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是徐家表哥們和柳穀雨頭迴進莊吃飯,感受了一把其他人說的田莊生活還有工作餐。
天色漸亮時,其實時辰不算早了,隻是天氣不太好而已。
十一輛馬車熱熱鬧鬧地走了,其他人才去飯堂吃飯。
之後柳如霜要去作坊,特地留下徐薇兒照看幾個小的。
還有養雞、洗衣的小姑娘們在,都可以在前院、莊門口玩耍。
院門內外都有寬敞地坪,可以追趕、可以踢鍵子、可以丟沙包、可以玩藤球。
下午,兩個舅舅過來打招唿。
說他們先帶著行李過來了,把柳家東廂打掃一下,再請了村裏人幫忙徹簡易廚房一事。
他們仔細商量過,徹個簡易瓦棚圍上磚牆,再用移動爐灶,就不用另外再砌灶那麽麻煩了。
所以……現在弄移動爐灶來不及,也不知道找誰,言下之意是想找柳如霜從莊上弄一個過去。
柳如霜便把自己用的這個給他們推走了。
轉身就讓四喜去再打一個新的,同時把自己早上畫的圖紙交給四喜去安排。
四喜就趕著馬車走了。
等他迴來時還買了幾個小手爐和湯婆子。
過往他們可不用這些東西。
但如今柳如霜姐弟年紀小怕冷些,又有表姐妹、表兄弟都住進莊子上來。
這些東西自然用得著。
再說眼下冷了,又還沒燒炕,夜裏用湯婆子也方便。
四喜考慮周到,柳如霜看到湯婆子才知道還能這樣過冬,連忙道了謝。
又叮囑他可以安置冬柴了,莊上這麽多人要用炕,這柴的消耗量是很高的。
還有這麽多人吃飯用水,廚房裏用柴量也很高。
還有作坊……
四喜答應著就讓柳燕鳴和宋管事、王管事迴頭給各村裏帶話,砍柴按鎮上行價收。
賣柴給鎮上還遠,送田莊一樣的價卻近得多,自然就會有人組隊往莊上送柴。
第二天早上,鎮上果然來了二十幾輛馬車,也果然還是胡學華帶隊。
柳如霜一如昨天地讓廚房裏準備了簡單的早飯。
邊城那邊的糧行早就將皮蛋和幹貨賣開了。
不過考慮到中途太遠,秦總管他們過去的時候除了帶貨還帶了製作方法,在那邊也準備了兩座田莊,弄了作坊。
這樣糧行運作就能直接在邊城一帶自行解決。
但紅薯粉絲卻是新弄出來的,人手們又南下忙別的去了,隻能送貨過去。
因此這一趟除了鋪一些棉衣就是送紅薯粉絲過去。
二十幾輛馬車隻配了二十幾個夥計來趕,還有兩個騎馬打前哨的沿路安置吃住。
剩下每輛馬車還要配備兩人跟車,全部從村裏找。
柳家村不夠數的就從另兩村安排。
柳如霜在門口也看到了柳長河、柳正華父子。
他們看到柳如霜過來這邊,表情有些別扭地訕笑了一下,連忙低下了頭。
雖是不好意思但也沒有多驚慌。
因為他們知道柳如霜是默許他們幹活的,這個柳福貴早就與他們說明白了。
眼下冬閑,去邊城雖然遠些,但工錢卻高得多了,因此父子都選擇了去邊城。
柳如霜也沒有與他們特意打招唿,隻是大聲交代大家。
此去邊城除了遠,也是以前沒去過的,眼下天兒又冷了,還怕下雪封路,因此盡量早去早迴。
但也不逞能,一切量力而行,照顧好自己。
大家見她說話體諒,紛紛笑著應下了。
這二十多輛馬車浩浩蕩蕩地離開之後,莊子上空了不少。
這天下午,去縣城送貨的第一趟已經迴來了。
將馬車趕迴莊上,交給王順、周發喂馬,大家迴去找村長記工、休息。
再晚些,去徐家幫忙搬家的三輛馬車也迴來了。
是剛學會趕馬車的柳穀雨和徐家表哥他們自己,也就沒有麻煩到別人。
早就忘了隻住一晚的徐書寧,這才被送迴去。
徐家讀書的叔侄四人則背著書箱、拎著包袱進了田莊,有些靦腆、有些好奇。
不過在看到自己有專門的屋子而不是和生人擠住時,皆是鬆了一口氣,開心地布置起來。
柳燕鳴則帶著一群少年幫他們,三兩下就都混熟了。
原來八個夥計住的是單獨的小院,也是有幾間屋的,少年們在村裏住著,能占用的屋子並不多。
騰出兩間給徐家叔侄完全沒問題。
柳如霜開庫房給他們拿了生活用品,包括茶具、燈具,還把自己用的筆墨紙張也分了一些給他們。
柳如霜沒有去柳家看徐家人如何安頓。
第二天早上,徐家倆對婆媳四人都到了,喜滋滋地站在新作坊門外。
還有柳田氏沒有事先來說,卻直接讓過來的娘家妹子母女。
柳如霜看一眼柳傑擔憂的臉色,拿出花名冊一看,就笑看著她們。
“這位田嬸子,我雖不認得你們,但你們既是村長叔的親戚,想來也不差了。”
“隻不過作坊的規矩,該走的手續還是要有,直接過來而冊子上沒有名單,是進不了作坊的。”
柳如霜當著許多也趕過來的村裏婦人麵兒,好聲好氣地說。
那方田氏一聽頓時臉色難看起來。
她埋怨道:“你嬸子沒和你說嗎?我可是她娘家妹子。”
柳如霜也表情淡了下來,再看柳傑一眼。
“村裏知道這事兒嗎?”
“沒人和我說這事兒,我剛才已經和她說了用親戚也沒什麽,但得有柳家村舉薦人的保證書,以及用工文書。”
“但她聽不進去,覺得我不讓她進作坊是為難她,說我是小輩……”柳傑越說聲音越低。
“柳山耆老過來沒有?先把他喊過來,還沒進作坊就端架子且不服管,這作坊的門可不好進。”
柳如霜擺手阻止了兩個舅娘要幫忙吵架的舉動,低聲吩咐柳傑。
王順和周發每天都會過來幫柳傑,這時候就守住門口,不讓那方田氏母女進去。
要去大作坊那邊的柳家村不少婦人都認得方田氏,這才趕過來的。
知道原由後不少人都罵柳田氏做事不地道。
“田家妹子你別著急上火的,這事兒是你姐沒做好連累了你。”
“作坊要求是早就說好的,你符合了要進作坊不難,但你不按規矩辦事,作坊肯定不能要你。”
“對呀,若誰都可以說進就進,還要規矩幹啥?我們這幾個月可是都遵守著規矩,就怕做錯事。”
“你到好,上來就不聽管事的,還拿長輩架子,這裏可不歸你村長姐夫管。”
“我也是村裏親戚舉薦過來的,親戚簽了保證書的,誰還沒幾個親戚了。”
“我娘家是這村裏的,我搬迴娘家,每天在這裏幹活,隻要守規矩就是一樣的。”
“……”婦人們七嘴八舌,有的在勸、有的在替柳如霜和柳傑不平。
有的直接在罵柳田氏逾越了、有的在說自己的情況來證明柳如霜剛才的話。
方田氏這才知道問題鬧大了,臉上驚慌起來。
方田氏的閨女方蓮兒,則是一臉無措地站在一旁絞著衣角。
很快柳山耆老父子都跑了過來。
天色漸亮時,其實時辰不算早了,隻是天氣不太好而已。
十一輛馬車熱熱鬧鬧地走了,其他人才去飯堂吃飯。
之後柳如霜要去作坊,特地留下徐薇兒照看幾個小的。
還有養雞、洗衣的小姑娘們在,都可以在前院、莊門口玩耍。
院門內外都有寬敞地坪,可以追趕、可以踢鍵子、可以丟沙包、可以玩藤球。
下午,兩個舅舅過來打招唿。
說他們先帶著行李過來了,把柳家東廂打掃一下,再請了村裏人幫忙徹簡易廚房一事。
他們仔細商量過,徹個簡易瓦棚圍上磚牆,再用移動爐灶,就不用另外再砌灶那麽麻煩了。
所以……現在弄移動爐灶來不及,也不知道找誰,言下之意是想找柳如霜從莊上弄一個過去。
柳如霜便把自己用的這個給他們推走了。
轉身就讓四喜去再打一個新的,同時把自己早上畫的圖紙交給四喜去安排。
四喜就趕著馬車走了。
等他迴來時還買了幾個小手爐和湯婆子。
過往他們可不用這些東西。
但如今柳如霜姐弟年紀小怕冷些,又有表姐妹、表兄弟都住進莊子上來。
這些東西自然用得著。
再說眼下冷了,又還沒燒炕,夜裏用湯婆子也方便。
四喜考慮周到,柳如霜看到湯婆子才知道還能這樣過冬,連忙道了謝。
又叮囑他可以安置冬柴了,莊上這麽多人要用炕,這柴的消耗量是很高的。
還有這麽多人吃飯用水,廚房裏用柴量也很高。
還有作坊……
四喜答應著就讓柳燕鳴和宋管事、王管事迴頭給各村裏帶話,砍柴按鎮上行價收。
賣柴給鎮上還遠,送田莊一樣的價卻近得多,自然就會有人組隊往莊上送柴。
第二天早上,鎮上果然來了二十幾輛馬車,也果然還是胡學華帶隊。
柳如霜一如昨天地讓廚房裏準備了簡單的早飯。
邊城那邊的糧行早就將皮蛋和幹貨賣開了。
不過考慮到中途太遠,秦總管他們過去的時候除了帶貨還帶了製作方法,在那邊也準備了兩座田莊,弄了作坊。
這樣糧行運作就能直接在邊城一帶自行解決。
但紅薯粉絲卻是新弄出來的,人手們又南下忙別的去了,隻能送貨過去。
因此這一趟除了鋪一些棉衣就是送紅薯粉絲過去。
二十幾輛馬車隻配了二十幾個夥計來趕,還有兩個騎馬打前哨的沿路安置吃住。
剩下每輛馬車還要配備兩人跟車,全部從村裏找。
柳家村不夠數的就從另兩村安排。
柳如霜在門口也看到了柳長河、柳正華父子。
他們看到柳如霜過來這邊,表情有些別扭地訕笑了一下,連忙低下了頭。
雖是不好意思但也沒有多驚慌。
因為他們知道柳如霜是默許他們幹活的,這個柳福貴早就與他們說明白了。
眼下冬閑,去邊城雖然遠些,但工錢卻高得多了,因此父子都選擇了去邊城。
柳如霜也沒有與他們特意打招唿,隻是大聲交代大家。
此去邊城除了遠,也是以前沒去過的,眼下天兒又冷了,還怕下雪封路,因此盡量早去早迴。
但也不逞能,一切量力而行,照顧好自己。
大家見她說話體諒,紛紛笑著應下了。
這二十多輛馬車浩浩蕩蕩地離開之後,莊子上空了不少。
這天下午,去縣城送貨的第一趟已經迴來了。
將馬車趕迴莊上,交給王順、周發喂馬,大家迴去找村長記工、休息。
再晚些,去徐家幫忙搬家的三輛馬車也迴來了。
是剛學會趕馬車的柳穀雨和徐家表哥他們自己,也就沒有麻煩到別人。
早就忘了隻住一晚的徐書寧,這才被送迴去。
徐家讀書的叔侄四人則背著書箱、拎著包袱進了田莊,有些靦腆、有些好奇。
不過在看到自己有專門的屋子而不是和生人擠住時,皆是鬆了一口氣,開心地布置起來。
柳燕鳴則帶著一群少年幫他們,三兩下就都混熟了。
原來八個夥計住的是單獨的小院,也是有幾間屋的,少年們在村裏住著,能占用的屋子並不多。
騰出兩間給徐家叔侄完全沒問題。
柳如霜開庫房給他們拿了生活用品,包括茶具、燈具,還把自己用的筆墨紙張也分了一些給他們。
柳如霜沒有去柳家看徐家人如何安頓。
第二天早上,徐家倆對婆媳四人都到了,喜滋滋地站在新作坊門外。
還有柳田氏沒有事先來說,卻直接讓過來的娘家妹子母女。
柳如霜看一眼柳傑擔憂的臉色,拿出花名冊一看,就笑看著她們。
“這位田嬸子,我雖不認得你們,但你們既是村長叔的親戚,想來也不差了。”
“隻不過作坊的規矩,該走的手續還是要有,直接過來而冊子上沒有名單,是進不了作坊的。”
柳如霜當著許多也趕過來的村裏婦人麵兒,好聲好氣地說。
那方田氏一聽頓時臉色難看起來。
她埋怨道:“你嬸子沒和你說嗎?我可是她娘家妹子。”
柳如霜也表情淡了下來,再看柳傑一眼。
“村裏知道這事兒嗎?”
“沒人和我說這事兒,我剛才已經和她說了用親戚也沒什麽,但得有柳家村舉薦人的保證書,以及用工文書。”
“但她聽不進去,覺得我不讓她進作坊是為難她,說我是小輩……”柳傑越說聲音越低。
“柳山耆老過來沒有?先把他喊過來,還沒進作坊就端架子且不服管,這作坊的門可不好進。”
柳如霜擺手阻止了兩個舅娘要幫忙吵架的舉動,低聲吩咐柳傑。
王順和周發每天都會過來幫柳傑,這時候就守住門口,不讓那方田氏母女進去。
要去大作坊那邊的柳家村不少婦人都認得方田氏,這才趕過來的。
知道原由後不少人都罵柳田氏做事不地道。
“田家妹子你別著急上火的,這事兒是你姐沒做好連累了你。”
“作坊要求是早就說好的,你符合了要進作坊不難,但你不按規矩辦事,作坊肯定不能要你。”
“對呀,若誰都可以說進就進,還要規矩幹啥?我們這幾個月可是都遵守著規矩,就怕做錯事。”
“你到好,上來就不聽管事的,還拿長輩架子,這裏可不歸你村長姐夫管。”
“我也是村裏親戚舉薦過來的,親戚簽了保證書的,誰還沒幾個親戚了。”
“我娘家是這村裏的,我搬迴娘家,每天在這裏幹活,隻要守規矩就是一樣的。”
“……”婦人們七嘴八舌,有的在勸、有的在替柳如霜和柳傑不平。
有的直接在罵柳田氏逾越了、有的在說自己的情況來證明柳如霜剛才的話。
方田氏這才知道問題鬧大了,臉上驚慌起來。
方田氏的閨女方蓮兒,則是一臉無措地站在一旁絞著衣角。
很快柳山耆老父子都跑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