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從頭到尾都特別黑暗的小說,這也是我近幾年來比較喜歡的小說,李闊的這些小說都還是有些黑暗,包括最開始的《藥》,然後的《阿q正傳》,再都有些絕望,但與《變形記》並不一樣。[.超多好看小說]不過這些小說有個共同點,都是把人和人之間那些越來越淡漠甚至於病態的關係給揭露出來。但我個人相對來說還是《變形記》給我的壓抑絕望感更深。感覺《藥》和《阿q正傳》這兩篇小說從總體來講,四平八穩,要更好一些,但《變形記》直入最深入,讓人唏噓……”


    “李闊最近的小說都特別有感染力,要不大悲,要不大喜,或者穿插,《許三觀賣血記》就是從悲到喜的過程。而現在的《變形記》,我想李闊用外國名字和外國口吻,以及外國背景甚至還是一百年前的外國背景,應該是為了避免小說太過於真實讓人不適……”


    “用最黃疸的故事來展示最殘忍的真實,很難想象李闊到底是怎樣做到的這一切,不過《變形記》的確讓我看到了一種新小說類型的誕生。”


    ……評論在微薄上越來越多,而且參與討論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篇小說開始傳開了。


    比起其他的小說來講,《變形記》的故事是相對來說比較吸引人的。


    這篇小說最開始先聲奪人,創造了主角變成大甲蟲的環境與背景,純粹從情節來講,大家會比較關心接下來主角的變化,期待著他重新變成人,然後就會被主角麵臨的複雜條件給吸引,一直堅持往下看,到最後的結局……


    這樣的故事結構,自然也引來了更多人的觀看與討論。<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然而這篇小說很快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而且不再局限於這樣的大眾,而包括了許多文學理論的研究者和一些著名的文壇巨匠。


    他們都發現了這篇小說裏隱藏著的那些東西,也發現了這篇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以及為什麽吸引人的原因。


    “《變形記》是我最近幾年來甚至是幾十年來看到過的最不可思議的小說,我覺得這實在是太離奇了……李闊以一種十分獨特的藝術筆調,用象征、細節描寫等手法對‘人變成甲蟲事件’進行藝術再造,使作品呈現出荒誕、不可思議的基調。


    《變形記》中主人公的遭遇,其實是在那個物質極其豐裕、人情卻淡薄如紗的時代裏處於底層的小人物命運的象征。小說以主人公變為甲蟲這一荒誕故事,把世人唯利是圖、對金錢頂禮膜拜、對真情人性不屑一顧,最終被社會擠壓變形的現實反映得淋漓盡致……這是一個可怕的時代,然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個時代!”――《文學評論》主編賈樂。


    《文學評論》這本期刊在中國文壇上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賈樂也是一個相當有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所以他作為主編身份說的這種話,一下子就讓《變形記》有了一點高的格調。


    然而不僅如此,一大波名人們的點評紛紛到來,速度飛快!


    “我認為,《變形記》的思想十分深邃,通過變形,主人公渴望的反抗的目的部分達到了,最後卻通過主角變形以及最後的死亡,揭示了一個忽視了個體性存在的人不可避免的毀滅命運。我們也能夠從中看出一個作者對這個社會的深刻洞察。”――全國作協重要委員,毛建生。


    而《文學批評》雜誌,則是直接刊登了一篇著名文學評論員,文壇上響當當的人物梅玉林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題目就是:從敘事的角度探究《變形記》的文法創新。


    這篇文章裏,對《變形記》做了很深刻的敘事分析:


    “《變形記》有幾個特別獨特的地方,首先,《變形記》中敘述者視角就像一部攝影機一樣,客觀記錄著人物的言行,即使文本內容非常驚駭,李闊也保持不動聲色地冷靜觀察,甚至連他自己的感受都沒有留下來。其次就是小說裏敘事視角十分模糊,有時以主角的角度,有時以旁觀者的角度,交替模糊,讓小說變得更加超現實。最後就是李闊完全割裂了這篇小說的敘事空間,讓它變得很不完整,讓小說更加怪誕……我認為這已經是一種新小說類別的開端。”


    有了這種肯定,這篇小說在官方上的評定也變得越來越高。


    在年度作者大賽官網上,《變形記》的影響力也在以很快的速度增加,李闊這個人的人氣也飛快地拉開了華箏更大的一個距離。


    有太多人都在頂這篇小說。


    “《變形記》最令人震撼的是,李闊將冷酷推至極致的能力,他真正能夠做到在旁邊旁觀,不添加任何感情……我認為這是今年年度作者大賽開始以來最震撼的小說!”這個已經是年度作者大賽組委會一個特別重要的委員在微薄上的話,這個話也意味著李闊現在在年度作者大賽上更高地位的展開……


    《變形記》就這樣在官方和權威上被推崇,李闊這個名字,再次完成了晉級。


    隻不過,和這些推崇與讚譽相對,《變形記》在普通人眼睛裏卻不一定都是好的。


    有人首先就展開了自己的批評――


    “變形記的確是一篇讓人毛骨悚然的小說,但我依然覺得,李闊這種寫外國人故事外國人名字的小說不太好。也許就是受到了這些外國名字的感染,這裏麵描述的故事其實並沒有那麽中國化,中國並沒有經曆過那麽劇烈的工業革命時代,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肯定不是這樣,父母眼裏的孩子,基本上隻有愛,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個評論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共鳴,的確,有人覺得裏麵描述的那種關係並不妥當。


    不過很快就有人拿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現在社會難道不是那樣的嗎?久病床前無孝子難道不是這個意思嗎?至於背景,李闊都寫了外國人的從前,為什麽偏要往中國人身上扯呢?


    於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開始碰撞起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文豪巨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鍾離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鍾離江河並收藏重生之文豪巨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