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柳如霜才去看了進度,接下來就是先晾兩天就能用了。
已經在養雞人家訂了五十隻小雞崽兒,過兩天就會陸續送來。
小雞崽兒先吃小米,也不能多吃,之後就是麥麩和蟲子,再大些還能拌些沙子,慢慢就能放出來散養了。
這個散養當然是在雞圈裏邊,打掃起來也集中一點,若是真的放到整座莊上去跑,翠兒光是掃地估計都要跑死。
柳如霜雖然不喜翠兒,但也不會這麽折磨人,何況她的目的是養雞賺錢,而非去報複誰。
過往吃了不少雞卻從未養過雞的林天良等人,也是一臉期待,就連四喜和六順都自告奮勇要來盯著小雞成長。
柳如霜並未阻止他們,反而覺得有他們常來,翠兒便想怠慢也不敢了。
“丫頭,養雞的地方有了,這五十隻雞若能養大,這三天一隻也能吃到三個月了,總得養到兩三斤再宰才劃算呐。”
林天良將還在觀察雞籠與寬簷高度的小廚娘拉到雞圈外頭,問起他現在比較關心的事兒。
一次養五十隻,一個月後就是邊養邊吃了,順便還有雞蛋增加。
那一個月後要繼續進五十隻雞,連著三個月,這雞圈就得雞滿為患了。
“以往在村裏買雞,一隻子雞得是十二文的價,一斤半到兩斤就是二十文左右,超過兩斤就是大雞,十文的價,但多是咬不動的老肉雞了。”
“下蛋雞貴,得二十文呢,兩、三斤重就得五、六十文了。”
負責采買的張朝和嶽揚連忙在一旁說起村裏的雞價。
一個個都兩眼放光,仿佛以後莊上吃雞不要錢,他們也能多吃幾隻雞了。
“眼下正是農忙又天氣漸熱,每天要洗衣洗被也是沒辦法的事兒,但等農閑天氣又漸漸涼快下來時,咱們莊上閑著的人手就會很多了。”
柳如霜看了幾個興致勃勃的小廝一眼,笑了笑慢條斯理地說道:“到那時,咱們自己孵小雞崽兒,擴大養雞數量。”
“目前能看到利益的也就是莊上自己夥食成本,而我想的是,數量和重量起來後,能賺錢的機會就多了。”
“可以做成熏雞、炸雞、鹵雞、黃泥荷葉叫化雞、雞蛋也可以做成鹹蛋、鹵蛋、皮蛋,以及——若能尋來奶牛,還能做成蛋糕去賣。”
“這麽的莊子場地、這麽多可以臨時幫忙的人手,還有現成的麥子、玉米、各種豆子、可以收集來的幹花、幹果、加上雞蛋,農閑時咱們還能把糕點買賣做起來。”
柳如霜說起賺錢計劃也是兩眼亮晶晶。
她沒有這樣的場地和人手,她甚至沒有本錢。
但是莊主有哇!
若是合作愉快,哪怕她少分一點利益,也是穩穩地賺呐。
她有想法、他有錢,多好的錢程啊。
“好,一樣一樣來,隻要你想到怎麽做,咱們就動手。”
林天良看她表情生動一點也不像剛進莊時謹慎小心的模樣,也不禁笑了。
自從他說了聯手之後,這丫頭是把莊子當自己家了,磨刀霍霍呢。
“那能把我那邊放農具的屋子收拾一下不?以後我不在廚房裏做飯的時候,就能在自己小院裏試做這些東西了,也不用人來人往地受到影響。”
柳如霜見林天良發話了,立刻露出一臉期待的表情目光灼灼地望著他。
她那小院原本就是放工具和雜物的。
院門進去迎麵是兩間屋,右手側是一間大屋,離院門這邊還有一塊空地長了些雜草,平時也有臨時送來的雜物就堆那兒。
正房兩間屋騰了一間給她住,旁邊那間依然帶著鎖。
“好,明兒讓張朝和嶽揚過去幫你,要怎麽收拾你吩咐他們就行。”林天良立刻答應了。
至少目前光是聽她勾勒出的鴻圖就很大了,能不能做到她說的這麽好,就看她了。
而他也是好奇以及拭目以待。
又過了兩天,養雞大娘帶著自家兩個媳婦親自送來幾筐雞崽兒,也檢查了田莊的雞圈確定沒有問題,還殷勤地提了不少養小雞的經驗。
翠兒也不知認真聽了沒有,反正胡劉氏是仔細記在心上了的。
胡劉氏自然也從胡管家那兒聽說了莊主很重視這次養雞的事情,也知道柳如霜接下來養雞要做的買賣。
村裏幾乎家家養雞,而養雞人家尤其養得多。
最重要的是能做養久人家而聞名的,必然是有孵小雞崽兒經驗的,才能一批一批生產出小雞崽兒賣與別人。
剩下的養成子雞、下蛋雞再買與別人。
沒賣出之前下蛋雞每天能產出許多雞蛋,不管是賣雞還是賣蛋都是賺頭。
賣不過來就做鹹蛋,條件合適也繼續孵小雞崽兒,如此循環。
普通人家養雞就是直接去找養雞人家買雞崽兒迴來喂。
如今田莊也是如此,養雞人家自然不會怪田莊自己開始養雞,而斷了自家以後賣雞的路。
首先田莊就不是村裏人得罪得起的,何況這幾天田莊派了人過來學習養雞,也給了一兩銀子紅包,還答應給兩百斤麥麩做雞飼料的。
養雞人家自然很高興,一邊結交了田莊,自家兒子、孫子在莊上田裏也有活兒做,一邊賣雞崽兒本來就是生意。
因而,這些農婦們自己年複一年總結下來的經驗,也是不輕易外傳的技巧常識,就拿來攀交田莊了。
柳如霜聞訊趕來後,也同養雞大娘聊了幾句。
她本來就是村裏人,又因被趕出門又得了莊主撐腰迴柳家奪到田產,如今在村裏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養雞大娘心裏盤算著,對柳如霜也同樣很殷勤。
“如霜丫頭,聽說讓莊上養雞是你提的,你也是在家養過的,若是有什麽問題不懂的可以來找大娘啊。”
“好啊,多謝汪大娘了。”柳如霜連忙笑著道了謝。
目光一轉見翠兒雖然也在幫忙但臉色依然難看,捉雞崽兒時下手也沒個輕重,已經被汪家大媳婦提醒過幾迴。
她心念一動,突然道:“不知道春香和夏荷在家裏忙不?”
“咱們莊上地兒大、飼料也多,這幾籠雞若養好了,恐怕還要養更多,讓她們姐妹來莊主幫工如何?”
既然這個翠兒死活扶不起來,為了以後活計不出亂子,還是換人穩當一點。
哪怕讓翠兒繼續迴去洗衣洗被,換另三個丫環裏的一個過來也好,另三人的性子沒翠兒這麽差勁。
當然四人裏也隻有翠兒模樣身段好一點,也難怪她心思大。
“好呀,她們這年紀能忙啥活兒呢,也就幫著我們喂喂雞、掃掃雞圈了。”養雞大娘一聽眼睛都亮了起來。
家裏邊確實養了不少雞,每天也確實忙,但再忙也是自家活兒,家裏老少也有不少,能臨時搭把手的也多。
大孫女汪春香十二歲是大兒媳生的,二孫女汪春荷十歲是二媳婦生的。
大孫子十六了,上了幾年學就在莊上幫工呢,農閑時也會去鎮上做工。
還有二孫子九歲、三孫子七歲多,在村裏上學呢,也能幫些忙的,騰出兩個小丫頭來莊上做工,何樂不為?
已經在養雞人家訂了五十隻小雞崽兒,過兩天就會陸續送來。
小雞崽兒先吃小米,也不能多吃,之後就是麥麩和蟲子,再大些還能拌些沙子,慢慢就能放出來散養了。
這個散養當然是在雞圈裏邊,打掃起來也集中一點,若是真的放到整座莊上去跑,翠兒光是掃地估計都要跑死。
柳如霜雖然不喜翠兒,但也不會這麽折磨人,何況她的目的是養雞賺錢,而非去報複誰。
過往吃了不少雞卻從未養過雞的林天良等人,也是一臉期待,就連四喜和六順都自告奮勇要來盯著小雞成長。
柳如霜並未阻止他們,反而覺得有他們常來,翠兒便想怠慢也不敢了。
“丫頭,養雞的地方有了,這五十隻雞若能養大,這三天一隻也能吃到三個月了,總得養到兩三斤再宰才劃算呐。”
林天良將還在觀察雞籠與寬簷高度的小廚娘拉到雞圈外頭,問起他現在比較關心的事兒。
一次養五十隻,一個月後就是邊養邊吃了,順便還有雞蛋增加。
那一個月後要繼續進五十隻雞,連著三個月,這雞圈就得雞滿為患了。
“以往在村裏買雞,一隻子雞得是十二文的價,一斤半到兩斤就是二十文左右,超過兩斤就是大雞,十文的價,但多是咬不動的老肉雞了。”
“下蛋雞貴,得二十文呢,兩、三斤重就得五、六十文了。”
負責采買的張朝和嶽揚連忙在一旁說起村裏的雞價。
一個個都兩眼放光,仿佛以後莊上吃雞不要錢,他們也能多吃幾隻雞了。
“眼下正是農忙又天氣漸熱,每天要洗衣洗被也是沒辦法的事兒,但等農閑天氣又漸漸涼快下來時,咱們莊上閑著的人手就會很多了。”
柳如霜看了幾個興致勃勃的小廝一眼,笑了笑慢條斯理地說道:“到那時,咱們自己孵小雞崽兒,擴大養雞數量。”
“目前能看到利益的也就是莊上自己夥食成本,而我想的是,數量和重量起來後,能賺錢的機會就多了。”
“可以做成熏雞、炸雞、鹵雞、黃泥荷葉叫化雞、雞蛋也可以做成鹹蛋、鹵蛋、皮蛋,以及——若能尋來奶牛,還能做成蛋糕去賣。”
“這麽的莊子場地、這麽多可以臨時幫忙的人手,還有現成的麥子、玉米、各種豆子、可以收集來的幹花、幹果、加上雞蛋,農閑時咱們還能把糕點買賣做起來。”
柳如霜說起賺錢計劃也是兩眼亮晶晶。
她沒有這樣的場地和人手,她甚至沒有本錢。
但是莊主有哇!
若是合作愉快,哪怕她少分一點利益,也是穩穩地賺呐。
她有想法、他有錢,多好的錢程啊。
“好,一樣一樣來,隻要你想到怎麽做,咱們就動手。”
林天良看她表情生動一點也不像剛進莊時謹慎小心的模樣,也不禁笑了。
自從他說了聯手之後,這丫頭是把莊子當自己家了,磨刀霍霍呢。
“那能把我那邊放農具的屋子收拾一下不?以後我不在廚房裏做飯的時候,就能在自己小院裏試做這些東西了,也不用人來人往地受到影響。”
柳如霜見林天良發話了,立刻露出一臉期待的表情目光灼灼地望著他。
她那小院原本就是放工具和雜物的。
院門進去迎麵是兩間屋,右手側是一間大屋,離院門這邊還有一塊空地長了些雜草,平時也有臨時送來的雜物就堆那兒。
正房兩間屋騰了一間給她住,旁邊那間依然帶著鎖。
“好,明兒讓張朝和嶽揚過去幫你,要怎麽收拾你吩咐他們就行。”林天良立刻答應了。
至少目前光是聽她勾勒出的鴻圖就很大了,能不能做到她說的這麽好,就看她了。
而他也是好奇以及拭目以待。
又過了兩天,養雞大娘帶著自家兩個媳婦親自送來幾筐雞崽兒,也檢查了田莊的雞圈確定沒有問題,還殷勤地提了不少養小雞的經驗。
翠兒也不知認真聽了沒有,反正胡劉氏是仔細記在心上了的。
胡劉氏自然也從胡管家那兒聽說了莊主很重視這次養雞的事情,也知道柳如霜接下來養雞要做的買賣。
村裏幾乎家家養雞,而養雞人家尤其養得多。
最重要的是能做養久人家而聞名的,必然是有孵小雞崽兒經驗的,才能一批一批生產出小雞崽兒賣與別人。
剩下的養成子雞、下蛋雞再買與別人。
沒賣出之前下蛋雞每天能產出許多雞蛋,不管是賣雞還是賣蛋都是賺頭。
賣不過來就做鹹蛋,條件合適也繼續孵小雞崽兒,如此循環。
普通人家養雞就是直接去找養雞人家買雞崽兒迴來喂。
如今田莊也是如此,養雞人家自然不會怪田莊自己開始養雞,而斷了自家以後賣雞的路。
首先田莊就不是村裏人得罪得起的,何況這幾天田莊派了人過來學習養雞,也給了一兩銀子紅包,還答應給兩百斤麥麩做雞飼料的。
養雞人家自然很高興,一邊結交了田莊,自家兒子、孫子在莊上田裏也有活兒做,一邊賣雞崽兒本來就是生意。
因而,這些農婦們自己年複一年總結下來的經驗,也是不輕易外傳的技巧常識,就拿來攀交田莊了。
柳如霜聞訊趕來後,也同養雞大娘聊了幾句。
她本來就是村裏人,又因被趕出門又得了莊主撐腰迴柳家奪到田產,如今在村裏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養雞大娘心裏盤算著,對柳如霜也同樣很殷勤。
“如霜丫頭,聽說讓莊上養雞是你提的,你也是在家養過的,若是有什麽問題不懂的可以來找大娘啊。”
“好啊,多謝汪大娘了。”柳如霜連忙笑著道了謝。
目光一轉見翠兒雖然也在幫忙但臉色依然難看,捉雞崽兒時下手也沒個輕重,已經被汪家大媳婦提醒過幾迴。
她心念一動,突然道:“不知道春香和夏荷在家裏忙不?”
“咱們莊上地兒大、飼料也多,這幾籠雞若養好了,恐怕還要養更多,讓她們姐妹來莊主幫工如何?”
既然這個翠兒死活扶不起來,為了以後活計不出亂子,還是換人穩當一點。
哪怕讓翠兒繼續迴去洗衣洗被,換另三個丫環裏的一個過來也好,另三人的性子沒翠兒這麽差勁。
當然四人裏也隻有翠兒模樣身段好一點,也難怪她心思大。
“好呀,她們這年紀能忙啥活兒呢,也就幫著我們喂喂雞、掃掃雞圈了。”養雞大娘一聽眼睛都亮了起來。
家裏邊確實養了不少雞,每天也確實忙,但再忙也是自家活兒,家裏老少也有不少,能臨時搭把手的也多。
大孫女汪春香十二歲是大兒媳生的,二孫女汪春荷十歲是二媳婦生的。
大孫子十六了,上了幾年學就在莊上幫工呢,農閑時也會去鎮上做工。
還有二孫子九歲、三孫子七歲多,在村裏上學呢,也能幫些忙的,騰出兩個小丫頭來莊上做工,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