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功宴上,如沐春風
畫道入聖:我號令諸天神魔 作者:木偶奇遇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雖說浩然正氣,在七品之前,起不到多少實際作用。
且以顧長生如今的積累,底蘊,有沒有浩然正氣,影響也不大。
可偏偏,凝聚浩然正氣,是儒家九品·養氣境修煉到圓滿的門檻。
也隻有凝練出了浩然正氣。
顧長生的儒道修為,才能夠向下一重境界推進!
“罷了,好在儒道不是我的根本法。”
搖搖頭。
顧長生想了想,到底放棄了迴到自己的宿舍,睡上一覺的念頭。
轉而再度登上南康樓,準備再去閱讀一些儒家經典來。
沒錯。
這就是浩然正氣,凝聚的唯一方法。
通過大量閱讀儒家經典,與聖賢的理念唿應。
最終在胸中,凝聚出浩然正氣。
至於說,這個大量,究竟要多少。
沒有人能給出個答案。
有人隻讀了一日,便可一通百通,凝聚出浩然正氣。
有人苦讀十年,都是未尋其門而入。
顧長生之前閱讀儒家經典雖然也不少。
但更多的,還是一邊讀,一邊和前世自己腦海中的儒家經典做對比,做唿應。
並沒有真正去沉下去,去分析這個世界,獨特的儒家思想理念。
至於背誦儒家經典,也都是死記硬背,去應付府試的經卷題目而已。
但現在。
顧長生真正開始靜下心來,去分析,研讀儒家的經學。
從儒家的至聖,其傳承,其言行,其事跡開始。
準備一步一步來。
很遺憾——
一夜過後。
當顧長生從南康樓出來後,他並沒有遇到那種,讀書一夜,再睜眼已然浩然正氣在胸的感覺。
不過,顧長生並不覺得失望。
這一夜,他也不算虛度。
起碼對這個世界的儒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儒家雖說這萬年以來,聖人輩出。
但很多都隻是半聖、亞聖。
真正的一品至聖,隻有五位。
至聖先師,最初的傳道者。
這一方天地的所有修行道途,據說皆是那位至聖先師所傳。
其人的理念,大致可分為二。
一曰仁義。
二曰有教無類。
第二位,乃是至聖的大弟子,仁聖。
其人的核心理念,乃是性善論!
講求的是仁義為政,方可天下定!
第三位,則是仁聖的弟子,但後來卻化法入儒,製定禮法的禮聖!
其核心理念,卻是同仁聖相反的性惡論。
主張的是人性本惡,所以需要自身努力,輔之以禮法糾正行為,方可至“大清明”之境。
第四位,則是確立了天人交感,開創了第一條人道文脈的董聖。
第五位,也是最近的一位,是五百年前大周中興時成聖,以存天理,滅人欲,正心誠意為核心理念的朱聖!
這五位聖人。
和顧長生前世記憶的那些儒家聖人,倒是有些相似。
但也有細微上的不同。
但總體來說。
不管是至聖、仁聖還是禮聖、董聖,乃至於朱聖。
他們的理念,顧長生都能理解,並且吃透。
至於說讚不讚同。
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而且。
雖說沒有出現那種,讀書一夜,便覺頭腦空靈清明一片,胸中浩然正氣即將凝成的感覺。
但顧長生也是實實在在感受到。
自己的心竅之中,有著某種神異的能量,正在匯聚。
儼然,已經快要凝聚出浩然正氣。
可能自己再靜心讀書個十餘日。
便可以順利凝聚出浩然正氣,將儒道修為,也是提升到上九品圓滿的境界來。
“正好,還有一個月就是府試,接下來幹脆就以讀書為主,習武,可以暫且放緩。”
顧長生一邊沉吟規劃著接下來的安排。
一邊卻是洗漱更衣啟程。
朝著文翰樓的方向走去。
沒錯。
和上一次的文會一樣。
這一次的開功宴,也同樣設在了文翰樓。
所謂開功宴,其實也是大周的慣例。
在府試開始前,各府的府尊,各州的州尊,都會安排人舉辦一場宴會,預祝考生們,取得好成績的同時,也會給他們押一押題。
不管押中與否,都是對這些舉子們表示親近的態度。
不指望他們考中之後,會不會對自己感恩戴德。
隻求他們考中為官後,不會去折騰自己即可。
這並不是謹慎為官的準則,而是現實原因的要求。
畢竟。
大周皇朝,對士子素來優待,規定每府每逢三年的府試年,至少都有一人能夠一路過關斬將,考上進士,拿到功名。
“顧兄!等你多時了!”
“顧賢弟快快上來,位子早已為你留好了!”
“顧大賢,今日定要在此留下一篇墨寶啊!”
看到顧長生遠遠過來。
文翰樓這邊,早已雲集於此的今科舉子們,卻都是熱情的迎了上來。
參加開功宴的這些舉子們,大半都是南康書院的學子,如洛雲、林青等。
對顧長生這個小師弟,自然沒有什麽拘束。
熱情到了極點。
而那些南康府其他地方的舉子,也都早已聽說顧長生的名頭。
對顧長生,也都是尊敬無比!
至於什麽不開眼跳出來,想要踩著顧長生上位的人物,卻是一個也無。
倒是讓顧長生,都是有些意外。
但細想來,卻也在情理之中。
還是那句話。
今時不同往日。
他當初剛入南康府,雖然也頂著鎮國賢人的名頭。
但這個鎮國,隻是畫道鎮國而已。
而文修,尤其是儒道修士,雖然嘴上不說,但心中還是更偏向於文章,詩詞歌賦,策論經卷。
這些才是根本!
當時的顧長生,還不夠有威懾力。
而現在。
《鞠歌行》、《將進酒》。
隻是這兩首,便已經足以證明,他的才華,並不比畫道上的天賦,弱了半分。
哪怕是再不開眼的人,又怎麽可能敢招惹到他的頭上?
不過,顧長生也並非狂悖之人,與人為善乃是他的準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敬我,我亦敬人。
“兄長太客氣了!”
“師兄,就不要再嘲笑我了!”
“什麽大賢不大賢,兄長的文名我也是聽說過的,今日的開功宴,我還等著看兄長的詩作呢!”
一連串的恭維話語,自顧長生嘴中說出。
卻並不讓人覺得諂媚,反而更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且以顧長生如今的積累,底蘊,有沒有浩然正氣,影響也不大。
可偏偏,凝聚浩然正氣,是儒家九品·養氣境修煉到圓滿的門檻。
也隻有凝練出了浩然正氣。
顧長生的儒道修為,才能夠向下一重境界推進!
“罷了,好在儒道不是我的根本法。”
搖搖頭。
顧長生想了想,到底放棄了迴到自己的宿舍,睡上一覺的念頭。
轉而再度登上南康樓,準備再去閱讀一些儒家經典來。
沒錯。
這就是浩然正氣,凝聚的唯一方法。
通過大量閱讀儒家經典,與聖賢的理念唿應。
最終在胸中,凝聚出浩然正氣。
至於說,這個大量,究竟要多少。
沒有人能給出個答案。
有人隻讀了一日,便可一通百通,凝聚出浩然正氣。
有人苦讀十年,都是未尋其門而入。
顧長生之前閱讀儒家經典雖然也不少。
但更多的,還是一邊讀,一邊和前世自己腦海中的儒家經典做對比,做唿應。
並沒有真正去沉下去,去分析這個世界,獨特的儒家思想理念。
至於背誦儒家經典,也都是死記硬背,去應付府試的經卷題目而已。
但現在。
顧長生真正開始靜下心來,去分析,研讀儒家的經學。
從儒家的至聖,其傳承,其言行,其事跡開始。
準備一步一步來。
很遺憾——
一夜過後。
當顧長生從南康樓出來後,他並沒有遇到那種,讀書一夜,再睜眼已然浩然正氣在胸的感覺。
不過,顧長生並不覺得失望。
這一夜,他也不算虛度。
起碼對這個世界的儒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儒家雖說這萬年以來,聖人輩出。
但很多都隻是半聖、亞聖。
真正的一品至聖,隻有五位。
至聖先師,最初的傳道者。
這一方天地的所有修行道途,據說皆是那位至聖先師所傳。
其人的理念,大致可分為二。
一曰仁義。
二曰有教無類。
第二位,乃是至聖的大弟子,仁聖。
其人的核心理念,乃是性善論!
講求的是仁義為政,方可天下定!
第三位,則是仁聖的弟子,但後來卻化法入儒,製定禮法的禮聖!
其核心理念,卻是同仁聖相反的性惡論。
主張的是人性本惡,所以需要自身努力,輔之以禮法糾正行為,方可至“大清明”之境。
第四位,則是確立了天人交感,開創了第一條人道文脈的董聖。
第五位,也是最近的一位,是五百年前大周中興時成聖,以存天理,滅人欲,正心誠意為核心理念的朱聖!
這五位聖人。
和顧長生前世記憶的那些儒家聖人,倒是有些相似。
但也有細微上的不同。
但總體來說。
不管是至聖、仁聖還是禮聖、董聖,乃至於朱聖。
他們的理念,顧長生都能理解,並且吃透。
至於說讚不讚同。
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而且。
雖說沒有出現那種,讀書一夜,便覺頭腦空靈清明一片,胸中浩然正氣即將凝成的感覺。
但顧長生也是實實在在感受到。
自己的心竅之中,有著某種神異的能量,正在匯聚。
儼然,已經快要凝聚出浩然正氣。
可能自己再靜心讀書個十餘日。
便可以順利凝聚出浩然正氣,將儒道修為,也是提升到上九品圓滿的境界來。
“正好,還有一個月就是府試,接下來幹脆就以讀書為主,習武,可以暫且放緩。”
顧長生一邊沉吟規劃著接下來的安排。
一邊卻是洗漱更衣啟程。
朝著文翰樓的方向走去。
沒錯。
和上一次的文會一樣。
這一次的開功宴,也同樣設在了文翰樓。
所謂開功宴,其實也是大周的慣例。
在府試開始前,各府的府尊,各州的州尊,都會安排人舉辦一場宴會,預祝考生們,取得好成績的同時,也會給他們押一押題。
不管押中與否,都是對這些舉子們表示親近的態度。
不指望他們考中之後,會不會對自己感恩戴德。
隻求他們考中為官後,不會去折騰自己即可。
這並不是謹慎為官的準則,而是現實原因的要求。
畢竟。
大周皇朝,對士子素來優待,規定每府每逢三年的府試年,至少都有一人能夠一路過關斬將,考上進士,拿到功名。
“顧兄!等你多時了!”
“顧賢弟快快上來,位子早已為你留好了!”
“顧大賢,今日定要在此留下一篇墨寶啊!”
看到顧長生遠遠過來。
文翰樓這邊,早已雲集於此的今科舉子們,卻都是熱情的迎了上來。
參加開功宴的這些舉子們,大半都是南康書院的學子,如洛雲、林青等。
對顧長生這個小師弟,自然沒有什麽拘束。
熱情到了極點。
而那些南康府其他地方的舉子,也都早已聽說顧長生的名頭。
對顧長生,也都是尊敬無比!
至於什麽不開眼跳出來,想要踩著顧長生上位的人物,卻是一個也無。
倒是讓顧長生,都是有些意外。
但細想來,卻也在情理之中。
還是那句話。
今時不同往日。
他當初剛入南康府,雖然也頂著鎮國賢人的名頭。
但這個鎮國,隻是畫道鎮國而已。
而文修,尤其是儒道修士,雖然嘴上不說,但心中還是更偏向於文章,詩詞歌賦,策論經卷。
這些才是根本!
當時的顧長生,還不夠有威懾力。
而現在。
《鞠歌行》、《將進酒》。
隻是這兩首,便已經足以證明,他的才華,並不比畫道上的天賦,弱了半分。
哪怕是再不開眼的人,又怎麽可能敢招惹到他的頭上?
不過,顧長生也並非狂悖之人,與人為善乃是他的準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敬我,我亦敬人。
“兄長太客氣了!”
“師兄,就不要再嘲笑我了!”
“什麽大賢不大賢,兄長的文名我也是聽說過的,今日的開功宴,我還等著看兄長的詩作呢!”
一連串的恭維話語,自顧長生嘴中說出。
卻並不讓人覺得諂媚,反而更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