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棉衣


    ‘咚!咚!咚!’


    鼓聲響起


    九原幕府聚將


    幕府內,郭子儀將軍居中而坐,眾將官分坐兩旁


    郭子儀:剛剛接到斥候密報,突厥突然南侵,而且此次來的是傾國之兵,明天就將到達九原...


    左軍大將:突厥的傾國之兵?我九原兵力遠遠不及,不如速向長安求援...


    剛說到這裏,左軍大將即默然不語


    突厥大軍明日就到。此時再向長安求援已經來不及了。


    右軍大將:不如閉城不戰,以待援軍


    郭子儀:兵力不及之時閉城不戰原是上策。但若不應戰,突厥大軍就會繞到後方燒殺搶掠...


    右軍大將頓時不語。


    突厥人暴虐異常,所過之處百姓被殘殺、市鎮被夷為平地…


    若是突厥鐵騎繞過九原直撲內地,不但百姓要蒙受災難,而且事後朝廷追究起來,眾將也難逃不戰之罪。


    前軍大將:我九原大軍身經百戰,以戰力論原是不輸突厥騎兵,但敵眾我寡,恐士氣不振...


    郭子儀沉吟:士氣…


    此時一名軍士進來:啟稟將軍,宮中趕製的棉衣到了。


    宮中為邊疆趕製棉衣之事郭子儀早已知曉,因軍務繁忙早已將此事忘在腦後,此時聞報,郭子儀突然眼前一亮。


    第二天午後,郭子儀下令九原大軍全軍集合,眾將士列隊之後,發現高台上站著郭子儀


    和一個陌生人,邊上是堆積如山的棉衣。望著台上的二人和旁邊的棉衣,眾將士不知所以。


    和郭子儀一起站在高台上的便是運送棉衣的使者


    使者:弟兄們,皇上感念大家戍守邊疆辛苦,特地命宮中趕製棉衣給大家禦寒。弟兄們,雖然大家遠在邊塞,但皇上無時無刻不在念著咱們呐。


    須知九原郡乃是大唐邊塞,除了高級將領以外,其餘人等莫說得見天顏,便是連長安城都沒去過。而且邊塞苦寒之地,生活艱辛遠勝內地。此時竟收到了皇帝禦賜宮中趕製的棉衣,眾將士無不感動,齊齊跪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使者派人將宮中禦賜的棉衣分發到大家手中。


    眾將士穿上禦賜棉衣,個個喜氣洋洋


    郭子儀:弟兄們,禦賜的棉衣穿著暖不暖?


    眾將士無不感奮:暖!


    郭子儀:弟兄們,突厥強盜又要來侵犯我們了。大家看看身上,皇上日理萬機還牽掛著我們,我們若不奮勇殺敵又何以報答聖恩?


    眾將士士氣如虹:願追隨將軍,奮勇殺敵、報答聖恩!


    郭子儀傳下號令:“眾將士出力討賊,破敵之後,必有重賞。”說罷披起甲胄,親率三軍,出擊迎戰。


    眾將士見郭將軍親臨前敵,勇氣大振,連唿必勝,誓死效忠。十餘萬兵馬分成前軍、左軍、右軍、中軍四部,兵甲鏘鏘,向南挺進,另有小隊遊騎,散在兩翼。


    汪托挽弓提槍,隨在郭子儀身後,做他的親身護衛。


    忽見前麵遠處塵頭大起,揚起十餘丈高,宛似黃雲鋪地湧來。


    郭子儀馬鞭一指,說道:“突厥人來了。”話猶未畢,隻聽得左軍和右軍同時響起號角。汪托極目遙望,見敵方東麵另有兩支軍馬,西麵亦有兩支軍馬,那是以五敵一的圍攻之勢。


    郭子儀臉上變色,下令道:“結陣!”中軍司馬縱馬出去,傳下號令,登時前軍和左軍、右軍都轉了迴來,四周樹起鹿角,前後左右,各有騎兵駐守,數萬名弓箭手隱身盾牌之後,將弓弦都絞緊了,隻待發箭。


    但聽得鼓角聲不絕,一隊隊突厥騎兵圍上,四麵八方結成了陣勢。汪托放眼望去,但見遍野敵軍,不見盡頭。


    突厥陣中號角聲響起,肅殺之意撲麵而來。


    郭子儀大聲叫道:“擊鼓!”九原軍中數百麵皮鼓也蓬蓬響起。


    驀地裏突厥陣中號角聲停,數萬名突厥騎兵喊聲震動天地,舉刀殺來。


    眼見突厥人前鋒衝近,郭子儀令旗向下一揮,九原軍中鼓聲立止,數萬枝羽箭射出,突厥前鋒紛紛倒地。但突厥騎兵前仆後繼,蜂擁而上,搶上前來,向九原大軍放箭。


    郭子儀鎮定自若,站在高處,手持長刀,發令指揮。九原將士見將軍親身督戰,大唿:“殺賊!殺賊!殺賊!”突厥騎兵聽到“殺賊”之聲,抬頭又見到郭子儀紅袍金甲,在漫天羽箭中指揮若定、毫無懼色,威風凜凜直如天神一般。突厥人不禁氣為之奪,攻勢頓緩。郭子儀見到良機,當即下令左軍騎兵包抄。


    左軍將領聽到郭子儀號令,三萬騎兵便從側包抄過去。突厥騎兵一猶豫間,九原軍馬已然衝到。突厥騎兵頓時陣腳大亂,紛紛後退。九原軍中擂起戰鼓,聲如雷震,九原軍士氣大振,奮勇衝殺。突厥騎兵接戰片時,便即敗退。九原軍馬向前追殺,氣勢甚銳。


    汪托大喜,叫道:“將軍,這一迴咱們大勝了!”


    忽聽得號角響起,突厥主力開到,突厥前鋒返身又鬥,霎時間羽箭長矛在空中飛舞來去,殺聲震天,血肉橫飛。


    九原軍雖勇,但畢竟眾寡懸殊,雖然一時尚未落敗,但也漸呈頹勢。


    汪托迴頭,見郭子儀眉頭深鎖,知他對這場戰事殊無把握。


    汪托迴望戰場,隻見遠方突厥陣中一座土山上樹著突厥狼頭戰旗,旗下一人騎著高頭大馬、服飾華貴,數十名軍士手持鐵盾護在身前。


    汪托心知此人當是突厥主帥,迴頭對郭子儀言道:將軍,戰況對我方不利,待末將去衝殺一陣。


    郭子儀知他身手了得:多加小心


    汪托矮身轉到馬腹之下,身藏馬下,雙足鉤住馬背,手指一戳馬腹,那馬便衝了出去。突厥軍士見一匹空馬奔將出來,馬背上並無騎者,隻道是軍馬斷韁奔逸,此事甚為尋常,誰也沒加留神。但不久突厥軍士便見到馬腹之下有人,登時大唿起來。


    此時汪托已經衝至離突厥主帥二百步之地,汪托在馬腹之下拉開強弓,發箭向突厥主帥射去。突厥主帥身旁衛士舉起盾牌,將箭擋開。汪托縱馬疾馳,連珠箭發,第一箭射倒衛士,第二箭直射突厥主帥胸膛。


    那主帥眼明手快,馬鞭揮出,往箭上擊來。這以鞭擊箭之術,原是他拿手本領,卻不想汪托膂力雄強異常,馬鞭雖擊到了箭杆,卻隻將羽箭撥得準頭稍歪,噗的一聲,插入他左肩。突厥主帥叫聲“啊喲!”痛得伏在鞍上。


    汪托羽箭又到,這一次相距更近,一箭從他左脅穿進,透胸而過。突厥主帥身子一晃,從馬背上溜了下來。


    主帥中箭墮馬,突厥陣中人人大唿,幾百枝羽箭都向汪托所藏身的馬匹射到,霎時之間,那馬中了二百多枝羽箭,變成了一匹刺蝟馬。


    汪托在地下幾個打滾,溜到了一名軍官的坐騎之下,展開小巧綿軟功夫,隨即從這匹馬腹底下鑽到那一匹馬之下,一個打滾,又鑽到另一匹馬底下。眾官兵無法放箭,紛紛以長矛來刺。但汪托東一鑽,西一滾,盡是在馬肚子底下做功夫。突厥軍士亂成一團,你推我擠,自相殘踏,卻哪裏刺得著他?


    此時突厥主帥已被護衛扶起,數十麵盾牌護衛在主帥身邊,如同一道鐵屏風一般。


    汪托衝至突厥主帥所在的土山之下,嗖嗖嗖連珠三箭,向主帥射去。


    衛士先前見主帥中箭,已然有備,三十餘人各舉盾牌,密密層層地擋在主帥身前,隻聽得錚錚錚三響,三枝箭都在盾牌上撞落。三十幾麵盾牌相互掩護,射死衛士也難,更不用說射主帥了。


    汪托此時已是深入敵後,麵前是土山上鐵桶般的盾牌陣,身後又有數千軍士揮刀追來,實已陷入了絕境。


    情急之下,汪托扔下手中弓箭、拔出腰間鐵鐧,驀地一聲大吼,縱身而起,從那幾十麵盾牌之上縱躍而前,當提氣已盡落下時,在一人盾牌上再一蹬足,又躍了過去,終於落在突厥主帥身前。主帥身邊眾衛士大驚、一擁而上。有道是一夫拚命、萬夫莫敵,汪托手中鐵鐧此起彼伏、瞬間那土山便屍橫滿地...


    土山上,汪托一鐧打斷突厥人的狼頭戰旗,左手將突厥主帥的頭顱高高舉起...


    突厥騎兵見戰旗已倒、己方主帥的頭顱居然被砍下,不由得軍心大亂,郭子儀趁勢揮軍掩殺...


    突厥的傾國之兵被擊退,主帥亦被當場斬殺,十數年之內是無力南下了。


    消息傳迴九原城,頓時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開始準備美酒美食。準備著今夜的慶功宴,城中一片喜氣洋洋。


    汪托迴營後準備梳洗,解下鎧甲後看到鎧甲下麵穿著的禦賜棉衣破損之處甚多。禦賜的棉衣非同小可,汪托準備脫下棉衣妥善收好,待明日找裁縫來織補。當汪托脫棉衣的時候,卻從棉衣中掉出一塊布帛,汪托拿起這塊布帛,發現上麵寫著一首詩: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留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重結後生緣


    汪托讀詩之時發現筆跡有些眼熟,再仔細看,這竟是黎歡的筆跡!


    汪托頓時如遭雷擊,渾身顫抖,莫非自己的思念真是感動了上天,讓自己能再次得到黎歡的消息?


    再看詩句:今生已過也、重結後生緣


    也許這是上天給自己的預示,今生和黎歡已是無緣,隻能等來世…


    汪托不禁潸然淚下…


    晚間的慶功宴上,郭子儀將軍發現汪托眼中淚痕,詢問緣故。由於棉衣是宮中所賜,汪托不敢隱瞞,但由於不知黎歡現在和宮中有何瓜葛,所以沒敢提她的名字,隻是將發現詩的事稟報郭將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世情劫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裏誰能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裏誰能馴並收藏九世情劫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