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青島戰事後,劉先俊就帶著剩餘的6000多德國人返迴新疆。這一次軍事行動劉先俊收獲頗豐。當初德國人接到日本的最後通牒時,已經派人把婦孺老幼安排船隻迴國,隻是這隻船不久就被英國截獲。在中國各地的德國適齡青年也紛紛趕到青島參戰,這中間就有很多有各項技長的人,這可都是人才,至少在一戰結束之前他們不得不呆在新疆了。在臨撤走時,劉先俊和德國人一起,把青島的重要物資統統搬走,搬不走的就統統砸掉,不給英日留下一點。其實劉先俊心裏痛惜不已,那些先進的機器啊,到新疆可都是寶貝。後來白朗想了個辦法,召集山東的會黨把那些機器都拆散,運到老百姓家裏,等以後再來取。就這樣很多重要的機器得以保存下來。


    迴新疆的路上,新疆軍裝運的都是軍火機械之類的,德國人裝運的則是金銀細軟等值錢的物資。由北京政府派專人負責護送,美英組成的觀察團隨軍而行。不能不說德國當時在中國還是很有人緣,尤其是德國無條件把青島交還中國,更得到了許多人的好感,一路上風風光光,尤其是抵達迪化,簡直是萬人空巷,歡慶新疆軍的又一次勝利。


    迴到新疆劉先俊立刻騰出一個生產建設兵團的營地給德國人。德軍退出青島後,德皇威廉二世發出嘉獎令,表彰他們抗擊日軍為國爭光,並安撫他們放心呆在中國,與當地駐軍友好共處,待戰爭勝利後另行嘉獎。因此,總督華德科對劉先俊非常感激,對他的安排也很滿意。劉先俊提出請德國技術人員援助新疆建設,而且薪水優厚,全部用黃金結算。聽到這麽優惠的條件,華德科恨不得問一聲:“請問你們需要一名總督嗎?”


    此時第一次大戰已經全麵展開,歐洲戰場對各種物資都十分需要,各個工廠都是開足馬力生產,新疆此前囤積的毛紡品和棉布都銷售一空,尤其是俄國,向新疆下了更大的訂單。英國的工廠則主要轉產軍需物資,對民用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新疆的自由港塔什庫爾幹一時成了中亞的商貿重地。


    利用青島的機器,新疆很快就新建起發電廠、織布廠等,尤其令人驚喜的是迪化又擴大了兵工廠的生產能力,並建立了一條卡車生產線。現在的新疆已經很有些工業基礎,貿易也非常繁榮,農業也發展很快,尤其是棉花,短短兩年間棉花產量達到全國的75%以上,各類水果、糧食都能夠向俄羅斯出口。就經濟總量而言,已經遠遠超過內地一般的省份。然而,劉先俊還不止想簡單出口些棉布等東西,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


    德國人才的挑選工作很快完成,德國人果然普遍教育程度高,各行各業的人才都有,尤其是新疆緊缺的技工。當然,劉先俊最看重的還是武器設計人員,這可是緊缺資源。


    迪化拖拉機廠是劉先俊赴青島之前建成的一個重要項目,它出產的拖拉機全部提供給各生產建設兵團,大大提高了兵團的生產效率,十分搶手。分管分配拖拉機的負責人簡直就成了財神爺,大家都把眼睛盯著這裏。這天,劉先俊帶著幾個德國武器專家來到兵工廠參觀。來此之前幾個武器專家還在猜測,來拖拉機廠幹嘛?難道想把拖拉機改造成武器?果不其然,劉先俊來到一輛拖拉機前,問大家:“我想把這輛拖拉機裝上機槍,實現火力、機動和防護的三位一體,大家覺得怎麽樣?”


    這幾名武器專家先是震驚,居然真的有這麽瘋狂的想法,然而當幾位專家仔細琢磨一番,這還真是個天才的設計!一個設計人員小心翼翼地迴答:“都督,我們可以試試。”劉先俊滿意地點點頭:“先生們,這件武器的誕生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款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跨越戰壕、不怕槍彈的武器將掀起一場新的軍事革命,你們的名字將永垂軍事史,加油吧,夥計們!”


    迪化軍校,畢業典禮正在進行,此前,300名畢業生都已經分配到各營任初級軍官,其餘500人編成劉先俊的警衛營,新疆軍的軍事素質又得到一次


    (wa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11中亞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去病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去病將軍並收藏1911中亞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