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玄久視四十二年,正月十五,上元節。


    鳳鱗州道府。


    道門有三大節日,分別是: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生日;七月十


    五中元節,地官生日;十月十五下元節,水官生日。這三天是敬天拜醮的日子,大真人、真人都要齋戒沐浴,向上天拜表,十分隆重。


    在三元節中,以上元節最為隆重,中元節次之,下元節再次之。


    因為上元節即是百姓口中的正月十五元宵節,看花燈、鬧元宵,本就是和春節、中秋節並稱的三大節日之一。同時,上元節這一天還有天官賜福的說法,相較於後麵中元節的地官赦罪和下元節的水官解厄,賜福無疑更為喜慶,寓意更好,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有罪或者厄。


    如果是在中原,這一天百姓們除了聚集道觀祈福消災、迴家齋祭三官大帝之外,入夜之後還會出門逛燈會賞花燈。各地道觀、道府、道宮甚至是玉京也都是張燈結彩,道士們將準備好的花燈掛滿了每一處燈架、枝頭、屋簷、燈台、挑杆,還未到晚上,氣氛就會變得十分熱烈。待到入夜之後,花燈亮起,氣氛近乎瘋狂。


    可惜鳳鱗州道府內的眾人現在並不在中原。


    身處異國他鄉之人,最是難解這思鄉之愁,更別說是在這種喜慶團圓的日子,心中淒苦最是無以消解。


    雖說鳳鱗州內不乏許多仰慕天朝上邦風俗教化之人,但其本地的天門、佛門尚在,他們也不好明目張膽地去慶祝道門的重要節日。


    於是鳳鱗州道府的道士們連賞花燈、看煙花這些中原百姓的慶祝活動都不好大辦特辦——畢竟道府就這麽大,所能展示的花燈和煙火數量確實有限——更是讓這些遠離故土的道士、靈官們愁上加愁。


    但好在,他們還有另外一種方式來“尋歡作樂”。


    賞月飲酒、關撲賭戲。


    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思鄉之情的找種形式宣泄,所以掌府真人和掌府大真人也就睜隻眼閉隻眼般的默許了。久而久之,甚至連幾位副府主都會下場比試一二。


    所以在道府眾人一同吃完元宵、賞完花燈、看完煙花之後,除了全真道出身的道士、靈官們便三三兩兩地組成一群,開始喝酒賭戲。當然,他們畢竟是正兒八經的道門出身,喝酒賭戲也不會像綠林草莽那樣邊大碗喝酒邊劃拳擲骰——他們喝的是小杯酒、玩的是玄聖牌。


    在玩牌方麵,道門真正做到了“平等”,因為玄聖牌在整個道門都很受歡迎,所以不論男女老少、道士靈官、品級高低、出身貴賤,都能找到不少深諳玄勝牌之道的好手。放眼望去,一些賭桌上還能看到不少因為贏牌而小賺幾筆的女冠和靈官。


    在一眾賭桌之中,有一桌賭局最為惹眼。


    “領袖牌‘玄聖’能力發動,所有人牌點數翻倍,不好意思啊曹副府主,剛剛多你一點,這局又是我贏了。”冉鶴歸將領袖牌翻麵丟進牌堆裏,笑著對桌對麵之人說道。


    圍觀之人都是發出一陣陣輕唿,又是連勝兩個小局拿下勝利,這家夥的手氣未免太好了一點。


    從他上了賭桌到現在,就沒見他輸過一局。


    桌對麵的曹副府主輕扯了兩下嘴角,將一張大票拍在桌上,長歎一口氣道:“技不如人,技不如人啊。”


    周圍自然又是一陣驚歎,一百圓太平錢麵額的官票,冉軒郎這次可是著實發了筆小財啊,這可是他一個七品道士五個月的例銀啊。


    冉鶴歸笑眯了眼,將錢收進衣袖當中,迴道:“承曹副府主的情,我也隻是僥幸取勝罷了。”


    一直在他身後觀戰的聶展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開玩笑道:“冉雪衣,你小子運氣實在是太好了,給大夥教教你的訣竅嘛。”


    冉鶴歸將聶展的手拍開,樂道:“我不是說了嗎,我什麽訣竅都沒有,單純隻是運氣好而已,當年我萬象道宮有個同窗才有水平,一手道門牌縱橫萬象道宮丙子年甲科,罕有敵手……不過他玩道門牌也玩不過我就是了。”


    本來隻是一句玩笑話,聽完笑兩聲就算過去了,但曹副府主今天可能是因為多喝了兩杯“醉生夢死”的緣故,竟然上頭地較起真來了。


    隻見他從須彌物中數出四張大票,用力往桌上一拍,豪氣地說道:“來!我們倆再來一把佛門牌‘內戰’,我倒要看看你小子運氣到底是不是有這麽離譜!”


    曹副府主的聲音不算大,但卻把附近賭桌上打牌、圍觀之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甚至引來了一陣詭異的沉默。


    一片沉默中,冉鶴歸看著那四張大票,緊張地咽了咽口水。


    ……


    大玄久視四十三年,正月初八。


    金川東岸,足輕軍陣中。


    冉鶴歸額頭上被割開了一道半寸長的刀口,雖已止血,但幹涸的血跡還是染紅了他半邊臉,仿佛給這半張臉戴上了一層妖豔的血紅“麵具”,而他身上的傷口更是多達四五處,也都已經被他運轉真氣止住了血。


    太多了,那個叫做本多的混蛋帶來的增援實在太多了。


    一百人的鳳鱗州足輕軍陣他們可以不放在眼裏,二百人也能夠掰掰手腕,甚至拚起命來三百人的圍困也有突圍的希望。


    但竹中光俊這次帶來的足輕士卒足足有五百人,耗都可以把他們十一人耗死在這金川岸邊。


    若是再無什麽變故,不出半個時辰,他們就都得為道門戰死、變成被安葬在安魂司陵園裏的道門英靈了。


    鄭譯強撐精神,前足前行一步,後足緊跟一步,後足不超過前足,相對於常人走路後足超過前足之一步而言,僅僅是前進了半步而已。


    繼而他縮拳從中盤胸腹處發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一拳擊中身前那即將揮刀斬中自己的武士的腹部。


    武士身上穿戴的桶則胴雖然防護能力優異,但仍是被這一拳直接擊穿,勢大力沉的一拳將這名武士擊飛數丈,隨後重重地摔倒了地上。


    此即是武夫玉虛階段的“半步崩拳”。


    那名倒黴的武士口中噴吐出大口大口的血液,其中還夾雜著許多內髒碎片,幾息之後便耷拉下了腦袋,已經是活不成了。


    “全部住手!圍而不攻,給我困住他們!”一聲如同武夫血吼般高昂的雄渾聲音穿透無數喊殺叫罵之聲,傳進了在場的一眾足輕和道士耳中。


    那些足輕組頭、足輕大將迴頭望去,發現下達命令的正是前來增援的本多侍大將,於是迅速地予以執行。


    道門眾人也不知這倭寇肚子裏裝著什麽壞水,圍著鄭驛站成一圈,防備著那些圍困的足輕們突然發難。


    本多幸玄緊握手中長槍,眼神熾熱地看著在軍陣中大放異彩的鄭譯——至於那名被打死的足輕大將,相信他會迴到天照大神的懷抱。


    “若能陣斬如此人物,也算不負忠勝公後代之名”本多幸玄喃喃自語道,眼中的戰意幾乎凝如實質。


    本多幸玄出身於三河國豪族本多氏,其祖上忠勝公曾在鳳鱗州戰國時期跟隨德川家家主征戰四方,闖下了赫赫威名。


    當年他身披鹿兜甲,手持“蜻蛉切”,突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有敵看見忠勝公,便大唿道:“蜻蛉切者本多平八!”敵軍隨之潰散。


    靠著自身的勇武和蜻蛉切之銳利,陣斬敵將不過輕而易舉。


    蜻蛉切為忠勝公所用的名槍,被讚譽為鳳鱗州三名槍之一,槍身部分長一尺四寸,莖長1尺8寸,中部樋的位置刻有梵文銘文,由三河文殊派的鐵匠真正公打造。據說此槍的鋒利程度僅僅立著就能把飛行中的蜻蛉斬斷,故而得名。


    鳳鱗州軍備中一般的長槍槍柄隻有一丈多長,而蜻蛉切的槍柄卻長達兩丈有餘,相傳忠勝公晚年由於自身力量不足以揮舞此槍,遂將槍身後的三尺槍柄截去,隻用剩下的部分長槍。


    本多幸玄對祖上忠勝公有著近乎瘋狂的崇拜,所以他今天出陣所穿的甲胄、武具都跟當年的忠勝公一模一樣。


    所以他現在迫切地想要像當年的忠勝公一樣斬殺一員敵將。


    催動胯下雄壯的戰馬,本多幸玄穿過一層層足輕軍陣,來到被圍困其中的道門眾人麵前,雙眼緊盯鄭譯,用一口流利的中原官話問道:“還未請教閣下姓名?”


    鄭譯眉頭一挑,但還是答道:“鳳麟洲道府四品主事道士,鄭譯。”


    本多幸玄點頭,翻身下馬,不倫不類地行了個道門之禮,開口道:“在下本多幸玄,那古野城侍大將,我想和鄭法師定個君子之約。”


    鄭譯緊握雙拳,語氣難掩諷刺之意:“君子之約?你覺得我會相信你們鳳鱗州人的品行嗎?”


    本多幸玄倒也不惱,正色道:“我可以用我身為武士的榮譽向天照大神起誓,若是有違此約,定讓我永無轉世之福!”


    鄭譯狐疑的上下打量著本多幸玄,問道:“你想定個什麽約定?”


    本多幸玄將手中長槍立在身旁,無比認真地說道:“很簡單,我和鄭主事一對一來場生死相鬥。按我們鳳鱗州的話講,這叫‘一騎討’;按你們中原的話講,這叫‘鬥將’。”


    本著炫耀武力和鼓舞士氣,武將之間的對決在世界各國都非常流行。在中原古代的大小戰爭中,也有不少“鬥將”的例子,特別眾多話本、小說、演義和說書先生的渲染下,武將陣前對決的故事在民間膾炙人口,甚至還會給那些古代武將做出一個武力排名,直到如今也是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鳳鱗州,“一騎討”曾經作為一種主要的戰爭形態流行於平安時代,雙方武者先相互騎射對箭,再拔刀近戰,獲勝一方則率軍掩殺。這種戰術一直沿用到鐮倉時代,直到金帳汗國入侵鳳鱗州,鳳鱗州軍隊遭到了金帳軍團集群陣戰的痛擊之後才從根本上改變了戰術。


    到了戰國時代,隨著戰陣的成熟,長槍、弓箭、騎兵等各兵種各司其職以及火銃的引入,戰場上的戰局更是進一步增加了變化,“一騎討”這種複古的戰術變得愈加沒落。


    不過在那時,即便是集團戰,鳳鱗州武士本著尚武精神,在武士之間依然存在著大量的“一騎討”:比如尼子家家臣山中幸盛單挑並斬殺了有著“石見之狼”之稱的品川將元、箕輪城合戰中武田家家臣大熊朝秀與長野家家臣“劍聖”上泉信綱不分勝負等都是典型戰例。


    本多幸玄不僅是忠勝公的崇拜者,還是一個榮譽感極強的複古派武士,這也是他提出“一騎討”的原因。


    鄭譯詫異地看著眼前這名武士,他覺得此人多半是患了“失魂症”,如此有利的局麵不派重兵耗死他們,竟然還提議和他單獨比試一場。


    “你在白日做夢。”鄭譯很肯定地說道。


    本多幸玄也不辯解,說著約定的內容:“如果鄭法師取勝,那我便下令放你們一行離去,如果我取勝,那我便會斬下你的首級。”


    他頓了一頓,繼續道:“就算鄭主事不同意決鬥,我覺得你們也沒有突圍的可能,但如果你勝了我,說不定還有安全離去的機會”


    “看看你身後那些小道士吧,他們可是撐不了多久了。”


    鄭譯蹙眉,迴頭看了看身後的一眾傷員——因為他的錯誤決定,已經有五名弟兄戰死在了足輕軍陣當中,有些兄弟的屍身都已經是拚湊不全了——就算這場比試是個騙局,他現在也沒有更好地選擇了。


    “好,我答應你。”


    冉鶴歸和其他道士無不擔憂鄭譯的身體情況,紛紛圍住鄭譯說道:“主事,不必如此,這個倭寇擺明了就是欺負你剛剛出戰許久,氣力已有所耗費,你這樣肯定是戰勝不了他的。”


    “是極,要我老聶說,咱們不如繼續和他們拚了,就算最後還是得身死於此,好歹也得多宰幾個倭寇,為戰死的兄弟們報仇!”


    “對,主事,我們都不怕死的!”


    鄭譯抬手止住了他們的話語,走到一具屍體旁邊,慢慢俯下身子,伸手將這名戰死道士的眼睛合上,語氣悲戚道:“若不是我的決定,大家也不會被圍困至此,這些兄弟更不會戰死在這裏……就算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也得去試試。”


    鄭譯抬頭,看向一眾道士,語氣堅定道:“我帶你們出的道府大門,我也得把你們帶迴家。”


    戰友袍澤之情,就是如此。


    詩豪有詩道:“舊托鬆心契,新交竹使符”。


    鬆樹蒼勁挺拔,四季常青,常用其比喻不畏逆境、戰勝困難的堅韌精神,而鬆木的中心部分也常被用來比喻堅貞高潔的節操。


    所以又有了一個專門借鬆樹來用來比喻牢不可破的友誼的詞匯。


    鬆心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過河卒之風起鳳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皮蛋瘦肉蛋花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皮蛋瘦肉蛋花粥並收藏過河卒之風起鳳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