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到《活著》的人越來越多了,發表評論的人也越來越多。[]
7年度作者大賽官網上肯定不可能放上《活著》這樣的小說,畢竟這可是長篇小說,不可能就那麽放上去,人家也需要版權。
但是有很多讀者也不可能這點錢都舍不得,他們都開始到各大書店購買《活著》,於是這造成了更多的購買熱潮,讓《活著》的銷量依然在用很快的速度遞增。
《活著》才剛剛上市三天,這本書的總銷量就達到了恐怖的52萬冊,這個銷量雖然在李闊的小說中並不算特別吊,但是這才三天,而在中國傳統小說市場上,這樣的銷量已經隻能用神奇來形容。
而這幾天,也是《活著》口碑開始發酵的幾天!
很多人都看到了小說的內容,然後一直在等待的東西總算放在眼前,各種評判正在發生。
葛格就是其中之一。
葛格是李闊的書迷,而且還是在李闊第一本小說時候就開始喜歡他的了。
最近這段時間,葛格也一直在給李闊加油,不管是什麽情況之下,都希望能給李闊帶來一些幫助,她也會參加李闊的一些書友群,甚至包括線下的書迷組織,之前還參加過李闊的書簽售會……隻不過那天李闊太忙,幾乎隻是悶頭簽名,所以她也沒有與李闊有任何交流。
但葛格依然一直是李闊的書迷――畢竟一個這麽有才華,會寫詩,還長那麽帥的人,天然就是一個偶像。[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不過葛格倒不是花癡什麽的,事實上她的文學評論力和洞察力相當驚人,也在《文學批評》上發表過自己的文章……事實上這也正是她喜歡更喜歡李闊的原因――李闊那些小說,居然是這樣一個年輕帥哥寫出來的!
李闊參加年度作者大賽,一路上高歌猛進,葛格也很激動,也一直在支持,在招商大會上李闊的表現,以及之後《燦爛》上李闊的表現更是讓葛格十分興奮……但年底,最後一戰的時候,華箏和班銀海兩人正在不斷地反撲,這讓葛格她們的心裏也多了一點擔憂。
尤其是在李闊《活著》公布簡介之後就更是如此了――這樣的一部一聽就是悲劇的小說,怎麽和人家的去競爭?
不過她也對這小說帶有期待。
很快,帶著油墨芳香的《活著》就擺在了葛格的麵前。這本小說的封麵依然是葛格喜歡的風格,讓她對這本書多了點信心。
不過到底書是什麽樣的,還是要看具體的內容才行……
葛格開始往下看……最開始就看到了第一人稱,第一人稱的敘事雖然比較有局限性,但會有代入感,而且也有親切感。
“這文字,依然是《許三觀賣血記》那種樸實但一針見血的風格呀!”葛格在心裏琢磨著。
接著,往下看,葛格迅速發現視角變成了那個老人,正在想著李闊搞什麽鬼,又是第一人稱又是第三人稱的時候,她卻逐漸沉浸到了文字構築的情節之中……
很快,葛格就隨著這些文字經曆了福貴的一生。
什麽文學理論都不存在了,什麽故事類型也沒有了……
唯一剩下的,就是順著情節,感受到一股心靈的顫動,感覺眼角酸澀……
最開始的時候,比較中國化的世界,也是比較中國化的國情和背景。
一切伴隨著福貴的視角開始展開,他正在經曆戰火紛飛的年代,很快就過度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開始了各種各樣的運動或者變故。
於是,富貴身邊的人逐漸去世,他如同一個天煞孤星。
一個接著一個,讓人感覺好像和他有關係的人都會死一樣,於是,時間正在繼續,到了最後,陪著福貴隻剩下一頭老牛。
而這也是特別有中國風的畫麵:一個老頭,一條老牛,夕陽西下,他們彼此陪伴。都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會死,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反正人生已經沒有了盼頭,隻剩下活著。
看完這本書,從專業的角度來說,葛格覺得就是十分精巧,小說的敘事還有結構都達到了極致,很平滑,能夠讓人一直讀下去。而且,它節奏感還特別好,能夠讓人在應該難受的時候難受,之後略微沉澱一下,到該來的時候淚點也接踵而至。
而且他的各種描寫技法還相對比較樸素,並沒有在一些地方多做渲染,可是該來的感情依然排山倒海般會直接撲過來。而且小說還穿插了那麽多曆史事件,產生強烈的代入感,也讓這一切相互聯係起來。
但這隻是從小說技法來講,如果從個人的感覺來講,那就是一種深刻的無奈感,強烈的悲劇衝擊感,而在這衝擊之後,卻又會產生一種奇怪的溫暖。
情緒的交織還有一種無可避免的思索,就變成了葛格純讀者角度來講對這本書的感覺。
情緒的交織不用多說,主要就是一次次的死人,一次次的精神衝擊讓人無法抵擋。而思索就是發自內心的,盡管李闊並沒有刻意引導他們去思考,也沒有抱著腦門告訴你什麽道理,但任何人看到這些情節,都會產生一種思索。
人到底活著為了什麽呢?
是不是人活著就隻是為了活著?根本沒有其他目的?
反正動物的確就是這樣,活著就是為了活著,那人呢?
可是仔細思索一下,好像人活著真的以為隻是這樣。例如裏麵的福貴,在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和盼頭之後他依然活著。
生活隻是為了完成生活嗎?
得出這樣一個答案的話,會讓人覺得人活一世其實也沒有什麽獨特,與動物並無區別,但是仔細思索,中國曆史難道不是那樣的嗎?
中國人曆來都是比較溫和的,很多朝代,隻要不是到了實在沒有任何辦法的情況,一般都不會造反,隻要能活下去,哪怕是用最卑微的方式活下去,大家也不會造反。
這麽說來,這些人和福貴有什麽區別呢?
仔細想想,中國曆史上,和福貴這樣的人難道就沒有嗎?
想到這些,就會讓人忍不住在一種悲涼後陷入思維的無限展開中。(未完待續。)
7年度作者大賽官網上肯定不可能放上《活著》這樣的小說,畢竟這可是長篇小說,不可能就那麽放上去,人家也需要版權。
但是有很多讀者也不可能這點錢都舍不得,他們都開始到各大書店購買《活著》,於是這造成了更多的購買熱潮,讓《活著》的銷量依然在用很快的速度遞增。
《活著》才剛剛上市三天,這本書的總銷量就達到了恐怖的52萬冊,這個銷量雖然在李闊的小說中並不算特別吊,但是這才三天,而在中國傳統小說市場上,這樣的銷量已經隻能用神奇來形容。
而這幾天,也是《活著》口碑開始發酵的幾天!
很多人都看到了小說的內容,然後一直在等待的東西總算放在眼前,各種評判正在發生。
葛格就是其中之一。
葛格是李闊的書迷,而且還是在李闊第一本小說時候就開始喜歡他的了。
最近這段時間,葛格也一直在給李闊加油,不管是什麽情況之下,都希望能給李闊帶來一些幫助,她也會參加李闊的一些書友群,甚至包括線下的書迷組織,之前還參加過李闊的書簽售會……隻不過那天李闊太忙,幾乎隻是悶頭簽名,所以她也沒有與李闊有任何交流。
但葛格依然一直是李闊的書迷――畢竟一個這麽有才華,會寫詩,還長那麽帥的人,天然就是一個偶像。[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不過葛格倒不是花癡什麽的,事實上她的文學評論力和洞察力相當驚人,也在《文學批評》上發表過自己的文章……事實上這也正是她喜歡更喜歡李闊的原因――李闊那些小說,居然是這樣一個年輕帥哥寫出來的!
李闊參加年度作者大賽,一路上高歌猛進,葛格也很激動,也一直在支持,在招商大會上李闊的表現,以及之後《燦爛》上李闊的表現更是讓葛格十分興奮……但年底,最後一戰的時候,華箏和班銀海兩人正在不斷地反撲,這讓葛格她們的心裏也多了一點擔憂。
尤其是在李闊《活著》公布簡介之後就更是如此了――這樣的一部一聽就是悲劇的小說,怎麽和人家的去競爭?
不過她也對這小說帶有期待。
很快,帶著油墨芳香的《活著》就擺在了葛格的麵前。這本小說的封麵依然是葛格喜歡的風格,讓她對這本書多了點信心。
不過到底書是什麽樣的,還是要看具體的內容才行……
葛格開始往下看……最開始就看到了第一人稱,第一人稱的敘事雖然比較有局限性,但會有代入感,而且也有親切感。
“這文字,依然是《許三觀賣血記》那種樸實但一針見血的風格呀!”葛格在心裏琢磨著。
接著,往下看,葛格迅速發現視角變成了那個老人,正在想著李闊搞什麽鬼,又是第一人稱又是第三人稱的時候,她卻逐漸沉浸到了文字構築的情節之中……
很快,葛格就隨著這些文字經曆了福貴的一生。
什麽文學理論都不存在了,什麽故事類型也沒有了……
唯一剩下的,就是順著情節,感受到一股心靈的顫動,感覺眼角酸澀……
最開始的時候,比較中國化的世界,也是比較中國化的國情和背景。
一切伴隨著福貴的視角開始展開,他正在經曆戰火紛飛的年代,很快就過度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開始了各種各樣的運動或者變故。
於是,富貴身邊的人逐漸去世,他如同一個天煞孤星。
一個接著一個,讓人感覺好像和他有關係的人都會死一樣,於是,時間正在繼續,到了最後,陪著福貴隻剩下一頭老牛。
而這也是特別有中國風的畫麵:一個老頭,一條老牛,夕陽西下,他們彼此陪伴。都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會死,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反正人生已經沒有了盼頭,隻剩下活著。
看完這本書,從專業的角度來說,葛格覺得就是十分精巧,小說的敘事還有結構都達到了極致,很平滑,能夠讓人一直讀下去。而且,它節奏感還特別好,能夠讓人在應該難受的時候難受,之後略微沉澱一下,到該來的時候淚點也接踵而至。
而且他的各種描寫技法還相對比較樸素,並沒有在一些地方多做渲染,可是該來的感情依然排山倒海般會直接撲過來。而且小說還穿插了那麽多曆史事件,產生強烈的代入感,也讓這一切相互聯係起來。
但這隻是從小說技法來講,如果從個人的感覺來講,那就是一種深刻的無奈感,強烈的悲劇衝擊感,而在這衝擊之後,卻又會產生一種奇怪的溫暖。
情緒的交織還有一種無可避免的思索,就變成了葛格純讀者角度來講對這本書的感覺。
情緒的交織不用多說,主要就是一次次的死人,一次次的精神衝擊讓人無法抵擋。而思索就是發自內心的,盡管李闊並沒有刻意引導他們去思考,也沒有抱著腦門告訴你什麽道理,但任何人看到這些情節,都會產生一種思索。
人到底活著為了什麽呢?
是不是人活著就隻是為了活著?根本沒有其他目的?
反正動物的確就是這樣,活著就是為了活著,那人呢?
可是仔細思索一下,好像人活著真的以為隻是這樣。例如裏麵的福貴,在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和盼頭之後他依然活著。
生活隻是為了完成生活嗎?
得出這樣一個答案的話,會讓人覺得人活一世其實也沒有什麽獨特,與動物並無區別,但是仔細思索,中國曆史難道不是那樣的嗎?
中國人曆來都是比較溫和的,很多朝代,隻要不是到了實在沒有任何辦法的情況,一般都不會造反,隻要能活下去,哪怕是用最卑微的方式活下去,大家也不會造反。
這麽說來,這些人和福貴有什麽區別呢?
仔細想想,中國曆史上,和福貴這樣的人難道就沒有嗎?
想到這些,就會讓人忍不住在一種悲涼後陷入思維的無限展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