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在完成訪美一係列議程後,劉先俊愉快的登上“女皇號”,前往歐洲進行訪問。在美期間,劉先俊和美國未來的兩位總統柯立芝、羅斯福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和美國八大財團達成了商業上的往來,采購、入股、合作等等。如果不是美國華人商業環境太差,受《排華法案》的影響太大,劉先俊還真的不想和那些美國人合作,自己一個人發財豈不更好,何必讓人分一杯羹,何況那些項目明顯都是下金蛋的母雞。然而形勢不如人,不和美國當地財團合作,自己這些項目在美國恐怕就很難發展,從後世來的劉先俊特別明白這點。不過這樣也好,和美國財團捆綁在一起,對自己日後在美國的發展大有好處。
提起《排華法案》,劉先俊窩了一肚子火,不禁想起那日與柯立芝交談的情形。
“柯立芝先生,您現在是兼任美國參議院議長,能否提出議案廢除《排華法案》這一歧視性法案?華人對美國的貢獻您也知道,當年的美國中央大鐵路的貫通也有華人流下的血汗!”
柯立芝搖搖頭:“劉總統,我很遺憾。就目前而言,美國主流還是有強烈的排外情緒,孤立主義盛行。在目前提出這個議案顯然是個糟糕的主意,恐怕我連十分之一的票數都得不到,一點可能都沒有!
“我去找洛克菲勒先生和摩根先生幫忙,請他們遊說院外集團,您看可能性會增加嗎?”劉先俊想起後世常說的資本家控製國會的說法。
柯立芝還是搖搖頭,“院外集團雖然有強大的力量,但也不是包治百病,否則當初老洛克菲勒先生的公司也不會被強行拆分。議員們也是要取悅選民,而目前選民們的排外情緒很重,美國傳統的三k黨甚至已經複活。劉總統,您知道嗎,最近有議員提出將《排華法案》的內容擴大到所有的亞洲人,而且這個提議得到很多人的讚同。您可以知道排外情緒有多麽的嚴重。所以您這個時候提出的這個想法顯然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主要原因還是中國人在美實力太弱,基本沒有任何聲音,經濟上、政治上都不行。恕我直言,這點上華人必須向猶太人學習。這次猶太人也是孤立主義的排斥對象,但他們很團結,連汽車大王福特也為他的反猶觀點公開道歉,目前,全美猶太人已經有300萬了。劉總統如果要為華人謀利益,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強華人自身實力上比較好。美國這種白人至上的觀點恐怕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很遺憾我不能拿政治前途冒險!”
對柯立芝的說法,劉先俊還是深表讚同的,因此,他隨即召開中華福利會的負責人的會議,提出了“依靠華人等亞裔人,聯合黑人、拉丁裔等少數民族,爭取白人中的溫和派,反對種族歧視”的鬥爭策略,一方麵做好鬥爭工作,一方麵壯大自己的實力。全美華人團結起來,建設好唐人街,多參政,提高在美影響力。
帶著一點小遺憾,劉先俊抵達歐洲,繼續自己的海外之旅。
法國巴黎,劉先俊同樣得到了華人們熱烈的歡迎。與美國不同,這裏沒有扶老攜幼的場景,而是清一色的華工和留學生。令人驚異的是,歡迎人群中竟然有很多法國婦女。
負責迎接劉先俊的是中國駐法公使陳籙,仿佛知道劉先俊的疑惑,陳籙指著歡迎人群笑著說,“劉總統,這些都是前來歡迎的華工和留學生,那些法國婦女,則是華工的法國妻子!”
對這批法國華工,劉先俊還是有些了解,從1916年到1918年,一支至少由14.5萬名來自山東、河北、浙江等省份的中國人組成的非武裝後勤組織——華工軍團,以民事合約的方式,遠涉重洋,趕赴歐洲戰場加入協約國一方,參與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慘烈戰爭。
華工應募時都接受過嚴格篩選,年齡多數在18到40歲之間,不但身強力壯,而且吃苦耐勞。法國軍械部和國防部都不斷征召華工,因為他們相信華工的勞動效率最高。不論在後方的港口、車站、倉庫,還是戰地,隻要看到起重
(wap.)
提起《排華法案》,劉先俊窩了一肚子火,不禁想起那日與柯立芝交談的情形。
“柯立芝先生,您現在是兼任美國參議院議長,能否提出議案廢除《排華法案》這一歧視性法案?華人對美國的貢獻您也知道,當年的美國中央大鐵路的貫通也有華人流下的血汗!”
柯立芝搖搖頭:“劉總統,我很遺憾。就目前而言,美國主流還是有強烈的排外情緒,孤立主義盛行。在目前提出這個議案顯然是個糟糕的主意,恐怕我連十分之一的票數都得不到,一點可能都沒有!
“我去找洛克菲勒先生和摩根先生幫忙,請他們遊說院外集團,您看可能性會增加嗎?”劉先俊想起後世常說的資本家控製國會的說法。
柯立芝還是搖搖頭,“院外集團雖然有強大的力量,但也不是包治百病,否則當初老洛克菲勒先生的公司也不會被強行拆分。議員們也是要取悅選民,而目前選民們的排外情緒很重,美國傳統的三k黨甚至已經複活。劉總統,您知道嗎,最近有議員提出將《排華法案》的內容擴大到所有的亞洲人,而且這個提議得到很多人的讚同。您可以知道排外情緒有多麽的嚴重。所以您這個時候提出的這個想法顯然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主要原因還是中國人在美實力太弱,基本沒有任何聲音,經濟上、政治上都不行。恕我直言,這點上華人必須向猶太人學習。這次猶太人也是孤立主義的排斥對象,但他們很團結,連汽車大王福特也為他的反猶觀點公開道歉,目前,全美猶太人已經有300萬了。劉總統如果要為華人謀利益,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強華人自身實力上比較好。美國這種白人至上的觀點恐怕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很遺憾我不能拿政治前途冒險!”
對柯立芝的說法,劉先俊還是深表讚同的,因此,他隨即召開中華福利會的負責人的會議,提出了“依靠華人等亞裔人,聯合黑人、拉丁裔等少數民族,爭取白人中的溫和派,反對種族歧視”的鬥爭策略,一方麵做好鬥爭工作,一方麵壯大自己的實力。全美華人團結起來,建設好唐人街,多參政,提高在美影響力。
帶著一點小遺憾,劉先俊抵達歐洲,繼續自己的海外之旅。
法國巴黎,劉先俊同樣得到了華人們熱烈的歡迎。與美國不同,這裏沒有扶老攜幼的場景,而是清一色的華工和留學生。令人驚異的是,歡迎人群中竟然有很多法國婦女。
負責迎接劉先俊的是中國駐法公使陳籙,仿佛知道劉先俊的疑惑,陳籙指著歡迎人群笑著說,“劉總統,這些都是前來歡迎的華工和留學生,那些法國婦女,則是華工的法國妻子!”
對這批法國華工,劉先俊還是有些了解,從1916年到1918年,一支至少由14.5萬名來自山東、河北、浙江等省份的中國人組成的非武裝後勤組織——華工軍團,以民事合約的方式,遠涉重洋,趕赴歐洲戰場加入協約國一方,參與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慘烈戰爭。
華工應募時都接受過嚴格篩選,年齡多數在18到40歲之間,不但身強力壯,而且吃苦耐勞。法國軍械部和國防部都不斷征召華工,因為他們相信華工的勞動效率最高。不論在後方的港口、車站、倉庫,還是戰地,隻要看到起重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