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太一聽謝若慎的話,頓時不高興了。


    福運來和生活館的事她早有所聞。


    別以為她在深宅大院就是瞎子聾子。


    她能用的人手多得很。


    別看福運來隻是糕點鋪子,可是,都開了兩家分鋪了。


    更何況,吃食的利潤雖然薄,可架不住薄利多銷啊!!


    自己可是聽人說了,客似雲來的,每天想來盡賺幾十兩的肯定有。


    要不然,怎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之內,又開了第二家的?


    還和鎮南王世子妃合開了生活館的?


    本錢哪裏來?


    天上掉下來啊?


    她又不是不知道三房底細的。


    肯定是那糕點鋪子賺來的唄。


    隻不過,那糕點鋪子有大姑子,還有她兩個孫兒的股份。


    她不知道三房占多少罷了。


    可兩三成總有吧?


    至於那生活館更加不用說。


    自己的人可是有打聽過的。


    那些貴婦人做一個什麽套餐的,就是一千八百八十兩起步的。


    據說最貴的是什麽包年,一年五千八百八十兩。


    雖然世子妃肯定是占大頭。


    可是,三房一年刨去成本,賺個幾千兩是肯定有的吧?


    現在,她隻讓三房一年給個幾百兩,怎麽就嘰嘰歪歪了呢?


    還扣這麽一頂大帽子下來。


    謝若寧是繼續低著頭,不說話。


    她是第一次覺得,自家兄長腦子轉速很快。


    第一時間把最重要的給提出來了。


    祖父那可是上位期,特別是今年是考察之年。


    京城裏的禦史們盯得緊呢。


    要不然,西府的誠伯父怎麽會去禮部的?


    就是因為有些禦史說了,他這個當兄長的不友善,所以,不能怪他弟弟不恭敬的。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隻不過他一向官風不錯,所以,才有禦史提議,讓他去禮部接受下禮部各位大人們的禮儀熏陶。


    你說有這種前車之鑒,謝老太爺會不會讓人落下口舌的?


    更何況,他本人就覺得,老妻提的,一人一百兩一月的生活費太高了。


    你想,他一年的年收入,明的,暗的加起來,也差不多五百兩左右。


    現在,老妻說,他一個人一個月就要用一百兩。


    那是什麽意思?


    言下之意是他自己的俸祿連自己都養不起?


    是這個意思吧?


    老妻是指,自己這麽多年來,是靠她的嫁妝在養對吧?


    男人,那是最要麵子的了,無論他幾歲。


    因此,謝老太爺便清了清嗓子道,“這樣吧,我就一月三十兩吧,至於你們母親……”


    謝老太爺話還沒說完,二房的謝載輝立即接口道,“母親平日裏要吃些燕窩,還要添置些新衣裳,和父親一樣三十兩那是肯定不夠的。


    要麽折中一下?五十兩怎麽樣?


    這樣,父親母親加起來八十兩,一年算個九百九十九兩吧,長長久久。


    大哥,三弟,你們看如何?”


    謝彥信雖然是覺得,每人一年出三百三十三兩,還是有些貴的。


    隻不過,和之前嫡母說的,一人八百兩已經好太多了。


    剛想點頭答應,那邊謝老太爺道,“我們老兩口,一年能吃多少,用多少的,哪裏需要這麽多。


    更何況,聖上那邊剛在提倡節儉,我們還奢靡,這不行的。”


    轉頭對大管家道,“你算算看,平日裏,我一個月大概的開銷是多少?”


    大管家一聽,看了眼謝老太,頓時有些不好說話了。


    怎麽說呢,謝老太爺平日裏的開銷還真不大。


    用銀子最多的,其實是平日裏人情往來。


    這麽多年來,他是一直在國子監的,所以,他衣著基本也就那麽十幾件。


    最多一年到頭除了過年,難得做一件。


    因為他說要以身作則。


    至於出行,很多時候都是步行,除非刮風下雨,才會坐馬車。


    他唯一花銀子最多的,也就是茶葉。


    可茶葉這玩意兒吧,自有他的學生孝敬。


    或者可以說這麽說,東府整個府主子們喝的茶葉基本是不用向外購買的。


    無他,謝老爺子的學生都知道他嗜茶如命。


    所以,這個送幾斤,那個送幾斤。


    雖然每個人送的量是不多。


    因為量太多,謝老太爺也不收。


    可架不住他在國子監這麽多年,學生多啊。


    特別是有些學生去了江南一帶的,有些個,一次性會讓人捎個幾十斤迴來。


    讓自己在京城的親人分送給先生,老師,親戚朋友的。


    所以,整體來說,隻要不算人情往來的,謝老太爺別說一個月了,一個季度的花費,都不會超過三十兩的。


    你說吧,這叫大管家怎麽說?


    謝老太爺也大管家也不說話,便自顧自的說道,“這樣吧,協議上寫,讓他們兄弟,每人每年上繳一百兩吧。


    現在皇上王爺們都是提倡節儉,我們為人臣子的,必須得跟著做……”


    謝老太爺捋著胡須還沒說完,那邊謝老太急了,“那到時候病了請醫吃藥呢?


    莊子田產都分給他們兄弟三人了,我們老兩口,喝西北風啊?”


    不得不說,謝老太說得也是對的。


    雖然她還有陪嫁莊子,田產的,可那將來都是要留給她的兒子的。


    誰叫她的兒子不爭氣呢?


    雖然老大爭氣些,可偏偏那最有希望的嫡孫又廢了。


    老大之前寫信和她說過,在外麵納了個二房。


    那二房也是官宦人家的,希望到時候生個聰明的兒子,將來能繼承衣缽吧。


    要不然,幾十年後,難道讓他們長房看三房臉色嗎?


    你說她現在厚著臉皮向幾個兒子要銀子是為了誰?


    還不是為了子孫們。


    偏偏老二那個不爭氣的,居然把銀子往下降了。


    沒看見人家三房啥也沒說嗎?


    這說明,人家壓根沒把那八百兩銀子看在眼裏。


    謝若寧聽著兩口子的話有些奇怪。


    他們夫妻二人不是應該早就商量好了的嗎?


    難道是一個唱白臉?


    一個唱黑臉?


    說真,一年要八百兩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三房一是未必能年年拿得出。


    二也是為了父親和兄長的官聲,也不會答應下來。


    私下裏啥都好說。


    可這種事是白紙黑字寫了下來的。


    就如兄長所說,萬一將來有人算賬呢?


    人家會說,你一個小文官,一個小侍衛,一年能拿出這麽多銀子來孝敬父母,祖父母的?


    那麽,你總得留下銀子養家糊口吧?


    你的銀子哪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榮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佛前青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佛前青蓮並收藏榮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