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次出兵,劉先俊其實沒有一點底,在原先的曆史中,蘇俄是成功打敗白俄軍和各國幹涉軍的。劉先俊的想法是自己已經收複了中亞,按照俄國人的性格,等內戰結束,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到時還是要和俄國人打一仗,與其這樣,晚打不如早打。雖然俄國人在國內作戰厲害,但是在對外戰爭中也是打了不少敗仗的,1920年對波蘭的戰爭損失20萬人,在1939年的侵略芬蘭的戰爭中損失80萬人,看樣子失去天時地利人和的蘇俄在對外戰爭中未必有在國內作戰那樣勇猛。
“大不了打敗了和俄國簽訂一個合約!諒他也沒有能力侵入中國本土!”劉先俊是最後這樣想的。
烏拉爾,哈薩克最西北的一個城市,這裏毗鄰蘇俄,離察裏津隻有300公裏。劉先俊在這裏已經親自呆了10多天。這是幾天來,來自各地的軍隊、物資通過哈薩克草原源源不斷運來。協約國的物資也從伊朗的托兒卡曼港通過裏海順河而上,直接運抵烏拉爾。這次出征俄國劉先俊是出了老本的,名義上的中亞聯軍實際上主要還是由西北軍為主的。為此,劉先俊調動了所有西北大部分的騎兵,同時從蒙古和哈薩克募集了大量勇猛善戰的騎手組成了4個騎兵師,另外還有一個有潰散和投降的白俄軍組成一個師,分別有馬麒、馬福興、馬安良和馬福祥率領,白俄師由前沙皇將軍瓦西裏維奇率領,編成a集團軍。另外,由西北解放軍為主的5個師編成b集團軍,劉先俊兼任第一師師長,其他分別由白朗、賀雲仙、吳佩孚、馮玉祥統率。另外,劉先俊還把剛剛畢業的第三期迪化軍校生全部下到連隊,尤其是他特別重視的狙擊手,全部配備到連隊。200門最新生產出來的大口徑火炮也隨軍出動了。
劉先俊站在港口,看著大批的武器彈藥卸下來,新任命的參謀郭鬆齡和白崇禧就站在他旁邊,本來劉先俊知道他們才華出眾,但考慮到他們資曆還淺,怕難以服眾,就暫時放在自己身邊,一帆風順對成長還是不利的。白崇禧打個立正:“總統,各路師長都到齊了,等您訓話!”
“哦,走吧!”
作戰室,劉先俊看著一眾將領,還是有些遺憾,似乎這還不是他想象中的強大陣容,很多名將沒有挖到啊,打完這一仗再說吧!“諸位,此次出兵,主要目的是削弱俄國力量,同時建立一個緩衝帶,為西北下一步發展爭取有利條件。所以,此次入俄作戰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對方軍事潛力,包括人力和物力!此次我們西北軍是主力盡出,盡管後方還留了不少預備役部隊,包括尚在青島接收訓練的四個師,但此次許勝不許敗,若有臨陣脫逃、不服命令的,立即槍斃!現在我宣布行動計劃。。。。。”
提起察裏津,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要說斯大林格勒,那就無人不知了。伏爾加河源自莫斯科西北瓦爾代丘陵,南流注入裏海,全長約3,530公裏。她是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俄國的曆史搖籃。伏爾加盆地占俄羅斯歐洲部分的2/5,居民幾乎占俄羅斯聯邦全部人口的1/2。伏爾加河巨大的經濟、文化和曆史的重要性——還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麵積——使其躋身於世界大河之列。察裏津就位於伏爾加河畔,受伏爾加河的滋潤,這裏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曆來被稱為俄羅斯的”南部糧倉"。更重要的是這裏成了俄羅斯重要的工業中心,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區,以及鐵路、伏爾加河運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糧食,巴庫的石油,中亞的棉花,都要通過這一工業鐵路樞紐和伏爾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給蘇聯的中心地區。因此,白軍曾三次進攻這裏都遭到失敗,因為當時是斯大林在此指揮,所以被改名為斯大林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裏成了二戰的轉折點,超過150萬俄國和德國士兵在此流盡了自己的熱血。
作為一名老布爾什維克,一名優秀的偵察兵,皮亞科夫在三次察裏津保衛戰中都參與其中,並獲得了兩枚
(wap.)
“大不了打敗了和俄國簽訂一個合約!諒他也沒有能力侵入中國本土!”劉先俊是最後這樣想的。
烏拉爾,哈薩克最西北的一個城市,這裏毗鄰蘇俄,離察裏津隻有300公裏。劉先俊在這裏已經親自呆了10多天。這是幾天來,來自各地的軍隊、物資通過哈薩克草原源源不斷運來。協約國的物資也從伊朗的托兒卡曼港通過裏海順河而上,直接運抵烏拉爾。這次出征俄國劉先俊是出了老本的,名義上的中亞聯軍實際上主要還是由西北軍為主的。為此,劉先俊調動了所有西北大部分的騎兵,同時從蒙古和哈薩克募集了大量勇猛善戰的騎手組成了4個騎兵師,另外還有一個有潰散和投降的白俄軍組成一個師,分別有馬麒、馬福興、馬安良和馬福祥率領,白俄師由前沙皇將軍瓦西裏維奇率領,編成a集團軍。另外,由西北解放軍為主的5個師編成b集團軍,劉先俊兼任第一師師長,其他分別由白朗、賀雲仙、吳佩孚、馮玉祥統率。另外,劉先俊還把剛剛畢業的第三期迪化軍校生全部下到連隊,尤其是他特別重視的狙擊手,全部配備到連隊。200門最新生產出來的大口徑火炮也隨軍出動了。
劉先俊站在港口,看著大批的武器彈藥卸下來,新任命的參謀郭鬆齡和白崇禧就站在他旁邊,本來劉先俊知道他們才華出眾,但考慮到他們資曆還淺,怕難以服眾,就暫時放在自己身邊,一帆風順對成長還是不利的。白崇禧打個立正:“總統,各路師長都到齊了,等您訓話!”
“哦,走吧!”
作戰室,劉先俊看著一眾將領,還是有些遺憾,似乎這還不是他想象中的強大陣容,很多名將沒有挖到啊,打完這一仗再說吧!“諸位,此次出兵,主要目的是削弱俄國力量,同時建立一個緩衝帶,為西北下一步發展爭取有利條件。所以,此次入俄作戰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對方軍事潛力,包括人力和物力!此次我們西北軍是主力盡出,盡管後方還留了不少預備役部隊,包括尚在青島接收訓練的四個師,但此次許勝不許敗,若有臨陣脫逃、不服命令的,立即槍斃!現在我宣布行動計劃。。。。。”
提起察裏津,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要說斯大林格勒,那就無人不知了。伏爾加河源自莫斯科西北瓦爾代丘陵,南流注入裏海,全長約3,530公裏。她是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俄國的曆史搖籃。伏爾加盆地占俄羅斯歐洲部分的2/5,居民幾乎占俄羅斯聯邦全部人口的1/2。伏爾加河巨大的經濟、文化和曆史的重要性——還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麵積——使其躋身於世界大河之列。察裏津就位於伏爾加河畔,受伏爾加河的滋潤,這裏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曆來被稱為俄羅斯的”南部糧倉"。更重要的是這裏成了俄羅斯重要的工業中心,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區,以及鐵路、伏爾加河運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糧食,巴庫的石油,中亞的棉花,都要通過這一工業鐵路樞紐和伏爾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給蘇聯的中心地區。因此,白軍曾三次進攻這裏都遭到失敗,因為當時是斯大林在此指揮,所以被改名為斯大林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裏成了二戰的轉折點,超過150萬俄國和德國士兵在此流盡了自己的熱血。
作為一名老布爾什維克,一名優秀的偵察兵,皮亞科夫在三次察裏津保衛戰中都參與其中,並獲得了兩枚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