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銘屠又晚了一步。找到那太醫時,人早就沒了。
那太醫是太醫院一名末等小醫,進太醫院已有些年歲,平日裏都是替宮女和內官,及浣衣局、尚食局的人瞧個頭疼腦熱,甚少與其他太醫有交流(實際上也沒人想跟他交流)。太醫院裏原本有兩位太醫是專門指定為東茗殿看診的,前後為先太後診治過,均不見起色,後來隻要一聽說去東茗殿看診,兩人就連番推辭,院判不敢冒然指派新的太醫前去,怕壞了顧銘屠的指令,便打發了那太醫前去,想著穩住先太後的病況即可,一個小醫官,出不了什麽事。誰料那太醫竟有兩下子,先太後的身體竟有了起色,盡管起色不大,卻著實比從前有好轉,之後便一直安排那太醫過去……
那太醫三代行醫。說來也奇,從爺爺輩到他這輩都在太醫院行走,卻愣是未能跨過末等醫官這道門檻更上一層樓,太醫心裏能不苦嗎?肯定苦。奈何性情上難與人相處,行事上又優柔怯懦,錯失了不少晉升良機,遂時常慨歎自食其果。
為先太後看診——這是多大的恩惠!又是多好的機會啊!不敢置信!不敢置信!恍惚過後,太醫誠惶誠恐地接了這個指派。
本以為人生就此別開生麵,豈料禍端始開。
當值前夜,不足五歲的小兒被歹人劫持,揚言要他帶東西進東茗殿,他不敢不從。他可怕死了,哪裏敢看那字條上寫了什麽。一心想著完成交易,救迴兒子。幸虧隻是帶張字條,他將其藏在脈枕內壁,從外麵看上去如常,實則一側缺口未縫嚴實,輕輕一掀,就能從脈枕內壁抽出字條。太醫先後為那歹人和先太後送過兩次字條。本以為兒子迴來了,交易結束了,結果自己卻丟了性命……
翎闕安靜地站立一旁,等著成安王的下一步指示。那太醫從未見過自己的真容,兩次碰麵都是在夜深人靜時,並無第二人在場,其實原本不用死也可以的,但王爺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讓自己解決了那太醫,保不準還會讓自己離京躲避。這些年王爺行事隱秘謹慎到,他覺著癲狂的地步。
“你離京盡快去趟徽州,密切注意何府的動向,記住,不要自己出手!”
果然還是要離開,翎闕不禁心中歎道,口中卻應道:“明日一早我便動身。”
“不。今夜就動身。速度一定要快,要趕在昭王動手前做好準備。”
“昭王?您是擔心……”
“自打江安大捷後,昭王就坐不住了,再經這次的事,此時不出手削弱晟王同皇上的關係,更待何時?這點昭王想的明白。”
“昭王出手,恐隻會血流成河了……”
“非此不能足也。”
翎闕看著眼前運籌帷幄的成安王,這些年王爺的城府越來越深,曾經連隻兔子都不忍關起來的人,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對,惡魔。
此時想到昭王的,除了成安王,還有顧銘屠。
在天子詔作假的消息剛傳出來時,昭王曾秘密請見過顧銘屠,試圖從他口中一探虛實。昭王拉親情,談利益,謀未來……同他閑扯諸多,隻有一個目的,希望自己與他聯手,共克晟王。態度看上去極度誠懇,一副我幹了,你隨意的灑脫勁兒。可昭王這個人……他信不過,遂並未向其透露天子詔的實情,信昭王,還不如信自己呢。
坦白講,昭王說的還是在理的。論親情,他們是郎舅,雖說幾無往來,但總不至於相害(這點他不信);論利益,晟王的路眼看著越走越順,越走越寬,越走越穩,自己的路卻會越走越難,越走越窄;論未來,晟王夫婦與自己早已結下心結,再說那晟王與自己本質上走的不是一條路,他不會天真地以為將來他們會走到一起……所以阻擊晟王的晉升之路,勢在必行。可怎麽阻擊呢?
背著皇上暗地裏給晟王使絆子?不不不,那隻會讓皇上進一步對自己喪失信心,收之桑榆,失了東隅,連手中已有的都保不住,還談何將來?可放任晟王照此下去,到頭來被清理的就會是自己。可眼下,他顧不上想以後,隻能顧眼前。
昭王沒從自己這裏得知天子詔的真假,不意味著他會乖乖地靜觀其變。他是個最不會靜觀其變之人,凡事最愛寧可信其有,而這樣的人,會做出什麽事誰也不知道。
顧銘屠現在最擔心的是昭王在徽州那邊冒然出手。一旦出手,剛平下去的天子詔風波將再起,還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局麵。片刻未停,顧銘屠即刻南下,奔赴徽州。
說到徽州,靈竹自迴來後,始終未能進府,隻能暫居在舅舅家。
畢竟是打著探望舅舅一家的旗號歸來,靈竹一迴來便先去了舅舅家,隔日才輕裝簡行去了何府,誰知到了門口,門房不讓進,隻在門外見到了阿貴。阿貴帶來老夫人的囑咐:要靈竹務必盡快迴去,說阿沅一人在那邊,身邊不能沒個體己之人。家中一切都好,請她勿念。無奈之下,靈竹隻好先迴了舅舅家。
可舅母實在太煩人。若非顧及此行的目的,擔心額外的舉動引起暗處探子的注意和揣測,靈竹恨不得馬上離開舅舅家,住到客棧去。
靈竹和春竹的父母在她們小時候就因水災去世了,舅舅見她們可憐,將她們帶迴家撫養。可是舅舅家貧瘠難當,養活自家幾口都難,再添上她們兩個,無疑雪上加霜,舅母因此跟舅舅吵過不少架,靈竹和春竹也受過不少舅母的刻薄,不得已舅舅將她們賣去了何府,討口飯吃。
這麽多年,舅舅溫厚未改,舅母照舊刻薄寡恩市儈,甚至比從前更甚;表哥也變了,變得不似小時候那般惹人敬愛,輕浮了許多。
表哥的夫人因產後調理失當,於去年走了,隻留下個一歲大點的女娃娃。那女娃娃見著靈竹特別親,舅母便打起了靈竹的主意。給兒子續弦續了一年,不是自己看不上人家,就是自己家太窮人家看不上,一直就沒續著。舅母越看越覺著靈竹合適,不停地嘮叨,暗示,況且又是自家姑娘,不用花什麽錢就能娶迴家,舅母想著,怎麽都是劃算的。可舅舅不同意,惹來舅母一頓編排,家裏整日罵罵糟糟,最讓靈竹氣憤的是,舅母把自己鎖了起來,說是怕自己跑了。靈竹氣到頭疼。
是夜,靈竹望著燭火出神,身後突然吱丫一聲門響,靈竹驚覺,迴身一望,迅疾起身,“你怎麽來了?!”
阿貴將門重新掩上,上前低聲道:“你多日未再去府上,又未聽聞你離開,想著定是出事了,遂來看看……”
靈竹覺著有些丟臉,斂眉低頭道:“讓你見笑了。”
“你這舅母在徽州城裏也算個名人了。你這個,不是最離譜的。”
靈竹詫然。可轉念一想,也是。舅母這性子,行事作風,這麽些年,定是創下了不少奪人眼球的傑作。
“你得盡快離開,現在就收拾一下,我送你出去。”
靈竹遲疑道:“告訴我,府中真的一切安好嗎?”
阿貴迎著靈竹追問的眼神,猶疑著。
“實不相瞞。這次迴來,我是來替小姐確認一件事的。永平府中有傳言,說老宅過去一年裏一直在被暗中監視著。迴來這段日子,直覺告訴我,這個傳言不假。”
“府中確實一切安好。這點你毋庸置疑。至於被監視……這也是老夫人沒讓你進府的原因。如今乃多事之秋,盡是霧裏看花,監視這麽久都未撤銷,想來不是什麽小事,卷入的人越少越好。”
“雖不知是何事,可小姐怕是從一開始就已經卷入了……”
阿貴心驚了一下,蹙眉道:“阿沅怎麽了?”
見阿貴急了,靈竹趕緊寬慰道:“說不上來。看似沒發生什麽要緊的事,可就是覺得好像發生了什麽。”
阿貴聽後眉頭皺得更緊了。“先別想這些了。收拾些緊要的東西,我送你出去。再晚,就要被人發現了。”
“可老夫人……”
“老夫人這邊有我呢。況且你在,也幫不上什麽。還是阿沅更需要你。”
“快收拾,快走!”阿貴連聲催促著。
將靈竹送到在客棧休歇的護衛手中,離開前阿貴叮囑道:“這邊的情況不要對阿沅提,她知道的越少越安全。她現在憂不起這些事。照顧好她。”
明知道阿貴顧慮的是對的,靈竹卻不知道怎麽迴答。
其實阿貴今夜來找靈竹,是老夫人逼她跟靈竹一同迴永平府照顧阿沅的。阿沅這時派靈竹迴來,多半是也察覺出了什麽,或者聽聞了什麽,她在那邊勢必也不安全,老夫人很擔心,逼迫了阿貴很久才把阿貴給支走。可阿貴臨了還是沒有跟著靈竹一起離開。老夫人的感覺沒錯,可她的感覺也沒錯。就在她來帶走靈竹的不到兩個時辰間,何府被屠戮殆盡……
那太醫是太醫院一名末等小醫,進太醫院已有些年歲,平日裏都是替宮女和內官,及浣衣局、尚食局的人瞧個頭疼腦熱,甚少與其他太醫有交流(實際上也沒人想跟他交流)。太醫院裏原本有兩位太醫是專門指定為東茗殿看診的,前後為先太後診治過,均不見起色,後來隻要一聽說去東茗殿看診,兩人就連番推辭,院判不敢冒然指派新的太醫前去,怕壞了顧銘屠的指令,便打發了那太醫前去,想著穩住先太後的病況即可,一個小醫官,出不了什麽事。誰料那太醫竟有兩下子,先太後的身體竟有了起色,盡管起色不大,卻著實比從前有好轉,之後便一直安排那太醫過去……
那太醫三代行醫。說來也奇,從爺爺輩到他這輩都在太醫院行走,卻愣是未能跨過末等醫官這道門檻更上一層樓,太醫心裏能不苦嗎?肯定苦。奈何性情上難與人相處,行事上又優柔怯懦,錯失了不少晉升良機,遂時常慨歎自食其果。
為先太後看診——這是多大的恩惠!又是多好的機會啊!不敢置信!不敢置信!恍惚過後,太醫誠惶誠恐地接了這個指派。
本以為人生就此別開生麵,豈料禍端始開。
當值前夜,不足五歲的小兒被歹人劫持,揚言要他帶東西進東茗殿,他不敢不從。他可怕死了,哪裏敢看那字條上寫了什麽。一心想著完成交易,救迴兒子。幸虧隻是帶張字條,他將其藏在脈枕內壁,從外麵看上去如常,實則一側缺口未縫嚴實,輕輕一掀,就能從脈枕內壁抽出字條。太醫先後為那歹人和先太後送過兩次字條。本以為兒子迴來了,交易結束了,結果自己卻丟了性命……
翎闕安靜地站立一旁,等著成安王的下一步指示。那太醫從未見過自己的真容,兩次碰麵都是在夜深人靜時,並無第二人在場,其實原本不用死也可以的,但王爺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讓自己解決了那太醫,保不準還會讓自己離京躲避。這些年王爺行事隱秘謹慎到,他覺著癲狂的地步。
“你離京盡快去趟徽州,密切注意何府的動向,記住,不要自己出手!”
果然還是要離開,翎闕不禁心中歎道,口中卻應道:“明日一早我便動身。”
“不。今夜就動身。速度一定要快,要趕在昭王動手前做好準備。”
“昭王?您是擔心……”
“自打江安大捷後,昭王就坐不住了,再經這次的事,此時不出手削弱晟王同皇上的關係,更待何時?這點昭王想的明白。”
“昭王出手,恐隻會血流成河了……”
“非此不能足也。”
翎闕看著眼前運籌帷幄的成安王,這些年王爺的城府越來越深,曾經連隻兔子都不忍關起來的人,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對,惡魔。
此時想到昭王的,除了成安王,還有顧銘屠。
在天子詔作假的消息剛傳出來時,昭王曾秘密請見過顧銘屠,試圖從他口中一探虛實。昭王拉親情,談利益,謀未來……同他閑扯諸多,隻有一個目的,希望自己與他聯手,共克晟王。態度看上去極度誠懇,一副我幹了,你隨意的灑脫勁兒。可昭王這個人……他信不過,遂並未向其透露天子詔的實情,信昭王,還不如信自己呢。
坦白講,昭王說的還是在理的。論親情,他們是郎舅,雖說幾無往來,但總不至於相害(這點他不信);論利益,晟王的路眼看著越走越順,越走越寬,越走越穩,自己的路卻會越走越難,越走越窄;論未來,晟王夫婦與自己早已結下心結,再說那晟王與自己本質上走的不是一條路,他不會天真地以為將來他們會走到一起……所以阻擊晟王的晉升之路,勢在必行。可怎麽阻擊呢?
背著皇上暗地裏給晟王使絆子?不不不,那隻會讓皇上進一步對自己喪失信心,收之桑榆,失了東隅,連手中已有的都保不住,還談何將來?可放任晟王照此下去,到頭來被清理的就會是自己。可眼下,他顧不上想以後,隻能顧眼前。
昭王沒從自己這裏得知天子詔的真假,不意味著他會乖乖地靜觀其變。他是個最不會靜觀其變之人,凡事最愛寧可信其有,而這樣的人,會做出什麽事誰也不知道。
顧銘屠現在最擔心的是昭王在徽州那邊冒然出手。一旦出手,剛平下去的天子詔風波將再起,還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局麵。片刻未停,顧銘屠即刻南下,奔赴徽州。
說到徽州,靈竹自迴來後,始終未能進府,隻能暫居在舅舅家。
畢竟是打著探望舅舅一家的旗號歸來,靈竹一迴來便先去了舅舅家,隔日才輕裝簡行去了何府,誰知到了門口,門房不讓進,隻在門外見到了阿貴。阿貴帶來老夫人的囑咐:要靈竹務必盡快迴去,說阿沅一人在那邊,身邊不能沒個體己之人。家中一切都好,請她勿念。無奈之下,靈竹隻好先迴了舅舅家。
可舅母實在太煩人。若非顧及此行的目的,擔心額外的舉動引起暗處探子的注意和揣測,靈竹恨不得馬上離開舅舅家,住到客棧去。
靈竹和春竹的父母在她們小時候就因水災去世了,舅舅見她們可憐,將她們帶迴家撫養。可是舅舅家貧瘠難當,養活自家幾口都難,再添上她們兩個,無疑雪上加霜,舅母因此跟舅舅吵過不少架,靈竹和春竹也受過不少舅母的刻薄,不得已舅舅將她們賣去了何府,討口飯吃。
這麽多年,舅舅溫厚未改,舅母照舊刻薄寡恩市儈,甚至比從前更甚;表哥也變了,變得不似小時候那般惹人敬愛,輕浮了許多。
表哥的夫人因產後調理失當,於去年走了,隻留下個一歲大點的女娃娃。那女娃娃見著靈竹特別親,舅母便打起了靈竹的主意。給兒子續弦續了一年,不是自己看不上人家,就是自己家太窮人家看不上,一直就沒續著。舅母越看越覺著靈竹合適,不停地嘮叨,暗示,況且又是自家姑娘,不用花什麽錢就能娶迴家,舅母想著,怎麽都是劃算的。可舅舅不同意,惹來舅母一頓編排,家裏整日罵罵糟糟,最讓靈竹氣憤的是,舅母把自己鎖了起來,說是怕自己跑了。靈竹氣到頭疼。
是夜,靈竹望著燭火出神,身後突然吱丫一聲門響,靈竹驚覺,迴身一望,迅疾起身,“你怎麽來了?!”
阿貴將門重新掩上,上前低聲道:“你多日未再去府上,又未聽聞你離開,想著定是出事了,遂來看看……”
靈竹覺著有些丟臉,斂眉低頭道:“讓你見笑了。”
“你這舅母在徽州城裏也算個名人了。你這個,不是最離譜的。”
靈竹詫然。可轉念一想,也是。舅母這性子,行事作風,這麽些年,定是創下了不少奪人眼球的傑作。
“你得盡快離開,現在就收拾一下,我送你出去。”
靈竹遲疑道:“告訴我,府中真的一切安好嗎?”
阿貴迎著靈竹追問的眼神,猶疑著。
“實不相瞞。這次迴來,我是來替小姐確認一件事的。永平府中有傳言,說老宅過去一年裏一直在被暗中監視著。迴來這段日子,直覺告訴我,這個傳言不假。”
“府中確實一切安好。這點你毋庸置疑。至於被監視……這也是老夫人沒讓你進府的原因。如今乃多事之秋,盡是霧裏看花,監視這麽久都未撤銷,想來不是什麽小事,卷入的人越少越好。”
“雖不知是何事,可小姐怕是從一開始就已經卷入了……”
阿貴心驚了一下,蹙眉道:“阿沅怎麽了?”
見阿貴急了,靈竹趕緊寬慰道:“說不上來。看似沒發生什麽要緊的事,可就是覺得好像發生了什麽。”
阿貴聽後眉頭皺得更緊了。“先別想這些了。收拾些緊要的東西,我送你出去。再晚,就要被人發現了。”
“可老夫人……”
“老夫人這邊有我呢。況且你在,也幫不上什麽。還是阿沅更需要你。”
“快收拾,快走!”阿貴連聲催促著。
將靈竹送到在客棧休歇的護衛手中,離開前阿貴叮囑道:“這邊的情況不要對阿沅提,她知道的越少越安全。她現在憂不起這些事。照顧好她。”
明知道阿貴顧慮的是對的,靈竹卻不知道怎麽迴答。
其實阿貴今夜來找靈竹,是老夫人逼她跟靈竹一同迴永平府照顧阿沅的。阿沅這時派靈竹迴來,多半是也察覺出了什麽,或者聽聞了什麽,她在那邊勢必也不安全,老夫人很擔心,逼迫了阿貴很久才把阿貴給支走。可阿貴臨了還是沒有跟著靈竹一起離開。老夫人的感覺沒錯,可她的感覺也沒錯。就在她來帶走靈竹的不到兩個時辰間,何府被屠戮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