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迴到東市,天漸暖了,市集的買賣更加興盛,仿佛近在咫尺的兵戈之聲隻是幻覺一般。大唐子民,有著世間最寬廣的胸懷最厚實的底氣,即便安史之亂八年的兵戈之痛讓華夏大地滿目瘡痍,也始終相信,日子,會好起來。尤其唐宣宗即位之後,邊疆捷報連連,各自割據的藩鎮也似乎安分下來,百姓們無不確信,這長久安樂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


    明夷到此,不到一年時間,最熟悉的就是東市,東市的貨聲一日高過一日,代表著宣宗的盛世正在來臨。


    她看著那些生動的笑臉,眯著眼睛向她打招唿的老嫗,手兜在袖中假作目不斜視卻偷偷瞥向她的男子,打量著她猜度她發髻金釵價幾何的婦人,心裏卻莫名一陣荒涼。


    這滿街,隻有她知道,十年之後,宣宗駕崩,山河變色。臆想中的盛世不會來臨,苟延殘喘的李唐將一步步走向末路,寇亂、民變,不到半個世紀後,這片大地將迎來一段極為著名的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明夷的背上爬過一絲涼意,這種先知的感覺,一點都不好,尚不如做個不知明日的愚人,至少,有今日的安樂平和。


    想到此,意興闌珊。自己雖是一心要幫著伍謙平登上高位,讓他實現世代尊榮的夢想,可是,即便如此,到他的孫子成人,這朝廷已經換了姓名,朝代更迭,殺戮不止,在朝還不如在野。看來,必須找個時機,與伍謙平把事情說清楚,或許,他會有別的想法。


    明夷一直未說的原因,是她把握不住,自己的參與究竟會不會影響曆史的發展。如果改變了,這未知的將來會走向何方?而自己是不是因此而不複存在?


    想著,明夷已經到了拾靨坊,葵娘迎了出來:“明夷姐如何來了?我還想著要約姐姐出來飲酒,又怕姐姐無暇。”


    明夷向鋪中忙著招待客人的賈七郎點了點頭,拉著葵娘的手說了幾句家常,聽她說與七郎住迴豐宅後,一切都很順利,胤娘也未有為難她二人,便放心了。


    “你先去忙吧,我給謙平看看鞋履衣裳便迴了。這批新的蜀錦,如果承未閣有餘下的,殷媽媽會安排送到這兒來。過幾日儲娘子要迴揚州,我們為她送行,正好也聚一聚。”明夷看了眼旁邊的鞋履鋪,先將葵娘支走才是。


    葵娘應過,有些不舍,還是迴去了。


    明夷看她進去,便神態自若走入了一旁的鞋履鋪。


    沈一三果然在,招唿她往裏走。明夷也不多言,隻說,想見淩占筠。沈一三點頭:“大人關照過,最近一個月他不出遠門,如果朱雀使想見他,請移步平康坊逸妍酒肆,隻說是院判有約。屬下自會通告他來相見。”


    明夷點頭,這逸妍酒肆名字生得很,不過平康坊青樓酒肆林立,她眼熟的不過是幾家門麵大的:“這酒肆也是淩大人手下的?”


    沈一三麵無表情,語氣依舊恭順,卻毫無情感:“朱雀使從平康坊東頭進入,南麵第三家就是。”


    明夷見他不搭話,變質從他這兒也打聽不出什麽,隻得作罷:“好,我現在就去,勞煩沈兄弟跑一趟了。”


    沈一三拱手欠身,送她出去,明夷再迴頭時,他的人影已經不見,不知是進了鋪裏還是已經走遠。她嘖嘖歎聲,心想,麗競門的高手無論數量還是能力,恐怕都遠超她的想象。


    東市到平康坊很方便,步行不遠。去歲時候,她時常往來於行露院和拾靨坊,現在想起來,恍如隔世。


    她原以為平康坊此時應當十分冷清,畢竟夜色落下,才是這裏的啟幕。未料如今,午食剛過,已經有不少買醉之人,鼓樂笙簫,隱隱傳來。尤其是各間酒肆中,小曲不絕於耳。


    若是他國之人前來,必以為這就是大唐歌舞升平的景象,明夷卻覺得,這其中滿滿都是淒涼。


    大廈將傾,身處各層之人,反應是不同的。底層的窮苦人,並不知明日何往,隻要不征兵,不用家人出去打仗,不加稅,天還有雨水,都是好時光。疲於生計,安於飽暖。而這些有餘財小有權勢之人,自知無力左右情勢,也舍不下眼下的富貴權位,看不清何處才有更好的去處,多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平康坊裏,豔曲、醉殍、靡靡,像一座飄著胭脂色的海市蜃樓,無根,終究承載的是絕望。


    明夷想去看看綾羅,她雖許久未踏足行露院,也從那些娘子們口中聽得到相關的軼聞。長安六美,風光依舊,求一親香澤之人,排到了來年。甚至有人千金求取前頭的排位,可隻要能約上六美的,哪個不是家財萬貫,權勢通天,無人相讓,便是有價無市罷了。


    行露院有六美坐鎮,不需要與尋常青樓計較,更加從容,想來綾羅會將行露院打理得很好。不過這拜訪,還當排在見淩占筠之後。


    站在逸妍酒肆麵前,明夷有些猶疑。她以為這酒肆必如鞋履鋪一般,價高客寡,自得清靜。沒料到這家酒肆門麵雖小,往來的人還真不少,看衣裳裝扮也並非達官貴人,倒更像是落魄文人。


    明夷站了會兒,確認招牌無誤,才走了進去,跑堂的來迎,她言道:“院判大人約我來此。”


    跑堂的眼中精光一閃,但也隻是霎那工夫,低著頭說道:“這位娘子樓上請。”


    明夷上樓,跑堂的卻未跟上,她有些遲疑,踏上二樓,隻聽得一聲清脆如黃鶯出穀的笑聲:“這位是拾靨坊的明娘子吧?久仰大名。”


    明夷聽聲,隻以為是一位十七八歲的小娘子在此招唿,循聲望去,有幾分驚訝。


    腳步細碎走來的,是一位看上去年齡難以估計的女子,聲音正妙齡,皮膚和相貌看著比明夷大不了幾歲,而眼神與氣度,倒更像是和殷媽媽同齡之人,讓明夷感覺,此女子並不簡單。


    再看,那窈窕身姿,雪白的膚色,顧盼生情的眼眸,若不是年歲過了,倒可以豔壓行露院的六美。2k閱讀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挽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拾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拾肆並收藏錦衣挽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