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幾天相安無事,莊內的作坊、莊外的收糧,大家都在忙碌。
打穀機拖到田裏,挑迴來的是一擔擔的稻穀,就鋪在莊前麻石鋪成的地坪裏。
柳如霜領著幾個孩子過去趕鳥。
她給大家都做了一頂寬圓簷的布帽子戴在頭上,就算在太陽底下跑,也不會曬得太厲害。
她也戴了一頂遮陽帽,拿著長把竹筢子將穀麵筢出一條條溝,隔段時間就去筢一下方便翻曬。
把多餘的事情推掉了,這幾天輕鬆多了。
看著穀子收迴來越聚越多,林清每天都在地坪裏幫忙幹活,柳如霜也領著幾個孩子去幫忙。
林天良和嶽揚卻是又進了一趟縣城,拖迴來兩台扇米機。
這是按柳如霜夏天時改良過的圖紙去趕製的。
糧行月初就試用過了,都說省力又效果好,因此增加又趕了不少台,分送到其他糧行去。
這邊田莊離縣城近,兩家糧行現在又正是人手不夠用時,林天良就將扇米機拖了兩台到這邊莊上。
到時直接往糧行送米,省了糧行再將穀子扇出米的辛苦。
也因此這些穀子都要曬幹。
而不是直接收上來隨便曬曬就交給糧行收走,再由糧行去處理接下來的問題。
自家田莊的糧就這麽安排,別處收來的糧仍然要交給糧行以後再慢慢扇。
不然糧倉裏全是米而非穀,儲存上就存在一些難題了。
糧倉裏大量存穀,以後遇著好天也要時常拿出來曬曬,防蛀蟲和黴變、生芽。
但有了柳如霜改良的扇米機,深得糧行夥計們好評,也是間接幫了他們一個大忙。
楊管事和八個夥計再加上胡管家都在田裏忙著。
柳如霜就照看著地坪,雖不是她的本職,但這些日子閑著也是閑著,何況她幫的是莊主。
後來,楊管事的娘楊袁氏和閨女楊慧也出來幫忙。
楊慧知道爹安排她跟著如霜姑娘學本事、學見識,因而見到柳如霜還有些害羞。
但她做事乖巧,還會主動幫著照看小孩子,哪怕是林家那個三歲多的,她也很有耐心。
若不是裝給她看的,那就是性子真好,可誰能一直裝著呢,何況是這麽小的丫頭。
所以那就是本性確實純良和善。
柳如霜對十一歲的楊慧印象很好,讓她叫自己如霜姐姐。
七歲的楊越、四歲的楊睿也跟著柳如寒、柳如雪叫她姐姐,後來想到自家也有姐姐,就改叫如霜姐姐了。
到是林瑞也跟著喊姐姐,被柳如霜抱著他一通教育:“你應該叫我姨姨,我和你爹娘是一輩兒的,不許喊錯了。”
小萌寶乖乖地“哦”了一聲,又撓了撓頭。
之後也知道喊法與大家不一樣,便多了幾分害羞,待要喊時都是跑過來小小聲地喊。
好像害怕其他“哥哥姐姐”會聽見一般。
是個很可愛的小蘿卜頭,雖然才親近了些,但柳如霜也很珍惜這短暫的相處時光。
不過,她也不會因此每天都做好吃的給他們,不想因此慣出習慣。
她總要離開的,到時小孩子不能理解,少了每天吃習慣的零嘴豈非難過?
好在小孩子們都單純,見她沒有做吃的也不會哭鬧糾纏,便有失望也不會沮喪。
忙碌的日子裏,到也過得熱鬧充實。
林天良有時也會加入他們,從柳如霜手中接過竹筢繼續幹活,讓她到一旁歇歇。
他出來也會戴著鬥笠,很尋常的農人裝扮,甚至還換上了一身粗衣短衫。
挑糧迴來的村裏人見到,也難以想象這個忙碌的年輕漢子,就是莊主。
……轉眼就到了月底,收糧也到了尾聲。
工錢一開始是五天發一次,是怕有人幹了一兩天就不來了。
至少滿足五天下田,也能完成大半秋收任務。
現在活兒做順了,村裏人與莊上管事夥計們都混熟了。
村長也與田莊新管事們相處融洽,接下來幹活自然也順利得多。
工錢就變成三天一發了,這種變化自然讓村裏人歡喜,交談之下也透露了一個秘密。
以往田莊總是變著法兒拖欠工錢、克扣工錢。
村裏人寧願去城裏打短工、當小販,也不願意給這座莊子幹活。
消息傳迴莊上,胡管家哭笑不得,也尷尬不已。
原來他過來這麽久卻始終與村裏人親近不來。
是因為村裏人都防備著田莊,感情自然也好不起來……
通過這些日子的交道,新管事和管工們都很和氣,也沒有人動手打他們。
記工還讓村長和耆老們參與核對過,到時間就發錢一個子兒不錯,大家自然樂意迴來幹活了。
也對之後山頭種樹一事充滿了期待。
因為這意味著秋收之後還有活兒做,還能延長好多天的賺頭。
在縣城裏做工並不太順利的村裏後生們都陸續迴來了。
雖近收糧尾聲,但下田的人反而變多了。
這於田莊自然是好現象。
柳如霜和林天良知道真相後也會對上陸村和下陸坳的人改觀,並樂意給他們更多的做工機會。
林天良就通過胡管家從兩村裏找了二十幾個年輕力壯肯吃苦的後生。
說是忙完田裏活兒後,就可以到縣城糧行去做夥計。
糧行管事就是胡管家的長子。
這層關係無需隱瞞,憑此一點就能讓他在村裏人麵前聲望提高許多。
對以後的工作也會大有幫助。
而林天良做為糧行東家卻沒有出現。
他交代胡管家不用說,說管事名號就可以。
他不想被人覺得他是個富莊主而被人攀附。
這理由也說得過去,胡管家連忙答應了,並未多想。
到了月底最後兩天,縣城糧行來了一支車馬。
是許大帳房親自帶隊。
將已經曬幹並扇成白米的糧袋過秤後裝上車,一天兩個來迴地運走了。
這是第一批貨,數目都記在胡管家那裏。
剩下收迴的穀子還在繼續曬,從莊外地坪曬到莊內前院、正院。
趁著這幾天都有好太陽,全部都攤開細曬。
進入九月後,田裏的人手抽調了一半去墾山頭。
剩下的繼續收割不多的稻穀、已經割完的田裏,允許村裏人進去拾穗子。
都是夥計們檢查過的。
隻要不是為了拾穗子而故意弄壞或灑落穗子,剩下的哪怕出現一些整穗,也會任由村裏婦孺拾了去。
沒想到新莊主如此仁慈。
一時兩村的人都很高興,孩子們更是歡天喜地背著背簍、提著小籃往田裏跑。
以前的莊主都是不許村裏人拾穗子的。
哪怕有不錯的整穗,都是交給雇工們拾迴莊上。
再剩下的散穗子就直接被翻耕埋沒在泥土裏。
哪怕浪費也不許村裏婦孺下田去,說是規矩不可亂,不然以後不好管。
可是林天良卻不在乎。
他在柳家村那邊也一樣準許在收割以後、翻耕以前下田拾穗。
這也是他需要大量夥計巡田的原因。
打穀機拖到田裏,挑迴來的是一擔擔的稻穀,就鋪在莊前麻石鋪成的地坪裏。
柳如霜領著幾個孩子過去趕鳥。
她給大家都做了一頂寬圓簷的布帽子戴在頭上,就算在太陽底下跑,也不會曬得太厲害。
她也戴了一頂遮陽帽,拿著長把竹筢子將穀麵筢出一條條溝,隔段時間就去筢一下方便翻曬。
把多餘的事情推掉了,這幾天輕鬆多了。
看著穀子收迴來越聚越多,林清每天都在地坪裏幫忙幹活,柳如霜也領著幾個孩子去幫忙。
林天良和嶽揚卻是又進了一趟縣城,拖迴來兩台扇米機。
這是按柳如霜夏天時改良過的圖紙去趕製的。
糧行月初就試用過了,都說省力又效果好,因此增加又趕了不少台,分送到其他糧行去。
這邊田莊離縣城近,兩家糧行現在又正是人手不夠用時,林天良就將扇米機拖了兩台到這邊莊上。
到時直接往糧行送米,省了糧行再將穀子扇出米的辛苦。
也因此這些穀子都要曬幹。
而不是直接收上來隨便曬曬就交給糧行收走,再由糧行去處理接下來的問題。
自家田莊的糧就這麽安排,別處收來的糧仍然要交給糧行以後再慢慢扇。
不然糧倉裏全是米而非穀,儲存上就存在一些難題了。
糧倉裏大量存穀,以後遇著好天也要時常拿出來曬曬,防蛀蟲和黴變、生芽。
但有了柳如霜改良的扇米機,深得糧行夥計們好評,也是間接幫了他們一個大忙。
楊管事和八個夥計再加上胡管家都在田裏忙著。
柳如霜就照看著地坪,雖不是她的本職,但這些日子閑著也是閑著,何況她幫的是莊主。
後來,楊管事的娘楊袁氏和閨女楊慧也出來幫忙。
楊慧知道爹安排她跟著如霜姑娘學本事、學見識,因而見到柳如霜還有些害羞。
但她做事乖巧,還會主動幫著照看小孩子,哪怕是林家那個三歲多的,她也很有耐心。
若不是裝給她看的,那就是性子真好,可誰能一直裝著呢,何況是這麽小的丫頭。
所以那就是本性確實純良和善。
柳如霜對十一歲的楊慧印象很好,讓她叫自己如霜姐姐。
七歲的楊越、四歲的楊睿也跟著柳如寒、柳如雪叫她姐姐,後來想到自家也有姐姐,就改叫如霜姐姐了。
到是林瑞也跟著喊姐姐,被柳如霜抱著他一通教育:“你應該叫我姨姨,我和你爹娘是一輩兒的,不許喊錯了。”
小萌寶乖乖地“哦”了一聲,又撓了撓頭。
之後也知道喊法與大家不一樣,便多了幾分害羞,待要喊時都是跑過來小小聲地喊。
好像害怕其他“哥哥姐姐”會聽見一般。
是個很可愛的小蘿卜頭,雖然才親近了些,但柳如霜也很珍惜這短暫的相處時光。
不過,她也不會因此每天都做好吃的給他們,不想因此慣出習慣。
她總要離開的,到時小孩子不能理解,少了每天吃習慣的零嘴豈非難過?
好在小孩子們都單純,見她沒有做吃的也不會哭鬧糾纏,便有失望也不會沮喪。
忙碌的日子裏,到也過得熱鬧充實。
林天良有時也會加入他們,從柳如霜手中接過竹筢繼續幹活,讓她到一旁歇歇。
他出來也會戴著鬥笠,很尋常的農人裝扮,甚至還換上了一身粗衣短衫。
挑糧迴來的村裏人見到,也難以想象這個忙碌的年輕漢子,就是莊主。
……轉眼就到了月底,收糧也到了尾聲。
工錢一開始是五天發一次,是怕有人幹了一兩天就不來了。
至少滿足五天下田,也能完成大半秋收任務。
現在活兒做順了,村裏人與莊上管事夥計們都混熟了。
村長也與田莊新管事們相處融洽,接下來幹活自然也順利得多。
工錢就變成三天一發了,這種變化自然讓村裏人歡喜,交談之下也透露了一個秘密。
以往田莊總是變著法兒拖欠工錢、克扣工錢。
村裏人寧願去城裏打短工、當小販,也不願意給這座莊子幹活。
消息傳迴莊上,胡管家哭笑不得,也尷尬不已。
原來他過來這麽久卻始終與村裏人親近不來。
是因為村裏人都防備著田莊,感情自然也好不起來……
通過這些日子的交道,新管事和管工們都很和氣,也沒有人動手打他們。
記工還讓村長和耆老們參與核對過,到時間就發錢一個子兒不錯,大家自然樂意迴來幹活了。
也對之後山頭種樹一事充滿了期待。
因為這意味著秋收之後還有活兒做,還能延長好多天的賺頭。
在縣城裏做工並不太順利的村裏後生們都陸續迴來了。
雖近收糧尾聲,但下田的人反而變多了。
這於田莊自然是好現象。
柳如霜和林天良知道真相後也會對上陸村和下陸坳的人改觀,並樂意給他們更多的做工機會。
林天良就通過胡管家從兩村裏找了二十幾個年輕力壯肯吃苦的後生。
說是忙完田裏活兒後,就可以到縣城糧行去做夥計。
糧行管事就是胡管家的長子。
這層關係無需隱瞞,憑此一點就能讓他在村裏人麵前聲望提高許多。
對以後的工作也會大有幫助。
而林天良做為糧行東家卻沒有出現。
他交代胡管家不用說,說管事名號就可以。
他不想被人覺得他是個富莊主而被人攀附。
這理由也說得過去,胡管家連忙答應了,並未多想。
到了月底最後兩天,縣城糧行來了一支車馬。
是許大帳房親自帶隊。
將已經曬幹並扇成白米的糧袋過秤後裝上車,一天兩個來迴地運走了。
這是第一批貨,數目都記在胡管家那裏。
剩下收迴的穀子還在繼續曬,從莊外地坪曬到莊內前院、正院。
趁著這幾天都有好太陽,全部都攤開細曬。
進入九月後,田裏的人手抽調了一半去墾山頭。
剩下的繼續收割不多的稻穀、已經割完的田裏,允許村裏人進去拾穗子。
都是夥計們檢查過的。
隻要不是為了拾穗子而故意弄壞或灑落穗子,剩下的哪怕出現一些整穗,也會任由村裏婦孺拾了去。
沒想到新莊主如此仁慈。
一時兩村的人都很高興,孩子們更是歡天喜地背著背簍、提著小籃往田裏跑。
以前的莊主都是不許村裏人拾穗子的。
哪怕有不錯的整穗,都是交給雇工們拾迴莊上。
再剩下的散穗子就直接被翻耕埋沒在泥土裏。
哪怕浪費也不許村裏婦孺下田去,說是規矩不可亂,不然以後不好管。
可是林天良卻不在乎。
他在柳家村那邊也一樣準許在收割以後、翻耕以前下田拾穗。
這也是他需要大量夥計巡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