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氣憤,是有道理的。


    自斬殺胡惟庸後,或者說一直以來,老朱對於讀聖賢書的官員們,就是不信居多的。


    因為不信,所以廢除丞相製,因為不信,所以建立錦衣衛偵緝百官,因為不信,所以但有奏疏,老朱必定親自過目,舉凡帝王,沒有比老朱更勞模的。


    但老朱卻十分信任親眷,簡而言之,就是“護短”。朱肅說他是穿越者,老朱便信了,根據著朱肅所說的各種大明王朝的弊病,針對性的改造著大明的政策與方陣,調整著大明這艘巨輪的前行方向。


    中原大鎮在元時屢受戰火,人口凋敝,恢複中原繁華,在老朱心中始終是重中之重。


    在得知了自己訂立的戶籍製度和土地製度,在後世會崩壞以後,老朱幾乎是緊鑼密鼓的,尋找能夠讓大明走的更遠的新政策。而這個時候,來自於朱肅的外貿通商、開放分封政策和工業化製度,便映入了老朱眼簾。


    在老朱的主導下,大明改進並嚐試了這些前所未有的政策製度,在奏疏上看,由朱肅和朱樉主導的西安,也確實有著十分亮眼的成績,賦稅甚至直逼那些江南大城。


    然而,賦稅對老朱來說,其實隻是錦上添花而已。他更需要的是百姓的安居樂業。起自底層的他深知:要使得一個皇朝長治久安,百姓的安居是擺在任何東西的上頭的。


    而今看到西安城中的百姓,竟和想象之中的大相徑庭,老朱又如何能夠不怒?


    老朱板著一張臉,朱樉甚至已經在瑟瑟發抖。車廂裏,宋濂和老朱一樣,也在等著朱肅的解釋。


    朱肅卻是略略一笑,並不以為意。道:“父皇,你隻覺得西安街道這景色,與奏疏之中的西安不符。”


    “隻覺得以西安賦稅之豐,當如那些江南大埠一般,金翠耀目,羅綺飄香。”


    “卻沒想過,西安與江南大城必定有迥異的部分。江南那些賦稅大城,哪一個不是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幹戈?”


    “而西安……能一樣麽?百年前蒙元入主中原之時,西安便已幾為廢城,前唐之勝景已難複見。後北元為鎮壓諸路義軍,更是在西安橫征暴斂,強征丁壯,弄得這裏十室九空。”


    “我大明收複此地時,收容移民、修築城牆的事,還是您囑咐嶽父大人做的。”


    “那時候的西安,想必還遠遜於今日吧?”


    當年,為大明收複西安的,正是徐達,朱肅的眼神轉向徐達的方向。


    徐達點了點頭,眼中露出迴憶的神色,道:“陛下,五殿下所言不虛。當年,臣帶著兵馬打下奉元(西安在元朝時候的舊稱)時,城中人口凋敝,百姓們衣不蔽體,確實是十室九空。”


    “今日觀瞧這西安百姓,若與往昔之奉元百姓相比,確實已經是大大的改善了。”


    “而今的西安百姓,大多還是早年間臣收攏的難民。能有如今這模樣,已是分外難得了。”


    老朱眯了眯眼睛,稍微收斂了怒意。目光再度轉向了朱肅的方向,問道:“咱明白西安不可能如江南一般,有那般熱鬧的盛景了。”


    “但若是如此,西安百姓又如何會有那般龐大的賦稅?若非橫征暴斂,又是如何?”


    “這就是西安這座城市,與江南城埠的另一樁不同之處了。”朱肅笑了,輕輕掀開了車簾。


    此時氣候仍有些寒冷,掀開車簾,一股寒風便卷了進來。道旁那些穿著偏向樸素的百姓們,讓老朱的臉色又沉了沉。


    朱肅卻似無所覺,對老朱道:“父皇,您瞧,外麵的那些行人,與您印象中的窮困百姓,有什麽不同之處?”


    老朱聞言,倒是果真眯了眼睛,仔細的觀瞧起來。看了一會,倒是確實發現了,這些百姓們,身上的衣衫更加整潔了些。但除此之外,倒也,沒有其他的發現。


    反倒是宋濂看出了端倪,“五殿下,莫非……是這些人的精氣神,與尋常窮困百姓不同麽?”


    這話一說,老朱神情便是一滯,忙又轉頭去看,果然發現了這些百姓們雖然衣衫襤褸,卻並無自怨自艾之色。


    而是人人麵上帶著笑意,甚至還有人一邊做活,一邊和身旁的人正談笑風生。


    一旁,湯和恍然而笑:“雖然生活辛苦多艱,可百姓臉上都帶著笑意。”


    “這便說明,他們的日子,有盼頭……”


    “父皇。”朱肅適時道。


    “蒙元肆虐百年,北方民生凋敝。想要完全恢複到昔日盛唐之時的水準,數十年之功還是太短。”


    “實業興邦,不似江南那般如繁花似錦,卻可以使得許多的百姓們,能夠快速的找到一條活路,不必再為了一口吃食而戰戰兢兢……”


    “您現在看到這城中道路人流凋敝,是因為我們是從東城門入城。這西安東城,乃是許多工廠作坊的聚集之處。”


    “此時正值白日,工坊中仍正忙碌,道路兩旁自然沒有太多行人……至於這些衣衫素淨的百姓,想來也是某些作坊裏因故出街的零零散散的工人。他們穿的素淨,應該是因為在工坊中做活,不需要穿的太過花裏胡哨的緣故。”


    “嗯?”老朱露出恍然的模樣,“竟是如此麽?”


    “當然了。”朱肅笑道。“父皇也莫以為這西安城不如江南。縱使是繁華如應天府,在城中,想必也有乞丐盛行吧?”


    “但在西安,不是兒臣跟您吹,除非是那種混吃等死的懶漢,否則隻要願意出力做事的,就沒有一個窮人!”


    “這……殿下此言,可是當真?”


    老朱還沒說話,宋濂便已激動的先問出聲來:“殿下可知,從古至今,凡城市者,必有貧賤之別。”


    “這世上還有沒有窮人的地方?更何況是西安這般的天下大城。”


    “殿下莫非是以為老頭子快死了,就糊弄老臣?”


    “宋師,我哪敢糊弄你們。”朱肅苦笑道。


    “我雖沒打包票說這城中沒有乞丐。但在西安,隻要是踏實肯幹,手腳完好,那就必然沒有活不下去的道理,更別說需要行乞謀生了……”


    “您要知道,西安道路四通八達,是我大明北方商品、原料極為重要的一處集散地。依托著這個便利,我和二哥,才為西安製定了著重發展工業的城市發展計劃。”


    “在西安,大大小小的工廠作坊,不下百家。”


    “香胰作坊,紡織廠,罐頭廠,水泥廠,煤油工廠,膠鞋工廠……缺的是人力!”


    “我大明的商品如今暢銷萬國,所有的工廠作坊,滿負荷運轉,即使一天十二個時辰三班倒,產出的商貨,都始終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


    “隻是一個中型的造紙坊,一班四個時辰,就是二百多人。”


    “三班倒,再加上做飯的,洗衣的,清潔的,一天至少需要一千個工人。”


    “城中這般大小的造紙坊一共十八家,有大有小,合起來一天需要近兩萬個工。”


    “這兩萬個工後麵,就代表著兩萬個家庭,至少大幾十萬人。”


    “這還隻是造紙廠,再加上其他工廠作坊……”


    “這西安城修養生息三十年,約莫有一百多萬人……可莫說隻有一百多萬人,它就是有兩百萬人,三百萬人,都未必夠用!”


    “就算真有行乞的乞丐,也早被抓去廠子裏打工了!”


    朱肅掰著手指,和老朱他們算著這筆賬。


    “其實,這一百萬人真算少了。除去老人孩子和內宅,隻青壯,其實並沒多少……”


    “但是一大家子百姓,隻要有兩個人在工廠作坊裏做工,就能保證一家人都能活下去。”


    “有三個人做工,那麽這一家人都能過的很好,吃的飽,穿的暖。”


    “縱然遇到天災之年,卻和工廠不相幹。”


    “百姓依舊做事拿錢,朝廷,依舊收稅。”


    “所以西安這一座城池的賦稅,就能夠媲美江南大鎮……”老朱口中喃喃自語。


    宋濂的眼睛更是亮了起來,驚喜道:


    “殿下,這工廠,竟是如此神奇?”


    “供養百萬人之大城,竟然還猶有餘力……”


    老人家拍著膝蓋,大笑道:“妙啊,妙啊!”


    “可笑有那等腐儒,仍將格物之學,商業之道,斥責為‘奇技淫巧’。”


    “若無此二者,何來而今西安百萬人之生計?哈哈哈哈,幸而老朽得生於此變化之世。”


    “否則,豈不是永遠也不知道何為天下正道?”


    老人家心中欣慰不已。在他而言,能養活百萬人的“道”,自然便是正道。而這正道之風,如今已在漸漸刮遍大明,他自是感覺到無比的欣慰。


    幸好而今新學大昌,那些腐儒之學,沒有繼續盛行。否則,大明還不知要多死多少的貧民百姓。


    “老五,這工廠,當真有你說的這般神奇?”老朱道。對這些工廠,倒是大感興趣。“走,尋家工廠,咱進去看看!”


    “呃。”朱肅怔了一怔,倒是沒想到老朱突然提出這個要求。轉頭去看,宋濂和徐達、湯和那邊,也是躍躍欲試。


    卻是朱樉道:“兒臣在這城中,倒是有幾間工坊。”


    “可以帶父皇您前去看看。”


    他早年間參與城市建設計劃,在這裏確實投資建了幾家工廠,算是東道主。


    正巧,便有一家香胰廠,就在這東城左近。


    一行人便兵分兩路,一路,由朱椿、朱楨帶著隊伍中的其他人,前往西安行宮之中落腳。


    另一路,則是朱樉領著老朱、朱肅一行人,準備微服到那廠房裏頭,好好看個究竟。


    這些廠房裏頭,多有些儀器秘方,價值不菲,是以也配備了護衛。好在朱樉身為東家,早年間對這些廠子也是頗為上心,親自巡視了不少次,工廠的管事還認得他,倒也沒鬧出被關在外頭進不去的鬧劇。


    一行人被那戰戰兢兢的管事引著,往高大的廠房裏走去,一進大門,鋪麵而來的就是隆隆的轟鳴聲。


    眾人就見不知多少工人,扛著一桶一桶的原料,在往一麵石壁上的一處處洞口裏填。


    就著光,分明可看到洞口內有似巨刃的鋼鐵之器在轉動。


    在石壁之後,則是一盞巨大的鋼碾,恍似半座小山一般,在緩緩碾轉。


    經過處理的原材料,不斷從磨間流出,在管道中匯聚,再順著管道流到後方……


    看到這一幕,朱肅笑道:“父皇,宋師,嶽父,湯叔父。這些年風靡我大明上下的香胰皂,便是這般製作出來的。”


    “先將原料在這磨間中碾碎,其間,會在原材料裏加入花瓣等帶香的材料,而後將碾碎的原料加熱、煮沸,冷卻之後再切塊、包裝好,便是那香胰皂了。”


    “這皂早年間還是皇商特供,近幾年,卻是走入了尋常百姓家。莫說我大明百姓,便是外邦的那些夷人,對這皂也是分外喜愛。”


    “多有夷人遠道而來,采買了整船的香胰皂迴去的。”


    “聽說在西方,我大明的香胰皂價同黃金……一兩的香胰皂,西方貴族願意用等重量的黃金來換!”


    看著那數量龐大的原料,想象著這些看上去頗為廉價的原料,到最後竟然能價比黃金,徐達、湯和皆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


    老朱亦是緩緩點頭。他是知道的,這香胰皂早年間還是老五和標兒、英兒一起鼓搗出來的玩意兒。


    不過,他關注的,並非是這香胰皂……


    “去喚個百姓過來。”他吩咐道、


    “父皇,這些百姓進了工坊,該喚作工人。”朱肅笑嗬嗬的提醒道。那邊廂,朱樉已經打發了那領路的管事,讓他隨便叫個工人過來。管事戰戰兢兢的去了。


    不一會兒,管事的便喚了一個更加戰戰兢兢的工人過來。這工人看起來四十來歲,躬著腰,明顯拘謹緊張。


    這還是老朱、朱肅等人都穿著常服,朱樉還特意讓那管事給他們隱瞞了身份。


    但再隱瞞,麵前這一行人皆是一身的貴氣,這工人卻還是看得出的。


    “這位兄弟,你不要怕,咱今日得閑,攜不肖犬子出來,見識見識世麵,讓他們也知道知道世間疾苦,不要整日裏醉生夢死,章台走馬。”


    “隻是有幾個問題,想問問你。”


    老朱語氣盡量和善地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引火鬆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引火鬆果並收藏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