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長河心裏這個大侄子他一直都很喜歡。
大侄子長的像老董家的人,小小的少年在十裏八鄉也是相當出挑的。
他作為一個有長遠目光的人,很希望董家多出幾個讀書人。
可惜他們這一代如今能繼續考功名的隻剩下四弟。
而下一代董成義是領頭人,若是他能考取功名,勢必會給下邊的小的帶個好頭。
這就像行軍打仗一樣,隻要搖旗呐喊的那個衝在最前麵,後麵衝殺的士兵才會更加的勇猛。
董成義智商不差,唯獨是因為是自己爹娘的第一個大孫子,所以被嬌慣的有些個性。
不善言辭,性子過於內向,性格過於執拗,這樣的性子根本不適合在官場上發展。
他很希望隨著年紀的增長,董成義的性子會有所改善。
董成義也很喜歡自己的二叔,他問話自己不能不答,於是悶悶的言道:“是要下場的,應該能考上。”
董長河笑了:“當年二叔考童生試的時候可是場場都名列前茅的,成義有沒有把握跟二叔一樣?”
董成義眼睛看著前方,心裏沒有底氣,呐呐道:“成義沒有二叔的水平。”
“哈哈哈……怯場可不行啊!畏戰可是兵家大忌。
所謂考場如戰場,若是沒有必勝的勇氣跟決心那可不行。我們董家的老祖可是曾經叱吒朝堂的風雲人物。
作為老祖的後人,即便達不到老祖當年的程度,但也要有他的風采。”董長河諄諄教導,就像一個父親一樣。
這讓董成義心中感到微暖。自己的父親根本不會跟自己說這些,頂多就是要他好好讀書,不要辜負爺爺的教導。
他從來沒有這樣一刻,希望自己是二叔的兒子。
“二叔放心,成義會努力的。”這已經是他能給出的最大承諾了。即便是如此簡單的話,他說的時候也是臉頰紅紅的。不是被曬紅的,是被羞紅的。
侄子畢竟是侄子,不是自己可以隨便教導的兒子。董長河心下可惜:可惜了一個聰明的小子,被自己父親教成了悶性子。
自己今日也是多話了,畢竟是長兄的兒子,無論如何哪有當著兄長的麵教育人家兒子的?
遂董長河跟董長江又說起了別的話題。
“長兄,舅舅那裏,還有二姨那裏的節禮你可送去了?”
秦氏兄弟姐妹共三人,秦氏是長姐,下邊有一個妹妹,排行第二,人稱二秦。最小的是弟弟秦豐澤,外號秦三兒。
妹妹二秦腿有殘疾。是秦氏的娘不小心摔了孩子,在繈褓中就斷了一條腿。因而落下了殘疾。
當年秦老爺子獲罪流放,妻子得知後快速的將兩個女兒嫁了出去,將兒子托付給族叔照顧。
然後在丈夫身死後,她也自殺了。
當時秦氏因與董秀才從小就定了娃娃親,所以很快就出嫁了。二秦當時沒有定親,匆忙嫁給了前金家溝的諸葛家為媳。
諸葛氏世代居住在靠近長海縣縣城的金家溝,金家溝分前金家溝跟後金家溝。
前金家溝居住的大都是諸葛氏的族人,後金家溝居住的以蕭家族人為眾。
這二秦所嫁的丈夫是個鰥夫,年齡有些大,最大的好處就是為人不錯,且其原配妻子沒有為他生下一兒半女的。
雖然家境貧困,卻是個上無老下無小的普通農民,且在秦家當時的情境下,不怕受到牽連,也不嫌棄二秦瘸了一條腿,更不嫌棄她沒有嫁妝。很快就將當時的二秦娶進家門。
也許這小秦氏的命途真的坎坷,沒過沒幾年,丈夫就因病去世。她年紀輕輕就守了寡,那些年她過的十分不易。
獨自一人將幾個孩子拉扯長大,不是長姐秦氏跟弟弟秦三兒那時候一直接濟著,日子都過不下去了。
如今二秦的三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諸葛智,在長海縣開了一家酒樓。他的兩個哥哥都在為他打工,老大諸葛聰負責酒樓的采買,老二諸葛慧負責掌管諸葛智發家的那個小酒館。
兄弟三人團結一心,這才讓二秦的日子好過些。
二秦還生了一個女兒諸葛穎,如今已經出嫁。其丈夫在諸葛智的酒樓中做賬房。
秦三兒年少時因為家境好,是個被嬌養長大的孩子。
上麵又有兩個姐姐寵著,形成了他霸道的性格。
家破人亡之後,他在一夜之間長大,雖有族叔照看,但也是受了很多的苦。
秦老爺子活著的時候對其是給予厚望的,因而那時候的他是一直就讀與私塾的。
可惜一夕之間他失去了一切,族叔可以照顧他,卻也是兒女眾多,根本無力供其繼續讀書,因而不得不他棄文從商。
他自己在長海縣從無到有殺出一條商路來,如今已經成為長海縣有名的商賈。
他對自己的兩個姐姐還算不錯,當年他從商所用的第一筆銀子就是董秀才給他的,因而他對這個大姐夫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所以秦氏的幾個孩子與兩家的表兄弟跟表姐妹關係處的都不錯。
過節的時候董長河都會給自己的舅舅跟二姨送去節禮,去問一聲安。
而秦氏每年都會囑咐幾個兒子,多與自己的妹妹跟弟弟走動,就怕幾個兒子跟自己這兩個唯一的娘家親人生疏了。
如此董長河才會對董長江有此一問。
董長江抿抿嘴言道:“我沒去,之前端午的時候,我囑咐老三到時候幫我帶些節禮過去。老三不能忘的。”
董長河搖搖頭,恨鐵不成鋼的說道:“兄長,你要二弟說你什麽好!
這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處處來的,不是一盒子禮物就能打發的。老三這一點就比你強多了,哪次節日老三都會親自上門,將來有個什麽事才好開口。
你即便不為別的,為了成義的將來,你也不該斷了這兩門親。”
這個時代雖然重農輕商,但是受前朝的影響,人們並不排斥商人。
舅舅當年也是沒有辦法,這才棄文從商,但是,是個金子放到哪裏都能發光。即便是從商了,也會做得很好。
大侄子長的像老董家的人,小小的少年在十裏八鄉也是相當出挑的。
他作為一個有長遠目光的人,很希望董家多出幾個讀書人。
可惜他們這一代如今能繼續考功名的隻剩下四弟。
而下一代董成義是領頭人,若是他能考取功名,勢必會給下邊的小的帶個好頭。
這就像行軍打仗一樣,隻要搖旗呐喊的那個衝在最前麵,後麵衝殺的士兵才會更加的勇猛。
董成義智商不差,唯獨是因為是自己爹娘的第一個大孫子,所以被嬌慣的有些個性。
不善言辭,性子過於內向,性格過於執拗,這樣的性子根本不適合在官場上發展。
他很希望隨著年紀的增長,董成義的性子會有所改善。
董成義也很喜歡自己的二叔,他問話自己不能不答,於是悶悶的言道:“是要下場的,應該能考上。”
董長河笑了:“當年二叔考童生試的時候可是場場都名列前茅的,成義有沒有把握跟二叔一樣?”
董成義眼睛看著前方,心裏沒有底氣,呐呐道:“成義沒有二叔的水平。”
“哈哈哈……怯場可不行啊!畏戰可是兵家大忌。
所謂考場如戰場,若是沒有必勝的勇氣跟決心那可不行。我們董家的老祖可是曾經叱吒朝堂的風雲人物。
作為老祖的後人,即便達不到老祖當年的程度,但也要有他的風采。”董長河諄諄教導,就像一個父親一樣。
這讓董成義心中感到微暖。自己的父親根本不會跟自己說這些,頂多就是要他好好讀書,不要辜負爺爺的教導。
他從來沒有這樣一刻,希望自己是二叔的兒子。
“二叔放心,成義會努力的。”這已經是他能給出的最大承諾了。即便是如此簡單的話,他說的時候也是臉頰紅紅的。不是被曬紅的,是被羞紅的。
侄子畢竟是侄子,不是自己可以隨便教導的兒子。董長河心下可惜:可惜了一個聰明的小子,被自己父親教成了悶性子。
自己今日也是多話了,畢竟是長兄的兒子,無論如何哪有當著兄長的麵教育人家兒子的?
遂董長河跟董長江又說起了別的話題。
“長兄,舅舅那裏,還有二姨那裏的節禮你可送去了?”
秦氏兄弟姐妹共三人,秦氏是長姐,下邊有一個妹妹,排行第二,人稱二秦。最小的是弟弟秦豐澤,外號秦三兒。
妹妹二秦腿有殘疾。是秦氏的娘不小心摔了孩子,在繈褓中就斷了一條腿。因而落下了殘疾。
當年秦老爺子獲罪流放,妻子得知後快速的將兩個女兒嫁了出去,將兒子托付給族叔照顧。
然後在丈夫身死後,她也自殺了。
當時秦氏因與董秀才從小就定了娃娃親,所以很快就出嫁了。二秦當時沒有定親,匆忙嫁給了前金家溝的諸葛家為媳。
諸葛氏世代居住在靠近長海縣縣城的金家溝,金家溝分前金家溝跟後金家溝。
前金家溝居住的大都是諸葛氏的族人,後金家溝居住的以蕭家族人為眾。
這二秦所嫁的丈夫是個鰥夫,年齡有些大,最大的好處就是為人不錯,且其原配妻子沒有為他生下一兒半女的。
雖然家境貧困,卻是個上無老下無小的普通農民,且在秦家當時的情境下,不怕受到牽連,也不嫌棄二秦瘸了一條腿,更不嫌棄她沒有嫁妝。很快就將當時的二秦娶進家門。
也許這小秦氏的命途真的坎坷,沒過沒幾年,丈夫就因病去世。她年紀輕輕就守了寡,那些年她過的十分不易。
獨自一人將幾個孩子拉扯長大,不是長姐秦氏跟弟弟秦三兒那時候一直接濟著,日子都過不下去了。
如今二秦的三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諸葛智,在長海縣開了一家酒樓。他的兩個哥哥都在為他打工,老大諸葛聰負責酒樓的采買,老二諸葛慧負責掌管諸葛智發家的那個小酒館。
兄弟三人團結一心,這才讓二秦的日子好過些。
二秦還生了一個女兒諸葛穎,如今已經出嫁。其丈夫在諸葛智的酒樓中做賬房。
秦三兒年少時因為家境好,是個被嬌養長大的孩子。
上麵又有兩個姐姐寵著,形成了他霸道的性格。
家破人亡之後,他在一夜之間長大,雖有族叔照看,但也是受了很多的苦。
秦老爺子活著的時候對其是給予厚望的,因而那時候的他是一直就讀與私塾的。
可惜一夕之間他失去了一切,族叔可以照顧他,卻也是兒女眾多,根本無力供其繼續讀書,因而不得不他棄文從商。
他自己在長海縣從無到有殺出一條商路來,如今已經成為長海縣有名的商賈。
他對自己的兩個姐姐還算不錯,當年他從商所用的第一筆銀子就是董秀才給他的,因而他對這個大姐夫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所以秦氏的幾個孩子與兩家的表兄弟跟表姐妹關係處的都不錯。
過節的時候董長河都會給自己的舅舅跟二姨送去節禮,去問一聲安。
而秦氏每年都會囑咐幾個兒子,多與自己的妹妹跟弟弟走動,就怕幾個兒子跟自己這兩個唯一的娘家親人生疏了。
如此董長河才會對董長江有此一問。
董長江抿抿嘴言道:“我沒去,之前端午的時候,我囑咐老三到時候幫我帶些節禮過去。老三不能忘的。”
董長河搖搖頭,恨鐵不成鋼的說道:“兄長,你要二弟說你什麽好!
這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處處來的,不是一盒子禮物就能打發的。老三這一點就比你強多了,哪次節日老三都會親自上門,將來有個什麽事才好開口。
你即便不為別的,為了成義的將來,你也不該斷了這兩門親。”
這個時代雖然重農輕商,但是受前朝的影響,人們並不排斥商人。
舅舅當年也是沒有辦法,這才棄文從商,但是,是個金子放到哪裏都能發光。即便是從商了,也會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