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的房間,巨大的作戰地圖,劉先俊獨自一人在都督府作戰室已經呆了整整一個上午,桌上放著的精美午飯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但劉先俊似乎沒有聞到,他還沒有從思考中擺脫出來。
在劉先俊的記憶中,隨著
“十月革命”的爆發,蘇俄將陷入幾年的內戰,這是俄國熊曆史上最脆弱的時期之一。
無論是沙俄,還是蘇俄,或者是後來的蘇聯,曆來都中華民族的夢魘。
在中國曆史上,俄國是和中國簽約最多的國家,共簽有17個條約,同時也是奪取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三百多年來,俄國通過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割去了中國144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相當於40個台灣。
16世紀中葉以前,沙俄是個歐洲國家,與中國本不接壤。後來沙俄不斷擴張,侵占了廣闊的西伯利亞,才與中國邊境相鄰。
從清朝順治以來,沙俄就不斷入侵中國的黑龍江流域,強占中國大片土地。
1685年,康熙大帝派軍包圍俄軍盤踞的亞克薩城,痛殲侵略軍,沙俄政府請求停戰。
康熙28年中俄雙方經過曆時14天的談判,於1689年9月7日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該條約規定:中俄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界,以北以西屬俄國,以東以南歸中國。
額爾古納河以西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地區歸屬為俄國領土。雅克薩城歸中國所有,俄國修建的城池拆毀,居民遣迴俄國。
雙方定約之後,準許互通貿易。俄方為了贏迴一些麵子,故意在外興安嶺以東至海的烏第河流域歸屬上胡攪蠻纏,終於使清方同意此處先不定界,留待以後再議。
《尼布楚條約》訂立之後的150年間,中俄雙方在東部邊界上再未有大的幹戈。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38年,也就是1727年,正值清朝雍正年間,中俄又簽訂了《布連奇斯條約》和《恰克圖條約》,規定了兩國的中段邊界。
在這兩個條約中,因為清朝談判代表對邊界實際情況一無所知,受了俄國提供地圖的欺騙,使中方受到了重大損失,丟失了貝加爾湖以南,恰克圖以北的安加拉河流域3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至北京近郊,火燒圓明園。
清朝廷非常震駭,鹹豐皇帝也跑到了熱河。此時俄國乘機介入,假意幫助中國向英法調停,連威脅帶欺騙,逼迫清朝廷簽訂了《璦琿條約》,除江東六十四屯外,割去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裏土地,並將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裏土地劃為兩國共管。
實際上當時那裏已經有了大量俄軍,完全已經是俄國在管理了。1860年,俄國再次采用欺騙手段,以要退出向英法調停為名,逼得清朝廷又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裏江以東所謂
“共管”土地全部割讓給俄國。通過這兩個條約,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走了100萬平方公裏土地,相當於法德兩國的麵積總和。
俄國的一大功臣是遠東總督穆拉維約夫,正是此公,用馬刀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用鉛筆在邊界地圖的烏蘇裏江沿著中國江岸劃了一條粗線,。
俄國割去的這塊土地都是和中國東北一樣的肥沃黑土地,全境原始森林密布,有廣闊的荒原濕地,有著蘊藏豐富的煤鐵和石油資源。
水量巨大和魚產豐富的黑龍江下遊至海洋地區從此脫離了中國的懷抱,而中國也永遠失去了東北的入海口。
到了1864年,沙皇俄國費時盡百年,終於征服了大、中、小三帳哈薩克政權,與中國的西北邊界接壤了。
沙俄政府乘中國太平天國內亂方息,以武力相威脅,逼迫腐敗的清朝政府與其簽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
約記規定中俄的邊界線以常駐卡倫,也就是邊界哨卡為標誌。而俄國單方麵劃定的地圖,已遠遠越過了中國的邊界卡倫,深入新疆內地。
當清朝談判代表提出異議時,俄國竟出動大軍,將孤立無援的清軍卡倫一路驅逐到了俄國的主張邊界內,蠻橫地奪占了中國近44萬平方公裏土地。
《伊犁條約》(wap.)
在劉先俊的記憶中,隨著
“十月革命”的爆發,蘇俄將陷入幾年的內戰,這是俄國熊曆史上最脆弱的時期之一。
無論是沙俄,還是蘇俄,或者是後來的蘇聯,曆來都中華民族的夢魘。
在中國曆史上,俄國是和中國簽約最多的國家,共簽有17個條約,同時也是奪取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三百多年來,俄國通過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割去了中國144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相當於40個台灣。
16世紀中葉以前,沙俄是個歐洲國家,與中國本不接壤。後來沙俄不斷擴張,侵占了廣闊的西伯利亞,才與中國邊境相鄰。
從清朝順治以來,沙俄就不斷入侵中國的黑龍江流域,強占中國大片土地。
1685年,康熙大帝派軍包圍俄軍盤踞的亞克薩城,痛殲侵略軍,沙俄政府請求停戰。
康熙28年中俄雙方經過曆時14天的談判,於1689年9月7日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該條約規定:中俄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界,以北以西屬俄國,以東以南歸中國。
額爾古納河以西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地區歸屬為俄國領土。雅克薩城歸中國所有,俄國修建的城池拆毀,居民遣迴俄國。
雙方定約之後,準許互通貿易。俄方為了贏迴一些麵子,故意在外興安嶺以東至海的烏第河流域歸屬上胡攪蠻纏,終於使清方同意此處先不定界,留待以後再議。
《尼布楚條約》訂立之後的150年間,中俄雙方在東部邊界上再未有大的幹戈。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38年,也就是1727年,正值清朝雍正年間,中俄又簽訂了《布連奇斯條約》和《恰克圖條約》,規定了兩國的中段邊界。
在這兩個條約中,因為清朝談判代表對邊界實際情況一無所知,受了俄國提供地圖的欺騙,使中方受到了重大損失,丟失了貝加爾湖以南,恰克圖以北的安加拉河流域3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至北京近郊,火燒圓明園。
清朝廷非常震駭,鹹豐皇帝也跑到了熱河。此時俄國乘機介入,假意幫助中國向英法調停,連威脅帶欺騙,逼迫清朝廷簽訂了《璦琿條約》,除江東六十四屯外,割去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裏土地,並將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裏土地劃為兩國共管。
實際上當時那裏已經有了大量俄軍,完全已經是俄國在管理了。1860年,俄國再次采用欺騙手段,以要退出向英法調停為名,逼得清朝廷又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裏江以東所謂
“共管”土地全部割讓給俄國。通過這兩個條約,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走了100萬平方公裏土地,相當於法德兩國的麵積總和。
俄國的一大功臣是遠東總督穆拉維約夫,正是此公,用馬刀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用鉛筆在邊界地圖的烏蘇裏江沿著中國江岸劃了一條粗線,。
俄國割去的這塊土地都是和中國東北一樣的肥沃黑土地,全境原始森林密布,有廣闊的荒原濕地,有著蘊藏豐富的煤鐵和石油資源。
水量巨大和魚產豐富的黑龍江下遊至海洋地區從此脫離了中國的懷抱,而中國也永遠失去了東北的入海口。
到了1864年,沙皇俄國費時盡百年,終於征服了大、中、小三帳哈薩克政權,與中國的西北邊界接壤了。
沙俄政府乘中國太平天國內亂方息,以武力相威脅,逼迫腐敗的清朝政府與其簽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
約記規定中俄的邊界線以常駐卡倫,也就是邊界哨卡為標誌。而俄國單方麵劃定的地圖,已遠遠越過了中國的邊界卡倫,深入新疆內地。
當清朝談判代表提出異議時,俄國竟出動大軍,將孤立無援的清軍卡倫一路驅逐到了俄國的主張邊界內,蠻橫地奪占了中國近44萬平方公裏土地。
《伊犁條約》(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