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隨著一字喊出口,時間進入了燕京時間1996年1月1日淩晨零時零秒。
甘省,某火箭發射基地的發射指揮大廳內,所有人都屏住了唿吸,等待著點火兩字的喊出。
今天是華夏第n次固體燃料火箭發射實驗,這是幾代火箭人,經過無數艱苦、努力、奮鬥,換來的一刻。
這是95年華夏的壓軸大戲也是火箭人為全國人民96年新年開始的最美好獻禮,上萬名專家學者、工作人員都在翹首期待成功的那一刻。
他們已經靜靜等待了十多個小時了,所有人都準備好了,他們會在宣布成功的那一刻喊出新年的第一吼聲,要讓這喜悅的聲音傳遍全國傳遍全世界。
中央台記者、新華社記者、全國主要報刊的記者也都已經準備好了,無數台攝像機在還沒有發射前就已經哢哢哢的響著了,無數的閃光把漆黑的天空也都照亮了。
時間越來越近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唿吸,哢哢哢響著的照相機也安靜來下來,他們都應經準備好了,時間精確到了毫秒,所有攝影師都想抓拍下火箭升空瞬間的那個最美鏡頭。
指揮大廳的後方坐滿了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有花甲、有古稀、有耄耄、有上壽,從六十歲到九十歲都涵蓋了。
這群老人都是我們華夏航天事業的開創者,今天他們卻不辭勞苦的趕到了這裏,硬撐著孱弱的身體,等待著讓這些都已經心如止水的老人再能激動的時刻。
這次發射可以說是幾代航天人的心血結晶,寄托了他們莫大的情感,所以這次發射決不能失敗,也不允許失敗。
我國的火箭研發可以說經曆三個重大階段,1946年,我國安全部門就倡導招募海外華裔科學家,特別是火箭和核能方麵的專家。
新國家成立之初,美國在朝鮮戰場失利,他們就對我們進行核威懾的恐嚇,為了改變現狀國家在那個困難的年代咬牙上馬了核彈與火箭研究。
56年我們從蘇聯獲得了2枚仿德製r-1型火箭,第二年蘇聯又贈送給我們2枚更先進的r-2型導彈。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進行仿製,當初由聶帥在“中蘇核技術合作協定”上簽了字。
59年6月20日,蘇聯單方麵撕毀同bj簽訂的核技術合作協定,開始取消對我國的技術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從此我國邁入了模仿研發到自主研發的艱難道路。
1960年11月5日,由我國仿製蘇聯的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首次進行了成功的試射。64年東風—2中程導彈發射成功。
67年展開具有二級固體火箭的巨浪-1的研製工作。因為文~革,火箭研發進入了慢車道。
76年我國洲際導彈發射成功,這是具有裏程碑的意義,代表著我國火箭研發技術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最清楚的東風—21導彈在78年就提出了,可是由於要求過高,十幾年來取得進展並不大,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
今天的發射之所以聚焦了全國科研專家的目光,就是因為這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隻要成功就代表著我國火箭發射技術進入了國際領先行列,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兩國。
發令員是一名年輕的戰士,他今年隻有22歲,他有著超強的心裏素質,這也是他為什麽能被選為這次重大發射實驗發令員的原因。
隨著一字在唇間發出,他的心也揪了起來,再強大的心理素質在此時也產生了一絲漣漪,產生了幾微秒時間的停頓。
安靜,偌大的擠滿了上千人的指揮中心安靜的落針可聞,所有人都凝神屏氣,等待“發射”兩字的喊出。
今夜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夜,把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來,科學實驗不怕失敗,可是失敗總是會打擊到人,尤其是一個失敗了十幾年都沒有成功的項目更是如此,人心很堅強,人心也很脆弱。
“發射!”
最終命令喊出!
發射塔上的火箭,瞬間就點火成功了,一股刺眼的光芒照亮了整個黑暗夜空,火箭的發射起步很平穩,緩緩的升起,兩秒後,火箭開始遽然加速,“嗖”的一下急速的飛入了天空。
成功了!唿喊聲如排山倒海般響徹了整個發射基地,早已經準備好的攝影師們哢哢哢的急速地按著手中的快門。
指揮室也同樣傳來一片唿喊聲,同誌們有的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有的站在一旁默默流淚,有的跳著喊著叫著。
後麵的老專家們也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幾十年的心血結晶終於換來今天成功!
幾名年齡較大的老人放鬆下來後,這才感到自己的體力早就透支了,癱坐在椅子上連聲音都無法發出了,隻是顫抖的身體說明了此時他們激動的內心。
“快,通知報社準備好的稿件可以印刷了!”所有人都認為已經成功了,各大報刊對於此次的報道早就寫好了,隻等著前方傳來成功的消息了。
“砰”一聲巨響響徹天空,緊接著,火箭如同最耀眼的煙花,在空中做了最美的綻放,火箭爆炸了,此次試驗失敗!
唿嘯的聲音突然戛然而止了半分鍾,所有人都抬著頭,目瞪口呆的仰望著天空,沉寂,死一般的寂靜過後,隨著火箭殘骸的墜地,唿喊聲、大叫聲、哭泣聲又響了起來。
會議室內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默默而立,就連那些已經嚴重透支體力的老專家們也都巍顫顫的站了起來,沒有人說話,整個大廳除了儀器聲響,再也聽不到一點其它的聲音。
最先出現的聲音是流淚的抽泣聲!
喜悅來的太短暫了!
喜悅還停留在那些還在擁抱、歡叫、跳躍的同誌們臉上沒有退去,緊接著失望至極的表情又出現了,所有人的表情都變得複雜起來,所有人的內心都被打翻了五味瓶。
“還是固體燃料缺陷,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二十年可還是沒有過關!”一個老專家自語說道。
“沒什麽,別放棄,我們科研人員永遠都不懼失敗!加油吧!努力吧!”一個上壽老人用盡全身的力氣鏗鏘有力地鼓勵道。
甘省,某火箭發射基地的發射指揮大廳內,所有人都屏住了唿吸,等待著點火兩字的喊出。
今天是華夏第n次固體燃料火箭發射實驗,這是幾代火箭人,經過無數艱苦、努力、奮鬥,換來的一刻。
這是95年華夏的壓軸大戲也是火箭人為全國人民96年新年開始的最美好獻禮,上萬名專家學者、工作人員都在翹首期待成功的那一刻。
他們已經靜靜等待了十多個小時了,所有人都準備好了,他們會在宣布成功的那一刻喊出新年的第一吼聲,要讓這喜悅的聲音傳遍全國傳遍全世界。
中央台記者、新華社記者、全國主要報刊的記者也都已經準備好了,無數台攝像機在還沒有發射前就已經哢哢哢的響著了,無數的閃光把漆黑的天空也都照亮了。
時間越來越近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唿吸,哢哢哢響著的照相機也安靜來下來,他們都應經準備好了,時間精確到了毫秒,所有攝影師都想抓拍下火箭升空瞬間的那個最美鏡頭。
指揮大廳的後方坐滿了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有花甲、有古稀、有耄耄、有上壽,從六十歲到九十歲都涵蓋了。
這群老人都是我們華夏航天事業的開創者,今天他們卻不辭勞苦的趕到了這裏,硬撐著孱弱的身體,等待著讓這些都已經心如止水的老人再能激動的時刻。
這次發射可以說是幾代航天人的心血結晶,寄托了他們莫大的情感,所以這次發射決不能失敗,也不允許失敗。
我國的火箭研發可以說經曆三個重大階段,1946年,我國安全部門就倡導招募海外華裔科學家,特別是火箭和核能方麵的專家。
新國家成立之初,美國在朝鮮戰場失利,他們就對我們進行核威懾的恐嚇,為了改變現狀國家在那個困難的年代咬牙上馬了核彈與火箭研究。
56年我們從蘇聯獲得了2枚仿德製r-1型火箭,第二年蘇聯又贈送給我們2枚更先進的r-2型導彈。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進行仿製,當初由聶帥在“中蘇核技術合作協定”上簽了字。
59年6月20日,蘇聯單方麵撕毀同bj簽訂的核技術合作協定,開始取消對我國的技術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從此我國邁入了模仿研發到自主研發的艱難道路。
1960年11月5日,由我國仿製蘇聯的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首次進行了成功的試射。64年東風—2中程導彈發射成功。
67年展開具有二級固體火箭的巨浪-1的研製工作。因為文~革,火箭研發進入了慢車道。
76年我國洲際導彈發射成功,這是具有裏程碑的意義,代表著我國火箭研發技術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最清楚的東風—21導彈在78年就提出了,可是由於要求過高,十幾年來取得進展並不大,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
今天的發射之所以聚焦了全國科研專家的目光,就是因為這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隻要成功就代表著我國火箭發射技術進入了國際領先行列,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兩國。
發令員是一名年輕的戰士,他今年隻有22歲,他有著超強的心裏素質,這也是他為什麽能被選為這次重大發射實驗發令員的原因。
隨著一字在唇間發出,他的心也揪了起來,再強大的心理素質在此時也產生了一絲漣漪,產生了幾微秒時間的停頓。
安靜,偌大的擠滿了上千人的指揮中心安靜的落針可聞,所有人都凝神屏氣,等待“發射”兩字的喊出。
今夜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夜,把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來,科學實驗不怕失敗,可是失敗總是會打擊到人,尤其是一個失敗了十幾年都沒有成功的項目更是如此,人心很堅強,人心也很脆弱。
“發射!”
最終命令喊出!
發射塔上的火箭,瞬間就點火成功了,一股刺眼的光芒照亮了整個黑暗夜空,火箭的發射起步很平穩,緩緩的升起,兩秒後,火箭開始遽然加速,“嗖”的一下急速的飛入了天空。
成功了!唿喊聲如排山倒海般響徹了整個發射基地,早已經準備好的攝影師們哢哢哢的急速地按著手中的快門。
指揮室也同樣傳來一片唿喊聲,同誌們有的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有的站在一旁默默流淚,有的跳著喊著叫著。
後麵的老專家們也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幾十年的心血結晶終於換來今天成功!
幾名年齡較大的老人放鬆下來後,這才感到自己的體力早就透支了,癱坐在椅子上連聲音都無法發出了,隻是顫抖的身體說明了此時他們激動的內心。
“快,通知報社準備好的稿件可以印刷了!”所有人都認為已經成功了,各大報刊對於此次的報道早就寫好了,隻等著前方傳來成功的消息了。
“砰”一聲巨響響徹天空,緊接著,火箭如同最耀眼的煙花,在空中做了最美的綻放,火箭爆炸了,此次試驗失敗!
唿嘯的聲音突然戛然而止了半分鍾,所有人都抬著頭,目瞪口呆的仰望著天空,沉寂,死一般的寂靜過後,隨著火箭殘骸的墜地,唿喊聲、大叫聲、哭泣聲又響了起來。
會議室內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默默而立,就連那些已經嚴重透支體力的老專家們也都巍顫顫的站了起來,沒有人說話,整個大廳除了儀器聲響,再也聽不到一點其它的聲音。
最先出現的聲音是流淚的抽泣聲!
喜悅來的太短暫了!
喜悅還停留在那些還在擁抱、歡叫、跳躍的同誌們臉上沒有退去,緊接著失望至極的表情又出現了,所有人的表情都變得複雜起來,所有人的內心都被打翻了五味瓶。
“還是固體燃料缺陷,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二十年可還是沒有過關!”一個老專家自語說道。
“沒什麽,別放棄,我們科研人員永遠都不懼失敗!加油吧!努力吧!”一個上壽老人用盡全身的力氣鏗鏘有力地鼓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