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
畫道入聖:我號令諸天神魔 作者:木偶奇遇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此刻,顧長生的體內,文宮靈台之上。
除開文華靈光之外,更有著足足一丈有餘,宛若實質般的銀色霧氣,盤旋飛舞。
這銀色霧氣,自然便是顧長生胸中的才氣了。
也就是此時並無大儒在場,無人窺探到顧長生,文宮靈台之中的詳細情況,不然傳出去,隻怕又會引發一場不小的轟動。
丈餘才氣,若是按寸來算。
顧長生此刻,胸中積攢的才氣已經多達十五寸之多。
這還是未曾算上,他儲存在那銀鈴瓶中的七寸才氣。
若是二者加起來。
眼下不過是小小的九品養氣境儒修的顧長生,胸中所積攢的才氣,竟然已經高達兩丈有餘!
而這份才氣積累。
曆來,隻有六品以上的大儒,才能夠積攢的出來!
不過,顧長生對這樣的結果,倒是渾不在意。
畢竟。
他這十五寸才氣雖然多,但卻是他一路走來,不斷獻祭書山中,那些曆代南康文人的名畫投影,才積攢下來的。
換句話說。
南康文人百代流傳,千年以降,傳承下來的這麽多名畫投影。
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就才價值十五寸,哦,不對。
扣去自己原本就有的兩寸多才氣,也就是十二三寸的才氣而已。
聽上去多,但這樣一對比,顧長生反而覺得有些少了。
“不過,終究還沒有登到最高層。”
顧長生目光看向前方。
第十層之後,還有三層。
每登一層,書山顯化的異象就會愈發完善,自然,也會有更多,更珍貴的名作投影出現。
別的詩稿、琴曲、棋譜之類的名作投影,不能用來獻祭,但隻要有畫作投影,就可以被自己轉化為才氣。
等登上第十三層後。
“說不得我,我胸中的才氣積累,可以一舉達到三丈!”
顧長生如此期待。
但,很快,他的期待便迎來了落空。
第十一層,隻有兩篇名作畫稿,可以用來獻祭。
第十二層,隻有一篇。
到了第十三層,最高層,也是最珍貴的南康曆代名作投影匯聚之地。
顧長生哭笑不得的發現,到了這裏,竟然連一篇畫作投影都沒有!
“這可真是……”
原本以為可以達到三丈。
但到頭來,卻隻有十九寸上下,扣去原本自己就有的才氣積累。
南康曆代的畫道名作投影加起來,竟然隻價值十七寸才氣,說出去都有些丟人!
但,冷靜下來後。
顧長生卻也明白,這其中的原因。
說到底,還是畫道本身式微的緣故。
畫道五品路斷,斷的不僅僅是畫修們的未來,前途。
也讓畫修少有人才,便是在畫道上有天賦的人,也會放棄畫道,轉修其他如儒修之類。
最多,也就是兼修一下畫道。
但,畢竟不是誰都能夠像顧長生這樣,擁有祭神畫宮輔助。
一心難以二用之下,兼修畫道,便是再才華橫溢,所成也有限,南康樓中,文脈書山裏,畫道名作數量稀少其品質較低。
也就不難理解了。
微微搖頭,顧長生倒是頗看得開。
雖說他主修畫道,也算是畫師的一員,畫道衰微如斯,他理當感到鬱悶憂鬱,但偏偏,顧長生灑脫的很。
五品路斷又如何?
“若我天資絕代有祭神畫宮之助,都開不出新路,那我此刻鬱悶憂愁也無濟於事。”
“若我天資不凡,在祭神畫宮之助下,未來更為畫道開出了一條新路,一改五品後路斷的局麵。”
“那我當下,又何須憂愁苦悶?”
更何況。
別的不說,這一次登樓,一路走來,收攏來的小二十寸才氣。
已然讓顧長生,頗為驚喜了!
這是實實在在的意外驚喜,意外收獲。
有這樣的才氣進賬,若還愁眉苦臉,那就委實有些貪心不足了。
輕舒一口氣,顧長生將注意力,自胸中靈台上收迴,目光前移,看向前方。
映入眼簾的,是一處頗為別致而清雅的小小居室,大約隻能容許一人在此,讀書作畫。
這一處居室,原本虛無縹緲,似乎立在書山上空。
並不像現實中存在一般。
但,當顧長生堪破第十三層的書山投影後,那書山投影隨之消散,而那一方小居室,也是直接落下,出現在了顧長生麵前。
“南康樓第十三層麽……”
看著眼前這一方小小鬥室,迴頭看去,顧長生卻看到一條極為狹窄而陡峭的長梯,深不見底,但若仔細觀察,卻又能夠看到,那哪裏是什麽長梯?
支撐顧長生上來的那十三層樓的階梯,竟是一卷卷儒家典籍、傳世名曲、千古棋局、流芳名畫……這些文華薈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化作了這一方登天階梯。
而這書山之頂,便是這一方看上去,似乎頗為狹小的鬥室。
但,當顧長生步入鬥室後。
饒是以他的心境,都是不由瞳孔微縮,旋即。
少年國士的嘴角,卻是不由微微上翹,一雙眼中,亦是有著無邊感慨和驚喜,浮現而出!
“不管這南康頂樓對修煉的輔助效果如何。”
“僅憑眼前此景,就不枉費我登上頂樓!”
小小鬥室,卻有一方大大窗沿。
步入其中,坐於桌前,讀書作畫譜曲著書手談之時,舉手投足,皆能看到窗外一派勝景風光。
浩蕩高山,險峻無邊,巍巍乎聳入雲端。
宏偉,壯麗。
但若仔細觀察,卻並不難發現。
那一座巍峨高山,險峻神峰,從下到上,從頭到尾。
皆是由一卷卷典籍策論,棋琴曲譜,畫作辭賦,匯聚而成。
登書山攀文樓,一心求頂。
及至登頂,才會知曉。
原來登山之後,還有一山,登樓之後,還有一樓。
學海無涯。
一山更比一山高!
……
南康樓內,一路登頂的顧長生,心念歸為平靜。
就如他所說的那番話,登上南康樓頂看到那一番風景,再加上沿途所見那書山異象,本就使得這一場對他人來說注定艱辛無比的登山之行,化為了一場修心之旅。
甚至哪怕顧長生自己靠著祭神畫宮的增幅,整個登樓過程都是輕鬆無比,此時此刻看著眼前的書山高絕,淩雲盛景,心頭也是不禁湧上一抹感歎。
不過,最重要,也最讓顧長生心動的,卻並非這些。
而是,窗外那一片雲。
除開文華靈光之外,更有著足足一丈有餘,宛若實質般的銀色霧氣,盤旋飛舞。
這銀色霧氣,自然便是顧長生胸中的才氣了。
也就是此時並無大儒在場,無人窺探到顧長生,文宮靈台之中的詳細情況,不然傳出去,隻怕又會引發一場不小的轟動。
丈餘才氣,若是按寸來算。
顧長生此刻,胸中積攢的才氣已經多達十五寸之多。
這還是未曾算上,他儲存在那銀鈴瓶中的七寸才氣。
若是二者加起來。
眼下不過是小小的九品養氣境儒修的顧長生,胸中所積攢的才氣,竟然已經高達兩丈有餘!
而這份才氣積累。
曆來,隻有六品以上的大儒,才能夠積攢的出來!
不過,顧長生對這樣的結果,倒是渾不在意。
畢竟。
他這十五寸才氣雖然多,但卻是他一路走來,不斷獻祭書山中,那些曆代南康文人的名畫投影,才積攢下來的。
換句話說。
南康文人百代流傳,千年以降,傳承下來的這麽多名畫投影。
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就才價值十五寸,哦,不對。
扣去自己原本就有的兩寸多才氣,也就是十二三寸的才氣而已。
聽上去多,但這樣一對比,顧長生反而覺得有些少了。
“不過,終究還沒有登到最高層。”
顧長生目光看向前方。
第十層之後,還有三層。
每登一層,書山顯化的異象就會愈發完善,自然,也會有更多,更珍貴的名作投影出現。
別的詩稿、琴曲、棋譜之類的名作投影,不能用來獻祭,但隻要有畫作投影,就可以被自己轉化為才氣。
等登上第十三層後。
“說不得我,我胸中的才氣積累,可以一舉達到三丈!”
顧長生如此期待。
但,很快,他的期待便迎來了落空。
第十一層,隻有兩篇名作畫稿,可以用來獻祭。
第十二層,隻有一篇。
到了第十三層,最高層,也是最珍貴的南康曆代名作投影匯聚之地。
顧長生哭笑不得的發現,到了這裏,竟然連一篇畫作投影都沒有!
“這可真是……”
原本以為可以達到三丈。
但到頭來,卻隻有十九寸上下,扣去原本自己就有的才氣積累。
南康曆代的畫道名作投影加起來,竟然隻價值十七寸才氣,說出去都有些丟人!
但,冷靜下來後。
顧長生卻也明白,這其中的原因。
說到底,還是畫道本身式微的緣故。
畫道五品路斷,斷的不僅僅是畫修們的未來,前途。
也讓畫修少有人才,便是在畫道上有天賦的人,也會放棄畫道,轉修其他如儒修之類。
最多,也就是兼修一下畫道。
但,畢竟不是誰都能夠像顧長生這樣,擁有祭神畫宮輔助。
一心難以二用之下,兼修畫道,便是再才華橫溢,所成也有限,南康樓中,文脈書山裏,畫道名作數量稀少其品質較低。
也就不難理解了。
微微搖頭,顧長生倒是頗看得開。
雖說他主修畫道,也算是畫師的一員,畫道衰微如斯,他理當感到鬱悶憂鬱,但偏偏,顧長生灑脫的很。
五品路斷又如何?
“若我天資絕代有祭神畫宮之助,都開不出新路,那我此刻鬱悶憂愁也無濟於事。”
“若我天資不凡,在祭神畫宮之助下,未來更為畫道開出了一條新路,一改五品後路斷的局麵。”
“那我當下,又何須憂愁苦悶?”
更何況。
別的不說,這一次登樓,一路走來,收攏來的小二十寸才氣。
已然讓顧長生,頗為驚喜了!
這是實實在在的意外驚喜,意外收獲。
有這樣的才氣進賬,若還愁眉苦臉,那就委實有些貪心不足了。
輕舒一口氣,顧長生將注意力,自胸中靈台上收迴,目光前移,看向前方。
映入眼簾的,是一處頗為別致而清雅的小小居室,大約隻能容許一人在此,讀書作畫。
這一處居室,原本虛無縹緲,似乎立在書山上空。
並不像現實中存在一般。
但,當顧長生堪破第十三層的書山投影後,那書山投影隨之消散,而那一方小居室,也是直接落下,出現在了顧長生麵前。
“南康樓第十三層麽……”
看著眼前這一方小小鬥室,迴頭看去,顧長生卻看到一條極為狹窄而陡峭的長梯,深不見底,但若仔細觀察,卻又能夠看到,那哪裏是什麽長梯?
支撐顧長生上來的那十三層樓的階梯,竟是一卷卷儒家典籍、傳世名曲、千古棋局、流芳名畫……這些文華薈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化作了這一方登天階梯。
而這書山之頂,便是這一方看上去,似乎頗為狹小的鬥室。
但,當顧長生步入鬥室後。
饒是以他的心境,都是不由瞳孔微縮,旋即。
少年國士的嘴角,卻是不由微微上翹,一雙眼中,亦是有著無邊感慨和驚喜,浮現而出!
“不管這南康頂樓對修煉的輔助效果如何。”
“僅憑眼前此景,就不枉費我登上頂樓!”
小小鬥室,卻有一方大大窗沿。
步入其中,坐於桌前,讀書作畫譜曲著書手談之時,舉手投足,皆能看到窗外一派勝景風光。
浩蕩高山,險峻無邊,巍巍乎聳入雲端。
宏偉,壯麗。
但若仔細觀察,卻並不難發現。
那一座巍峨高山,險峻神峰,從下到上,從頭到尾。
皆是由一卷卷典籍策論,棋琴曲譜,畫作辭賦,匯聚而成。
登書山攀文樓,一心求頂。
及至登頂,才會知曉。
原來登山之後,還有一山,登樓之後,還有一樓。
學海無涯。
一山更比一山高!
……
南康樓內,一路登頂的顧長生,心念歸為平靜。
就如他所說的那番話,登上南康樓頂看到那一番風景,再加上沿途所見那書山異象,本就使得這一場對他人來說注定艱辛無比的登山之行,化為了一場修心之旅。
甚至哪怕顧長生自己靠著祭神畫宮的增幅,整個登樓過程都是輕鬆無比,此時此刻看著眼前的書山高絕,淩雲盛景,心頭也是不禁湧上一抹感歎。
不過,最重要,也最讓顧長生心動的,卻並非這些。
而是,窗外那一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