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現在董宅的庫房跟地窖足夠,不然育苗的地方都不夠。
看完家裏的情況,一行人去了那片剛剛開墾的荒地。
幽王對於董長河的準備給予肯定,見周邊還有那麽多的荒地,知道這些荒地都是無主的,遂大方的說“這周邊的荒地都給你吧,到時候本王跟馮縣令說一聲。
今後足下幫助本王培育種子,本王要在封地上大麵積推廣這兩種作物。”
董長河喜不自勝,趕忙道謝“多謝殿下,學生一定不會讓殿下失望的,一定會好好利用這些土地,盡快培育出更多的土豆跟地瓜。也不枉殿下賞賜學生如此多的土地。”
曹大人也為董長河開心,他與董長河相處了這麽久,受其照拂,也有了感情,自是希望董家可以越來越好。他笑著朝董長河點點頭。
幽王欣慰的頷首“本王信你。”
或許是因曹大人最初的介紹,讓他先入為主,軒轅澈雖與董長河隻是初次見麵,但是對於他的學識與談吐還是給予肯定的。
得知這一季的土豆可以種七百畝地,地瓜可以種植七十畝地。
等到下一季的土豆就可以種植四千多畝地,如此董長河擁有的土地就不夠用了。
既然要大麵積的推廣土豆跟地瓜,那麽種子就至關重要。
與其交給那些不熟識這兩種作物的人種植,莫不如先交給董長河這個懂行的。
有了這兩季的土豆種跟地瓜種,先在長海縣推廣開來,就不是問題。
所以用這些無主的荒地換得董長河的配合,幽王認為很值得。
他也在私下裏跟曹大人了解過,董家的宅院是新建的,原先的三百畝地也是新開墾的,要是要董長河買荒地種植,董家未必能有足夠用的財力支持。
所以他也不能讓人家一個勁的投入,而沒有任何的好處,這也說不過去。
在父皇的封賞還未到達之前,他除了想到無償給予董長河荒地以外,又接著言道“等到秋收,本王會以每斤五文錢的價格收購這些土豆跟地瓜,三年內此價格與董家不變!”
董長河沒想到還有這麽大的好處在等著自己,趕忙施禮再次道謝“多謝殿下,在下一定不負所望,好好利用這些荒地,亦會對此價格守口如瓶。”
“將來這土豆跟地瓜的價格估計也就是一兩文,殿下的厚待賢弟可莫要忘記啊!”曹大人適時地提點。
董長河是個聰明人,他自是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他頷首,感激道“大人放心,學生是個明白人,絕對不會將此事宣揚出去的!”
曹大人點點頭,不再多言。
有了幽王的承諾,董長河敢放心大膽的做下去了,要知道投資這麽大的一片荒地,需要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不是幾十兩銀子的事情。
董家現今的家底要開墾四千畝的荒地,又蓋房子,再雇人種植管理,雖不用買地,但也需要接近上千兩的銀子,這些幾乎是董家的家底了。
做起來著實有些吃力。
如今有了幽王的許諾,秋季就可以收獲三萬多兩的銀子,且還是三年時間,三年的時間近二十萬兩的銀子可賺,這個買賣太合算了。
三年後董家又可以上一個台階了。
就他所知即便是自己的舅舅這些年經商,所積攢的家底也不過這些罷了。
自己不用加入商籍,就能得到如此大的好處,這不是天上掉餡餅,是什麽?
“聽聞足下現今還在水家莊做管事,為何不辭工,一心發展家裏的產業呢?”軒轅澈實在是好奇,遂隨口問了一嘴。
三人一邊走,一邊閑聊。
董長河也在考慮這個問題,隻是他不忍在這個時候辭工,畢竟去年的時候他剛剛收了水莊主給的銀子,且承諾了人家,現在馬上就是農忙的時候了,在這個時間辭工實在說不過去。
“當初學生剛剛放棄科考,正是年少輕狂的時候,水莊主沒有嫌棄我隻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毅然而然的雇傭了學生,且給的待遇相當優渥。
這份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水莊主身體一直都不好,又馬上是農忙時節,無論如何學生也要做完這一年,有始有終才是正理!”
董長河簡單的解釋一番,他也擔心幽王嫌棄自己對他交代的事情不上心。
頓了頓他接著道“不過學生已經跟水莊主說好了,從四月份開始我每日隻上半日的工,他會安排人手,慢慢的將學生手頭上的事情接手過去。
明年學生就可以正是辭工了。”
“足下做事有情有義,實屬難得。你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可曾想過為朝廷效力呢?”幽王佩服董長河的人品,對於他的解釋很容易就接受了,不過他想到了董長河的那位先祖,又問。
董長河露出一抹淒然的笑意“學生如何不想為朝廷效力呢?整個董家也有此心,隻不過我自幼就受身子拖累,征戰沙場是一個夢,隻能想想卻做不到。科考入仕又心有餘而力不足。
家父一直都希望董家的兒孫可以重新步入朝堂,為朝廷效力,可惜兄弟幾人,現今就唯有四弟還在讀書,還有望可以考個功名。
而我此生亦隻能如此了……”
“你的身體?”幽王雖聽曹大人提過,但是看董長河的樣子,身體應該是無礙的啊?他不由地駐足疑惑的看向董長河。
“足下身材魁梧,看上去康健的很,曹大人雖說過,但實在看不出有什麽。”
董長河解釋道“學生是個外強中幹的,不說別的,哪怕是簡單的熬夜,不用多久,就一晚上,我就得休息兩日才能緩過來。
雖然不用時常服藥,但若不是平時自己注重保養,估計早就沒有我這個人了!
就像內子養的烏雞,無論是下蛋,還是雞肉,都是留給學生吃的,為的也隻是想養好我的身子。
與內子結婚幾載,家中一切好的吃食,也都是留給學生的,在兩年前的時候,家中內子與小女還是一年中幾乎都見不到油星。”
。
看完家裏的情況,一行人去了那片剛剛開墾的荒地。
幽王對於董長河的準備給予肯定,見周邊還有那麽多的荒地,知道這些荒地都是無主的,遂大方的說“這周邊的荒地都給你吧,到時候本王跟馮縣令說一聲。
今後足下幫助本王培育種子,本王要在封地上大麵積推廣這兩種作物。”
董長河喜不自勝,趕忙道謝“多謝殿下,學生一定不會讓殿下失望的,一定會好好利用這些土地,盡快培育出更多的土豆跟地瓜。也不枉殿下賞賜學生如此多的土地。”
曹大人也為董長河開心,他與董長河相處了這麽久,受其照拂,也有了感情,自是希望董家可以越來越好。他笑著朝董長河點點頭。
幽王欣慰的頷首“本王信你。”
或許是因曹大人最初的介紹,讓他先入為主,軒轅澈雖與董長河隻是初次見麵,但是對於他的學識與談吐還是給予肯定的。
得知這一季的土豆可以種七百畝地,地瓜可以種植七十畝地。
等到下一季的土豆就可以種植四千多畝地,如此董長河擁有的土地就不夠用了。
既然要大麵積的推廣土豆跟地瓜,那麽種子就至關重要。
與其交給那些不熟識這兩種作物的人種植,莫不如先交給董長河這個懂行的。
有了這兩季的土豆種跟地瓜種,先在長海縣推廣開來,就不是問題。
所以用這些無主的荒地換得董長河的配合,幽王認為很值得。
他也在私下裏跟曹大人了解過,董家的宅院是新建的,原先的三百畝地也是新開墾的,要是要董長河買荒地種植,董家未必能有足夠用的財力支持。
所以他也不能讓人家一個勁的投入,而沒有任何的好處,這也說不過去。
在父皇的封賞還未到達之前,他除了想到無償給予董長河荒地以外,又接著言道“等到秋收,本王會以每斤五文錢的價格收購這些土豆跟地瓜,三年內此價格與董家不變!”
董長河沒想到還有這麽大的好處在等著自己,趕忙施禮再次道謝“多謝殿下,在下一定不負所望,好好利用這些荒地,亦會對此價格守口如瓶。”
“將來這土豆跟地瓜的價格估計也就是一兩文,殿下的厚待賢弟可莫要忘記啊!”曹大人適時地提點。
董長河是個聰明人,他自是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他頷首,感激道“大人放心,學生是個明白人,絕對不會將此事宣揚出去的!”
曹大人點點頭,不再多言。
有了幽王的承諾,董長河敢放心大膽的做下去了,要知道投資這麽大的一片荒地,需要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不是幾十兩銀子的事情。
董家現今的家底要開墾四千畝的荒地,又蓋房子,再雇人種植管理,雖不用買地,但也需要接近上千兩的銀子,這些幾乎是董家的家底了。
做起來著實有些吃力。
如今有了幽王的許諾,秋季就可以收獲三萬多兩的銀子,且還是三年時間,三年的時間近二十萬兩的銀子可賺,這個買賣太合算了。
三年後董家又可以上一個台階了。
就他所知即便是自己的舅舅這些年經商,所積攢的家底也不過這些罷了。
自己不用加入商籍,就能得到如此大的好處,這不是天上掉餡餅,是什麽?
“聽聞足下現今還在水家莊做管事,為何不辭工,一心發展家裏的產業呢?”軒轅澈實在是好奇,遂隨口問了一嘴。
三人一邊走,一邊閑聊。
董長河也在考慮這個問題,隻是他不忍在這個時候辭工,畢竟去年的時候他剛剛收了水莊主給的銀子,且承諾了人家,現在馬上就是農忙的時候了,在這個時間辭工實在說不過去。
“當初學生剛剛放棄科考,正是年少輕狂的時候,水莊主沒有嫌棄我隻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毅然而然的雇傭了學生,且給的待遇相當優渥。
這份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水莊主身體一直都不好,又馬上是農忙時節,無論如何學生也要做完這一年,有始有終才是正理!”
董長河簡單的解釋一番,他也擔心幽王嫌棄自己對他交代的事情不上心。
頓了頓他接著道“不過學生已經跟水莊主說好了,從四月份開始我每日隻上半日的工,他會安排人手,慢慢的將學生手頭上的事情接手過去。
明年學生就可以正是辭工了。”
“足下做事有情有義,實屬難得。你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可曾想過為朝廷效力呢?”幽王佩服董長河的人品,對於他的解釋很容易就接受了,不過他想到了董長河的那位先祖,又問。
董長河露出一抹淒然的笑意“學生如何不想為朝廷效力呢?整個董家也有此心,隻不過我自幼就受身子拖累,征戰沙場是一個夢,隻能想想卻做不到。科考入仕又心有餘而力不足。
家父一直都希望董家的兒孫可以重新步入朝堂,為朝廷效力,可惜兄弟幾人,現今就唯有四弟還在讀書,還有望可以考個功名。
而我此生亦隻能如此了……”
“你的身體?”幽王雖聽曹大人提過,但是看董長河的樣子,身體應該是無礙的啊?他不由地駐足疑惑的看向董長河。
“足下身材魁梧,看上去康健的很,曹大人雖說過,但實在看不出有什麽。”
董長河解釋道“學生是個外強中幹的,不說別的,哪怕是簡單的熬夜,不用多久,就一晚上,我就得休息兩日才能緩過來。
雖然不用時常服藥,但若不是平時自己注重保養,估計早就沒有我這個人了!
就像內子養的烏雞,無論是下蛋,還是雞肉,都是留給學生吃的,為的也隻是想養好我的身子。
與內子結婚幾載,家中一切好的吃食,也都是留給學生的,在兩年前的時候,家中內子與小女還是一年中幾乎都見不到油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