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轉枯,枝頭逐漸凋零。城內冷索蕭條,已是冬月光景。
西市繁華的商街不遠,一處熱鬧的小館。郭臨穿著灰夾長襖,坐在門口擺放的矮凳上拍著沾灰的靴麵。路過的行人見到她,揚手招了招:“郭將軍早啊。”
她結果老板遞來的鮮湯餛飩,迴頭一笑:“早!”
天色大亮,行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有漢子方一進館,瞧見她徑直大咧地坐來對麵:“郭將軍今日又沒上朝啊?大齊上下,獨您這般自在!”
郭臨瞟他一眼,提起酒壺倒了一碗熱乎米酒遞去。那大漢樂嗬嗬地接過,也不客氣,仰頭便飲。
十多天前,楚王卸甲離京。世子奏稱盡孝,懇請一年之期伴在父母身側,護衛他們雲遊四方。自此之後,皇帝派來刺殺她的人手果然少了許多。反倒是她傷懷與楚王、王妃的告別,行事沒有再如那日的咄咄逼人。隻是偶爾還會穿了朝服,跟著陳聿修一道站在首列,打著哈欠冷眼地看眾臣戰戰兢兢地請奏。
神武一案,蘇恭翎被關進了刑部大牢,大理寺重新立案調查。前日大理寺少卿出城,往朔方查案,儀仗聲勢浩大。聽說還派了太常寺的官員,去將朔方百姓自建的神武祠休整加建。
這些日子,郭臨閑來無事,時常換了常服走在街頭,似在迴味過去京兆尹時的歲月。百姓們比起朝臣,接受得更快。到底戰死、複活都是聽說來的。活生生的人站在眼前,才最真切實在。有膽大的當麵問她戰場驚險,她撚去血腥的不談,講了講並州水淹三軍。
禦史參她向無知百姓傳廣戰爭機密的折子在禦書房堆了老高。淩煙閣中議事,陳聿修輕描淡寫道:“郭將軍是太閑了,陛下不如讓他繼續統軍。”
一句話便堵了迴去。禦史是消停了,朝上卻議論漸起。不是在說魏王殿下一手重建的神武軍可能不保,便是說起,被陛下送到皇覺寺祈福的小太孫,要迴京了。
“聽說今晚宮中盛宴,百官到場,為太孫接風洗塵?”喝湯的功夫,早憩的鄰桌客人們也湊了過來,小聲道,“聖上也是偏心,將軍都迴來這麽久了,也不見為將軍設宴……”
郭臨笑了笑,沒有說話。思緒幽幽飄迴昨晚……“筵席上隻能為你爭出半刻時間,見了玉鏘有話快說。”白子毓丟下這句話,就匆匆走了。
縱然隻有這些,她也已經很感激了。白家畢竟是舉族投靠的皇帝,他身為少主,背著一族人的身家性命,能為她做到這個地步,已是仁至義盡。
夜幕尚未完全降臨,郭臨儀裝完備,坐在馬車上。見陳聿修的馬車從側旁駛過,她挽起車簾吩咐幾句,車夫聽命,揮鞭駕車跟在後麵。
“緊張嗎?”她垂眼看著身旁雙寧,微微一笑,“不用怕,宮中不過就是一處地方。到時候跟在我身後就行,記得稱唿別錯……”
“是,少爺!”雙寧用力點點頭。片刻又絞著手帕,躊躇發問:“少爺,雙寧一直聽你們說‘玉鏘’……是指宮中的太孫殿下麽?”
“不錯,他是太孫,也是我的義子。”郭臨摸了摸她軟軟的額發,眸光漸漸溫和,“他隻比你小了幾歲,我已經很久沒見到他了。也不知道,他如今長成了什麽模樣?”
“少爺。”帳簾外車夫低聲喚道。
“什麽事?”
“前邊街旁停著魏王府的馬車,丞相傳話來,問少爺需不需要停車一見。”
郭臨撫在雙寧頭頂的手一頓,緩緩收迴。“不必了,宮中一樣能見到。”
“是。”
兩輛馬車奔馳不歇,順暢地穿過街道。揚起的風吹皺了道旁的停駐的馬車車簾,譚伯聽著那車輪漸遠,放下窗簾,抬首蹙眉:“殿下。”
長袖之下,捏著扇柄的修長手指已然發白。
宮燈一盞一盞朝後掠去,雙寧碎步跟在郭臨身後,看著兩旁不斷有人朝這邊躬身施禮,慌忙跟著俯下頭。
“說起來,自升將軍後,還未來過麟德殿參加宮宴。”
陳聿修聞言含眸一笑:“你不過是不習慣昔日的老臣不見,換做是自己,行到何處,都為人矚目罷了。”
郭臨嘻嘻一笑,不遠處有人喊了聲“丞相大人”。陳聿修望見是淩煙閣的侍從,便抬腳行去。郭臨望著他的背影,半晌眨了眨眼,收迴神思。牽起雙寧的手,繼續朝前走。
“見過郭將軍。”
“嗯。”郭臨隨意點頭,正要往內走去,橫地一道身影插來:“且慢。”
“禦前不可佩劍,爾……啊郭將軍?!”擋路的青年羽林衛待看清郭臨的臉,惶恐下拜。
“一品大將可佩劍麵聖的規矩,你們一向沒怎麽碰過,本將不怪。”郭臨清清嗓子,緩聲道,“隻是日後本將宮中行走,你們上上下下再來攔個十幾二十迴,誤了本將的事……”
“小人不敢。”
郭臨輕哼一聲,也不再看羽林衛,徑直穿過宮門。近旁無人,郭臨這才舒了口氣,笑望著雙寧,小聲噓道:“你看,立威也不是件容易事。”
夜色沉暗,往來殿中的大臣逐漸絡繹。一道尖嗓高宣自牆外聲起:“太孫殿下到——”
郭臨緩緩迴過頭,大臣們擁擠退讓,空出殿中一條道來。透過人影重重,兩個褐衣侍衛打頭進殿,隨後的少年銀縷繡領,金絲玉帶,翩然而行。
逸翰神飛,天姿毓秀。她忍不住緩緩歎息,眸間幾乎泛起氤氳。“少爺,這就是太孫殿下嗎?”雙寧拉著她的手小聲問。
卻在這時,有人自身旁經過,撞到了肩膀。郭臨後退一步站穩,手中已經多了一卷小紙。
她悄然退到殿角,側身在陰影中攤開紙條。“西南月吟閣。”她抬起頭,望向在一圈恭維中禮節應對的玉鏘,將紙條捏入掌心,碾成塵屑。
筵會開席,陳聿修跟在皇帝身後走進殿中。望向安坐席位的郭臨,見她微微點頭,這才繼續隨走到禦座下。
郭臨收迴目光,忍不住又看向玉鏘。一隊穿行的太監剛剛走過,正好露出一雙灼灼望來的少年俊眸。她驀然一驚,目光須臾柔軟,嘴角不知不覺,噙上一抹笑意。處在四周的杯光交錯、阿諛奉承中,溫婉得別樣醒目。
玉鏘鼻尖一酸,不禁慌忙垂下頭。身畔白鷺細心瞧見,低聲喚問:“殿下?”
“白鷺……這不是夢,”顫抖的音調隱忍,蓋在膝上的手緊握成拳,“爹爹……當真迴來了。”
白鷺聞言和白鷲對視一眼,一齊朝前望去。郭臨正坐席上,一手斟酒,一手撐膝,灑然隨意地聽著身旁殿監的敘話。“好氣度,動移之間,都是攻守相宜的姿態。難怪少主說我們的武功,遠不及郭將軍。”白鷲歎了一聲,見白鷺還在抿唇細盯,眸光幽深,不由笑道,“你若是不服,改日可上門領教。”
“領教?”白鷺哼聲道,“殿下的爹爹,我哪有膽子上去……”白鷲聞言,苦笑著搖了搖頭。他知道白鷺與玉鏘相處兩年,早已於玉鏘有了母子之情。乍一看到郭臨,竟還起了別扭情緒。
“哈哈,”身旁有人撫掌大笑起來,卻是坐的最近的祿親王。他討好地望了玉鏘一眼,拱手朝向上座:“皇兄,玉鏘侄孫既已歸來,您不如也順便全了他一片孝儒之心啊。郭將軍怎麽說也是玉鏘侄孫的義父,至今還未相認也太……”
“祿親王爺。”郭臨突然沉聲打斷他,臉上笑意漸去。冷聲道,“‘義父’二字,本將沾的是義,而非父,您莫要想錯了。”
“唉,郭將軍謙虛。”祿親王捋了捋胡須,不以為意,“若不是你啊,當年收緝鎮國侯府時多留了個心眼,從灶台下抱出了他,皇兄哪能就認迴這麽優秀的嫡孫呢,嗯?哈哈哈哈……”
郭臨閉上眼,長吸一口氣,左手一熱,是陳聿修握了過來。她看他一眼,抬手倒滿一杯酒,遞給雙寧:“你慢慢端著,去給太孫殿下。”雙寧懵懂地接過,小心翼翼地走下席位。
望著雙寧的背影,她重新斟上一杯,站起身來。
義父義父……一日為父,終身孝義。這是皇帝最想抹殺掉的地方,也是君臣間微妙的平衡點。祿親王自以為在討好未來天子,卻無意將它血淋淋地揭開。無論如何,眼下尚不可大亂。她拱手舉杯,遙遙望向玉鏘:“末將歸遲,未曾慶賀太孫歸位之喜。特敬此杯。”
玉鏘也站起身,正欲開口,卻聽“啊”的一聲尖叫,眼前一暗,他下意識地接住撲來的人影。
“對,對不住……啊!”雙寧哆哆嗦嗦地站穩,目光下移,驚愕地捂住了嘴。
玉鏘低頭看去,白袍下擺沾了酒液,濕濡一片。眼見雙寧急得幾乎哭出來,忙道:“無事,你別傷……”話音驟然而收,一雙黑眸,直直地盯著地上,一枚圓溜溜的滾珠。
“對不住,我不是故意的,是踩到了……”雙寧痛唿一聲,手腕突然被人一把抓住。
“無事,本宮不怪你。”他若無其事地鬆開手,收迴目光。然而餘光之下,已然望見白鷲揮了揮袖,地上的滾珠就此不見。
“皇爺爺,”他側身拱手,笑得有禮有節,“孫兒形容有失,先去換身衣裳了。郭將軍的婢女,您就看在孫兒給您帶迴的禮物上,送孫兒一個人情。”
“哦?還有禮物,快快呈上來。”皇帝陰沉許久的臉色稍稍一霽,他垂眉瞟了郭臨一眼,朝玉鏘和煦地揮了揮手,“快去吧。”
“陛下,魏王殿下到了。”殿門有人報道。
君意沈除下披風,大步走進殿中,一直行到上座之下,他才停了腳步,擰眉微微偏了頭。
杯酒匙盞,紅木席案。陳聿修舉杯淺笑,朝他遙遙向敬。而他身旁,空無一人。
昏暗的閣樓內,輕盈的腳步漸漸靠近。門扉關節處滑了油,開合的悄無聲息。
郭臨負手立在屏風前,聽著聲響入室,她緩緩轉過身,看向來人。
“你來了。”
月光透過窗格,朦朧印照著不住擺動的釵環。雲鬢下,一雙美目睜大,不可置信地瞪著她:“居然是你?”
“不錯,”她拱手施禮,“郭臨,見過蕭貴妃娘娘。”
“居然是你傳的信……”蕭貴妃攏了攏袖口,揚眉道,“郭將軍如此隱秘地找來本宮,有什麽事嗎?”
“末將是為了,”郭臨抬起頭,一字一句道,“魏王即位而來。”
西市繁華的商街不遠,一處熱鬧的小館。郭臨穿著灰夾長襖,坐在門口擺放的矮凳上拍著沾灰的靴麵。路過的行人見到她,揚手招了招:“郭將軍早啊。”
她結果老板遞來的鮮湯餛飩,迴頭一笑:“早!”
天色大亮,行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有漢子方一進館,瞧見她徑直大咧地坐來對麵:“郭將軍今日又沒上朝啊?大齊上下,獨您這般自在!”
郭臨瞟他一眼,提起酒壺倒了一碗熱乎米酒遞去。那大漢樂嗬嗬地接過,也不客氣,仰頭便飲。
十多天前,楚王卸甲離京。世子奏稱盡孝,懇請一年之期伴在父母身側,護衛他們雲遊四方。自此之後,皇帝派來刺殺她的人手果然少了許多。反倒是她傷懷與楚王、王妃的告別,行事沒有再如那日的咄咄逼人。隻是偶爾還會穿了朝服,跟著陳聿修一道站在首列,打著哈欠冷眼地看眾臣戰戰兢兢地請奏。
神武一案,蘇恭翎被關進了刑部大牢,大理寺重新立案調查。前日大理寺少卿出城,往朔方查案,儀仗聲勢浩大。聽說還派了太常寺的官員,去將朔方百姓自建的神武祠休整加建。
這些日子,郭臨閑來無事,時常換了常服走在街頭,似在迴味過去京兆尹時的歲月。百姓們比起朝臣,接受得更快。到底戰死、複活都是聽說來的。活生生的人站在眼前,才最真切實在。有膽大的當麵問她戰場驚險,她撚去血腥的不談,講了講並州水淹三軍。
禦史參她向無知百姓傳廣戰爭機密的折子在禦書房堆了老高。淩煙閣中議事,陳聿修輕描淡寫道:“郭將軍是太閑了,陛下不如讓他繼續統軍。”
一句話便堵了迴去。禦史是消停了,朝上卻議論漸起。不是在說魏王殿下一手重建的神武軍可能不保,便是說起,被陛下送到皇覺寺祈福的小太孫,要迴京了。
“聽說今晚宮中盛宴,百官到場,為太孫接風洗塵?”喝湯的功夫,早憩的鄰桌客人們也湊了過來,小聲道,“聖上也是偏心,將軍都迴來這麽久了,也不見為將軍設宴……”
郭臨笑了笑,沒有說話。思緒幽幽飄迴昨晚……“筵席上隻能為你爭出半刻時間,見了玉鏘有話快說。”白子毓丟下這句話,就匆匆走了。
縱然隻有這些,她也已經很感激了。白家畢竟是舉族投靠的皇帝,他身為少主,背著一族人的身家性命,能為她做到這個地步,已是仁至義盡。
夜幕尚未完全降臨,郭臨儀裝完備,坐在馬車上。見陳聿修的馬車從側旁駛過,她挽起車簾吩咐幾句,車夫聽命,揮鞭駕車跟在後麵。
“緊張嗎?”她垂眼看著身旁雙寧,微微一笑,“不用怕,宮中不過就是一處地方。到時候跟在我身後就行,記得稱唿別錯……”
“是,少爺!”雙寧用力點點頭。片刻又絞著手帕,躊躇發問:“少爺,雙寧一直聽你們說‘玉鏘’……是指宮中的太孫殿下麽?”
“不錯,他是太孫,也是我的義子。”郭臨摸了摸她軟軟的額發,眸光漸漸溫和,“他隻比你小了幾歲,我已經很久沒見到他了。也不知道,他如今長成了什麽模樣?”
“少爺。”帳簾外車夫低聲喚道。
“什麽事?”
“前邊街旁停著魏王府的馬車,丞相傳話來,問少爺需不需要停車一見。”
郭臨撫在雙寧頭頂的手一頓,緩緩收迴。“不必了,宮中一樣能見到。”
“是。”
兩輛馬車奔馳不歇,順暢地穿過街道。揚起的風吹皺了道旁的停駐的馬車車簾,譚伯聽著那車輪漸遠,放下窗簾,抬首蹙眉:“殿下。”
長袖之下,捏著扇柄的修長手指已然發白。
宮燈一盞一盞朝後掠去,雙寧碎步跟在郭臨身後,看著兩旁不斷有人朝這邊躬身施禮,慌忙跟著俯下頭。
“說起來,自升將軍後,還未來過麟德殿參加宮宴。”
陳聿修聞言含眸一笑:“你不過是不習慣昔日的老臣不見,換做是自己,行到何處,都為人矚目罷了。”
郭臨嘻嘻一笑,不遠處有人喊了聲“丞相大人”。陳聿修望見是淩煙閣的侍從,便抬腳行去。郭臨望著他的背影,半晌眨了眨眼,收迴神思。牽起雙寧的手,繼續朝前走。
“見過郭將軍。”
“嗯。”郭臨隨意點頭,正要往內走去,橫地一道身影插來:“且慢。”
“禦前不可佩劍,爾……啊郭將軍?!”擋路的青年羽林衛待看清郭臨的臉,惶恐下拜。
“一品大將可佩劍麵聖的規矩,你們一向沒怎麽碰過,本將不怪。”郭臨清清嗓子,緩聲道,“隻是日後本將宮中行走,你們上上下下再來攔個十幾二十迴,誤了本將的事……”
“小人不敢。”
郭臨輕哼一聲,也不再看羽林衛,徑直穿過宮門。近旁無人,郭臨這才舒了口氣,笑望著雙寧,小聲噓道:“你看,立威也不是件容易事。”
夜色沉暗,往來殿中的大臣逐漸絡繹。一道尖嗓高宣自牆外聲起:“太孫殿下到——”
郭臨緩緩迴過頭,大臣們擁擠退讓,空出殿中一條道來。透過人影重重,兩個褐衣侍衛打頭進殿,隨後的少年銀縷繡領,金絲玉帶,翩然而行。
逸翰神飛,天姿毓秀。她忍不住緩緩歎息,眸間幾乎泛起氤氳。“少爺,這就是太孫殿下嗎?”雙寧拉著她的手小聲問。
卻在這時,有人自身旁經過,撞到了肩膀。郭臨後退一步站穩,手中已經多了一卷小紙。
她悄然退到殿角,側身在陰影中攤開紙條。“西南月吟閣。”她抬起頭,望向在一圈恭維中禮節應對的玉鏘,將紙條捏入掌心,碾成塵屑。
筵會開席,陳聿修跟在皇帝身後走進殿中。望向安坐席位的郭臨,見她微微點頭,這才繼續隨走到禦座下。
郭臨收迴目光,忍不住又看向玉鏘。一隊穿行的太監剛剛走過,正好露出一雙灼灼望來的少年俊眸。她驀然一驚,目光須臾柔軟,嘴角不知不覺,噙上一抹笑意。處在四周的杯光交錯、阿諛奉承中,溫婉得別樣醒目。
玉鏘鼻尖一酸,不禁慌忙垂下頭。身畔白鷺細心瞧見,低聲喚問:“殿下?”
“白鷺……這不是夢,”顫抖的音調隱忍,蓋在膝上的手緊握成拳,“爹爹……當真迴來了。”
白鷺聞言和白鷲對視一眼,一齊朝前望去。郭臨正坐席上,一手斟酒,一手撐膝,灑然隨意地聽著身旁殿監的敘話。“好氣度,動移之間,都是攻守相宜的姿態。難怪少主說我們的武功,遠不及郭將軍。”白鷲歎了一聲,見白鷺還在抿唇細盯,眸光幽深,不由笑道,“你若是不服,改日可上門領教。”
“領教?”白鷺哼聲道,“殿下的爹爹,我哪有膽子上去……”白鷲聞言,苦笑著搖了搖頭。他知道白鷺與玉鏘相處兩年,早已於玉鏘有了母子之情。乍一看到郭臨,竟還起了別扭情緒。
“哈哈,”身旁有人撫掌大笑起來,卻是坐的最近的祿親王。他討好地望了玉鏘一眼,拱手朝向上座:“皇兄,玉鏘侄孫既已歸來,您不如也順便全了他一片孝儒之心啊。郭將軍怎麽說也是玉鏘侄孫的義父,至今還未相認也太……”
“祿親王爺。”郭臨突然沉聲打斷他,臉上笑意漸去。冷聲道,“‘義父’二字,本將沾的是義,而非父,您莫要想錯了。”
“唉,郭將軍謙虛。”祿親王捋了捋胡須,不以為意,“若不是你啊,當年收緝鎮國侯府時多留了個心眼,從灶台下抱出了他,皇兄哪能就認迴這麽優秀的嫡孫呢,嗯?哈哈哈哈……”
郭臨閉上眼,長吸一口氣,左手一熱,是陳聿修握了過來。她看他一眼,抬手倒滿一杯酒,遞給雙寧:“你慢慢端著,去給太孫殿下。”雙寧懵懂地接過,小心翼翼地走下席位。
望著雙寧的背影,她重新斟上一杯,站起身來。
義父義父……一日為父,終身孝義。這是皇帝最想抹殺掉的地方,也是君臣間微妙的平衡點。祿親王自以為在討好未來天子,卻無意將它血淋淋地揭開。無論如何,眼下尚不可大亂。她拱手舉杯,遙遙望向玉鏘:“末將歸遲,未曾慶賀太孫歸位之喜。特敬此杯。”
玉鏘也站起身,正欲開口,卻聽“啊”的一聲尖叫,眼前一暗,他下意識地接住撲來的人影。
“對,對不住……啊!”雙寧哆哆嗦嗦地站穩,目光下移,驚愕地捂住了嘴。
玉鏘低頭看去,白袍下擺沾了酒液,濕濡一片。眼見雙寧急得幾乎哭出來,忙道:“無事,你別傷……”話音驟然而收,一雙黑眸,直直地盯著地上,一枚圓溜溜的滾珠。
“對不住,我不是故意的,是踩到了……”雙寧痛唿一聲,手腕突然被人一把抓住。
“無事,本宮不怪你。”他若無其事地鬆開手,收迴目光。然而餘光之下,已然望見白鷲揮了揮袖,地上的滾珠就此不見。
“皇爺爺,”他側身拱手,笑得有禮有節,“孫兒形容有失,先去換身衣裳了。郭將軍的婢女,您就看在孫兒給您帶迴的禮物上,送孫兒一個人情。”
“哦?還有禮物,快快呈上來。”皇帝陰沉許久的臉色稍稍一霽,他垂眉瞟了郭臨一眼,朝玉鏘和煦地揮了揮手,“快去吧。”
“陛下,魏王殿下到了。”殿門有人報道。
君意沈除下披風,大步走進殿中,一直行到上座之下,他才停了腳步,擰眉微微偏了頭。
杯酒匙盞,紅木席案。陳聿修舉杯淺笑,朝他遙遙向敬。而他身旁,空無一人。
昏暗的閣樓內,輕盈的腳步漸漸靠近。門扉關節處滑了油,開合的悄無聲息。
郭臨負手立在屏風前,聽著聲響入室,她緩緩轉過身,看向來人。
“你來了。”
月光透過窗格,朦朧印照著不住擺動的釵環。雲鬢下,一雙美目睜大,不可置信地瞪著她:“居然是你?”
“不錯,”她拱手施禮,“郭臨,見過蕭貴妃娘娘。”
“居然是你傳的信……”蕭貴妃攏了攏袖口,揚眉道,“郭將軍如此隱秘地找來本宮,有什麽事嗎?”
“末將是為了,”郭臨抬起頭,一字一句道,“魏王即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