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願什麽都不做,也不願意犯錯;我寧願犯錯,也不願什麽都不做。
在這兩個選擇之間,現在的李煜還是選擇了後者,或許是,現在大唐百廢待興,這個時候該盡一切的努力去做一切該做的事,隻要是不想閑著,定然是有無數事情要做的。
如今的大唐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是腐朽非常的,但也不缺少部分文官熱衷於改革圖強保種,也不缺少部分武將力圖主動出擊壯大國立。
所以,於大唐現在的情況來說,想做事,仍然是可以做成的,與其是順其自然等著滅亡,不如就帶著亡國的覺悟去一革到底,反正這爛攤子本來也不是他的,那就當作一次試探性的創業,成功了帶著大唐名流千古,失敗了頂多還是李煜遺臭萬年。
朝堂上的局勢仍然是錯綜紛亂的,至於李煜為什麽魂穿過來這麽久朝堂上仍然有官員各說各話,原因不難察出,主戰派是需要重用的,但又分理性主戰派和無腦主戰派。
其中理性的主戰派就包括潘佑,李平,韓熙載,李征古等人;
無腦的主戰派則是林仁肇,馮延魯等人,日日嚷嚷著北伐。
而主和派則是徐鉉,張洎等人,一旦李煜有點主動去招惹宋國的念頭,這些人急著勸諫李煜不可輕舉妄動。
那麽主戰派需要重用,但是不能毫無顧忌的重用,否則這些人遲早也會因為過激的想法將大唐帶向滅亡,那麽這個時候主和派的存在則是必要的,主和派也能在必要的時候給無腦的主戰派即使拉閘。
這個時候如果隨意換一個力圖有所作為的君主,如唐末昭宗皇帝,明末崇禎皇帝,很有可能直接動一個念頭,那就是朝堂統一,殺光投降派,隻保留主戰派。
不得不說這兩位皇帝是勤奮的,隻是很多時候,過於勤奮也成了一種錯誤。
崇禎皇帝蟄伏幾年終於鏟除了肥油太監魏忠賢,並且將他的勢力全數架空,事後才發現,自己做的事太幹淨了,幹淨到朝堂上沒有一個太監,而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人能製衡整天隻會口嗨的文人黨,這些文人黨整日裏的工作也就是罵,罵完東邊罵西邊,活活將一個朝廷給罵的癱瘓。
所以,李煜一開始的主見是,太監絕對不能染政,一丁點也不行,即便是養個馬的官位也不行,可這些時日李煜又發現,唐中後期太監亂政的影響太深刻了,深刻到現在的南唐國將太監的官職剪除的幹幹淨淨。
結果是,文臣武將沒了威脅,要麽開始互相勾結,要麽開始互相攻伐,完全沒有了牽製點,導致現在除了金陵周圍之城,其餘地方新政不能說難以施行,簡直是完全不能施行。
既然這幫文臣已經爛到這種程度了,同時又爛又硬,既不想跟著李煜匡扶大唐,又不想放棄世襲的官位爵祿,整日裏喝茶戲女惡心李煜,那麽李煜也想著些法子惡心惡心這些沒皮沒臉的地方官員。
“聖上,太監去任地方官,這...這豈不是將治國之權,放給了太監。”聽聞李煜決意立刻行新製,放中央學宮的太監去地方任職的決定,韓熙載徐鉉各自一驚。
“非是治國之權,此次太監任地方,隻是將六曹之權分予宮人。”李煜對這些文臣的抵觸並不意外,隻微笑相言。
須知,六曹之權,是為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權利並不在真正的地方長官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之上。
但是司兵和司戶,司倉三職,確實很大程度上,給了文人一定的威脅。
“朕知道,這麽做,固然是讓這地方為官者所不喜,朕也不妨告訴諸位,朕之所以這麽做,就是為了惡心這些讀書人!敢問韓卿,如今朝中的讀書人,還有幾人記得以匡扶天下為己任?”李煜輕袖一甩,輕聲發問。
李煜這話無疑是有良苦用心在內的,當初都是一些意氣風發的少年,讀書時個個喊著為國為民,曾經興國的是這些讀書人,如今毀國亡朝的也是這些讀書人,可謂成也讀書人,敗也讀書人。
“聖上...大唐的地方,的確各曾腐朽,然,再給馮延己一些時間,大唐定能...”
“多久?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韓卿,大唐還有多少光景,朕還有多少年皇帝?你,可算得出嗎?”李煜麵對韓熙載,徐鉉等人的反對,並未顯得半分慌張,最起碼他魂穿到現在,還是有些自己的勢力,可以保障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
“臣潘佑...”正在堂內僵住的時候,潘佑突然執起官柄發言,毫無疑問,李煜認為潘佑即便腹有高見,卻仍然代表著文人集團的利益。
“潘卿...你...也是要反對朕麽?”李煜本身毫無波瀾的表情,這時卻有些波動,這句話問出,無疑是帶些私人感情的,李煜心裏清楚,潘佑心裏也清楚,李煜從繼位再到誅殺奸臣肅清朝綱,這一路都是潘佑將李煜帶上道的,李煜將潘佑視為師,亦為友,無疑這個時候被潘佑插上一刀,是有些難以釋然的。
“臣潘佑,支持聖上所行之舉!元宗之際,朝政已敗!士族漸衰!文人失骨!將者失勇!致使天下無勇將銜兵,無才德匡政!百官荒於野,將士戲於邊!朝綱百於殆,群墮池林中!我大唐土崩瓦解之禍,不在明日,而在,今日!”潘佑起身跪在李煜腿前,一陣慷慨言辭之後,目光真誠抬頭看著李煜,隻是說著,有如鯁在喉,言語有些失力。
李煜聽著這些話,雖說潘佑在分析時勢,但已然聽出潘佑這是毫無顧慮的在支持自己,內心有股暖意和出,眼神也柔和濕潤了些許。
未等韓熙載等人言語,潘佑再度俯首沉聲道。
“值此關乎存亡之際,但憑馮延己之力無可拖大廈之將傾!此非有雷霆手段不足以改上下腐朽之疏,非有異於前朝之法不足以治積疲弱之政弊,聖上知其然也,臣潘佑,亦知其然也!”
隻是,潘佑說到此刻,李煜的已然從方才的目光含憂,轉至眼中含笑。
“知朕者...莫如潘卿也...摯友者...亦莫如潘卿也!”
“大唐江山還在,臣潘佑還在!聖上...莫憂!”潘佑言至此刻,被李煜雙手托起,看著李煜如卸重擔的神情,登時有些欣慰,隻言語間,淚水打濕了袖口。
“諸位,朕知曉,讀書人,為苦命人,守德人,可朕想問問你們,如今天下的讀書人,還是從前那些寒窗苦讀的讀書人麽?你們都自以為是知人,自以為知勢!可有幾個人真知人,真知勢的?眼下均田之策上能豐國庫下能安萬民,可仍有那麽多人絞盡腦汁的想兼並土地,損國庫害田民!
如今無田百姓聚於一地,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後年,再後年必反!
到時候外有宋敵,內有反民,第一個罪人就是我李煜,千秋萬代我的罪名就會釘死在金陵!
爾等必與朕,遺臭萬年!”李煜難得一臉認真之態,板正著臉對著堂內的文臣,韓熙載這時也隱隱有些動搖,就隻徐鉉仍低頭不知其所想。
“大唐已病入膏肓,但朕為唐帝,不可行推倒重來之舉,就這一點,朕要以毒攻毒,以解國危!以震國賊,你們從與不從,朕寧願亡國也得這麽幹,你等無論是想勸朕還是想阻朕,都隻有一個結果,把大局搞砸了!”
“臣韓熙載,今日起,願從聖上行此變舉,以太監治地方。但,臣絕不能接受,太監染指我大唐軍隊,更不能染指皇城禁軍!”
李煜看了看韓熙載,又看了看難得不反對他用太監治地方的舉措,不免對潘佑有些感激,又忽然失笑“那,就這樣辦下去吧,無論如何,朕這個大唐,還是要交予諸位代朕而治,諸卿,當共勉。”
在這兩個選擇之間,現在的李煜還是選擇了後者,或許是,現在大唐百廢待興,這個時候該盡一切的努力去做一切該做的事,隻要是不想閑著,定然是有無數事情要做的。
如今的大唐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是腐朽非常的,但也不缺少部分文官熱衷於改革圖強保種,也不缺少部分武將力圖主動出擊壯大國立。
所以,於大唐現在的情況來說,想做事,仍然是可以做成的,與其是順其自然等著滅亡,不如就帶著亡國的覺悟去一革到底,反正這爛攤子本來也不是他的,那就當作一次試探性的創業,成功了帶著大唐名流千古,失敗了頂多還是李煜遺臭萬年。
朝堂上的局勢仍然是錯綜紛亂的,至於李煜為什麽魂穿過來這麽久朝堂上仍然有官員各說各話,原因不難察出,主戰派是需要重用的,但又分理性主戰派和無腦主戰派。
其中理性的主戰派就包括潘佑,李平,韓熙載,李征古等人;
無腦的主戰派則是林仁肇,馮延魯等人,日日嚷嚷著北伐。
而主和派則是徐鉉,張洎等人,一旦李煜有點主動去招惹宋國的念頭,這些人急著勸諫李煜不可輕舉妄動。
那麽主戰派需要重用,但是不能毫無顧忌的重用,否則這些人遲早也會因為過激的想法將大唐帶向滅亡,那麽這個時候主和派的存在則是必要的,主和派也能在必要的時候給無腦的主戰派即使拉閘。
這個時候如果隨意換一個力圖有所作為的君主,如唐末昭宗皇帝,明末崇禎皇帝,很有可能直接動一個念頭,那就是朝堂統一,殺光投降派,隻保留主戰派。
不得不說這兩位皇帝是勤奮的,隻是很多時候,過於勤奮也成了一種錯誤。
崇禎皇帝蟄伏幾年終於鏟除了肥油太監魏忠賢,並且將他的勢力全數架空,事後才發現,自己做的事太幹淨了,幹淨到朝堂上沒有一個太監,而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人能製衡整天隻會口嗨的文人黨,這些文人黨整日裏的工作也就是罵,罵完東邊罵西邊,活活將一個朝廷給罵的癱瘓。
所以,李煜一開始的主見是,太監絕對不能染政,一丁點也不行,即便是養個馬的官位也不行,可這些時日李煜又發現,唐中後期太監亂政的影響太深刻了,深刻到現在的南唐國將太監的官職剪除的幹幹淨淨。
結果是,文臣武將沒了威脅,要麽開始互相勾結,要麽開始互相攻伐,完全沒有了牽製點,導致現在除了金陵周圍之城,其餘地方新政不能說難以施行,簡直是完全不能施行。
既然這幫文臣已經爛到這種程度了,同時又爛又硬,既不想跟著李煜匡扶大唐,又不想放棄世襲的官位爵祿,整日裏喝茶戲女惡心李煜,那麽李煜也想著些法子惡心惡心這些沒皮沒臉的地方官員。
“聖上,太監去任地方官,這...這豈不是將治國之權,放給了太監。”聽聞李煜決意立刻行新製,放中央學宮的太監去地方任職的決定,韓熙載徐鉉各自一驚。
“非是治國之權,此次太監任地方,隻是將六曹之權分予宮人。”李煜對這些文臣的抵觸並不意外,隻微笑相言。
須知,六曹之權,是為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權利並不在真正的地方長官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之上。
但是司兵和司戶,司倉三職,確實很大程度上,給了文人一定的威脅。
“朕知道,這麽做,固然是讓這地方為官者所不喜,朕也不妨告訴諸位,朕之所以這麽做,就是為了惡心這些讀書人!敢問韓卿,如今朝中的讀書人,還有幾人記得以匡扶天下為己任?”李煜輕袖一甩,輕聲發問。
李煜這話無疑是有良苦用心在內的,當初都是一些意氣風發的少年,讀書時個個喊著為國為民,曾經興國的是這些讀書人,如今毀國亡朝的也是這些讀書人,可謂成也讀書人,敗也讀書人。
“聖上...大唐的地方,的確各曾腐朽,然,再給馮延己一些時間,大唐定能...”
“多久?五年?十年?還是二十年?韓卿,大唐還有多少光景,朕還有多少年皇帝?你,可算得出嗎?”李煜麵對韓熙載,徐鉉等人的反對,並未顯得半分慌張,最起碼他魂穿到現在,還是有些自己的勢力,可以保障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
“臣潘佑...”正在堂內僵住的時候,潘佑突然執起官柄發言,毫無疑問,李煜認為潘佑即便腹有高見,卻仍然代表著文人集團的利益。
“潘卿...你...也是要反對朕麽?”李煜本身毫無波瀾的表情,這時卻有些波動,這句話問出,無疑是帶些私人感情的,李煜心裏清楚,潘佑心裏也清楚,李煜從繼位再到誅殺奸臣肅清朝綱,這一路都是潘佑將李煜帶上道的,李煜將潘佑視為師,亦為友,無疑這個時候被潘佑插上一刀,是有些難以釋然的。
“臣潘佑,支持聖上所行之舉!元宗之際,朝政已敗!士族漸衰!文人失骨!將者失勇!致使天下無勇將銜兵,無才德匡政!百官荒於野,將士戲於邊!朝綱百於殆,群墮池林中!我大唐土崩瓦解之禍,不在明日,而在,今日!”潘佑起身跪在李煜腿前,一陣慷慨言辭之後,目光真誠抬頭看著李煜,隻是說著,有如鯁在喉,言語有些失力。
李煜聽著這些話,雖說潘佑在分析時勢,但已然聽出潘佑這是毫無顧慮的在支持自己,內心有股暖意和出,眼神也柔和濕潤了些許。
未等韓熙載等人言語,潘佑再度俯首沉聲道。
“值此關乎存亡之際,但憑馮延己之力無可拖大廈之將傾!此非有雷霆手段不足以改上下腐朽之疏,非有異於前朝之法不足以治積疲弱之政弊,聖上知其然也,臣潘佑,亦知其然也!”
隻是,潘佑說到此刻,李煜的已然從方才的目光含憂,轉至眼中含笑。
“知朕者...莫如潘卿也...摯友者...亦莫如潘卿也!”
“大唐江山還在,臣潘佑還在!聖上...莫憂!”潘佑言至此刻,被李煜雙手托起,看著李煜如卸重擔的神情,登時有些欣慰,隻言語間,淚水打濕了袖口。
“諸位,朕知曉,讀書人,為苦命人,守德人,可朕想問問你們,如今天下的讀書人,還是從前那些寒窗苦讀的讀書人麽?你們都自以為是知人,自以為知勢!可有幾個人真知人,真知勢的?眼下均田之策上能豐國庫下能安萬民,可仍有那麽多人絞盡腦汁的想兼並土地,損國庫害田民!
如今無田百姓聚於一地,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後年,再後年必反!
到時候外有宋敵,內有反民,第一個罪人就是我李煜,千秋萬代我的罪名就會釘死在金陵!
爾等必與朕,遺臭萬年!”李煜難得一臉認真之態,板正著臉對著堂內的文臣,韓熙載這時也隱隱有些動搖,就隻徐鉉仍低頭不知其所想。
“大唐已病入膏肓,但朕為唐帝,不可行推倒重來之舉,就這一點,朕要以毒攻毒,以解國危!以震國賊,你們從與不從,朕寧願亡國也得這麽幹,你等無論是想勸朕還是想阻朕,都隻有一個結果,把大局搞砸了!”
“臣韓熙載,今日起,願從聖上行此變舉,以太監治地方。但,臣絕不能接受,太監染指我大唐軍隊,更不能染指皇城禁軍!”
李煜看了看韓熙載,又看了看難得不反對他用太監治地方的舉措,不免對潘佑有些感激,又忽然失笑“那,就這樣辦下去吧,無論如何,朕這個大唐,還是要交予諸位代朕而治,諸卿,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