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鏡湖所在,是鵝形山西南方向一處竹林掩映的山穀。整個鵝形山上,有竹林一萬餘畝。


    (漢製六尺為步,寬1步,行240步為一畝。漢製一畝約合465平方米,折合現代市畝約0.69畝。)


    天鏡湖畔,翠竹風姿清健。文人看到了虛心亮節的君子風骨,畫家看到了秀逸清俊的灑脫意向。


    而在穿越時空的亂臣賊子眼中,看到的卻是漫山遍野的造反利器。


    天鏡湖畔生長著的竹子,是抗彎強度和抗彎彈性模量等物理特性堪比現代玻璃纖維的茶竿竹——在現代碳纖維和玻璃纖維誕生以前,再沒有比這更好的製弓材料了。


    這些優秀的天然高儲能材料,結合穿越者帶來的後世製弓知識,為玉華區家提供了兩代四型性能領先於時代的高水平弓種。


    最開始,區星選製的弓種是不丹竹弓和隔壁鬼子的竹四枚打弓。


    竹四枚打弓是日本室町時代初期的產物,結構簡單,弓型優美。弓身全部采用竹子材料,在內竹和外竹之間夾有兩片竹片,竹片之間用膠粘接。


    竹四枚打弓長度在2.2米左右,體積龐大,攜行不便。又因為其結構特點,導致其能量利用率低,射速慢,箭速也慢,射程還近,可謂是毛病一大堆。


    但是,有弊也有利。得益於其特殊的結構,竹四枚打弓搭配上重箭,近距離射擊侵徹力強,威力巨大。


    對此,明朝優秀將領、軍事學家戚繼光曾在《紀效新書》中予以高度評價:“矢皆重,弓皆勁,發皆不遠。不輕發,發必中人,中者必斃,故人畏之。”


    仿製竹四枚打弓時,區星還對其進行了升級改進。


    主材選用了性能更好的材質自不用說,對於製作過程中使用的粘接劑和粘接工藝,區星進行了改良。


    鬼子製作竹四枚打弓時,使用的膠是鹿皮和魚鰾調製的稠膠,稠膠純粹隻當粘接劑使用。


    中國和korea的匠人製作傳統弓時,也會使用魚鰾膠,但是是調成稀膠使用。


    用稀膠多次塗刷,使其充分浸透弓臂,可以使魚鰾膠中豐富的膠原蛋白滲透到弓臂材料中,起到補強強度的作用,這是比鬼子的稠膠粘接法更為先進的工藝,區星果斷的選擇了使用。


    此外,國外的一些製弓大佬還發現,在魚鰾膠的製備過程中,加入魚唇,效果會更好。拿來主義,這招區星也學了。


    至於不丹竹弓,結構就更為簡單了。兩截竹片綁在一起,齊活。


    (值得一提的是,不丹竹弓的竹青麵位於弓腹,竹黃麵位於弓背,這與其它竹製傳統弓是相反的。)


    當然了,製弓之前,竹片需要經過預先碳化處理。不丹的傳統工藝是煙熏處理,在區家衝,區星將其升級成了蒸煮碳化。


    不丹竹弓的特點和鬼子的和弓相反,搭配輕箭發射時,箭速快,射程遠。在世界傳統弓大會的射遠項目上,不丹竹弓甚至射出過400米遠的離譜成績。


    製好弓後,區星帶著區氏一族的青壯在鵝形山及其周邊地區跋山涉水,獵殲野獸。


    發現野雞、野兔的小目標時,就用不丹竹弓遠程發射輕箭狙擊。發現鱷魚,野牛,犀牛等高護甲單位時,就圍攏過去用竹四枚打弓抵近重箭射殺。


    之所以要這麽做,獵獲獵物的收益自不必提。通過打獵,清除了大型野獸的威脅,也為後續族人去開荒種地打下了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圍獵模擬作戰,鍛煉區家子弟的戰鬥技能。


    用不丹竹弓遠程狙擊小動物,可以視作對戰時遠程壓製無甲目標的模擬。用竹四枚打弓抵近獵殺厚皮巨獸,則可視作對圍殲裝備重甲的敵軍精銳的模擬。


    隨著時間的推移,圍獵行動收獲了一定數量的動物筋角,種田計劃積累的財富也支持區家直接采購更多的動物筋角後,區星帶領他的製弓團隊開始了第二代更先進弓種的製備。


    如果說竹四枚打弓搭配發射的是重箭,那清弓發射的箭矢,稱之為標槍也不為過。


    清弓,堪稱長梢弓登峰造極的代表作,冷兵器時代最後的絕唱。


    清弓的弓臂內為竹製或榆木、樺木製的弓胎,麵貼牛角或羊角,背貼牛筋或鹿筋,是標準的筋角反曲複合弓,也就是俗稱的“角弓”。


    清弓在射遠、射速方麵遠不如小弓梢反曲弓,但還是勝過造型奇葩的竹四枚打弓不少。


    其弓長梢大,蓄能極高,射擊非常穩定,配合粗箭杆,重箭頭,長度一米有餘的重型箭矢,近距離射擊威力足以媲美早期的火繩槍。


    曆史上,大萌總兵杜鬆、大西國皇帝張獻忠等諸多大萌及農民軍將領,就是喪生在韃子抵近射擊的清弓箭下。


    可以這麽說,雅號“標槍發射器”的清弓,正是同樣走長弓巨矢路線的竹四枚打弓的完美升級替代品。


    而遠射用的不丹竹弓,迭代升級的弓種區星選用的是隔壁思密達的韓弓。


    縱觀曆史,半島思密達的武德素來費拉不堪,弓手和弓術是其唯一拿得出手的兵種和技藝。


    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戰役中,明軍幾次指責cx軍通敵的證據之一,都是在日軍中發現了cx弓手,搞得cx王室不斷地為此“辯誣”。


    cx弓道,大萌天兵和太君都說好!


    與長梢的清弓不同,思密達韓弓作為小弓梢反曲弓的傑出代表,其軟而短的彈性弓梢本身也參與形變蓄能,同時重量較輕,會有更高的效率,發射高速輕箭時,箭速極快,射程極遠。


    在發射高速輕箭這條路子上,思密達還搞出了極端化的產品與配套技藝——片箭。


    用竹木製半圓截麵的固定器,輔助開弓、瞄準,用以發射長度隻有常規箭矢一半長的片箭。


    片箭尺寸小重量輕,發射後遠比常規箭矢速度快、射程遠,並且異常隱蔽。


    用於狩獵,可以獵殺警覺性高、速度快的中小型動物。運用到在戰場之上,就成了防不勝防的高速暗器,尤其適合在山地和叢林環境下遠程狙殺敵人。


    (曆史上我國和歐洲也有類似片箭的技藝出現。在我國,該技藝被稱作筒射之法,《新唐書》中就有記載道:


    筒射之箭,長才尺餘,剖筒之半,長與常弓所用箭等,留二、三寸不剖。為筈以傅弦,內箭筒中,注箭弦上,筒旁為一小竅,穿小繩係於腕,彀弓即發,豁筒向手,皆疾矢射敵,中者洞貫,所謂筒射也。)


    韓弓和清弓雖好,但筋角複合弓費工費料,製作極其麻煩。截止目前,兩型竹弓仍是區家衝的主力弓種,韓弓和清弓的裝備數量相當有限。


    區家衝現有3142戶15720口,共有不丹竹弓3500把,竹四枚打弓1000把,韓弓和清弓各150把。


    因為區星“角弓不得帶離區家衝塢壁”的限製政策,外界甚至都不知道這兩型弓種的存在。


    倒不是為了技術保密——大漢帝國普遍裝備的弓種就有長梢角弓,主要還是出於韜光養晦的考量。


    漢代的製弓匠人,對竹製弓胎印象不佳。


    漢代製弓匠人的標準指導文獻《周禮·考工記》中雲:“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竹子被視為最次的弓胎用材。


    (道理大約類似於“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周禮·考工記》成書之時,我國的經濟文化重心在北方,而生長於北方的竹子力學性能不如南方竹子。


    等到了明朝,經濟文化重心南移之後,南方竹子就登上了當時製弓材料鄙視鏈的頂端——《天工開物》雲:“凡造弓,以竹與牛角為正中幹質。東北夷無竹,以柔木為之。”)


    族人攜帶使用竹弓,比較人畜無害,不引人注目。


    “籲~少君,承讓啦!”


    天鏡湖畔,區勝勒停白馬,興奮的嚷到。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公昭好本事!”區星由衷的讚歎道,“喏,接著。”


    區星從革帶上解下玉玨,笑著拋給區勝。


    “多謝少君!”區勝雙手接過,興奮的把玩不停。


    “籲~”


    其餘數騎也相繼趕到,看著得瑟不已的區勝,眾人的眼裏滿是豔羨。


    “龍舟競渡即將開賽,你們押了哪條船?”區星冷不丁的冒出來一句。


    “玉液(號)”/“不曾押!”


    張口就來的區康,還未說完,就被區樂疾聲打斷。


    “不曾押,”區樂腆著臉說道,“少君三令五申嚴禁賭博,吾等又怎會明知故犯呢,嘿嘿~”


    “然也、然也,是不曾押注。”區康迴過神來,連連點頭。


    然而,在區星的目光逼視之下,老實人區康很快就渾身不自在起來。


    “賭的是酒,未曾賭錢。”區康囁嚅著說道,“沒有賭資,算不得賭博。”


    空氣中充滿了尷尬的味道。


    “屈原沒汨羅之日,人並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為競渡”——《抱樸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區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氧化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氧化鋁並收藏漢末區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