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的們在長春凳兩邊麵對麵坐了兩排,就連她家小弟小妹也坐過去了。
也不知道這幫孩子都在聊些什麽,一個個笑得很是開心。
她過去和小孩子們逗了幾句話,叮囑他們好好吃飯後,又去少年們那一桌。
了解了他們的工作感想,知道他們這些日子雖然辛苦,但對管工流程卻很熟悉,沒有出過錯處。
有進步就體現了價值。
柳如霜自然誇獎了他們幾句,讓他們繼續加油,熬過這個月就能歇歇了。
之後柳如霜就和宋管事、王管事他們說起,接下來要從柳河村和白楊村增加成衣作坊人手的事情。
剛才與林天良商量過的那些問題,大致也與他們說了一遍。
柳傑和汪洋、王順、周發他們也在一旁聽著。
他們都覺得寧願用馬車接送,也比都住進莊子裏來要好,事情簡單好處理多了。
王順和周發還主動擔起趕馬車的任務。
不過柳如霜也說了,她這兩天還不得空,新進的人手還不能上工。
因此,要說這件事情,也得等後天下午。
大家沒有想過莊主會生病,又清楚柳如霜在忙什麽,也能理解。
“那就我們下午過去先跟村長他們說一下這事兒,讓他們心裏有個數,後天下午再過來莊上,談成了就直接挑人。”
“嗯,也可以先透露一下這邊挑人的要求,反正你們也都知道,讓他們大致有個數,人數嘛……”
柳如霜沉吟了一下。
“一個村三十個人手應該挑得出來。”
作坊裏一屋進十二人是基礎。
當初安排格局時,四麵屋隻有東屋和西屋大小麵積一樣,南房因背麵是敞軒而縱深不如北房,還要騰出兩邊穿堂麵積。
而四麵房的每間屋子又都在靠門口處預留一角擺了張茶案,放茶水方便大家。
每一組中間也留了過道方便行走,隻有靠牆的距離才拉近了一些。
若是擠一擠自然還能再進幾人,但柳如霜並不願意如此,怕會影響做工環境,拉低效率。
如今還有北房三間空著呢,也是麵積最大的。
中屋進十六人都不擠,兩側各進十二人也顯寬敞。
所以北屋三間預計是要進四十人的,這麽多人數自然也留給另兩村了。
眼下重點要趕貨的也是最應季的棉衣兩組,這兩村新進的人手自然也是先補充進棉組。
而南房三間的麵積最小,進十二人比之其他屋自然是擠一些,再加之茶案幾乎占去一個位置。
因此進十一人就滿了,目前算上新手,南房的衣組和褲組正好各有十一人。
東屋的裳組、裙組、袍組則各差六人,西屋的棉組也各差二人。
也就意味著柳家村還能出二十二人,而她打算稍後把裁衣間再騰出來,補進十二人。
若柳家村湊不夠的,自然就從另兩村去挑了。
剛才她說柳河村和白楊村各出三十人。
減去北房的四十人、西屋的十二人,還有八個名額正好填補到柳家村的空缺。
在另兩村不多算人的前提下,柳家村實際還有十四個名額可以靈活使用。
她這麽想著,就看向柳傑說了這層意思,讓柳傑幫著梳理一下柳家村還有沒有能進的人選。
柳傑想了想,試探地道:“村裏能挑出來的定然都是再三衡量過的。”
“沒有挑出來就是有各種原因不考慮的,或是各家裏實在抽不出人手的,家裏也要人幹活兒,但……”
見他話鋒一轉有些遲疑,柳如霜挑眉看著他。
“說了你別氣,其實正華哥媳婦是個好的,鶯兒妹子也勤快老實,奈何楊嬸子不好。”
“我也知道作坊規矩重要,也知道你的顧慮,哎,這個沒法提了……再剩下就是村長叔家了。”
“村長叔家來了一個吧?”
柳如霜想了想,雖然人都不太熟,但畢竟是她一批批教出來的,也還是有些熟臉的。
“嗯,村長叔家大媳婦沒來,家裏也要人幹活,二媳婦來了,慧兒妹子其實也合適,但好像她自己不願意,說要繡花太忙。”
柳傑差點撓頭,除此也想不出來還有誰是被村裏挑漏的合適人選。
剩下不是家裏活兒忙,就是品行總是差著些的,但基本除了個別人家,都是至少出了一個人手的。
村裏挑人自然也會權衡清楚,不會搞出水不端平的情況。
那些被明顯針對的,也就是那些明著欺負過柳如霜的,這個說出去也讓人家無可反駁。
就在柳如霜也在煩惱這空缺還要不要從柳家村出時,柳燕鳴突然開口。
“如霜,可否讓我姐姐和姐夫來?”他一臉期待地說了下他家的情況。
柳燕鳴上頭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底下也有個小弟,大侄子今年啟蒙讀書,小侄子也能滿地跑了。
哥哥在莊上幹活,但因家裏沒有多的人手了,娘身子骨有些弱,因而嫂子要在家幹活還要帶孩子,就沒有被選出來。
姐姐出嫁三年,如今有個兒子兩歲。
姐夫是方坡村的,離得有些遠,家中也有幾兄弟。
父兄是木匠,姐夫自己平時種田,閑時也幫父兄幹活,若外頭有做工機會也會去外頭。
換言之,木匠手藝是長兄繼承了,底下還有一個妹妹十二、三歲,兩個年紀最小的弟弟在上學。
田地不多,木匠活兒也不是每天都有,家裏擔子是很重的。
因而,若姐夫的小家三人搬迴柳家村長住也是使得的,隻要倆人都能在莊上找到活兒幹,對小家、對公中都有利。
經過這些日子的曆練,柳燕鳴本就是聰明且有目標的人,因而見有機會就立刻想為姐姐謀個出路。
見是他推薦,柳如霜便沒有拒絕。
原主記憶裏對其姐並無什麽印象,不過說起來又好像想起來些了。
當年柳燕鳴的姐姐柳雪娥出嫁的時候也是很熱鬧的。
“好,他們隨時可以過來,不過得你自家管吃住才行,隻要學會上崗,工錢和要求一樣。”
“不是還有個十二、三的妹子嗎?隻要他們家騰得出這個人手,也可以進裁衣間。”
“和迎春、招弟她們一樣幹活,工錢和要求一樣。”
“等作坊正式能賺錢了,裁衣間的工錢也可以漲一點。”
她的話一說完,另一桌的幾個小姑娘立刻歡唿起來,顯然她們也在聽著這邊說話呢。
柳如霜看去一眼,她們頓時尷尬地低了頭,不敢再表露激動情緒了。
柳如霜收迴目光,心裏又有了主意。
到時也從另兩村挑幾個小姑娘上來。
手藝要從小培養嘛,省得以後擴建時找不到那麽多人手。
隻不過現在就不說了,等後天再和兩村的村長談好了。
“如霜,給我留個位置吧。”突然,柳傑有些臉紅地開口。
也不知道這幫孩子都在聊些什麽,一個個笑得很是開心。
她過去和小孩子們逗了幾句話,叮囑他們好好吃飯後,又去少年們那一桌。
了解了他們的工作感想,知道他們這些日子雖然辛苦,但對管工流程卻很熟悉,沒有出過錯處。
有進步就體現了價值。
柳如霜自然誇獎了他們幾句,讓他們繼續加油,熬過這個月就能歇歇了。
之後柳如霜就和宋管事、王管事他們說起,接下來要從柳河村和白楊村增加成衣作坊人手的事情。
剛才與林天良商量過的那些問題,大致也與他們說了一遍。
柳傑和汪洋、王順、周發他們也在一旁聽著。
他們都覺得寧願用馬車接送,也比都住進莊子裏來要好,事情簡單好處理多了。
王順和周發還主動擔起趕馬車的任務。
不過柳如霜也說了,她這兩天還不得空,新進的人手還不能上工。
因此,要說這件事情,也得等後天下午。
大家沒有想過莊主會生病,又清楚柳如霜在忙什麽,也能理解。
“那就我們下午過去先跟村長他們說一下這事兒,讓他們心裏有個數,後天下午再過來莊上,談成了就直接挑人。”
“嗯,也可以先透露一下這邊挑人的要求,反正你們也都知道,讓他們大致有個數,人數嘛……”
柳如霜沉吟了一下。
“一個村三十個人手應該挑得出來。”
作坊裏一屋進十二人是基礎。
當初安排格局時,四麵屋隻有東屋和西屋大小麵積一樣,南房因背麵是敞軒而縱深不如北房,還要騰出兩邊穿堂麵積。
而四麵房的每間屋子又都在靠門口處預留一角擺了張茶案,放茶水方便大家。
每一組中間也留了過道方便行走,隻有靠牆的距離才拉近了一些。
若是擠一擠自然還能再進幾人,但柳如霜並不願意如此,怕會影響做工環境,拉低效率。
如今還有北房三間空著呢,也是麵積最大的。
中屋進十六人都不擠,兩側各進十二人也顯寬敞。
所以北屋三間預計是要進四十人的,這麽多人數自然也留給另兩村了。
眼下重點要趕貨的也是最應季的棉衣兩組,這兩村新進的人手自然也是先補充進棉組。
而南房三間的麵積最小,進十二人比之其他屋自然是擠一些,再加之茶案幾乎占去一個位置。
因此進十一人就滿了,目前算上新手,南房的衣組和褲組正好各有十一人。
東屋的裳組、裙組、袍組則各差六人,西屋的棉組也各差二人。
也就意味著柳家村還能出二十二人,而她打算稍後把裁衣間再騰出來,補進十二人。
若柳家村湊不夠的,自然就從另兩村去挑了。
剛才她說柳河村和白楊村各出三十人。
減去北房的四十人、西屋的十二人,還有八個名額正好填補到柳家村的空缺。
在另兩村不多算人的前提下,柳家村實際還有十四個名額可以靈活使用。
她這麽想著,就看向柳傑說了這層意思,讓柳傑幫著梳理一下柳家村還有沒有能進的人選。
柳傑想了想,試探地道:“村裏能挑出來的定然都是再三衡量過的。”
“沒有挑出來就是有各種原因不考慮的,或是各家裏實在抽不出人手的,家裏也要人幹活兒,但……”
見他話鋒一轉有些遲疑,柳如霜挑眉看著他。
“說了你別氣,其實正華哥媳婦是個好的,鶯兒妹子也勤快老實,奈何楊嬸子不好。”
“我也知道作坊規矩重要,也知道你的顧慮,哎,這個沒法提了……再剩下就是村長叔家了。”
“村長叔家來了一個吧?”
柳如霜想了想,雖然人都不太熟,但畢竟是她一批批教出來的,也還是有些熟臉的。
“嗯,村長叔家大媳婦沒來,家裏也要人幹活,二媳婦來了,慧兒妹子其實也合適,但好像她自己不願意,說要繡花太忙。”
柳傑差點撓頭,除此也想不出來還有誰是被村裏挑漏的合適人選。
剩下不是家裏活兒忙,就是品行總是差著些的,但基本除了個別人家,都是至少出了一個人手的。
村裏挑人自然也會權衡清楚,不會搞出水不端平的情況。
那些被明顯針對的,也就是那些明著欺負過柳如霜的,這個說出去也讓人家無可反駁。
就在柳如霜也在煩惱這空缺還要不要從柳家村出時,柳燕鳴突然開口。
“如霜,可否讓我姐姐和姐夫來?”他一臉期待地說了下他家的情況。
柳燕鳴上頭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底下也有個小弟,大侄子今年啟蒙讀書,小侄子也能滿地跑了。
哥哥在莊上幹活,但因家裏沒有多的人手了,娘身子骨有些弱,因而嫂子要在家幹活還要帶孩子,就沒有被選出來。
姐姐出嫁三年,如今有個兒子兩歲。
姐夫是方坡村的,離得有些遠,家中也有幾兄弟。
父兄是木匠,姐夫自己平時種田,閑時也幫父兄幹活,若外頭有做工機會也會去外頭。
換言之,木匠手藝是長兄繼承了,底下還有一個妹妹十二、三歲,兩個年紀最小的弟弟在上學。
田地不多,木匠活兒也不是每天都有,家裏擔子是很重的。
因而,若姐夫的小家三人搬迴柳家村長住也是使得的,隻要倆人都能在莊上找到活兒幹,對小家、對公中都有利。
經過這些日子的曆練,柳燕鳴本就是聰明且有目標的人,因而見有機會就立刻想為姐姐謀個出路。
見是他推薦,柳如霜便沒有拒絕。
原主記憶裏對其姐並無什麽印象,不過說起來又好像想起來些了。
當年柳燕鳴的姐姐柳雪娥出嫁的時候也是很熱鬧的。
“好,他們隨時可以過來,不過得你自家管吃住才行,隻要學會上崗,工錢和要求一樣。”
“不是還有個十二、三的妹子嗎?隻要他們家騰得出這個人手,也可以進裁衣間。”
“和迎春、招弟她們一樣幹活,工錢和要求一樣。”
“等作坊正式能賺錢了,裁衣間的工錢也可以漲一點。”
她的話一說完,另一桌的幾個小姑娘立刻歡唿起來,顯然她們也在聽著這邊說話呢。
柳如霜看去一眼,她們頓時尷尬地低了頭,不敢再表露激動情緒了。
柳如霜收迴目光,心裏又有了主意。
到時也從另兩村挑幾個小姑娘上來。
手藝要從小培養嘛,省得以後擴建時找不到那麽多人手。
隻不過現在就不說了,等後天再和兩村的村長談好了。
“如霜,給我留個位置吧。”突然,柳傑有些臉紅地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