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在天朝曆史中很早就有了,一樣吃食流傳了千年,還被人們所認可,足見這種吃食的價值。
古老的做豆腐的方法也不算繁瑣。
先將大豆挑出那些飽滿的。
因為大豆是在場院裏用一種叫做連棧的工具打出來的,所以收集豆子的時候會混入一些砂石跟豆莢。
所以挑大豆的時候用的是敞口的簸箕。先用簸箕將較輕的豆莢等物簸出去,然後湧動著簸箕裏的豆子,飽滿成熟的就會自動滾出來,剩在簸箕裏的就是那些破碎的豆子跟石子了。
然後再手工挑一次,找出那些殘次的豆子,或者發黑的。
最後用水清洗浸泡。
待到豆子泡開之後,用石磨將其磨出白色的豆漿。
然後將木架掉到大鍋上方的鉤子上。
一般的農家大鍋的上方屋梁上都會垂下一根鉤子,這鉤子的作用就是做豆腐的時候使用的。
木架的四角幫上麻布的一角,然後將磨出來的豆漿倒入幹淨的麻布兜裏,晃悠木架,豆渣會留在麻布兜裏,豆漿則流到下方的鍋中。
如此反複,直到沒有豆漿流出,然後加柴煮豆漿。
鹵水點豆腐是一項技術活,鹵水的多少決定了豆腐的老或者嫩。
豆漿點成豆腐腦後,盛入提前預備好的木盒中,木盒裏墊上幹淨的麻布,盛滿木盒,在上麵覆蓋麻布,最後壓上木板,豆腐就做成了。
等到豆腐定型,水分擠壓的差不多之後,再切成四方塊。
一些切成小的四方塊,拿到外邊做成凍豆腐,一部分切塊用豆油榨成豆腐泡,一部分醃漬成鹹豆腐,最後留下鮮豆腐先吃。
董長河負責做豆腐。
雲氏負責的是做豆包,蒸饅頭、做年糕。
做豆包,長海縣這裏都是用白麵跟豆麵混合做皮,紅豆煮熟壓成豆泥,加入適量的白糖,然後包成拳頭大的豆包,再上鍋裏蒸熟。
蒸饅頭也不簡單,因為不但要做圓圓的白饅頭,還要做一些個花樣,比如鯉魚的、盤蛇的模樣、桃子形狀的。
鯉魚象征著年年有餘。盤蛇的當地人稱之為“神蟲”,寓意著兒孫聰慧,家中後繼有人。桃子形狀的則象征著家中的老人長壽無災。
白饅頭上麵要鑲嵌一顆大棗,鯉魚的嘴裏叼著大棗,盤蛇的嘴裏也要咬著一顆大棗,桃子的雖不放大棗,卻要配上兩葉綠色的桃葉,當然是用麵做成的。
雲氏的手很巧,做出來的花樣饅頭看著就栩栩如生。
這些饅頭是要用來祭祀用的,祭祀之後才能吃掉。
至於蒸年糕用的則是大黃米或者糯米。
這兩樣米磨成麵,然後加上泡發的紅豆,混合後蒸成年糕,最後切成長方形的塊。然後凍實。吃的時候在蒸屜中再蒸一次就行。
預備好這些傳統的吃食,最後就是殺年豬。
殺年豬一般都在臘月的最後幾天。
大多數的人家都希望豬能多養上幾日,多養出幾斤肉來。
今年董家的兩頭豬都很肥,每頭都超過了三百斤。
殺豬的活計不是誰都能做的,董家就董長江會幹這個活。
過了小年,董家才有時間殺豬。
自己養了一年的肥豬就要命喪黃泉了,雪兒心裏有些不好受。
董長河今年殺年豬請了不少朋友,自家的親友就不說了,最主要的是他請了馮縣令一家,還有水莊主。
為此董家殺年豬這一天很是熱鬧。
不管馮縣令一家會不會來,董長河提前是做足了準備的。
五更天不到,董長江跟餘下的兩兄弟就上門了,董秀才兩口子跟董長春也親自過來幫忙。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農家殺年豬是一年中的大事。
很多家不舍得吃肉,會將整頭豬賣給殺豬的商販,或者自家殺完賣給商販。
豬肉一般的價格維持在生豬三到六文一斤之間,宰殺出來的豬肉價格一般都會高於七文,大約在七到十二文一斤之間。
平時較低七到十文,過節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十到十二文之間的價格。
所以即便在平時一頭豬的生豬價格也是在一兩銀子左右,若是一家可以養兩頭豬,幾乎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半數收入。
因而普通的農家最少也會養一頭豬,大不了就是費些功夫養一場而已。
在普通的農家即便是刷鍋的潲水也是不舍得倒掉的,用來喂豬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董長河還請來了孫叔跟吳叔這兩個鄰居前來幫忙。
幾個成年男人一起用棍子跟麻繩將兩頭豬捆綁起來,後院中已經用木板跟木樁,架起兩張臨時的木桌。
將兩頭豬四腳朝天的放到木桌上。
然後在前方的地下放兩個大瓦盆,殺豬的時候是一刀捅在其脖子的動脈上,溫熱鮮紅的豬血隨之如泉湧,流入瓦盆。
為了不讓豬血凝固的那麽快,會一邊接著豬血,一邊用秸稈攪拌。
待不再有血流出來,將兩盆豬血倒入一處,以最快的速度放到火炕上,然後蓋上厚厚的被子。等著腸子洗幹淨之後,留作灌血腸之用。
在古代麵粉是很金貴的東西,一般的人家是不舍得吃的。即便如董家這般頗有家資的人家,一年中吃純粹麵粉的時候也是有數的。
大都數吃的都是麵粉攙著豆麵、高粱麵等等。
所以用來洗豬場的就是最常見的草木灰了。
不過草木灰清洗的豬場也很幹淨,幾乎也聞不出什麽太大的異味。
在清洗豬腸之前,先要將豬腸上附帶的豬白油撕下來,等到焅豬大油的時候順便就煉了。很多人專門喜歡豬腸上的白油焅出來的油渣,吃起來特別的香。
從前雪兒學過庖丁解牛的典故,如今親眼得見董長江解豬,她才知道什麽叫真正的“庖丁解牛”。
董長江手下的殺豬刀是特製的,尖尖的刀尖,鋒利的刀刃,薄薄的刀片很快就將豬頭跟四個豬蹄割下來,然後將豬皮剝下,就連一絲一毫的豬肉都沒有浪費。
豬皮剝下之後,開始肢解豬肉,豬內髒取出之後,將豬按照身上的各個部位肢解出來。
古老的做豆腐的方法也不算繁瑣。
先將大豆挑出那些飽滿的。
因為大豆是在場院裏用一種叫做連棧的工具打出來的,所以收集豆子的時候會混入一些砂石跟豆莢。
所以挑大豆的時候用的是敞口的簸箕。先用簸箕將較輕的豆莢等物簸出去,然後湧動著簸箕裏的豆子,飽滿成熟的就會自動滾出來,剩在簸箕裏的就是那些破碎的豆子跟石子了。
然後再手工挑一次,找出那些殘次的豆子,或者發黑的。
最後用水清洗浸泡。
待到豆子泡開之後,用石磨將其磨出白色的豆漿。
然後將木架掉到大鍋上方的鉤子上。
一般的農家大鍋的上方屋梁上都會垂下一根鉤子,這鉤子的作用就是做豆腐的時候使用的。
木架的四角幫上麻布的一角,然後將磨出來的豆漿倒入幹淨的麻布兜裏,晃悠木架,豆渣會留在麻布兜裏,豆漿則流到下方的鍋中。
如此反複,直到沒有豆漿流出,然後加柴煮豆漿。
鹵水點豆腐是一項技術活,鹵水的多少決定了豆腐的老或者嫩。
豆漿點成豆腐腦後,盛入提前預備好的木盒中,木盒裏墊上幹淨的麻布,盛滿木盒,在上麵覆蓋麻布,最後壓上木板,豆腐就做成了。
等到豆腐定型,水分擠壓的差不多之後,再切成四方塊。
一些切成小的四方塊,拿到外邊做成凍豆腐,一部分切塊用豆油榨成豆腐泡,一部分醃漬成鹹豆腐,最後留下鮮豆腐先吃。
董長河負責做豆腐。
雲氏負責的是做豆包,蒸饅頭、做年糕。
做豆包,長海縣這裏都是用白麵跟豆麵混合做皮,紅豆煮熟壓成豆泥,加入適量的白糖,然後包成拳頭大的豆包,再上鍋裏蒸熟。
蒸饅頭也不簡單,因為不但要做圓圓的白饅頭,還要做一些個花樣,比如鯉魚的、盤蛇的模樣、桃子形狀的。
鯉魚象征著年年有餘。盤蛇的當地人稱之為“神蟲”,寓意著兒孫聰慧,家中後繼有人。桃子形狀的則象征著家中的老人長壽無災。
白饅頭上麵要鑲嵌一顆大棗,鯉魚的嘴裏叼著大棗,盤蛇的嘴裏也要咬著一顆大棗,桃子的雖不放大棗,卻要配上兩葉綠色的桃葉,當然是用麵做成的。
雲氏的手很巧,做出來的花樣饅頭看著就栩栩如生。
這些饅頭是要用來祭祀用的,祭祀之後才能吃掉。
至於蒸年糕用的則是大黃米或者糯米。
這兩樣米磨成麵,然後加上泡發的紅豆,混合後蒸成年糕,最後切成長方形的塊。然後凍實。吃的時候在蒸屜中再蒸一次就行。
預備好這些傳統的吃食,最後就是殺年豬。
殺年豬一般都在臘月的最後幾天。
大多數的人家都希望豬能多養上幾日,多養出幾斤肉來。
今年董家的兩頭豬都很肥,每頭都超過了三百斤。
殺豬的活計不是誰都能做的,董家就董長江會幹這個活。
過了小年,董家才有時間殺豬。
自己養了一年的肥豬就要命喪黃泉了,雪兒心裏有些不好受。
董長河今年殺年豬請了不少朋友,自家的親友就不說了,最主要的是他請了馮縣令一家,還有水莊主。
為此董家殺年豬這一天很是熱鬧。
不管馮縣令一家會不會來,董長河提前是做足了準備的。
五更天不到,董長江跟餘下的兩兄弟就上門了,董秀才兩口子跟董長春也親自過來幫忙。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農家殺年豬是一年中的大事。
很多家不舍得吃肉,會將整頭豬賣給殺豬的商販,或者自家殺完賣給商販。
豬肉一般的價格維持在生豬三到六文一斤之間,宰殺出來的豬肉價格一般都會高於七文,大約在七到十二文一斤之間。
平時較低七到十文,過節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十到十二文之間的價格。
所以即便在平時一頭豬的生豬價格也是在一兩銀子左右,若是一家可以養兩頭豬,幾乎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半數收入。
因而普通的農家最少也會養一頭豬,大不了就是費些功夫養一場而已。
在普通的農家即便是刷鍋的潲水也是不舍得倒掉的,用來喂豬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董長河還請來了孫叔跟吳叔這兩個鄰居前來幫忙。
幾個成年男人一起用棍子跟麻繩將兩頭豬捆綁起來,後院中已經用木板跟木樁,架起兩張臨時的木桌。
將兩頭豬四腳朝天的放到木桌上。
然後在前方的地下放兩個大瓦盆,殺豬的時候是一刀捅在其脖子的動脈上,溫熱鮮紅的豬血隨之如泉湧,流入瓦盆。
為了不讓豬血凝固的那麽快,會一邊接著豬血,一邊用秸稈攪拌。
待不再有血流出來,將兩盆豬血倒入一處,以最快的速度放到火炕上,然後蓋上厚厚的被子。等著腸子洗幹淨之後,留作灌血腸之用。
在古代麵粉是很金貴的東西,一般的人家是不舍得吃的。即便如董家這般頗有家資的人家,一年中吃純粹麵粉的時候也是有數的。
大都數吃的都是麵粉攙著豆麵、高粱麵等等。
所以用來洗豬場的就是最常見的草木灰了。
不過草木灰清洗的豬場也很幹淨,幾乎也聞不出什麽太大的異味。
在清洗豬腸之前,先要將豬腸上附帶的豬白油撕下來,等到焅豬大油的時候順便就煉了。很多人專門喜歡豬腸上的白油焅出來的油渣,吃起來特別的香。
從前雪兒學過庖丁解牛的典故,如今親眼得見董長江解豬,她才知道什麽叫真正的“庖丁解牛”。
董長江手下的殺豬刀是特製的,尖尖的刀尖,鋒利的刀刃,薄薄的刀片很快就將豬頭跟四個豬蹄割下來,然後將豬皮剝下,就連一絲一毫的豬肉都沒有浪費。
豬皮剝下之後,開始肢解豬肉,豬內髒取出之後,將豬按照身上的各個部位肢解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