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會議
權臣夫人是個高危職業 作者:應向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安國會意,立刻裝作平淡無事地拿起茶水喝了兩口,又扭頭向著秦清客套地誇讚道,“三殿下這兒的茶都是如此清香,我都快要迷上這兒了,這簡直就是皇宮中的仙境啊,所謂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世,三殿下的境界卻還要高出一層,應是極隱隱於皇宮。”
秦清連連擺手搖頭說道,“今日這小院可是受盡了大人的讚美,我這心裏的樂啊,都快要溢出來了,這隻是我的一些愛好罷了,能在皇宮擁有一片清淨之地,可是個極高的念想。”
武安國的眼睛一斜,見時機已經到了,他立刻將話題拉迴了正軌,“今日來呢,我一是為了來感受三殿下這院子中的清淨,二來,是為了向三殿下打聽一件事。”
秦清的眉頭輕輕一挑,眼眸中的笑意變得更深了,“什麽事?大人盡管說,隻要是我知曉的,定傾囊相訴。”
武安國看著秦清那張毫無做作之意,依舊帶著舒心笑意的臉頰,小心試探著,“前幾日,大殿下的一個粗心侍衛,在您殿周圍丟失了一枚令牌,不知殿下是否見過?”
秦清袖中的手指輕輕一顫,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驚訝,立刻答道,“啊,我那日的確是撿到了一枚令牌,我本想著找機會給大皇兄送迴去的,但後來二皇兄前來拜訪,他看到了那枚令牌,便拿走了,說是代替我還給大皇兄,怎麽,大皇兄沒收到嗎?”
武安國朝著秦清的臉頰仔細看了看,方才說那段話的時候,秦清的神色極為認真,表現得也相當自然,眼神堅定,沒有絲毫躲避之意,完全不像是在說謊的樣子,再加上武安國之前對他那極好的印象,更是覺得他說的就是事實了。
“原來是這樣,那我迴去便叫大殿下去問秦凡拿去,那令牌頗為重要,工藝複雜,重製又麻煩,被二殿下撿到,真是再好不過了。”
武安國輕笑著將小小的心思藏起,他的眉梢帶著些欣喜,按照秦清的這些話來分析,刺殺事件的主使定是秦凡沒錯了。
“原來如此,二皇兄事務繁忙,定是將此事忘記了,哪像我這個閑人,整日都無所事事,自然什麽小事都能記得住。”
秦清還十分貼心地為秦凡找了個借口,這讓武安國更是覺得他單純善良,是個好人無疑了。
武安國既然已經得到了消息,便也無需在這裏繼續與秦清浪費時間了,他立刻找了個借口,讓宮女推著他迴去了。
武安國一走,秦清便長長舒出了一口氣,他將袖中的手露了出來,手心已經完全濕透了,顫顫悠悠地拿出手帕,輕輕擦拭著。
秦清站起身來,走到門口,朝著遠處的霞光看著,那雙清澈的眼眸卻並沒有將那美好的雲霞留在瞳仁中,他的瞳色漸漸變深,其中有模糊的東西在閃動著,嘴角那暖心的笑,也變得怪異了。
武安國將從秦清那兒得知的情況如實報告給了李辭,又從頭到尾將事情全部整理了一遍,以便李辭那個木頭腦袋理解。
李辭心中可謂是喜悅無比,現在人證物證皆在,他隻要向著所有大臣與大武皇子的麵,將這件事說明了,那秦凡這小子就真的完了;以後便再也沒有人敢與他李辭作對了,這就代表著,整個秦朝已經十分穩當地握在他李辭的手中了。
“好!好!好!”李辭激動地跺著腳,在屋中四處轉悠著,這個秦凡應該怎麽都沒有想到吧,他所做的一切盡是些破綻!
“殿下,對於此事,您打算怎麽辦?”武安國看著李辭興奮的樣子,心中也隱隱跟著激動起來。
“怎麽辦?”李辭瞪著那雙充滿了興奮的眼睛看著武安國,口中的聲音也微微顫抖著,“自然是要將秦凡這個小子弄到再無翻身之地啊!這些年來,這小子總是妨礙我們的計劃,我每天都恨不得扒了他一層皮!”
李辭咬牙切齒,摩拳擦掌,活像是隻餓極了的野狼,對著眼前即將到嘴的獵物呲牙裂嘴,心中得意之至。
武安國的想法與李辭一致,他點頭同意道,“好,既然要做,我們就要將這件事做絕了!趁著大武皇子還未動身去無憂山莊,那些救災物資還未送走多遠,明日一早,我們就將此事做個了斷!”
李辭的眼中閃爍著火光,他的野心一點點地暴露在了臉上,他的神情變得奸惡無比,“隻要我們將刺殺事件都怪罪在秦凡那小子身上,我們便也不必在對大武仁慈了,俗話說得好,趁他病,要他命!反正大武早晚都是我們的,現如今他們經濟混亂,是我們下手的最好時機!”
武安國的眼中也閃爍著寒光,隻要大武沒有抓住李辭的把柄,李辭的名聲便不會出現問題,而弱肉強食的規則大家卻是都是能理解的,隻要吞並了大武,秦朝便就是國土麵積最大的國家了,周圍的那些小國,也定不敢吱聲說些閑話。
大武變成了秦朝的國土,旁邊的小國為了保護利益,定會蜂擁而至,都想要來討好秦朝,最好是能分到一杯羹,這就是世道,不講理而蠻橫的世道,卻總是那麽地令人著迷!
“好!就該這麽做,我們秦朝本就是最強的!這一次,就讓大武永遠從地圖上消失吧!”
武安國的眼中閃爍著熊熊火光,他有些瘋魔地朝著大皇子露出一個陰狠的笑容,“殿下,到時候找個時機將那囂張的大武皇子囚禁起來!我們要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在自己麵前滅亡!這樣的感覺,想想都極為美妙。”
李辭與武安國相互看了一眼,不約而同地露出一絲獰笑。
第二日,李辭便召集了所有的大臣與王族,就連許久都沒有露麵,為了大家能夠暫時忘記她所做過的那些蠢事的聖女方初蘭,都被請來了朝堂上。
周子睿站在武安國的身旁,他迷茫地朝著大皇子看著,自從他迴來後,李辭便再也沒有召過他辦過事,他雖然也一直在暗中偷偷調查,卻沒有想到李辭與武安國竟能比自己早一步找到了證據。
秦清連連擺手搖頭說道,“今日這小院可是受盡了大人的讚美,我這心裏的樂啊,都快要溢出來了,這隻是我的一些愛好罷了,能在皇宮擁有一片清淨之地,可是個極高的念想。”
武安國的眼睛一斜,見時機已經到了,他立刻將話題拉迴了正軌,“今日來呢,我一是為了來感受三殿下這院子中的清淨,二來,是為了向三殿下打聽一件事。”
秦清的眉頭輕輕一挑,眼眸中的笑意變得更深了,“什麽事?大人盡管說,隻要是我知曉的,定傾囊相訴。”
武安國看著秦清那張毫無做作之意,依舊帶著舒心笑意的臉頰,小心試探著,“前幾日,大殿下的一個粗心侍衛,在您殿周圍丟失了一枚令牌,不知殿下是否見過?”
秦清袖中的手指輕輕一顫,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驚訝,立刻答道,“啊,我那日的確是撿到了一枚令牌,我本想著找機會給大皇兄送迴去的,但後來二皇兄前來拜訪,他看到了那枚令牌,便拿走了,說是代替我還給大皇兄,怎麽,大皇兄沒收到嗎?”
武安國朝著秦清的臉頰仔細看了看,方才說那段話的時候,秦清的神色極為認真,表現得也相當自然,眼神堅定,沒有絲毫躲避之意,完全不像是在說謊的樣子,再加上武安國之前對他那極好的印象,更是覺得他說的就是事實了。
“原來是這樣,那我迴去便叫大殿下去問秦凡拿去,那令牌頗為重要,工藝複雜,重製又麻煩,被二殿下撿到,真是再好不過了。”
武安國輕笑著將小小的心思藏起,他的眉梢帶著些欣喜,按照秦清的這些話來分析,刺殺事件的主使定是秦凡沒錯了。
“原來如此,二皇兄事務繁忙,定是將此事忘記了,哪像我這個閑人,整日都無所事事,自然什麽小事都能記得住。”
秦清還十分貼心地為秦凡找了個借口,這讓武安國更是覺得他單純善良,是個好人無疑了。
武安國既然已經得到了消息,便也無需在這裏繼續與秦清浪費時間了,他立刻找了個借口,讓宮女推著他迴去了。
武安國一走,秦清便長長舒出了一口氣,他將袖中的手露了出來,手心已經完全濕透了,顫顫悠悠地拿出手帕,輕輕擦拭著。
秦清站起身來,走到門口,朝著遠處的霞光看著,那雙清澈的眼眸卻並沒有將那美好的雲霞留在瞳仁中,他的瞳色漸漸變深,其中有模糊的東西在閃動著,嘴角那暖心的笑,也變得怪異了。
武安國將從秦清那兒得知的情況如實報告給了李辭,又從頭到尾將事情全部整理了一遍,以便李辭那個木頭腦袋理解。
李辭心中可謂是喜悅無比,現在人證物證皆在,他隻要向著所有大臣與大武皇子的麵,將這件事說明了,那秦凡這小子就真的完了;以後便再也沒有人敢與他李辭作對了,這就代表著,整個秦朝已經十分穩當地握在他李辭的手中了。
“好!好!好!”李辭激動地跺著腳,在屋中四處轉悠著,這個秦凡應該怎麽都沒有想到吧,他所做的一切盡是些破綻!
“殿下,對於此事,您打算怎麽辦?”武安國看著李辭興奮的樣子,心中也隱隱跟著激動起來。
“怎麽辦?”李辭瞪著那雙充滿了興奮的眼睛看著武安國,口中的聲音也微微顫抖著,“自然是要將秦凡這個小子弄到再無翻身之地啊!這些年來,這小子總是妨礙我們的計劃,我每天都恨不得扒了他一層皮!”
李辭咬牙切齒,摩拳擦掌,活像是隻餓極了的野狼,對著眼前即將到嘴的獵物呲牙裂嘴,心中得意之至。
武安國的想法與李辭一致,他點頭同意道,“好,既然要做,我們就要將這件事做絕了!趁著大武皇子還未動身去無憂山莊,那些救災物資還未送走多遠,明日一早,我們就將此事做個了斷!”
李辭的眼中閃爍著火光,他的野心一點點地暴露在了臉上,他的神情變得奸惡無比,“隻要我們將刺殺事件都怪罪在秦凡那小子身上,我們便也不必在對大武仁慈了,俗話說得好,趁他病,要他命!反正大武早晚都是我們的,現如今他們經濟混亂,是我們下手的最好時機!”
武安國的眼中也閃爍著寒光,隻要大武沒有抓住李辭的把柄,李辭的名聲便不會出現問題,而弱肉強食的規則大家卻是都是能理解的,隻要吞並了大武,秦朝便就是國土麵積最大的國家了,周圍的那些小國,也定不敢吱聲說些閑話。
大武變成了秦朝的國土,旁邊的小國為了保護利益,定會蜂擁而至,都想要來討好秦朝,最好是能分到一杯羹,這就是世道,不講理而蠻橫的世道,卻總是那麽地令人著迷!
“好!就該這麽做,我們秦朝本就是最強的!這一次,就讓大武永遠從地圖上消失吧!”
武安國的眼中閃爍著熊熊火光,他有些瘋魔地朝著大皇子露出一個陰狠的笑容,“殿下,到時候找個時機將那囂張的大武皇子囚禁起來!我們要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在自己麵前滅亡!這樣的感覺,想想都極為美妙。”
李辭與武安國相互看了一眼,不約而同地露出一絲獰笑。
第二日,李辭便召集了所有的大臣與王族,就連許久都沒有露麵,為了大家能夠暫時忘記她所做過的那些蠢事的聖女方初蘭,都被請來了朝堂上。
周子睿站在武安國的身旁,他迷茫地朝著大皇子看著,自從他迴來後,李辭便再也沒有召過他辦過事,他雖然也一直在暗中偷偷調查,卻沒有想到李辭與武安國竟能比自己早一步找到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