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父親給他些時間適應久別的京城,讓他慢慢找迴久違的體麵,以後也就不會再言行無狀、冒犯於人了。”
柳如霜見公公臉色難看,渾然不知自己一直被蒙在鼓裏的她,又轉過來勸解。
隻不過她這誠懇直白的勸解之言,隻會讓其他人心情更複雜。
而皇帝心裏更是如被踩到了痛腳一般,一陣酸痛慚愧,心裏悶悶的,還不能說出來。
因為兒子現在這樣,也是他當年一手造成的。
他本就內疚多年,豈能再責怪?
“罷了,當爹的哪能跟兒子慪氣呢。”皇帝擺了擺手,就打算離開了。
“父親留步。”林天良記得媳婦兒的事,連忙攔下,抱拳一揖。
“請父親賜血一滴,給神醫做個病情檢查。”
“賜血一滴?”皇帝一愣。
柳如霜連忙拿出一隻小巧精致的白瓷矮口瓶打開,裏邊當然是空的。
“消渴症含糖過高而成病,要想準確些了解病情到哪裏了,需要驗血,現在求的是父親餐後的一滴血。”
“最好是明天早起後,不進食不飲水,再取一滴餐前血,兩相印證,更好擬出新的治療方案。”
柳如霜連忙解釋原由。
“罷了。”皇帝見她解釋得明白,也就沒有多想,隻問如何取血。
他以為要用小刀,誰知柳如霜卻是拿出一支不太相同的銀針。
讓他伸出手掌,就在無名指上紮了一針,再用手指輕輕一捏。
一股刺痛感傳來,他微微蹙眉。
隨即驚訝地看著手指上一顆血珠被銀針吸住,銀針上出現一條血線。
銀針上有細細的刻度,血線停在了看似符號的數值處。
“十五點八,確定消渴症無疑,不過情況還不算糟糕。”
“若超出十八點就很嚴重了,若能低於十一點,則算是恢複到安全範圍。”
“今天準備匆忙,應該取餐後一個時辰的血最準了。”
柳如霜甩了甩銀針,看著數值嘀咕了幾句,實是講解給大家聽的。
這是她改良過的體溫劑式測糖儀,有些簡陋但能應急。
她的目的也就是想要了解個大概指數,以確定用藥的精準度。
這操作畢竟已高出這世界裏其他郎中的裝備了。
將就著用吧。
“那餐前血呢?”皇帝見了稀奇,也不覺得手指痛了,連忙問。
“餐前四點到六點四是正常的無病,超過便為偏高,超過七點就算輕消渴症,超過十一點就很嚴重了。”
柳如霜連忙解釋。
又將銀針上的血線甩入小瓷瓶裏拿螺紋瓶蓋輕輕擰上,留著晚點在空間裏繼續做詳細化驗。
“你把這支銀針給為父,為父自己在家中驗不是很方便?”皇帝想要那支銀針。
“父親用過也不知如何清洗銀針,下迴又怎麽用呢?若被壞人在針上動手腳,這可是紮肉取血的,多不安全呀。”
柳如霜卻搖了搖頭認真地解釋。
“若父親想要以後方便檢查情況,待我多打幾支後再送一支給父親,教父親正確的使用方法。”
“……”皇帝無語地看著她,這到底是小氣還是不小氣?
“父親明天早起趕緊取一滴血讓人送來便是,以後的事兒以後再說。”林天良在旁有些不耐煩地說。
柳如霜連忙自醫箱中又拿出一隻同樣的小瓷瓶。
“罷了。”皇帝這才親手接過小瓷瓶,就抬腳往外走。
“恭送父親母親!”林天良連忙跟上送出廳門外,就不打算繼續送了。
“別忘了那十萬石糧,明天一早為父要看到!”
皇帝突然想起來這件事兒,扭頭盯了兒子一眼。
“……是。”林天良遲疑了一下,還是答應了。
不管是否如願,將那些糧堆到宮門口的想法,卻是早就有的,隻為解氣!
不管拿不拿得到錢,就當為大夏做了一件事吧。
隻不過……帝後帶著從人一走,林天良就攔下也要離開的淩天昊。
“兄長莫要忘了還有去年的七萬兩糧錢,稍後也將葡萄酒的帳目算一算。”
“知道了!知道了!”淩天昊見他追著自己討債,氣得甩袖就走。
“前麵那院子我自會張羅,你也不要管了!”
哼,找哥要錢?哥找你先弄座宅子再說。
太子妃見兄弟倆似乎有扯皮的事情,微微一笑也不參與,隻與柳如霜道了別,便匆匆走了。
帝後隻帶了少許宮人微服悄悄出宮,太子夫婦更是連從人都沒帶。
輕車簡從無人知曉,也是頭一迴才讓各方勢力沒有注意到。
但以後若是次數多了難免引人注意,城南這塊地方肯定是瞞不了多久的。
也因此,一家人要見麵而不動聲色,就要準備一處地方先布防,遮人耳目。
但這是在林天良不肯迴家為前提,然而林天良若要戶部大權就必須迴去。
接下來如何決擇,取決於皇帝。
但林天良的調糧命令還是立刻傳達了下去。
隻從京城四大糧行和城外幾處田莊出糧,十萬石是一次拿得出來的。
三成麥子七成穀,還有幾車綠豆、黃豆、紅豆和玉米,算是附贈。
這一晚,林天良還在糾結如何與媳婦說明真相,半夜都沒睡著。
柳如霜隻當他迴來故地心情複雜,也沒多問,帶孩子早早睡了,借機在空間裏折騰。
清晨的正陽門外,一車車糧行在上朝隊伍的前麵,引無數朝臣們議論,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朝臣每天從正陽門進宮到武英殿或文華殿上朝。
這天早上,看到正陽門外糧袋堆積如山,排出好遠,更是驚訝得不可置信。
戶部前兒還在哭窮,說今年收糧不多,不能免南地水旱災地的賦稅。
甚至還哭著說這樣容易被其他州縣效仿拒繳糧稅,國庫缺糧,朝廷眾臣豈不都要餓肚子了?
也難怪昨天林天良張口就罵戶部那些人哭窮廢物,皇帝雖怒但也無可辯駁。
這不才哭過麽。
朝堂上,自然有人先問起外頭“糧山”一事。
皇帝一臉驕傲地說,那是六皇子兌現的承諾,十萬石糧。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正準備繼續嚎的戶部尚書和侍郎們……
張誠誌更是臉色大變,心中暗道不好。
果然接下來皇帝就一副語重心長的態度提到了戶部。
說戶部這十幾年來年年喊窮,他坐在龍椅上都覺得不體麵了。
八年前為兵糧而起的爭執,如今六皇子以行動證明了自己是對的。
那反之不對的,就是戶部當年跳得很高的那幾個。
尚書張誠誌,左右侍郎陳文斌、楊有餘。
不等他們辯解,皇帝又直指一年前南地三州水澇還有西南幹旱,民不聊生時戶部的消極處理態度。
最後若非太子力挽狂瀾,恐怕也沒那麽快解決問題,說不定現在還得官逼民反、動亂不堪。
這指責一反常態有些嚴重。
平日裏眼觀六路的朝臣們這次齊刷刷地閉了嘴,就連與戶部息息相關的陳王,也不敢吭氣兒。
“朝廷不養廢物,更不養蛀蟲!你們現在摘官迴家反省自己的錯誤!”
最後,皇帝當朝摘了戶部三個長官的烏紗,讓他們迴家去。
也不給他們反應時間,立刻下令太子與吏部調派的兩個主簿帶人去接管戶部,順便查查戶部積年問題。
張誠誌掌管戶部十多年,從來都是順風順水、如魚得水,沒想到毫無預兆地被摘了官、丟了權。
一時之間滿朝都有些怔愣,這是什麽情況?
柳如霜見公公臉色難看,渾然不知自己一直被蒙在鼓裏的她,又轉過來勸解。
隻不過她這誠懇直白的勸解之言,隻會讓其他人心情更複雜。
而皇帝心裏更是如被踩到了痛腳一般,一陣酸痛慚愧,心裏悶悶的,還不能說出來。
因為兒子現在這樣,也是他當年一手造成的。
他本就內疚多年,豈能再責怪?
“罷了,當爹的哪能跟兒子慪氣呢。”皇帝擺了擺手,就打算離開了。
“父親留步。”林天良記得媳婦兒的事,連忙攔下,抱拳一揖。
“請父親賜血一滴,給神醫做個病情檢查。”
“賜血一滴?”皇帝一愣。
柳如霜連忙拿出一隻小巧精致的白瓷矮口瓶打開,裏邊當然是空的。
“消渴症含糖過高而成病,要想準確些了解病情到哪裏了,需要驗血,現在求的是父親餐後的一滴血。”
“最好是明天早起後,不進食不飲水,再取一滴餐前血,兩相印證,更好擬出新的治療方案。”
柳如霜連忙解釋原由。
“罷了。”皇帝見她解釋得明白,也就沒有多想,隻問如何取血。
他以為要用小刀,誰知柳如霜卻是拿出一支不太相同的銀針。
讓他伸出手掌,就在無名指上紮了一針,再用手指輕輕一捏。
一股刺痛感傳來,他微微蹙眉。
隨即驚訝地看著手指上一顆血珠被銀針吸住,銀針上出現一條血線。
銀針上有細細的刻度,血線停在了看似符號的數值處。
“十五點八,確定消渴症無疑,不過情況還不算糟糕。”
“若超出十八點就很嚴重了,若能低於十一點,則算是恢複到安全範圍。”
“今天準備匆忙,應該取餐後一個時辰的血最準了。”
柳如霜甩了甩銀針,看著數值嘀咕了幾句,實是講解給大家聽的。
這是她改良過的體溫劑式測糖儀,有些簡陋但能應急。
她的目的也就是想要了解個大概指數,以確定用藥的精準度。
這操作畢竟已高出這世界裏其他郎中的裝備了。
將就著用吧。
“那餐前血呢?”皇帝見了稀奇,也不覺得手指痛了,連忙問。
“餐前四點到六點四是正常的無病,超過便為偏高,超過七點就算輕消渴症,超過十一點就很嚴重了。”
柳如霜連忙解釋。
又將銀針上的血線甩入小瓷瓶裏拿螺紋瓶蓋輕輕擰上,留著晚點在空間裏繼續做詳細化驗。
“你把這支銀針給為父,為父自己在家中驗不是很方便?”皇帝想要那支銀針。
“父親用過也不知如何清洗銀針,下迴又怎麽用呢?若被壞人在針上動手腳,這可是紮肉取血的,多不安全呀。”
柳如霜卻搖了搖頭認真地解釋。
“若父親想要以後方便檢查情況,待我多打幾支後再送一支給父親,教父親正確的使用方法。”
“……”皇帝無語地看著她,這到底是小氣還是不小氣?
“父親明天早起趕緊取一滴血讓人送來便是,以後的事兒以後再說。”林天良在旁有些不耐煩地說。
柳如霜連忙自醫箱中又拿出一隻同樣的小瓷瓶。
“罷了。”皇帝這才親手接過小瓷瓶,就抬腳往外走。
“恭送父親母親!”林天良連忙跟上送出廳門外,就不打算繼續送了。
“別忘了那十萬石糧,明天一早為父要看到!”
皇帝突然想起來這件事兒,扭頭盯了兒子一眼。
“……是。”林天良遲疑了一下,還是答應了。
不管是否如願,將那些糧堆到宮門口的想法,卻是早就有的,隻為解氣!
不管拿不拿得到錢,就當為大夏做了一件事吧。
隻不過……帝後帶著從人一走,林天良就攔下也要離開的淩天昊。
“兄長莫要忘了還有去年的七萬兩糧錢,稍後也將葡萄酒的帳目算一算。”
“知道了!知道了!”淩天昊見他追著自己討債,氣得甩袖就走。
“前麵那院子我自會張羅,你也不要管了!”
哼,找哥要錢?哥找你先弄座宅子再說。
太子妃見兄弟倆似乎有扯皮的事情,微微一笑也不參與,隻與柳如霜道了別,便匆匆走了。
帝後隻帶了少許宮人微服悄悄出宮,太子夫婦更是連從人都沒帶。
輕車簡從無人知曉,也是頭一迴才讓各方勢力沒有注意到。
但以後若是次數多了難免引人注意,城南這塊地方肯定是瞞不了多久的。
也因此,一家人要見麵而不動聲色,就要準備一處地方先布防,遮人耳目。
但這是在林天良不肯迴家為前提,然而林天良若要戶部大權就必須迴去。
接下來如何決擇,取決於皇帝。
但林天良的調糧命令還是立刻傳達了下去。
隻從京城四大糧行和城外幾處田莊出糧,十萬石是一次拿得出來的。
三成麥子七成穀,還有幾車綠豆、黃豆、紅豆和玉米,算是附贈。
這一晚,林天良還在糾結如何與媳婦說明真相,半夜都沒睡著。
柳如霜隻當他迴來故地心情複雜,也沒多問,帶孩子早早睡了,借機在空間裏折騰。
清晨的正陽門外,一車車糧行在上朝隊伍的前麵,引無數朝臣們議論,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朝臣每天從正陽門進宮到武英殿或文華殿上朝。
這天早上,看到正陽門外糧袋堆積如山,排出好遠,更是驚訝得不可置信。
戶部前兒還在哭窮,說今年收糧不多,不能免南地水旱災地的賦稅。
甚至還哭著說這樣容易被其他州縣效仿拒繳糧稅,國庫缺糧,朝廷眾臣豈不都要餓肚子了?
也難怪昨天林天良張口就罵戶部那些人哭窮廢物,皇帝雖怒但也無可辯駁。
這不才哭過麽。
朝堂上,自然有人先問起外頭“糧山”一事。
皇帝一臉驕傲地說,那是六皇子兌現的承諾,十萬石糧。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正準備繼續嚎的戶部尚書和侍郎們……
張誠誌更是臉色大變,心中暗道不好。
果然接下來皇帝就一副語重心長的態度提到了戶部。
說戶部這十幾年來年年喊窮,他坐在龍椅上都覺得不體麵了。
八年前為兵糧而起的爭執,如今六皇子以行動證明了自己是對的。
那反之不對的,就是戶部當年跳得很高的那幾個。
尚書張誠誌,左右侍郎陳文斌、楊有餘。
不等他們辯解,皇帝又直指一年前南地三州水澇還有西南幹旱,民不聊生時戶部的消極處理態度。
最後若非太子力挽狂瀾,恐怕也沒那麽快解決問題,說不定現在還得官逼民反、動亂不堪。
這指責一反常態有些嚴重。
平日裏眼觀六路的朝臣們這次齊刷刷地閉了嘴,就連與戶部息息相關的陳王,也不敢吭氣兒。
“朝廷不養廢物,更不養蛀蟲!你們現在摘官迴家反省自己的錯誤!”
最後,皇帝當朝摘了戶部三個長官的烏紗,讓他們迴家去。
也不給他們反應時間,立刻下令太子與吏部調派的兩個主簿帶人去接管戶部,順便查查戶部積年問題。
張誠誌掌管戶部十多年,從來都是順風順水、如魚得水,沒想到毫無預兆地被摘了官、丟了權。
一時之間滿朝都有些怔愣,這是什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