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鎮國鍾鳴,捅破了天!
畫道入聖:我號令諸天神魔 作者:木偶奇遇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畫道一途,五品之後,便無路可走。
是以,顧長生想要成就當世聖人,首先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便是將畫道之路,重新續起來,開出一條新的畫道封聖路。
但這條路,何其難?
人族五千年,方才有第一位聖人出,開辟出了儒聖之路!
而畫道至今,誕生也不過才兩三千年,還是依附在儒道之下。
就算真有畫道聖人,那也輪不到顧長生。
但不知為何。
長孫晟對顧長生,卻總有著奇妙的自信。
並且,他不覺得這是盲目,畢竟,身為大儒,尤其是五品大儒。
長孫晟胸中的浩然正氣,已然隱隱和天地相合,加上長孫晟的【儒道立意】的獨特效果。
他的那些所謂的靈感,並不是沒有根據,而是真的有幾率發生的未來。
但這些事情,並沒有必要和他人說明就是了。
但,即便如此。
聽到老師對小師弟的點評,江雪還是有些呆愣了。
“五年之後,再添一尊大儒?”
江雪有些懵。
雖說他也對顧長生,頗為欣賞。
但老師對小師弟的評價,未免也太誇張了一點吧。
“小師弟現在,才剛剛成就九品啊。”
修行之路,越往上,越難走。
從不入品到入品,可能才情絕代的話,一日即可。
而入品到九品,便是再優秀,也總要幾天甚至幾個月的功夫。
以此類推。
九品到八品,便是再驚才絕豔的人物,一兩年的時間總是要的。
八品到七品,則要三五年甚至五七年。
七品到六品,又是十餘年。
六品到五品,卡上數十年甚至到死都未能突破的大儒,也一樣是數不勝數!
而自家老師,竟然覺得小師弟五年後就能成就大儒?
江雪搖搖頭。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性格,已經稱得上豪邁疏狂了。
沒想到,自己老師原來比自己更狂。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江雪心中默默嘀咕了一句。
“怎麽,中玄你覺得為師說的不對?”
長孫晟斜著眼看了自己這個愛徒一眼。
江雪連忙縮頭。
南康學子皆知,自家大師兄,能文能武與眾不同,真要動起手來。
放眼南康府,千戶以下少有能與之匹敵者,真正的上八品圓滿武夫,家傳武學技法加持之下,便是七品妖君也可與之抗衡一二。
但隻有江雪自己知道。
自己這一身武藝,半數是家學淵源。
還有半數,卻都是眼前自家這位老師,長孫晟教導出來的!
“不敢,不敢,隻是……”
江雪想了想,用了一個比較委婉的比喻。
“老師您說的太過誇張,比起達成老師您說的那五年內成大儒的期許,我倒覺得,小師弟現在再作出一篇鎮國之作,可能性恐怕還會更大一些!”
“你這孽徒,還鎮國之作,為師就說你這幾年未曾沉下心來,不學無術!”
聽到江雪的話語,長孫晟差點沒被氣笑了。
這根本就是不能比的兩碼事。
鎮國之作,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不僅要有才學,還要恰逢其會,才能抓住那一絲靈感。
但儒道修為不同!
有南康樓這一儒道修煉聖地在。
顧長生在這南康樓內讀書五年,實際等同於外界尋常儒修,讀書數十年之久。
再加上顧長生自己的天賦,南康樓五年出關,成就大儒,還真並非什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聽到長孫晟將話說明,江雪才是終於明白,這才恍然大悟,正想再開口。
“鐺!”
遠處,卻是忽而間有著一道悠揚鍾聲,驟然響起!
在這一刻,傳蕩整個南康府。
卻是讓江雪和長孫晟,都是不由一怔。
要知道,他們兩人正在南康樓前,作為庇護著南康府人道文脈的所在。
正常情況下,來到南康樓前後,一切天地異象都難以傳蕩到此。
唯一能夠傳蕩來的異象,也就隻有。
“鎮國之作出世?”
“鎮國鍾鳴?”
江雪和長孫晟齊刷刷抬頭,不可思議的看向那鎮國鍾聲響起的方向。
長孫晟還好,江雪卻是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
“不會,真被我說中,小師弟真作出了一篇鎮國名作吧?”
……
同一時間!
天京城!
“鐺!”
“鐺!”
“鐺!”
隨著顧長生,於雲海之上,開始感悟天地,吸納天地元氣,蘊育文華靈光,想要看看自己下九品,究竟能夠蘊藏出多少文華靈光的時候。
隨著異象匯聚,祥雲翻騰,鎮國鍾虛影漸次凝實。
大周皇朝的京城,天京城上空。
鎮國鍾虛影,也是一並被催動,浮現了出來!
萬丈金光照耀天地,映襯的整個天京城恍如白晝一般。
“這……鎮國鍾三響?”
“又一首鎮國名篇出世了!”
一位位天京城文人,都是有些傻眼了。
天京城,乃是大周的都城,文華薈萃之地。
但自從女帝登基以來,國朝已經出現了兩篇鎮國名作,但沒有一篇,是從天京城出來的!
這也就罷了。
隨著鎮國鍾虛影凝實,鎮國鍾聲激蕩天穹。
天京城,聞道書院中。
一名名聞道書院的學子,臉都綠了!
隻因為,他們的教諭已經查明。
“這篇鎮國名作,又是來自南康府的?”
……
天京城中,無論是文人還是武者,無論是平民還是官員。
在鎮國鍾現世的一瞬間,都是動用了各自的渠道,務求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內。
查明這陛下登基以來,第二篇鎮國之作,出自何方。
當然,他們也依舊沒有忘記,在第一時間開始奮筆疾書,寫立奏章,要送到宮中去。
但,相較於整個天京城的沸騰。
此時此刻,天京城深處,重巒疊嶂的深宮之中。
當今的女帝,卻是臉色陰沉,美眸冰冷,看著手中的奏章。
一雙鳳眼中的寒意,幾乎要化為水滴出來!
“安南州旱災四起,三萬百姓流離失所,需要遷至鄰近的溫平州,求一道諭旨,在溫平州新安郡易陽縣,再設易陽軍,設指揮使,設從事?”
“這些人,是真當朕,什麽都不懂是嗎!?”
是以,顧長生想要成就當世聖人,首先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便是將畫道之路,重新續起來,開出一條新的畫道封聖路。
但這條路,何其難?
人族五千年,方才有第一位聖人出,開辟出了儒聖之路!
而畫道至今,誕生也不過才兩三千年,還是依附在儒道之下。
就算真有畫道聖人,那也輪不到顧長生。
但不知為何。
長孫晟對顧長生,卻總有著奇妙的自信。
並且,他不覺得這是盲目,畢竟,身為大儒,尤其是五品大儒。
長孫晟胸中的浩然正氣,已然隱隱和天地相合,加上長孫晟的【儒道立意】的獨特效果。
他的那些所謂的靈感,並不是沒有根據,而是真的有幾率發生的未來。
但這些事情,並沒有必要和他人說明就是了。
但,即便如此。
聽到老師對小師弟的點評,江雪還是有些呆愣了。
“五年之後,再添一尊大儒?”
江雪有些懵。
雖說他也對顧長生,頗為欣賞。
但老師對小師弟的評價,未免也太誇張了一點吧。
“小師弟現在,才剛剛成就九品啊。”
修行之路,越往上,越難走。
從不入品到入品,可能才情絕代的話,一日即可。
而入品到九品,便是再優秀,也總要幾天甚至幾個月的功夫。
以此類推。
九品到八品,便是再驚才絕豔的人物,一兩年的時間總是要的。
八品到七品,則要三五年甚至五七年。
七品到六品,又是十餘年。
六品到五品,卡上數十年甚至到死都未能突破的大儒,也一樣是數不勝數!
而自家老師,竟然覺得小師弟五年後就能成就大儒?
江雪搖搖頭。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性格,已經稱得上豪邁疏狂了。
沒想到,自己老師原來比自己更狂。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江雪心中默默嘀咕了一句。
“怎麽,中玄你覺得為師說的不對?”
長孫晟斜著眼看了自己這個愛徒一眼。
江雪連忙縮頭。
南康學子皆知,自家大師兄,能文能武與眾不同,真要動起手來。
放眼南康府,千戶以下少有能與之匹敵者,真正的上八品圓滿武夫,家傳武學技法加持之下,便是七品妖君也可與之抗衡一二。
但隻有江雪自己知道。
自己這一身武藝,半數是家學淵源。
還有半數,卻都是眼前自家這位老師,長孫晟教導出來的!
“不敢,不敢,隻是……”
江雪想了想,用了一個比較委婉的比喻。
“老師您說的太過誇張,比起達成老師您說的那五年內成大儒的期許,我倒覺得,小師弟現在再作出一篇鎮國之作,可能性恐怕還會更大一些!”
“你這孽徒,還鎮國之作,為師就說你這幾年未曾沉下心來,不學無術!”
聽到江雪的話語,長孫晟差點沒被氣笑了。
這根本就是不能比的兩碼事。
鎮國之作,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不僅要有才學,還要恰逢其會,才能抓住那一絲靈感。
但儒道修為不同!
有南康樓這一儒道修煉聖地在。
顧長生在這南康樓內讀書五年,實際等同於外界尋常儒修,讀書數十年之久。
再加上顧長生自己的天賦,南康樓五年出關,成就大儒,還真並非什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聽到長孫晟將話說明,江雪才是終於明白,這才恍然大悟,正想再開口。
“鐺!”
遠處,卻是忽而間有著一道悠揚鍾聲,驟然響起!
在這一刻,傳蕩整個南康府。
卻是讓江雪和長孫晟,都是不由一怔。
要知道,他們兩人正在南康樓前,作為庇護著南康府人道文脈的所在。
正常情況下,來到南康樓前後,一切天地異象都難以傳蕩到此。
唯一能夠傳蕩來的異象,也就隻有。
“鎮國之作出世?”
“鎮國鍾鳴?”
江雪和長孫晟齊刷刷抬頭,不可思議的看向那鎮國鍾聲響起的方向。
長孫晟還好,江雪卻是眼珠子都快要瞪出來了。
“不會,真被我說中,小師弟真作出了一篇鎮國名作吧?”
……
同一時間!
天京城!
“鐺!”
“鐺!”
“鐺!”
隨著顧長生,於雲海之上,開始感悟天地,吸納天地元氣,蘊育文華靈光,想要看看自己下九品,究竟能夠蘊藏出多少文華靈光的時候。
隨著異象匯聚,祥雲翻騰,鎮國鍾虛影漸次凝實。
大周皇朝的京城,天京城上空。
鎮國鍾虛影,也是一並被催動,浮現了出來!
萬丈金光照耀天地,映襯的整個天京城恍如白晝一般。
“這……鎮國鍾三響?”
“又一首鎮國名篇出世了!”
一位位天京城文人,都是有些傻眼了。
天京城,乃是大周的都城,文華薈萃之地。
但自從女帝登基以來,國朝已經出現了兩篇鎮國名作,但沒有一篇,是從天京城出來的!
這也就罷了。
隨著鎮國鍾虛影凝實,鎮國鍾聲激蕩天穹。
天京城,聞道書院中。
一名名聞道書院的學子,臉都綠了!
隻因為,他們的教諭已經查明。
“這篇鎮國名作,又是來自南康府的?”
……
天京城中,無論是文人還是武者,無論是平民還是官員。
在鎮國鍾現世的一瞬間,都是動用了各自的渠道,務求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內。
查明這陛下登基以來,第二篇鎮國之作,出自何方。
當然,他們也依舊沒有忘記,在第一時間開始奮筆疾書,寫立奏章,要送到宮中去。
但,相較於整個天京城的沸騰。
此時此刻,天京城深處,重巒疊嶂的深宮之中。
當今的女帝,卻是臉色陰沉,美眸冰冷,看著手中的奏章。
一雙鳳眼中的寒意,幾乎要化為水滴出來!
“安南州旱災四起,三萬百姓流離失所,需要遷至鄰近的溫平州,求一道諭旨,在溫平州新安郡易陽縣,再設易陽軍,設指揮使,設從事?”
“這些人,是真當朕,什麽都不懂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