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什麽叫喪權辱國啊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作者:引火鬆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慶天皇身死,懷良親王亦死於亂軍之中。”
“藤原家家主藤原信平,擬立長慶天皇之弟為天皇,號‘後龜山天皇’。”
“如今已有多半大名降服藤原家,另有一部分則舉旗反亂,投靠北朝去了。據傳,後龜山天皇欲封藤原信平‘關白’之職,統攝南朝朝政。”
“知道了。”朱肅與沐英、高啟以及那惠如僧人,正自對坐屋中品茶,陶爐上正咕咚咕咚燒著茶湯,一麵漫不經心的聽著鐵鉉的匯報。
船隊帶來的貨物不多,艙中裝的大都是火藥水泥等物,因而這一點來自於故國的茶葉,三人皆格外珍惜。茶香繚繞之下,仿佛迴到了大明,鄉愁也能淡去許多。
“……師尊,藤原將掌大權,不用戒備嗎?”鐵鉉見三人隻專心品茶,猶豫稍許,出言相問。
他心中終究還有些非我族類的顧忌。
“戒備什麽?”倒是沐英嗬嗬一笑。“他若昏頭願當這勞什子關白,就讓他當去。”
“這南朝已經是一艘破船,統攝朝政?又豈是那麽容易的。如今世人皆知他藤原氏乃是我華夏後裔,連祖廟都改了的,北朝的那些幕府和大名又豈能容他?”
“我看他是真心歸附我大明。”高啟抿了一口茶湯,品味些許,遂開口道。“倭國彈丸之地,便是做什麽關白,終究還是呆在這莽荒之地。”
“吃的是生魚,住的是破屋,穿的是爛衫。見的是那白麵黑齒的唬人女子,聽的是那嘔啞嘲哳的詭異小調……全無絲竹之悅耳,隻餘案牘之勞形。”
“藤原非堅韌之輩,斷然是不肯棄高就低的。想來不日就該來請示殿下了。”
“槎軒先生所言極是。”慧如和尚也湊趣道。“明國物華天寶,實乃天下一等一的璀璨之地。我等華夏一族光耀千年,萬邦敬仰,遠非他族可比。”
“若有人空圖蠻夷之權位、而情願拋卻歸宗認祖於華夏之機會……莫說他人,小僧也要笑他目光短淺了。”
他卻是早認了華夏人作為祖宗,是姚廣孝為他此姓溯源。如今,早已自承是個明人。
“無論如何,南朝都得掌在我們手上。”朱肅總結道。“不過我們還是先不急動手。此事,終究是倭國內政,我大明明麵上是不會參與的。”
“且藤原終究是倭人裏第一個自承是明人的,殺之,影響甚大。”
眾人點頭,認可了朱肅這個說法。大明想鯨吞倭國,卻不能太過露出痕跡。畢竟倭國此前並非大元或華夏先代的祖宗之地,若是吃相難看,周邊諸國想來都會心生戒備。
老朱的意思是,讓大明盡量鯨吞出一片巨大的國土。倭國隻是剛剛起步而已,最好不要打草驚蛇。
“且看他應對吧。殺藤原吞並南朝簡單,可之後與北朝相攻,沒有南朝這邊的‘委托’,我們在倭國就失去了大義。”
“倭國雖勢在必得,我大明卻不願在此時陷入泥潭。望藤原能懂得實務,莫被虛名所累吧。”
朱肅道。
“殿下。”卻是狄猛推了門進來。“有藤原家的使者到了。”
來人卻是那個作為使臣去過大明的藤原孝直,聽得是他,朱肅準其入內。那藤原孝直,卻是仍舊作一身漢人打扮,對朱肅行完大禮之後,聞見屋中茶香,臉上做出一副迷醉之色:“殿下是在烹茶麽?故國茶藝,果非尋常。”
“隻是聞到茶香,小人便已醉了。”
朱肅聞言,與高啟、沐英等對視了一眼,笑道:“汝兄將為關白攝政,區區茶葉,難道還難取得麽?”
“你我同行一路,亦曾徹夜長談,何必拘禮。”
“什麽關白,不過是那新天皇尋人替罪的手段。如今朝廷越發勢微,今日當了這關白,明日就要被那足利幕府問斬,又有什麽好當的。”藤原孝直仍是畢恭畢敬,隻是聽到“關白”二字之後,明顯的露出一臉嫌棄。“小人此來,就是奉家兄之命,來請求殿下。”
“如今家兄已成眾矢之的,又有北朝虎視眈眈。家兄還惦念著能落葉歸根,雖是為大明辦事,卻也不想不明不白的死在這等海上蠻夷之地。”
“故而乞殿下能派遣幾名我大明的同胞軍士,貼身護衛家兄。倭人畢竟是異族,家兄難以信任。而且有同胞在側,尋人商討事務或是聯絡殿下,亦是方便許多。”
這是藤原在表忠心了,乞人貼身護衛,又將自己的地位放低到與派去的護衛“商議”的位置上,顯然是表示自己的命盡可交在大明手中。朱肅滿意的點點頭,“你兄亦是我華夏族人,自然不能輕忽。”
“我會遣人護衛,讓他不必憂慮。”
“另外,還有一些事務,還請殿下示下。”藤原孝直從懷中掏出了一張帛書。“關於日後倭國與大明如何,家兄擬定了一些條約。”
“殿下還請一觀,若有異議,家兄必全力改進。一切以殿下之意為主。”
朱肅接過了帛書,與沐英、高啟等人開始看了起來。那帛書上所書的,是以倭國天皇的口吻,與大明簽下了一係列協定。
一,倭國永遠尊奉大明為君主之國,倭國皇帝自去尊號,永不稱天皇,而以“國王”稱之。先前所僭稱的“日本國”“大和國”等國號,皆永不敘用,而沿用魏晉時華夏上國所賜國號“倭奴國”,內外皆然。
二,允準上國於倭地設立租界,但凡租界以內,皆視作大明之土,倭國上下不得幹涉。租界但有所產,皆歸大明所有,若有倭人覬覦租界,不論職級如何,一律視作反逆,大明、倭國雙方需共擊之。
三,鑒於倭國國王多為奸臣所欺,請允準倭國國王雇傭上國之兵,為國王之近衛。國王可隨時仰賴上國兵威,威服諸臣,討伐反逆……
……
除此之外,林林總總,共二十餘條,把朱肅看的那叫一個觸目驚心。
好家夥,這哪是什麽尋常的協定條約,分明就是一張賣身契。
上麵的條款,慈禧老妖婆看了,都得作為後生晚輩給這後龜山天皇磕一個。李鴻章看了,都得誇這個後龜山天皇一句“賣國還是你牛伯夷”。
跟這條約一比,那什麽馬關條約,辛醜條約,簡直不值一提。
喪權辱國,都不夠形容的。這是將整個倭國都給賣了啊!
(本章完)
“藤原家家主藤原信平,擬立長慶天皇之弟為天皇,號‘後龜山天皇’。”
“如今已有多半大名降服藤原家,另有一部分則舉旗反亂,投靠北朝去了。據傳,後龜山天皇欲封藤原信平‘關白’之職,統攝南朝朝政。”
“知道了。”朱肅與沐英、高啟以及那惠如僧人,正自對坐屋中品茶,陶爐上正咕咚咕咚燒著茶湯,一麵漫不經心的聽著鐵鉉的匯報。
船隊帶來的貨物不多,艙中裝的大都是火藥水泥等物,因而這一點來自於故國的茶葉,三人皆格外珍惜。茶香繚繞之下,仿佛迴到了大明,鄉愁也能淡去許多。
“……師尊,藤原將掌大權,不用戒備嗎?”鐵鉉見三人隻專心品茶,猶豫稍許,出言相問。
他心中終究還有些非我族類的顧忌。
“戒備什麽?”倒是沐英嗬嗬一笑。“他若昏頭願當這勞什子關白,就讓他當去。”
“這南朝已經是一艘破船,統攝朝政?又豈是那麽容易的。如今世人皆知他藤原氏乃是我華夏後裔,連祖廟都改了的,北朝的那些幕府和大名又豈能容他?”
“我看他是真心歸附我大明。”高啟抿了一口茶湯,品味些許,遂開口道。“倭國彈丸之地,便是做什麽關白,終究還是呆在這莽荒之地。”
“吃的是生魚,住的是破屋,穿的是爛衫。見的是那白麵黑齒的唬人女子,聽的是那嘔啞嘲哳的詭異小調……全無絲竹之悅耳,隻餘案牘之勞形。”
“藤原非堅韌之輩,斷然是不肯棄高就低的。想來不日就該來請示殿下了。”
“槎軒先生所言極是。”慧如和尚也湊趣道。“明國物華天寶,實乃天下一等一的璀璨之地。我等華夏一族光耀千年,萬邦敬仰,遠非他族可比。”
“若有人空圖蠻夷之權位、而情願拋卻歸宗認祖於華夏之機會……莫說他人,小僧也要笑他目光短淺了。”
他卻是早認了華夏人作為祖宗,是姚廣孝為他此姓溯源。如今,早已自承是個明人。
“無論如何,南朝都得掌在我們手上。”朱肅總結道。“不過我們還是先不急動手。此事,終究是倭國內政,我大明明麵上是不會參與的。”
“且藤原終究是倭人裏第一個自承是明人的,殺之,影響甚大。”
眾人點頭,認可了朱肅這個說法。大明想鯨吞倭國,卻不能太過露出痕跡。畢竟倭國此前並非大元或華夏先代的祖宗之地,若是吃相難看,周邊諸國想來都會心生戒備。
老朱的意思是,讓大明盡量鯨吞出一片巨大的國土。倭國隻是剛剛起步而已,最好不要打草驚蛇。
“且看他應對吧。殺藤原吞並南朝簡單,可之後與北朝相攻,沒有南朝這邊的‘委托’,我們在倭國就失去了大義。”
“倭國雖勢在必得,我大明卻不願在此時陷入泥潭。望藤原能懂得實務,莫被虛名所累吧。”
朱肅道。
“殿下。”卻是狄猛推了門進來。“有藤原家的使者到了。”
來人卻是那個作為使臣去過大明的藤原孝直,聽得是他,朱肅準其入內。那藤原孝直,卻是仍舊作一身漢人打扮,對朱肅行完大禮之後,聞見屋中茶香,臉上做出一副迷醉之色:“殿下是在烹茶麽?故國茶藝,果非尋常。”
“隻是聞到茶香,小人便已醉了。”
朱肅聞言,與高啟、沐英等對視了一眼,笑道:“汝兄將為關白攝政,區區茶葉,難道還難取得麽?”
“你我同行一路,亦曾徹夜長談,何必拘禮。”
“什麽關白,不過是那新天皇尋人替罪的手段。如今朝廷越發勢微,今日當了這關白,明日就要被那足利幕府問斬,又有什麽好當的。”藤原孝直仍是畢恭畢敬,隻是聽到“關白”二字之後,明顯的露出一臉嫌棄。“小人此來,就是奉家兄之命,來請求殿下。”
“如今家兄已成眾矢之的,又有北朝虎視眈眈。家兄還惦念著能落葉歸根,雖是為大明辦事,卻也不想不明不白的死在這等海上蠻夷之地。”
“故而乞殿下能派遣幾名我大明的同胞軍士,貼身護衛家兄。倭人畢竟是異族,家兄難以信任。而且有同胞在側,尋人商討事務或是聯絡殿下,亦是方便許多。”
這是藤原在表忠心了,乞人貼身護衛,又將自己的地位放低到與派去的護衛“商議”的位置上,顯然是表示自己的命盡可交在大明手中。朱肅滿意的點點頭,“你兄亦是我華夏族人,自然不能輕忽。”
“我會遣人護衛,讓他不必憂慮。”
“另外,還有一些事務,還請殿下示下。”藤原孝直從懷中掏出了一張帛書。“關於日後倭國與大明如何,家兄擬定了一些條約。”
“殿下還請一觀,若有異議,家兄必全力改進。一切以殿下之意為主。”
朱肅接過了帛書,與沐英、高啟等人開始看了起來。那帛書上所書的,是以倭國天皇的口吻,與大明簽下了一係列協定。
一,倭國永遠尊奉大明為君主之國,倭國皇帝自去尊號,永不稱天皇,而以“國王”稱之。先前所僭稱的“日本國”“大和國”等國號,皆永不敘用,而沿用魏晉時華夏上國所賜國號“倭奴國”,內外皆然。
二,允準上國於倭地設立租界,但凡租界以內,皆視作大明之土,倭國上下不得幹涉。租界但有所產,皆歸大明所有,若有倭人覬覦租界,不論職級如何,一律視作反逆,大明、倭國雙方需共擊之。
三,鑒於倭國國王多為奸臣所欺,請允準倭國國王雇傭上國之兵,為國王之近衛。國王可隨時仰賴上國兵威,威服諸臣,討伐反逆……
……
除此之外,林林總總,共二十餘條,把朱肅看的那叫一個觸目驚心。
好家夥,這哪是什麽尋常的協定條約,分明就是一張賣身契。
上麵的條款,慈禧老妖婆看了,都得作為後生晚輩給這後龜山天皇磕一個。李鴻章看了,都得誇這個後龜山天皇一句“賣國還是你牛伯夷”。
跟這條約一比,那什麽馬關條約,辛醜條約,簡直不值一提。
喪權辱國,都不夠形容的。這是將整個倭國都給賣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