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南城的另一個角落裏麵,孟闖和田野已經成為了一個破案搭檔,每天都是如此,在追逐犯罪的腳步。
可是,今天他們遇見了一個奇怪的人。
他身上的衣服十分華貴,看著也十分的合身,可是,他說,這並不是自己的衣服。
這……
“為什麽?”
“我的家庭十分溫馨,父母都是農民,沒有太高的學曆,母親的學曆為初中畢業,父親為小學畢業,姐姐為高中畢業,我如今在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就業,且父母年齡已經過了60歲,姐姐已經結婚,所以,家庭之中,隻能給予我精神支持,不能給予我過多的經濟支持。”
“這怎麽了?”
田野覺得奇怪,這與自己的家庭有什麽關係嗎?
“可是,我現在卻是一身西裝,要知道,我的家庭根本支持不住的,但是,我現在已經忘記了自己到底是誰了。”
男人很是焦急,不停的解釋,這個人不是自己,可是在,這衣服模樣,還有自己的衣服,都在告訴自己,自己就是長這樣的啊!
“那其他的呢?”
孟闖也是覺得奇怪,這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是,自己已經經曆過太多匪夷所思之後,也就沒有過多的意外了,隻是不知道,眼前的人,究竟是何種情況,又該如何處理,何去何從,都需要認真考慮一下!
“你可以看看,這是我手機裏麵存的短文,可是,我明明沒有寫過這些東西的啊!”
田野有些奇怪,接過來東西,看了一眼。
“中華民族的文明不僅僅體現在曆史和建築,服飾的變遷也是民族在文明繁衍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服飾,在今天是一個人裝飾和偽裝自己在武器,但是在過去,每一個服飾的變化,對於它所在的朝代和社會,都有著不同的含義。因此,很多的服飾變化,就是當時一個王朝曆史的印記。
當下,隨著影視劇在不斷發展,古裝劇也不僅僅注劇情,也更加注重服飾在細節,例如《陳清令》裏麵,藍湛十分在意在抹額,讓很多古裝愛好者,又掀起了一股熱潮。那麽,這額間在一抹亮色究竟有什麽含義和故事呢?今天讓我們來探索一下。
一、從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在“有巢氏皮”,抹額已經流淌在曆史長河裏麵。
《物原·衣原第十一》記載道:“有巢氏始衣皮。”
有巢氏是我國古代五大首領之一,在他帶領部落建立了巢國之後,就已經出現了服飾,並且在一步步的變化,從開始的樹葉作為衣服,到為了適應天氣寒冷而改為獸皮。
而其中這服飾的創造者,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就有過一些畫像,其中比較醒目的就是他額間的飾物,也就是如今抹額的雛形。曆史在不斷的變遷,服飾也是在不斷的變化,所以從有巢氏第一次將樹葉係在額頭之上,抹額就開始了屬於它自己的人生曆程。隻不過作為如今的中華兒女,對於抹額的認識,可能就是停留在它的外表精致與美輪美奐了,所以對於這眉間的一抹亮色究竟是怎樣來的,肯定不夠了解的。
二、從原本的軍戎服飾到如今的首飾,抹額應不再是禦寒之物。
1、抹額的起源——大禹時期,一種軍容禮節,讓抹額開始出現。
《中華古今注》卷上“軍容抹額”條:“秦始皇巡狩至海濱,亦有海神來朝,皆戴抹額緋衫大口袴,以為軍容禮,至今不易其製。”
具體的抹額起源,曆史記載的還是從大禹時期來的,不過到了秦朝之後,才算是成熟起來,那時候的抹額,還可以叫做“發帶”,並且也不是如今婦女廣泛使用的飾物,而是一種嚴肅的軍容禮。從秦始皇所在的大秦帝國,抹額是軍隊的一個軍戎服飾,就好比現在的軍裝一般,根據軍中不同,抹額也會有所變化,以至於來分辨士兵所屬陣營。
而這一點在電視劇《陳情令》裏麵,幾個家族的不同抹額,與這裏的秦朝抹額就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那時候的秦朝是為了方便軍隊管理,是一種軍容禮節。
2、抹額的用處轉變——盛唐時期,女子男裝,讓抹額有了“借口”,從男子轉向女子。
大秦覆滅之後,漢隨秦製,自然抹額也是傳承下來了,隻是抹額也不單單屬於軍隊,普通百姓,平民男子也是可以佩戴的。
《續漢書·輿服誌》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那時候的抹額已經成為它真正實用的“本職”——保暖,而且對於普通百姓來講,抹額是一種禦寒,防止中風的不二選擇。
但是怎麽抹額就成為了女子所喜歡的呢?這還是要從文明最繁榮,經濟最昌盛的唐朝講起,由於有絲綢之路和隋朝後來的大運河之後,它以自己強悍的實力稱霸一時,因此很多小國前來朝拜,國情風俗也在不斷的開放,女子的地位也隨著楊貴妃的受寵,逐漸提高起來。所以,女扮男裝之時,抹額也就成為了女子可以佩戴的飾物,並且也逐漸的被人接受。
雖然,唐朝對於抹額文化的影響很大,但是那時候的抹額主要還是用於官員官階的分辨,女子的抹額也隻是停留在男裝之上。
3、抹額的盛行——明清時期,抹額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女子禦寒之物,防止中風。
抹額在唐朝的轉變,於南宋時期,它成功的稱為了女子喜歡的東西,例如現在的古裝電視劇《知否》裏麵明蘭一般,抹額成為了女子廣泛使用的東西,但也正如明蘭一般,抹額出現在明蘭生產之後,所以大多用來禦寒。
所以,抹額作為女子青睞的飾物是在明清時期,那時候的女子不再是因為地位和階級有所禁忌,而是人人都可以佩戴,並且為了抹額的好看,還出現了格式各樣的珠寶或者金線加以修飾。清朝的皇室貴族最為流行,《紅樓夢》裏麵的賈寶玉的雙龍戲珠,與賈母的金線錦雲就是比較典型的抹額代表。
三、作為中華服飾“飾”的重要存在,抹額成為了一種文化信仰。
1、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是源遠流長的,因此對於服飾上麵的變化,也是有著非凡的意義,抹額作為“飾”裏麵,讓人不可忽略的存在,也是有著自己的深刻含義。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五》:“成甫又做歌詞十首,自衣缺胯綠衫,錦半臂,偏袒膊,紅羅抹額,於第一船作號頭唱之。”
從一開始秦朝的軍容禮,到後來唐宋時期的官階分辨,抹額一直都是處於一種代表人物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是當抹額成為女子喜愛的飾物之後,隨著曆史長河的不斷推進,抹額的真正內涵也是逐漸成熟。
2、“抹額以約束自我,非命定之人不可取。”它不再是黃曆彰顯地位,而是一種自我表達。
抹額隨著逐漸廣泛傳入平民百姓之後,已經成為了一個家族,甚至一個人對於自我人格的含蓄表達,例如在明朝時期,當走在大街上的時候,隻要看到一個人的抹額,你就可以知道這人來自於什麽家族,屬於什麽地位,並且到底是什麽身份。這就像是《紅樓夢》裏麵,角色的不同,每個人佩戴的抹額也不同一般,好比賈寶玉的“雙龍戲珠”,就已經顯示了他較高的地位,在賈府之中就如皇帝一般的存在。
而抹額之所以說“約束自我”,是因為在抹額文化之中,戴上抹額,就是將自己的信仰放在心中一般,明示自己,在古人的思想裏麵,抹額不單單是抹額,而是一個人的信仰所在,“非命定之人不可取”,也正是這一個含義,唯有信仰達到之時,目標完成之刻,才可將其去下,說明“命定之人”已經來到。
所以,女子在清朝時期,最喜歡“昭君套”,想必也不用過多解釋就可以明白,官家小姐、太太們都是為了向昭君的品格看齊,才會更加喜歡。
總結:
服飾文化繁衍至今,無論那一個細節都沒有離開過人們的生活,反而一直在影響著,改變著人們的想法。從原本的為了遮羞,用樹葉纏繞身體,以遮擋自己的“三點一線”。到後來為了適應天氣,打獵獸皮用來保暖生存,直至現在的綾羅綢緞,為的是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這一個進化過程就可以看得出來,抹額的文明含義也不是簡簡單單的為了好看,更是從它的改變之中,存留了人類的思想成長。
如今的社會,大多都是西裝革履,珠寶華貴,所以也在逐漸忘記了這眉間一抹亮色的名字叫做抹額,甚至認為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它。可是抹額並沒有因為它的“特別”而離開,隻是在現代社會裏麵,抹額也“進化”了,它出現在學生的額間,並且多了兩個字——奮鬥或者堅持。
因此,抹額已經成為了新一代人用來激勵自己奮鬥的標誌,即使不戴,隻要心中有“抹額”,那麽它還是會被他人看到,那麽“命定之人”也就不遠了。”
可是,今天他們遇見了一個奇怪的人。
他身上的衣服十分華貴,看著也十分的合身,可是,他說,這並不是自己的衣服。
這……
“為什麽?”
“我的家庭十分溫馨,父母都是農民,沒有太高的學曆,母親的學曆為初中畢業,父親為小學畢業,姐姐為高中畢業,我如今在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就業,且父母年齡已經過了60歲,姐姐已經結婚,所以,家庭之中,隻能給予我精神支持,不能給予我過多的經濟支持。”
“這怎麽了?”
田野覺得奇怪,這與自己的家庭有什麽關係嗎?
“可是,我現在卻是一身西裝,要知道,我的家庭根本支持不住的,但是,我現在已經忘記了自己到底是誰了。”
男人很是焦急,不停的解釋,這個人不是自己,可是在,這衣服模樣,還有自己的衣服,都在告訴自己,自己就是長這樣的啊!
“那其他的呢?”
孟闖也是覺得奇怪,這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是,自己已經經曆過太多匪夷所思之後,也就沒有過多的意外了,隻是不知道,眼前的人,究竟是何種情況,又該如何處理,何去何從,都需要認真考慮一下!
“你可以看看,這是我手機裏麵存的短文,可是,我明明沒有寫過這些東西的啊!”
田野有些奇怪,接過來東西,看了一眼。
“中華民族的文明不僅僅體現在曆史和建築,服飾的變遷也是民族在文明繁衍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服飾,在今天是一個人裝飾和偽裝自己在武器,但是在過去,每一個服飾的變化,對於它所在的朝代和社會,都有著不同的含義。因此,很多的服飾變化,就是當時一個王朝曆史的印記。
當下,隨著影視劇在不斷發展,古裝劇也不僅僅注劇情,也更加注重服飾在細節,例如《陳清令》裏麵,藍湛十分在意在抹額,讓很多古裝愛好者,又掀起了一股熱潮。那麽,這額間在一抹亮色究竟有什麽含義和故事呢?今天讓我們來探索一下。
一、從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在“有巢氏皮”,抹額已經流淌在曆史長河裏麵。
《物原·衣原第十一》記載道:“有巢氏始衣皮。”
有巢氏是我國古代五大首領之一,在他帶領部落建立了巢國之後,就已經出現了服飾,並且在一步步的變化,從開始的樹葉作為衣服,到為了適應天氣寒冷而改為獸皮。
而其中這服飾的創造者,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就有過一些畫像,其中比較醒目的就是他額間的飾物,也就是如今抹額的雛形。曆史在不斷的變遷,服飾也是在不斷的變化,所以從有巢氏第一次將樹葉係在額頭之上,抹額就開始了屬於它自己的人生曆程。隻不過作為如今的中華兒女,對於抹額的認識,可能就是停留在它的外表精致與美輪美奐了,所以對於這眉間的一抹亮色究竟是怎樣來的,肯定不夠了解的。
二、從原本的軍戎服飾到如今的首飾,抹額應不再是禦寒之物。
1、抹額的起源——大禹時期,一種軍容禮節,讓抹額開始出現。
《中華古今注》卷上“軍容抹額”條:“秦始皇巡狩至海濱,亦有海神來朝,皆戴抹額緋衫大口袴,以為軍容禮,至今不易其製。”
具體的抹額起源,曆史記載的還是從大禹時期來的,不過到了秦朝之後,才算是成熟起來,那時候的抹額,還可以叫做“發帶”,並且也不是如今婦女廣泛使用的飾物,而是一種嚴肅的軍容禮。從秦始皇所在的大秦帝國,抹額是軍隊的一個軍戎服飾,就好比現在的軍裝一般,根據軍中不同,抹額也會有所變化,以至於來分辨士兵所屬陣營。
而這一點在電視劇《陳情令》裏麵,幾個家族的不同抹額,與這裏的秦朝抹額就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那時候的秦朝是為了方便軍隊管理,是一種軍容禮節。
2、抹額的用處轉變——盛唐時期,女子男裝,讓抹額有了“借口”,從男子轉向女子。
大秦覆滅之後,漢隨秦製,自然抹額也是傳承下來了,隻是抹額也不單單屬於軍隊,普通百姓,平民男子也是可以佩戴的。
《續漢書·輿服誌》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那時候的抹額已經成為它真正實用的“本職”——保暖,而且對於普通百姓來講,抹額是一種禦寒,防止中風的不二選擇。
但是怎麽抹額就成為了女子所喜歡的呢?這還是要從文明最繁榮,經濟最昌盛的唐朝講起,由於有絲綢之路和隋朝後來的大運河之後,它以自己強悍的實力稱霸一時,因此很多小國前來朝拜,國情風俗也在不斷的開放,女子的地位也隨著楊貴妃的受寵,逐漸提高起來。所以,女扮男裝之時,抹額也就成為了女子可以佩戴的飾物,並且也逐漸的被人接受。
雖然,唐朝對於抹額文化的影響很大,但是那時候的抹額主要還是用於官員官階的分辨,女子的抹額也隻是停留在男裝之上。
3、抹額的盛行——明清時期,抹額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女子禦寒之物,防止中風。
抹額在唐朝的轉變,於南宋時期,它成功的稱為了女子喜歡的東西,例如現在的古裝電視劇《知否》裏麵明蘭一般,抹額成為了女子廣泛使用的東西,但也正如明蘭一般,抹額出現在明蘭生產之後,所以大多用來禦寒。
所以,抹額作為女子青睞的飾物是在明清時期,那時候的女子不再是因為地位和階級有所禁忌,而是人人都可以佩戴,並且為了抹額的好看,還出現了格式各樣的珠寶或者金線加以修飾。清朝的皇室貴族最為流行,《紅樓夢》裏麵的賈寶玉的雙龍戲珠,與賈母的金線錦雲就是比較典型的抹額代表。
三、作為中華服飾“飾”的重要存在,抹額成為了一種文化信仰。
1、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是源遠流長的,因此對於服飾上麵的變化,也是有著非凡的意義,抹額作為“飾”裏麵,讓人不可忽略的存在,也是有著自己的深刻含義。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五》:“成甫又做歌詞十首,自衣缺胯綠衫,錦半臂,偏袒膊,紅羅抹額,於第一船作號頭唱之。”
從一開始秦朝的軍容禮,到後來唐宋時期的官階分辨,抹額一直都是處於一種代表人物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是當抹額成為女子喜愛的飾物之後,隨著曆史長河的不斷推進,抹額的真正內涵也是逐漸成熟。
2、“抹額以約束自我,非命定之人不可取。”它不再是黃曆彰顯地位,而是一種自我表達。
抹額隨著逐漸廣泛傳入平民百姓之後,已經成為了一個家族,甚至一個人對於自我人格的含蓄表達,例如在明朝時期,當走在大街上的時候,隻要看到一個人的抹額,你就可以知道這人來自於什麽家族,屬於什麽地位,並且到底是什麽身份。這就像是《紅樓夢》裏麵,角色的不同,每個人佩戴的抹額也不同一般,好比賈寶玉的“雙龍戲珠”,就已經顯示了他較高的地位,在賈府之中就如皇帝一般的存在。
而抹額之所以說“約束自我”,是因為在抹額文化之中,戴上抹額,就是將自己的信仰放在心中一般,明示自己,在古人的思想裏麵,抹額不單單是抹額,而是一個人的信仰所在,“非命定之人不可取”,也正是這一個含義,唯有信仰達到之時,目標完成之刻,才可將其去下,說明“命定之人”已經來到。
所以,女子在清朝時期,最喜歡“昭君套”,想必也不用過多解釋就可以明白,官家小姐、太太們都是為了向昭君的品格看齊,才會更加喜歡。
總結:
服飾文化繁衍至今,無論那一個細節都沒有離開過人們的生活,反而一直在影響著,改變著人們的想法。從原本的為了遮羞,用樹葉纏繞身體,以遮擋自己的“三點一線”。到後來為了適應天氣,打獵獸皮用來保暖生存,直至現在的綾羅綢緞,為的是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這一個進化過程就可以看得出來,抹額的文明含義也不是簡簡單單的為了好看,更是從它的改變之中,存留了人類的思想成長。
如今的社會,大多都是西裝革履,珠寶華貴,所以也在逐漸忘記了這眉間一抹亮色的名字叫做抹額,甚至認為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它。可是抹額並沒有因為它的“特別”而離開,隻是在現代社會裏麵,抹額也“進化”了,它出現在學生的額間,並且多了兩個字——奮鬥或者堅持。
因此,抹額已經成為了新一代人用來激勵自己奮鬥的標誌,即使不戴,隻要心中有“抹額”,那麽它還是會被他人看到,那麽“命定之人”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