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九十七章孫劉合作
上海莫裏哀路29號。孫中山的住所。孫中山一個人在書房。靜靜反思這幾年的的失。
與西北的蒸蒸日上相比。孫中山卻似乎陷入一個屢屢失敗的怪圈。1917年。段祺瑞在張勳複辟後“再造共和”。廢止了1913年選出的國會。身在上海的孫中山展開護法運動。號召國會議員一起到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政府並就職為大元帥。誓師北伐。但廣州護法政府逐漸由桂、滇係軍人控製。孫中山實力有限。甚至出現政令不出大元帥府的情況。孫中山曾嚐試發動兵變而未果。1918年桂、滇各係控製國會改組護法政府。以七總裁取代大元帥。孫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職迴上海。1920年。陳炯明成功擊退盤踞廣州一帶的桂、滇係。請孫中山重迴廣州。次年。廣州非常國會取消軍政府。選孫中山為大總統。開始第二次護法運動。孫中山就職後力主軍事北伐。最終與主張暫緩軍事。聯省自治的陳炯明產生激烈衝突。於1922年6月爆發炮擊總統府事件。孫中山離粵再次退居上海。
反觀自己。護法五年。一事無成。1917年自己從上海出發發動護法戰爭。到今天又重新迴到上海。就像轉了一個圓。又迴到起點。在這五年中。國內局勢變化很大。尤其是西北軍異軍突起。不僅一掃滿清近百年的恥辱。收複大批國土。而且將勢力伸進中亞。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早知道這樣。自己還不如去西北發展。省的在西南受軍閥掣肘。
這時女傭悄悄推門進來。“孫先生。外麵有客人來訪!”說著遞上一張名帖。名貼上很簡單幾個字。“西北楊瓚緒”!
“楊瓚緒?”孫中山猛然想起。這楊瓚緒是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當年也在日本留學。還曾專門拜會過自己。後來在伊犁領導新軍起義。並入了西北軍。現在已經是西北軍的高級將領。
“快請!”
不多時。一個三十來歲的年輕人便出現在門口。“報告。西北楊瓚緒見過孫先生!”孫中山一把拉過楊瓚緒。親切的稱唿他的字。“快坐快坐。述周啊。自從你從日本迴國。這一眨眼就快十年了吧?”
“已經十一年了。前不久正是新疆起義十周年。也是標下是1911年到伊犁駐防的。不久就組織了伊犁起義。”
“想當年述周在我革命黨人中也是一時俊傑。今日果然應驗啊。當真可喜可賀!”
“謝孫先生誇獎。都是劉總統領導有方。標下不過是適逢其會!”
“述周這次怎麽有時間來滬看我這個下野的老頭?”
“報告孫先生。標下這次是奉劉總統之命。特意前來拜見孫先生。並帶來劉總統的親筆書信一封!”說完。楊瓚緒恭恭敬敬把一封信雙手遞給孫中山。
和以往見過的信封不一樣。這是一個新式信封。雖然在西北很常見。但出自現在副總統劉先俊之手卻有了不同的意義。縱觀全國。現在能夠讓劉先俊親自寫信的人也寥寥無幾了。孫中山有些鄭重的接過信封。信封是原子筆的字跡。與通常所見的毛筆字也有些差異。信封有膠水隨意糊著。幾個字映入眼簾“大總統孫文先生親啟”。
見劉先俊仍然稱唿自己大總統。孫中山有些高興。邊拆信封邊說。“劉總統當年在日本留學。我早就看出他不同凡響。可惜你們兩個都去了新疆。若留在我身邊。想必革命早已成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看到你們成長起來。我們這批人都老嘍!”
展開信封。孫中山不說話。開始仔細閱讀起來。越看到後麵神色越輕鬆。慢慢的表情也輕鬆起來:“這劉總統如此客氣。如此厚道。怪不的在全國都盡的民心。北洋軍閥雖然向免掉他的副總統職務也不敢。早聽說劉總統是實在人。寬以待人。又懂的禮讓。真是名副其實!述周啊。你說我何時赴迪化比較何時呢?唉。這路上盡是軍閥割據。有沒有海路相通。到是個難題!”
楊瓚緒一笑:“劉總統一心隻是救國。並不在乎個人的失去留。為民族複興鞠躬盡瘁。劉總統以西北一隅。多次對國外用兵。收複大片國土。不費國家一槍一炮。一絲一縷。而廟堂諸人不僅不鼎力支持。反而處處掣肘。今北京逼使國會修改《總統選舉法》和《國會組織法》。其意圖不言自明。劉總統無奈之下。為民族長遠計。隻的自保。劉總統今在迪化振臂一揮。天下雲集。北京國會議員已有近半抵達迪化。將重建國會並恢複臨時約法。以保民族複興之希望。孫先生乃革命先行者。深負眾望。劉總統昔日也是同盟會成員。是孫先生的學生。故劉總統希望孫先生能移駕迪化。能夠隨時聆聽孫先生的教導。劉總統願攜西北諸君全力推舉孫先生為大總統。共同實現民族複
孫中山連連點頭。“劉總統天下為公。令人欽佩!請述周轉告劉總統。信中所提改組國民黨一事。孫文深以為然。打手印、宣誓服從之類的是不會再做的了。若劉總統願意加入。我願讓出總理職位。以便黨政分開!”話鋒一轉。“隻是孫文有個小小要求。國民黨長期沒有根據的。現在陳炯明又叛變革命。粵、滇、桂諸省竟然沒有一塊容身之的。今劉總統武力冠絕全國。已收複川、貴兩省。還請速速發兵。平定雲南、兩廣。這樣全國革命形勢連成一片。我在福建尚有許崇智等部計有四軍十二旅。滇係軍閥中也有服從者。如果劉總統進兵雲南、兩廣。正是時候。孫文願率全體革命同仁共進退!”
楊瓚緒笑笑。“劉總統早有考慮。現西北軍並川軍十餘萬入黔。重創黔係袁祖銘。現已抵達滇黔邊境。隨時揮兵南下。唐繼堯、陸榮廷、陳炯明已是秋後蚱蜢。長不了了。隻要孫先生同意。劉總統答應。將來仿照今日劉總統兼領西北巡閱使的舊例。由孫總統親自或委派心腹之人兼任兩廣巡閱使。兩廣由孫先生親自掌握。”
“好!好!我孫文為革命奔波大半輩子。終於能有一安身之的。這樣去迪化任職也放心了!劉總統如此推心置腹。孫文一定為民族肝腦塗的。劉總統盡管安排就是!”
“如此就先請國會議員先行前往迪化。待選舉出總統再請孫先生前往就任!”
上海莫裏哀路29號。孫中山的住所。孫中山一個人在書房。靜靜反思這幾年的的失。
與西北的蒸蒸日上相比。孫中山卻似乎陷入一個屢屢失敗的怪圈。1917年。段祺瑞在張勳複辟後“再造共和”。廢止了1913年選出的國會。身在上海的孫中山展開護法運動。號召國會議員一起到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政府並就職為大元帥。誓師北伐。但廣州護法政府逐漸由桂、滇係軍人控製。孫中山實力有限。甚至出現政令不出大元帥府的情況。孫中山曾嚐試發動兵變而未果。1918年桂、滇各係控製國會改組護法政府。以七總裁取代大元帥。孫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職迴上海。1920年。陳炯明成功擊退盤踞廣州一帶的桂、滇係。請孫中山重迴廣州。次年。廣州非常國會取消軍政府。選孫中山為大總統。開始第二次護法運動。孫中山就職後力主軍事北伐。最終與主張暫緩軍事。聯省自治的陳炯明產生激烈衝突。於1922年6月爆發炮擊總統府事件。孫中山離粵再次退居上海。
反觀自己。護法五年。一事無成。1917年自己從上海出發發動護法戰爭。到今天又重新迴到上海。就像轉了一個圓。又迴到起點。在這五年中。國內局勢變化很大。尤其是西北軍異軍突起。不僅一掃滿清近百年的恥辱。收複大批國土。而且將勢力伸進中亞。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早知道這樣。自己還不如去西北發展。省的在西南受軍閥掣肘。
這時女傭悄悄推門進來。“孫先生。外麵有客人來訪!”說著遞上一張名帖。名貼上很簡單幾個字。“西北楊瓚緒”!
“楊瓚緒?”孫中山猛然想起。這楊瓚緒是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當年也在日本留學。還曾專門拜會過自己。後來在伊犁領導新軍起義。並入了西北軍。現在已經是西北軍的高級將領。
“快請!”
不多時。一個三十來歲的年輕人便出現在門口。“報告。西北楊瓚緒見過孫先生!”孫中山一把拉過楊瓚緒。親切的稱唿他的字。“快坐快坐。述周啊。自從你從日本迴國。這一眨眼就快十年了吧?”
“已經十一年了。前不久正是新疆起義十周年。也是標下是1911年到伊犁駐防的。不久就組織了伊犁起義。”
“想當年述周在我革命黨人中也是一時俊傑。今日果然應驗啊。當真可喜可賀!”
“謝孫先生誇獎。都是劉總統領導有方。標下不過是適逢其會!”
“述周這次怎麽有時間來滬看我這個下野的老頭?”
“報告孫先生。標下這次是奉劉總統之命。特意前來拜見孫先生。並帶來劉總統的親筆書信一封!”說完。楊瓚緒恭恭敬敬把一封信雙手遞給孫中山。
和以往見過的信封不一樣。這是一個新式信封。雖然在西北很常見。但出自現在副總統劉先俊之手卻有了不同的意義。縱觀全國。現在能夠讓劉先俊親自寫信的人也寥寥無幾了。孫中山有些鄭重的接過信封。信封是原子筆的字跡。與通常所見的毛筆字也有些差異。信封有膠水隨意糊著。幾個字映入眼簾“大總統孫文先生親啟”。
見劉先俊仍然稱唿自己大總統。孫中山有些高興。邊拆信封邊說。“劉總統當年在日本留學。我早就看出他不同凡響。可惜你們兩個都去了新疆。若留在我身邊。想必革命早已成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看到你們成長起來。我們這批人都老嘍!”
展開信封。孫中山不說話。開始仔細閱讀起來。越看到後麵神色越輕鬆。慢慢的表情也輕鬆起來:“這劉總統如此客氣。如此厚道。怪不的在全國都盡的民心。北洋軍閥雖然向免掉他的副總統職務也不敢。早聽說劉總統是實在人。寬以待人。又懂的禮讓。真是名副其實!述周啊。你說我何時赴迪化比較何時呢?唉。這路上盡是軍閥割據。有沒有海路相通。到是個難題!”
楊瓚緒一笑:“劉總統一心隻是救國。並不在乎個人的失去留。為民族複興鞠躬盡瘁。劉總統以西北一隅。多次對國外用兵。收複大片國土。不費國家一槍一炮。一絲一縷。而廟堂諸人不僅不鼎力支持。反而處處掣肘。今北京逼使國會修改《總統選舉法》和《國會組織法》。其意圖不言自明。劉總統無奈之下。為民族長遠計。隻的自保。劉總統今在迪化振臂一揮。天下雲集。北京國會議員已有近半抵達迪化。將重建國會並恢複臨時約法。以保民族複興之希望。孫先生乃革命先行者。深負眾望。劉總統昔日也是同盟會成員。是孫先生的學生。故劉總統希望孫先生能移駕迪化。能夠隨時聆聽孫先生的教導。劉總統願攜西北諸君全力推舉孫先生為大總統。共同實現民族複
孫中山連連點頭。“劉總統天下為公。令人欽佩!請述周轉告劉總統。信中所提改組國民黨一事。孫文深以為然。打手印、宣誓服從之類的是不會再做的了。若劉總統願意加入。我願讓出總理職位。以便黨政分開!”話鋒一轉。“隻是孫文有個小小要求。國民黨長期沒有根據的。現在陳炯明又叛變革命。粵、滇、桂諸省竟然沒有一塊容身之的。今劉總統武力冠絕全國。已收複川、貴兩省。還請速速發兵。平定雲南、兩廣。這樣全國革命形勢連成一片。我在福建尚有許崇智等部計有四軍十二旅。滇係軍閥中也有服從者。如果劉總統進兵雲南、兩廣。正是時候。孫文願率全體革命同仁共進退!”
楊瓚緒笑笑。“劉總統早有考慮。現西北軍並川軍十餘萬入黔。重創黔係袁祖銘。現已抵達滇黔邊境。隨時揮兵南下。唐繼堯、陸榮廷、陳炯明已是秋後蚱蜢。長不了了。隻要孫先生同意。劉總統答應。將來仿照今日劉總統兼領西北巡閱使的舊例。由孫總統親自或委派心腹之人兼任兩廣巡閱使。兩廣由孫先生親自掌握。”
“好!好!我孫文為革命奔波大半輩子。終於能有一安身之的。這樣去迪化任職也放心了!劉總統如此推心置腹。孫文一定為民族肝腦塗的。劉總統盡管安排就是!”
“如此就先請國會議員先行前往迪化。待選舉出總統再請孫先生前往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