫在絲帶上,還在絹花邊繡了些花紋,令其更添了幾分風雅別致。
沈君瑤見了驚歎不已:“嫂子的手可真巧,我還從未見過這樣漂亮的絹花,這是要做發帶用的嗎?”
“這個主要是做發帶用的,但也可以有其他的用法。”林織雲取出一條紫玉木槿的發帶來,往沈君瑤細細的手腕上繞了兩圈纏了個蝴蝶結出來笑道,“這絲帶是用輕紗剪出來的,無論是纏在手腕上還是頸上,都能增添幾分飄逸。若是有那輕紗做的衣裳,隻要顏色相配也能纏在衣服上做裝飾。”
沈君瑤眼神有些黯然,她隻有粗麻布衣,配不上這樣好的發帶。
“當然了,那是城裏姑娘的用法,我們在鄉下還纏手上的話就顯累贅了,還是做發帶最合適。過來,嫂子幫你梳個頭發。”
沈君瑤生得白嫩,什麽顏色都配得,但紫色格外襯她。林織雲給沈君瑤梳了個雙丫髻,兩邊各纏著一根紫玉木槿的發帶,長長的絲帶一直垂到肩上,既俏皮又飄逸。沈君瑤一照鏡子就歡喜極了,恨不得幾天不拆頭發。
林織雲又取出一根月白色的絹花發帶纏在何氏的發髻上,令何氏看上色年輕了幾分。何氏也很喜歡那發帶,隻覺得這個兒媳婦越發的貼心,但是這樣的好東西一看就是能賣不少錢的,何氏覺得還是拿去賣錢更好,給她們戴那是浪費了。
“這些都是碎布頭做的,原本也不值幾個錢,娘不必在這上麵省著。”林織雲笑道,“再說娘還送了我兩身衣裳呢,我怎麽也該有所表示才對。”
“那都是拿我舊衣服改的,哪就值得你送這麽好看的發帶。”
“娘可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不然我可真不知道自己能穿什麽了。”林織雲歎息道,“當初在林家我穿的都是大堂姐的舊衣服,嫁人時也沒法帶出來,還好有娘幫忙。”
何氏聽了這話頓時就心疼了,覺得這個兒媳婦也是個可憐人,以後自己應該將她當做親女兒看待才好。
到了交貨那日,林織雲就背著一籮筐手繩發帶跟沈君川去縣城了。萬掌櫃對林織雲交上去的手繩都很滿意,這些手繩的編法都是一樣的,可因著林織雲對珠子和絲線顏色的搭配,兩百條看過去,竟有大半是不同的。且每條看著都漂漂亮亮的,準有姑娘喜歡,萬掌櫃當即就爽快地結了銀子。
萬掌櫃這人眼睛還尖,沒等林織雲自己將那絹花發帶拿出來,萬掌櫃就先看到了,最後以十五文一根的價格跟林織雲買下了。林織雲這迴一共拿了十五根出來,收了二百二十五文,而那袋碎布頭當初是用兩百文的價格買下的,這一下子就迴了本,令她十分愉悅。
沈君川沒想到林織雲還真挺能掙錢的,看著林織雲為了去杜夫子家大包小包地給他買了東西,他忽然覺得自己好像無意中成了個吃軟飯。他當初並不相信關於林織雲的那些傳言,但決定娶林織雲迴來的時候也是打算好好將人養著的,並不打算讓她操勞。畢竟在他看來,林織雲就是枝嬌豔的海棠,稍微碰一下就容易掉花瓣的,可不得好好養著嗎?誰知道現在居然倒過來了,變成林織雲賺錢養他。
等那些書抄完,他就去跟張木匠報到吧。
林織雲買這麽多東西一來是為了沈君川,二來這杜夫子與她爹有些交情,探望長輩總不好兩手空空吧?
對於沈君川夫婦二人的到來,杜夫子還是很高興的。一個是故人之女,一個是他當年惋惜過的學生,小兩口相攜而來看著甜甜蜜蜜的,杜夫子也為他們開心。隻是看著沈君川把茶葉布匹魚肉往他們家桌子上堆的時候,杜夫子臉色就不那麽好了。
“你們小兩口過日子也不容易,何必在這種事情上破費呢?”
林織雲看得出杜夫子是真心實意的,便更放心了幾分,盯著杜夫子的臉色又將兩根絹花發帶送了出去,才說明了來意,並將沈君川抄好的兩本書雙手奉上。
杜夫子連連點頭:“若是君川複學,我們白花鎮說不定又要出一個秀才了。君川可有字了?”
沈君川搖頭:“尚未。”
他曾以為自己這輩子再也沒機會念書了,鄉下泥腿子要字何用?
“既然如此,不介意老夫給你起一個吧?”杜夫子問道。
沈君川笑道:“杜夫子願意賜字,晚輩自然求之不得。”
“說起來也不算我給你起的,當年你嶽父還在書院教書的時候就說過,君子之風,上善若水。君川若取字,靜流就很好。”杜夫子語帶懷念,“你就叫靜流如何?”
沈君川自然是滿意的,這可是他嶽父起的,雲娘應該也會喜歡。
“你喜歡就好,我也覺得靜流二字再好不過了。”
杜夫子翻開原本和抄錄本開始校對,他一眼就看出了沈君川抄書從來不抄批注。這些書固然難買,但是上麵的批注更難得。杜夫子發現這上頭不僅有林青山的批注,還有其他人的批注,每個見解都很獨特,若是全部看完實在受益匪淺。當年林青山既然將這些批注都看完的話,那他考個舉人絕對不成問題。可惜他為了徐家母子舉人把自己身體熬壞了。想到這裏,杜夫子覺得沈君川夫婦二人還願意抄書給徐博聞看就算仁至義盡了,至於這些批注不是徐博聞該白得的。
這一校對就是兩個多時辰。沈君川留在書房時不時與杜夫子探討幾句,林織雲就待不住了,被杜家兩個小姑娘拖出去教她們發帶的用法。
杜夫子這兩個女兒一個十五一個十三,分別叫杜念詩杜念畫,兩個小姑娘都處在愛美的年紀,對林織雲喜歡極了,還專門給她送了迴禮。這迴禮也很實在,都是沒用過的紙筆墨水,沈君川如今正需要呢。
等要離開杜家的時候,兩個小姑娘黏著她那叫一個難舍難分。林織雲覺得杜家兩個姑娘挺有意思的,可以教個朋友。正好她又買了新的碎布頭,下迴再給她們姐妹倆做些新鮮的絹花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