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晟王府裏人進人出,都在為婚禮做著各種準備。靈竹這幾日格外忙碌,事事需要她提點,勘查,接待,反觀這府裏的主子卻各個悠閑自得,事不關己。魏良人整日待在她的南院,偶爾出院來晃一圈,像觀街景一般,遠觀不前。而當事人,晟王殿下,關於婚禮的一應事務一概不聞不問,往好處說,是對操辦之人信賴有加,往不好處說,好像新郎官不是他似的。
明日就是婚日了,靈竹前前後後又檢查了一番,確保一應妥當,途經小姐曾經的臥房,見裏麵亮著燈,推門而入。殿下正對著小姐的牌位在出神。
殿下一直不信小姐真的不在了,所以臥房中供應的牌位一直都是用布蓋著的,從未供過香火。可此刻,牌位上的布被揭掉了,也供上了香火。這麽久了,沒有小姐尚存於世的一丁點痕跡,大抵殿下心中也不得不信,小姐是真的不在了。
靈竹站了會兒,才道:“殿下……”
“那年成婚的時候,阿沅說,要是婚期定在四月五月多好啊,到時候鳥語花香,春風扶柳,好不愜意呢。那天她被凍壞了……”
殿下說的淒苦,靈竹沒忍住,眼淚湧了出來。如今倒是鳥語花香,春風扶柳的時節,可小姐不在了……
此前因晟王答應了南平郡主的婚事,翊王跟晟王鬧別扭。究竟為什麽鬧,翊王心中也不甚明了,隻覺得不可以,究竟為什麽不可以,卻說不出個一二三來,還是翊王妃一針見血,“是不方便說出來吧”。被翊王妃掀了老底,翊王憋屈極了,苦於無言以對。王妃說的對,他就是在無理取鬧。都過去這麽多年了,他心底那點情絲還是沒斷掉。心裏縱然不情願這樁婚事,還是跟著紹卿一起去找晟王。這情景多像六年前那場婚禮前的單身告別啊!
旁人都是一副恭賀新喜的姿態,昭王卻不是,從麵色到舉止言行都浸潤著不屑與挑事兒。婚禮間隙,昭王看見櫻子,還有他那已經三歲多的兒子,小子長得倒是俊秀。這麽一想一看心中倒是舒坦些了。總歸他閔孝煜也不是事事稱心如意。趁著酒興正濃,他逮著櫻子就把她拉進僻靜屋內強行雲雨了一番,也不怕被人瞧見。
整個婚禮,鑼鼓喧天,人潮洶湧,足以掩蓋掉一切不堪不屑。在一片熱鬧喜慶中,婚禮圓滿落幕,可又有幾人真正歡喜呢?
進洞房後沒多久,安凝竹便兀自摘下蓋頭,坐到喜桌前對著滿桌的喜食喜酒吃起來。喜娘瞧見,急聲製止:“哎呀,我的王妃啊!不可!萬萬不可啊!這些都要等王爺來了後一起享用才吉利!”
手中的酒杯和筷子都被喜娘奪了去,安凝竹眉心一緊,“為了今日這婚禮,我已經餓了三日了!此刻頭重腳輕,兩眼冒金星,你還不讓我吃不讓我喝,你還讓不讓我活啦!”說著一把從喜娘手中奪迴了筷子和酒杯。
喜娘百般阻撓,安凝竹吃的也不順心,便喚了自己的陪嫁丫鬟冬若將喜娘給請了出去,順便把門從裏麵給關上了。
喜娘在門外急的直拍門框,口中不斷勸道“不可壞了規矩!不可啊!規矩壞了大大地不吉利啊!”可安凝竹似聽不見,顧自吃喝著。冬若慢慢踱到跟前,忐忑道:“小姐……這樣真的好嗎?”
“什麽好不好的,吉利不吉利的,都是妄念。吉利與否,可不是靠這些虛禮就能實現的。”
冬若哦了聲,隻好把嘴閉上。她家這位小姐自幼就特有主意,此刻應該也是吧,盡管看著很不成樣子。
人果然是貪心的。從前追著晟王,希望他能打開心扉接受自己。徒勞數年無果,借著昭王和晟王暗中較力,借著父親今日的威望,她賭了一把,賭贏了。可她心裏知道,自己並沒有贏。他接受的不是她這個人,而是她和父親的威望。他用這場婚禮,贏了昭王,阻擊了昭王的皇儲之路,僅此而已。她一開始就知道。卻在他接受了婚約後,又渴望他能對自己親近一些,像夫妻之間那樣親近一些。坐進花轎前,她都不確定,他會不會半途逃了,然後婚禮成了她一個人的婚禮,然後她淪為全天下的笑柄。直到拜完堂,進了洞房,她才踏實了。
可坐在這新房裏,隔著蓋頭看著房中一切,她卻沒了任何興致,一股悲哀襲來。她,安凝竹,一個磊落灑脫的女子,竟然為了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甘願淪為爭權奪利的一枚棋子。真是可笑!可笑啊!
她不敢再往下奢望。這個新婚夜注定是一個孤獨的夜晚。既然知道結果,又何必故作姿態地勉強他做那些他不情願的事情,讓他為難,自己難堪呢。自己揭下蓋頭,自己喝酒吃飯,豈非暢快!心中縱然艱澀,可路是自己選的,他隻是配合演出罷了。她不能得寸進尺地要求他演得逼真一些,再逼真一些。她還沒到那種不顧廉恥的地步,也永遠警惕走到這一步。
孝煜迴房時,見安凝竹已睡下,心裏剛才一直的糾結可算落了下來,但同時又有些愧疚在心頭縈繞。畢竟是新婚之夜,即便不行夫妻之事,起碼夫妻之禮該給她。可連這點,她都想明白了,並未給自己機會。
孝煜在桌邊坐了一夜,安凝竹側躺了一夜,兩人都沒睡著,遂第二日起來時,四目相對,皆滿麵倦容。
安凝竹率先打破沉默,道:“迴頭我叫人備一副被褥和躺椅在屋裏。”
孝煜明白她的言下之意。這屋子他日後還是得常來,即便做樣子,也要做足的。
“後悔嗎?”
“現在後悔還來得及嗎?”
安凝竹說的狡黠,孝煜扯嘴苦笑。是呀,瞧自己問的什麽話。
安凝竹起身著衣梳洗,旁若無人一般,完全沒有其他女子那般忸怩,這讓孝煜瞬間想起阿沅,阿沅從前也這般,但那是在自己麵前,很熟了以後。看著安凝竹此舉,孝煜不禁低頭轉身準備出去,安凝竹卻叫住他,讓他把外衣脫了,做出剛起身的樣子。他愣了下便明白她言下之意,遂按要求脫了。之後服侍的丫鬟們依次進來伺候他們洗漱更衣,用罷早膳,進宮麵聖,同時為安南侯送行。
安南侯此次出征孤竹,對穩固南境邊防意義重大,遂送行的隊伍不可謂不壯觀。上到皇帝,下到五品侍郎,都在城門列隊歡送。
剛送走了安南侯,皇上便將徹查南糧的重任委派給了晟王。京府中明眼人紛紛揣測聖意:這晟王從來不理朝政,甫一開始就是調查漕運南糧之事,如今晟王又娶了南平郡主為妃,勢力不可小覷,皇上是不是有意要扶持晟王啊?
這一安排首先令昭王和袁鴻措手不及。
這幾年昭王暗中注意著晟王的一舉一動,掣肘他;晟王也不遑多讓,也注意著昭王的一舉一動,掣肘他。此次南糧中以次充好的官糧竟流進了京中大員的府邸,顧銘屠原本已想方設法壓了下來,卻被晟王悄悄將此消息透漏給了林盛。昭王用結黨營私除掉了邗王,他自己不僅也結黨營私,還借著職務之便從漕運中牟取暴利,為他的奪嫡之路鑲金鋪銀,比邗王更過分,更難容忍。林盛抓住了這個把柄怎肯放過!他暗中密查多番,總算尋出了蛛絲馬跡,遂上奏密折給皇上。晟王本是想借此次好不容易抓住的把柄斷掉昭王一支臂膀,卻沒想到這個委任落在了自己身上。
因祿糧摻假,昭王被皇帝懷疑,命其卸職待命。這兩年他從漕運上賺了不少錢,並由此為自己建立了朝中勢力,這個時候可不能出岔子!是哪個王八蛋手腳不幹淨,露出了首尾?!儷貴妃擔心有事,問昭王,昭王卻隻顧打馬虎眼,說自己不怕查!
論這局麵誰最歡喜,那必非成安王莫屬。三年前那個局種下的種子今日總算開花了,從前他們兄弟隻是暗中各自掣肘,此次終於要正麵對抗了。
“皇上明知晟王和昭王關係不好,為何還要把這查祿糧的事交給晟王去辦?這不是明擺著讓他們兩人互咬嗎?”
“皇上都不心疼,你倒是心疼起來了?等著吧,好戲這才剛剛開始。”
孝煜是新婚,按理需在家待滿三個月方可外出理事,但此次乃奉聖命查案,耽擱不得,遂輕簡準備了一番便進宮辭行。
晟王此次進宮是奉皇後之命。皇後請托他此次南下之際,順便去趟鬆江府看望一下嶽陽公主,並帶些東西過去。出宮時,恰遇顧銘屠和慶陽公主進宮請安。
“晟王殿下初次辦此類涉及銀錢的朝務,若有不便或不解之處,臣願為殿下分憂。”
“顧大人有心了。若有需要,本王必定請教。”
晟王最後兩個字說的意味深長。兩人皆心知肚明,此次祿糧一事,乃你死我活,請教是不可免的,就看誰請教誰了。
“從前這種事都是你的差事,如今倒好,皇子們都親自上手了。可見,父皇對你是多失望啊!”一直立在一旁未語的慶陽公主揶揄道。說完便自個兒朝內宮走去,徒留顧銘屠一人站在原地內心翻湧。
三年前何府被屠一事雖被自己掩耳盜鈴給蒙混過去了,但自那以後,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便大不如前。他依然是督察院的總都禦史,可威望隨著在皇上身邊的失勢一落千丈。周遭的勢利眼們嗅覺格外靈敏,這種落差令他備受煎熬、深感憤怒。
昭王眼下看來在朝野占據著上風,可皇上委任晟王去查南糧漕運舞弊的案子,這已經說明皇上其實並不是那麽地信任昭王。當年選昭王就是一招險棋,如今騎虎難下,除了強撐已無他途,但願昭王笑到最後吧。
幫著昭王除掉了邗王,接下來便是晟王。可這位晟王不同於那位心思單純的邗王,本身心思深沉,難以捉摸,行事更是謹慎,更重要的是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旁人難以撼動。因為前晟王妃之事,晟王與皇上冷戰,不聽調令,不納賜婚,不請安,不理朝事……這擱在另幾位皇子身上,無論哪一項,怕是早就被治罪、冷落了,可晟王一直好好的。冷戰這一年來似有解凍,可皇上並非隻是尋常百姓家的父親,也有驕傲的一麵,不是晟王願意解凍了,皇上就會完全不計前嫌。縫隙已造成,永遠也縫合不了。如今隻是皇上和晟王為了各自的需求在合作而已,父子之情,在他看來,早已淡了。
當務之急,是想辦法讓昭王從此次南梁舞弊案中脫身……
明日就是婚日了,靈竹前前後後又檢查了一番,確保一應妥當,途經小姐曾經的臥房,見裏麵亮著燈,推門而入。殿下正對著小姐的牌位在出神。
殿下一直不信小姐真的不在了,所以臥房中供應的牌位一直都是用布蓋著的,從未供過香火。可此刻,牌位上的布被揭掉了,也供上了香火。這麽久了,沒有小姐尚存於世的一丁點痕跡,大抵殿下心中也不得不信,小姐是真的不在了。
靈竹站了會兒,才道:“殿下……”
“那年成婚的時候,阿沅說,要是婚期定在四月五月多好啊,到時候鳥語花香,春風扶柳,好不愜意呢。那天她被凍壞了……”
殿下說的淒苦,靈竹沒忍住,眼淚湧了出來。如今倒是鳥語花香,春風扶柳的時節,可小姐不在了……
此前因晟王答應了南平郡主的婚事,翊王跟晟王鬧別扭。究竟為什麽鬧,翊王心中也不甚明了,隻覺得不可以,究竟為什麽不可以,卻說不出個一二三來,還是翊王妃一針見血,“是不方便說出來吧”。被翊王妃掀了老底,翊王憋屈極了,苦於無言以對。王妃說的對,他就是在無理取鬧。都過去這麽多年了,他心底那點情絲還是沒斷掉。心裏縱然不情願這樁婚事,還是跟著紹卿一起去找晟王。這情景多像六年前那場婚禮前的單身告別啊!
旁人都是一副恭賀新喜的姿態,昭王卻不是,從麵色到舉止言行都浸潤著不屑與挑事兒。婚禮間隙,昭王看見櫻子,還有他那已經三歲多的兒子,小子長得倒是俊秀。這麽一想一看心中倒是舒坦些了。總歸他閔孝煜也不是事事稱心如意。趁著酒興正濃,他逮著櫻子就把她拉進僻靜屋內強行雲雨了一番,也不怕被人瞧見。
整個婚禮,鑼鼓喧天,人潮洶湧,足以掩蓋掉一切不堪不屑。在一片熱鬧喜慶中,婚禮圓滿落幕,可又有幾人真正歡喜呢?
進洞房後沒多久,安凝竹便兀自摘下蓋頭,坐到喜桌前對著滿桌的喜食喜酒吃起來。喜娘瞧見,急聲製止:“哎呀,我的王妃啊!不可!萬萬不可啊!這些都要等王爺來了後一起享用才吉利!”
手中的酒杯和筷子都被喜娘奪了去,安凝竹眉心一緊,“為了今日這婚禮,我已經餓了三日了!此刻頭重腳輕,兩眼冒金星,你還不讓我吃不讓我喝,你還讓不讓我活啦!”說著一把從喜娘手中奪迴了筷子和酒杯。
喜娘百般阻撓,安凝竹吃的也不順心,便喚了自己的陪嫁丫鬟冬若將喜娘給請了出去,順便把門從裏麵給關上了。
喜娘在門外急的直拍門框,口中不斷勸道“不可壞了規矩!不可啊!規矩壞了大大地不吉利啊!”可安凝竹似聽不見,顧自吃喝著。冬若慢慢踱到跟前,忐忑道:“小姐……這樣真的好嗎?”
“什麽好不好的,吉利不吉利的,都是妄念。吉利與否,可不是靠這些虛禮就能實現的。”
冬若哦了聲,隻好把嘴閉上。她家這位小姐自幼就特有主意,此刻應該也是吧,盡管看著很不成樣子。
人果然是貪心的。從前追著晟王,希望他能打開心扉接受自己。徒勞數年無果,借著昭王和晟王暗中較力,借著父親今日的威望,她賭了一把,賭贏了。可她心裏知道,自己並沒有贏。他接受的不是她這個人,而是她和父親的威望。他用這場婚禮,贏了昭王,阻擊了昭王的皇儲之路,僅此而已。她一開始就知道。卻在他接受了婚約後,又渴望他能對自己親近一些,像夫妻之間那樣親近一些。坐進花轎前,她都不確定,他會不會半途逃了,然後婚禮成了她一個人的婚禮,然後她淪為全天下的笑柄。直到拜完堂,進了洞房,她才踏實了。
可坐在這新房裏,隔著蓋頭看著房中一切,她卻沒了任何興致,一股悲哀襲來。她,安凝竹,一個磊落灑脫的女子,竟然為了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甘願淪為爭權奪利的一枚棋子。真是可笑!可笑啊!
她不敢再往下奢望。這個新婚夜注定是一個孤獨的夜晚。既然知道結果,又何必故作姿態地勉強他做那些他不情願的事情,讓他為難,自己難堪呢。自己揭下蓋頭,自己喝酒吃飯,豈非暢快!心中縱然艱澀,可路是自己選的,他隻是配合演出罷了。她不能得寸進尺地要求他演得逼真一些,再逼真一些。她還沒到那種不顧廉恥的地步,也永遠警惕走到這一步。
孝煜迴房時,見安凝竹已睡下,心裏剛才一直的糾結可算落了下來,但同時又有些愧疚在心頭縈繞。畢竟是新婚之夜,即便不行夫妻之事,起碼夫妻之禮該給她。可連這點,她都想明白了,並未給自己機會。
孝煜在桌邊坐了一夜,安凝竹側躺了一夜,兩人都沒睡著,遂第二日起來時,四目相對,皆滿麵倦容。
安凝竹率先打破沉默,道:“迴頭我叫人備一副被褥和躺椅在屋裏。”
孝煜明白她的言下之意。這屋子他日後還是得常來,即便做樣子,也要做足的。
“後悔嗎?”
“現在後悔還來得及嗎?”
安凝竹說的狡黠,孝煜扯嘴苦笑。是呀,瞧自己問的什麽話。
安凝竹起身著衣梳洗,旁若無人一般,完全沒有其他女子那般忸怩,這讓孝煜瞬間想起阿沅,阿沅從前也這般,但那是在自己麵前,很熟了以後。看著安凝竹此舉,孝煜不禁低頭轉身準備出去,安凝竹卻叫住他,讓他把外衣脫了,做出剛起身的樣子。他愣了下便明白她言下之意,遂按要求脫了。之後服侍的丫鬟們依次進來伺候他們洗漱更衣,用罷早膳,進宮麵聖,同時為安南侯送行。
安南侯此次出征孤竹,對穩固南境邊防意義重大,遂送行的隊伍不可謂不壯觀。上到皇帝,下到五品侍郎,都在城門列隊歡送。
剛送走了安南侯,皇上便將徹查南糧的重任委派給了晟王。京府中明眼人紛紛揣測聖意:這晟王從來不理朝政,甫一開始就是調查漕運南糧之事,如今晟王又娶了南平郡主為妃,勢力不可小覷,皇上是不是有意要扶持晟王啊?
這一安排首先令昭王和袁鴻措手不及。
這幾年昭王暗中注意著晟王的一舉一動,掣肘他;晟王也不遑多讓,也注意著昭王的一舉一動,掣肘他。此次南糧中以次充好的官糧竟流進了京中大員的府邸,顧銘屠原本已想方設法壓了下來,卻被晟王悄悄將此消息透漏給了林盛。昭王用結黨營私除掉了邗王,他自己不僅也結黨營私,還借著職務之便從漕運中牟取暴利,為他的奪嫡之路鑲金鋪銀,比邗王更過分,更難容忍。林盛抓住了這個把柄怎肯放過!他暗中密查多番,總算尋出了蛛絲馬跡,遂上奏密折給皇上。晟王本是想借此次好不容易抓住的把柄斷掉昭王一支臂膀,卻沒想到這個委任落在了自己身上。
因祿糧摻假,昭王被皇帝懷疑,命其卸職待命。這兩年他從漕運上賺了不少錢,並由此為自己建立了朝中勢力,這個時候可不能出岔子!是哪個王八蛋手腳不幹淨,露出了首尾?!儷貴妃擔心有事,問昭王,昭王卻隻顧打馬虎眼,說自己不怕查!
論這局麵誰最歡喜,那必非成安王莫屬。三年前那個局種下的種子今日總算開花了,從前他們兄弟隻是暗中各自掣肘,此次終於要正麵對抗了。
“皇上明知晟王和昭王關係不好,為何還要把這查祿糧的事交給晟王去辦?這不是明擺著讓他們兩人互咬嗎?”
“皇上都不心疼,你倒是心疼起來了?等著吧,好戲這才剛剛開始。”
孝煜是新婚,按理需在家待滿三個月方可外出理事,但此次乃奉聖命查案,耽擱不得,遂輕簡準備了一番便進宮辭行。
晟王此次進宮是奉皇後之命。皇後請托他此次南下之際,順便去趟鬆江府看望一下嶽陽公主,並帶些東西過去。出宮時,恰遇顧銘屠和慶陽公主進宮請安。
“晟王殿下初次辦此類涉及銀錢的朝務,若有不便或不解之處,臣願為殿下分憂。”
“顧大人有心了。若有需要,本王必定請教。”
晟王最後兩個字說的意味深長。兩人皆心知肚明,此次祿糧一事,乃你死我活,請教是不可免的,就看誰請教誰了。
“從前這種事都是你的差事,如今倒好,皇子們都親自上手了。可見,父皇對你是多失望啊!”一直立在一旁未語的慶陽公主揶揄道。說完便自個兒朝內宮走去,徒留顧銘屠一人站在原地內心翻湧。
三年前何府被屠一事雖被自己掩耳盜鈴給蒙混過去了,但自那以後,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便大不如前。他依然是督察院的總都禦史,可威望隨著在皇上身邊的失勢一落千丈。周遭的勢利眼們嗅覺格外靈敏,這種落差令他備受煎熬、深感憤怒。
昭王眼下看來在朝野占據著上風,可皇上委任晟王去查南糧漕運舞弊的案子,這已經說明皇上其實並不是那麽地信任昭王。當年選昭王就是一招險棋,如今騎虎難下,除了強撐已無他途,但願昭王笑到最後吧。
幫著昭王除掉了邗王,接下來便是晟王。可這位晟王不同於那位心思單純的邗王,本身心思深沉,難以捉摸,行事更是謹慎,更重要的是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旁人難以撼動。因為前晟王妃之事,晟王與皇上冷戰,不聽調令,不納賜婚,不請安,不理朝事……這擱在另幾位皇子身上,無論哪一項,怕是早就被治罪、冷落了,可晟王一直好好的。冷戰這一年來似有解凍,可皇上並非隻是尋常百姓家的父親,也有驕傲的一麵,不是晟王願意解凍了,皇上就會完全不計前嫌。縫隙已造成,永遠也縫合不了。如今隻是皇上和晟王為了各自的需求在合作而已,父子之情,在他看來,早已淡了。
當務之急,是想辦法讓昭王從此次南梁舞弊案中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