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就是險情,為挽救察裏津的險情,蘇俄最高人民委員會命令東方麵軍第一集團軍司令圖哈切夫斯基率軍星夜馳援察裏津。蘇俄軍騎兵師師長布瓊尼也從莫斯科出發在支援的路上。


    看著前方傳來的電報,劉先俊倒吸一口冷氣。這圖哈切夫斯基是前蘇聯紅軍的創始人之一,功勳卓著的軍事指揮家和理論家,第一批被授予元帥軍銜的5名將領之一。他身經百戰,屢建奇功,並且精通軍事理論,被譽為“紅色拿破侖”。布瓊尼也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三次獲蘇聯英雄稱號,先後榮膺8枚列寧勳章、6枚紅旗勳章、1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第一批,第一批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的五人之一。這兩個人加上察裏津城裏的伏羅西洛夫,蘇俄五大名將劉先俊一下子碰到三個,這對自己也太重視了。劉先俊卻是不方便和手下將領明說,隻是當即下令:“命令白朗、吳佩孚和瓦西裏維奇三個師和馬安良騎兵師繼續圍攻察爾津,隻準佯攻,等侯下一部命令,我率主力前往薩拉托夫阻擊敵人援軍!”


    圖哈切夫斯基率領他的第一集團軍正心急如焚的趕路,前方偵察兵報告,西北軍正在圍攻重鎮薩拉托夫。薩拉托夫是察爾津的門戶,顯然,西北軍想攻克薩拉托夫後在那裏阻擊援軍。如果那樣的話,第一集團軍將遇到很大的麻煩,西北軍攻克薩拉托夫易,因為圖哈切夫斯基知道,薩拉托夫的主力早被伏羅西洛夫同誌抽調到察裏津去了,而一旦西北軍攻下薩拉托夫,憑著西北軍的兵力,自己很可能難以攻克,換句話,即使能攻克,不僅損失慘重,而且說不定趕不上支援察爾津了,那樣就形成蘇俄軍隊圍攻薩拉托夫,西北軍圍攻察爾津的局麵,那也是圖哈切夫斯基不想看到的。想到這裏,他不禁連連督促:“命令同誌們,快快,放下笨重東西,輕裝加快速度,趕到薩拉托夫!”


    圖哈切夫斯基的第一集團軍是1918年6月在塞茲蘭-辛比爾斯克方向對反革命捷克斯洛伐克軍和白衛軍作戰的誌願部隊組建而成。陸續編有沃利斯克步兵師,辛比爾斯克鐵軍第24師,步兵第15、第20、第25、第31、第49師。為了這次行動,經過補充後擁有兵力3.4萬人,是蘇俄紅軍中一支非常有戰鬥力的部隊。


    隨著命令傳達到部隊,大家振作精神,行軍速度明顯加快,到傍晚的時候,離薩拉托夫還剩七八十公裏,看樣子明天還得走一天,圖哈切夫斯基正準備安排部隊休整,突然後方塵土大作。偵察兵匆匆忙忙來報告:“圖哈切夫斯基同誌,右後方發現一隻敵人騎兵,正飛速向我們奔來。我們偵察連大部分在前麵,對後麵沒有注意,所以數目不清楚!”圖哈切夫斯基心裏暗暗一驚,這個地方怎麽突然出現敵人騎兵,心裏隱隱有些擔憂。“命令部隊占據有利地形,準備迎敵!”


    不知是湊巧還是怎麽,蘇俄部隊驀然發現自己正身處一塊平地,居然無險可守。大部分士兵隻好趴在地上,架好槍支準備射擊。正這時,趴在地上的士兵又仿佛聽到大地更加震動起來,左後方,右前方同時出現大批騎兵,看高高的塵土,數量肯定不少,圖哈切夫斯基臉色有些蒼白,沒想到敵軍這麽狡猾。既然用計中計,連續用兩個圍城來引誘自己輕裝趕路,又在半路用騎兵奔襲,而且時間掐的這麽準,自己在本土也會被包圍。圖哈切夫斯基卻不知道,隻是後世在偵察係統完備情況下伏擊戰不頂用而采用的奔襲伏擊,不過後世用的是速度快的坦克機械化部隊,而劉先俊用的是同樣快速度的騎兵。


    馬麒、馬福祥、馬福興三個師相繼發動了衝鋒,在平地上,騎兵對步兵有絕對的優勢,而且蘇俄軍隊裝備向來不好,即使是沙俄軍隊在一戰後期甚至連槍都不夠,許多人拿著棍子綁個刺刀嚇唬人,等前麵士兵死了再撿起槍支繼續打。對付騎兵最好的武器就是機槍和大炮,以及有效地距離,而這些,蘇俄軍隊都不具備。三支騎兵部隊象三把刺刀狠狠刺入第一集團軍的腹部,攪起


    (wa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11中亞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去病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去病將軍並收藏1911中亞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