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自封漢中王,同年,關羽出兵北上討伐曹仁,發起了襄樊之戰。然而也有記載,這一年,孫權再次北上討伐合肥。


    【傲嬌的關羽】


    劉備自稱漢中王後,立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知道後,勸劉備說:“黃忠的名望一向未能與關羽、馬超等人相提並論,如今讓他與關、馬等平起平坐,馬超、張飛現在附近,都親聞目睹黃忠的戰功,還可以對他們加以解釋,而關羽遠在荊州,知道這件事一定不會高興,能否取消這種任命?”劉備說:“我自會給關羽解釋的!”


    於是劉備派遣犍為郡人費詩去拜授都督荊州的關羽為前將軍。關羽得知黃忠被任命為後將軍,大怒道:“大丈夫怎樣也不會與一個老兵同列!”因而不肯受拜。


    費詩勸說關羽道:“建立大業者所任用的都不隻是一種人。當年蕭何、曹參與漢高祖劉邦自幼有交情,而陳平和韓信則是較後才逃命歸附的。論及他們的官爵次序的時候,韓信的爵位最高,但也沒有聽說蕭何、曹參因此而有怨言。現在漢中王因為黃忠一時的功勞,給予他很高的恩寵,但說到漢中王心中的地位,怎麽會把黃忠與您等同起來啊!漢中王與您就像是同一個整體,憂樂同享,福禍共當。我認為您不應該在意官號的高低,以及爵位俸祿的多少。我也隻不過是一個奉命行事的使者,如果您不肯接受任命,我這就馬上迴去,隻是為您這樣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後要後悔的。”關羽聽後大受感動並醒悟過來,當即接受了前將軍的任命。


    曆史上關羽的性格是比較傲嬌的,早在馬超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這點諸葛亮、劉備等人也知道,所以大家對於關羽都容忍比較高,然而內部還好說,對外方麵關羽這麽幹會很得罪人的。


    【再戰合肥?】


    據《三國誌·溫恢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孫權再次率兵攻打合肥。揚州刺史溫恢一方麵屯軍守備,另一方麵又向兗州刺史裴潛說:“此處雖有敵軍入寇,然而卻毫不足懼,我反而憂慮任征南將軍(指曹仁)那裏會有不測。如今江水高漲,子孝(曹仁表字)的部隊是深入敵方缺乏後援的孤軍,沒有做出長期的防備。一向以驍銳聞名的關羽如果乘著水勢上升之利進軍,一定是個禍患。”結果關羽果然乘時進攻樊城,令曹仁軍隊陷入苦戰。


    從該記載中,我們得知在關羽討伐曹仁之前,孫權已經再次出兵北上,並且為關羽分擔了相當的壓力。然而這個記錄是真的嗎?孫權真的有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再次出兵嗎?


    要知道孫權已經在建安二十二年(217)派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也同意修好,曹孫更是重結為姻親,這才兩年左右,孫權就撕破臉了?孫權有理由這麽做嗎?


    當時揚州張遼等將領依然在合肥那裏駐守,孫權之前兩度討伐都以失敗告終,他現在哪裏來的自信可以打下合肥的,而且孫權是主動求降的,他好不容易暫時結束了和曹操之間的衝突,為什麽要重新再起戰火。


    建安二十二年(217),親劉派的代表人物魯肅去世,由主張奪取荊州的呂蒙取代其位,當時呂蒙積極勸說孫權先奪取荊州,孫權的目光也開始由合肥轉向了江陵一帶,而劉備勢力的飛速發展也引起了孫權深深的忌憚,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沒有理由放棄和曹操之間的和平,因為孫權沒有同時對抗曹操和劉備的資本,卻絕對有著自知之明。


    理論上來說,孫權在看到劉備成功奪取漢中之後,也可能不甘落後,所以想趁曹操大軍還在漢中之際,試圖占據合肥,就像第二次出兵合肥時那樣。


    但孫權如果真的再次出兵討伐合肥的話,這根本也不會是一件小事,然而在相關曆史的一手材料(所謂一手材料主要指《三國誌》和裴鬆之的補注那些魏晉時期的材料,不包括後來的《後漢書》以及《資治通鑒》等整合資料)中隻有《溫恢傳》有這一次的相關記載。


    建安二十四年(219)孫權出兵北上之事在《武帝紀》和《吳主傳》中都沒有相關的記載。


    在《三國誌》中,君主的傳紀是非常重要的,它所記錄的內容不僅包括了君主的個人事情,同年還記錄了當時集團內部發生的一些大事情,像孫權和曹操在江淮一帶的拉鋸作戰就在《武帝紀》和《吳主傳》都有記錄,包括了兩次合肥之戰、兩次濡須口之戰,其中關於第一次合肥之戰的時間還有矛盾,如果孫權在219年再次出兵,是沒有理由不被記錄的。


    這還不僅是在《武帝紀》和《吳主傳》中,除了《溫恢傳》之外,在《三國誌》其他傳紀中以及裴鬆之的補注中目前我都沒查到相關的記載(注1)。


    最重要的是如果這次出兵屬實,那說明孫權和曹操之間的關係就已經破裂了,但直到黃初三年(222)魏文帝曹丕下令再次征討孫權之前,吳魏的關係都是相對友好的,看不到破裂的痕跡或者是破裂後修複的跡象。


    所以綜合來說孫權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出兵北上進攻合肥這件事是有些讓人信服的,在道理上孫權此時北上的理由不充分,更為關鍵的是沒有足夠的資料為孫權討伐合肥這種大事情背書,所以《溫恢傳》中這段記載並不能確定真偽。


    我個人認為建安二十二年(217)一直到黃初三年(222),曹魏和江東進入一個短暫的和平時期,這段時間內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和劉備集團發生了劇烈的衝突,二者之間則相對克製,尤其是孫權在方麵更為謹慎。


    因為當時孫權集團的實力相對一般,孫權沒有資本和曹操一樣同時可以和兩家開戰,所以孫權想要奪取荊州的話必須取得曹魏的支持,在麵對和劉備的衝突時,孫權還必須保住不被兩麵夾擊,在這種情況孫權基本不可能主動招惹曹魏集團,這也表明了孫權在建安二十四年(219)討伐合肥的可能較低。


    注1:如果還有其他一手資料的佐證,那我的推論就要重新來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國魏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國魏家並收藏漢末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