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最為出名的隱士有兩位,第一位是龐德公,第二位就是管寧了。


    【龐德公】


    龐德公,字尚長,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龐德公與當時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等人交往密切。後來荊州刺史劉表希望龐德公出仕,甚至親自去請他,都沒有成功。


    據《襄陽記》記載: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龐德公進府,龐德公都不屈身就職。於是,劉表親自去聘請龐德公。劉表對龐德公說:“你保全了你一個人,為什麽不保全天下呢?”龐德公笑著迴答劉表:“鴻鵠在高林之上築巢,晚上有棲息的地方,龜黿在深淵下麵作穴,晚上有歸宿,人的取舍與行為舉止也是人的巢穴,萬物都是隻為各自得到棲宿的地方,所以天下並不是我所要保全的。”


    龐德公以耕作為業,所以他的妻子兒女在前耕耘。劉表指著他的家人問龐德公:“先生住在田畝之中,不肯出來做官,有什麽能夠遺留給子孫呢?”龐德公迴答:“世上的人追慕名利,隻會留給子孫危險;而我留給子孫的是安居樂業,隻是遺留下來的東西不同罷了。”


    劉表問龐德公危險的原因,龐德公迴答說:“堯、舜將天下的土地授予他的臣子,而沒有偏愛;讓他的兒子在民間生活,而無驕傲的神情。丹朱、商均和我,得以保全生命而終。禹、湯雖得到了天下,便把國家交給自己的親人,使桀敗退,遷徙南巢;紂的首級被懸掛在周的旗織上,而他們的宗族被敵人俘獲。禹、湯難道不比丹朱、商均愚蠢?這就是其處境危險的原因。周公攝政時,殺害他的兄長。如果此前讓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湯羹,居住蓬蒿下麵,哪有像這樣的危害!”劉表隻得歎息而去。


    據《司馬徽別傳》記載:因為有人對劉表說:“司馬德操是奇士,但沒有遇上知己。”後來,劉表也親自去拜訪司馬徽,卻說:“人們所說的都是虛妄不實的話,這人隻是一個小書生而已,他的見識和普通人一樣。”


    龐德公曾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被譽為知人。對諸葛亮、龐統等人早年影響較大,並得到諸葛亮的敬重。龐德公最後隱居於鹿門山,采藥而終。


    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又作龐倦民),後來官至魏黃門吏部郎,娶諸葛亮二姐為妻。孫子龐煥,字世文,官至晉牂牁太守。從子龐統,字士元。後來成為了劉備的謀士,任軍師中郎將。龐統之弟龐林,是蜀荊州治中從事,後任魏钜鹿太守,封列侯。


    【管寧】


    管寧,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人。後世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據說管寧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後代。他十六歲時失去了父親,家中表兄弟們憐憫他孤獨貧困,都贈予他治喪的費用,管寧全都推辭沒有接受,根據自己的財力為父親送終。管寧成年後身高八尺,胡須眉毛長得很美。與平原人華歆、同縣人邴原為好友,都到其他郡學習,並且都敬重親善名士陳寔。


    據《世說新語·德行第一》記載:管寧和華歆一同在菜園裏刨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不理會,舉鋤鋤去,跟鋤掉瓦塊石頭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再扔出去。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就割開席子,分開座位,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漢末大亂之後,管寧一度和邴原及平原人王烈渡海到遼東避難,當時公孫度和公孫康等人有意征召管寧,然而卻都無法說出口,曹操任司空後一度征召管寧,卻被公孫康截斷詔命,不對管寧宣布。


    黃初四年(223),魏文帝曹丕詔令公卿大臣舉薦獨行特立的隱士,司徒華歆舉薦了管寧,曹丕就專門用安車前往征召他,管寧於是帶著家眷部屬渡海迴到北海郡,公孫恭把他送到南郊,加倍贈給他服飾器物。自從管寧東渡,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前後所給他的資助饋贈,他都接受後收藏起來。西渡之時,全都封好退還給了公孫氏。文帝下詔任命管寧為太中大夫,管寧堅持辭讓沒有接受。


    明帝繼位後,華歆稱病請辭,願將太尉一職讓與管寧,曹叡沒有同意。但還是下詔征召管寧為光祿勳。當時司空陳群也上疏舉薦管寧。然而管寧依然拒不應召。


    曹操、曹丕以及曹睿三代曹魏君王連續征召了管寧十餘次之多,然而管寧依然不願做官,曹睿對此感到無奈,給青州刺史下達命令要求他們將管寧送到洛陽。管寧自稱草莽臣上疏拒絕了。後來曹睿詢問青州刺史程喜管寧是否沽名釣譽,程喜認為不是。


    正始二年(241),太仆陶丘一、永寧衛尉孟觀、侍中孫邕、中書侍郎王基等人向曹芳舉薦管寧,曹芳下詔,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璽”的禮節去聘請他,適逢管寧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名士和隱士】


    在三國時期那些名士大多都出仕輔佐一方,以圖建功立業,但總有那麽幾位特立獨行之人,對於名利絲毫不感興趣,其中龐德公和管寧就是典型的代表,也就是所謂的隱士。


    在秦末漢初也五大隱士,“商山四皓(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裏季吳實、甪裏先生周術)”加上黃石公,可以說隱士在中國曆史上是淵遠流長的。


    我個人在長大後一度也對“管寧割席”產生過懷疑,不太相信世上有如此淡泊名利之人,不過管寧在曆史上先後有遼東三代君主(公孫度、公孫康以及公孫恭)企圖拉攏他,曹魏四代君王(曹操、曹丕、曹睿以及曹芳)請他出仕,到最後管寧都是無動於衷,所以我已經沒有理由不信了。


    ps:下一章就開始司馬懿終篇,寫完司馬懿之後就開始寫蜀國。</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國魏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國魏家並收藏漢末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