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兩銀子、包吃包住還允許她帶著兩個小的蹭吃蹭住,做專職一人的廚子,還管四季衣物和生活用品。
在這落難的困境中幾乎是零成本買賣了,實在是怎麽看都劃算。
胡管家走後,兩個廚娘也安置好了住處,再迴來廚房裏報到。
這倆個新廚娘是簽了五年活契的,也不算奴籍,相當於簽的長期用工契書,這五年裏就呆在莊子上。
她們的家是另一個村的,也曾在鎮上酒樓裏幫過工,對這樣做工很是熟練。
當然她們也不會五年不能迴家,一個月有兩天假期輪休,其他時候要迴去得事先找莊主批準才行。
而她們大約這一路都聽胡管家交代過了。
因此並沒有因柳如霜的年紀而有所輕慢,更不敢像昨天那兩個村婦般生事兒,對柳如霜立下的幾大條廚房規矩也都認真聽了。
不久就有兩個小廝采辦了新的食材迴來。
柳如霜知道他們也是莊主身邊的親信,包攬了日常采買任務,另兩個小廝則不離莊主身邊。
柳如霜也把廚房新規說與他們聽,聽得他們佩服不已,暗讚這小丫頭真不是一般人,仿佛天生就是當管事的人。
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不但在田莊找到活計還站穩了腳跟,更是一天之內成為了廚房管事。
小廝們佩服柳如霜,新任廚娘不敢得罪柳如霜,一時間廚房裏幾人到是相處融洽,還能閑聊上幾句。
柳如霜也知道了廚娘一個叫李年氏、一個叫陳袁氏。
而采辦的小廝一個叫張朝、一個叫嶽揚,再加上四喜和六順,他們四人都是莊主身邊近身伺候的人,多的信息就了解不到了。
柳如霜與四人一起清點了這次采買迴來的食材和一些其他廚房佐料等物品。
知道廚房一應進出都有張朝和嶽揚記帳,便沒主動要求說她也要記帳。
她心想著以後差著什麽找他們領就是了,不犯著給自己又添事兒。
柳如霜交代了兩個廚娘中午配菜之後,就讓她們自己先做準備,等中午她再過來。
柳如霜帶著小弟小妹迴自己住的小雜院,一路上卻在琢磨著。
廚娘簽了活契那也是契,丫環她簽的不管什麽契,她們都是田莊正式契定的員工。
那麽她呢?
剛才胡管家都說她是管事了,卻隻字未和她提契書的事。
她還沒見過文書或是隻紙片言呢。
這倆廚娘都簽五年了,她一個工作能力被老板肯定的管事廚娘,怎麽也得簽上五年吧?
想到五年的漫長,她心裏哆嗦了一下,真到契書擺在麵前時,她敢簽嗎?
思索之後,還是假裝忘記好了,希望大家都忘記不提。
而她按月有錢拿就成,幹不了也可以自由離開,最多白幹一個月,讓他們有時間找新廚子來,也算仁至義盡。
中午,柳如霜做了三菜一湯兩輔食,再盛了一碗飯,就交給四喜給莊主送去。
而她不負責大家的飯自然輕閑極了。
觀察過兩個廚娘的工作能力之後就不盯著她們了,隻管帶著小弟小妹洗了手,就去飯堂等飯吃。
其他陸續迴來的人聽說有新廚娘上任,而柳如霜還真的成了廚房管事,心下咋舌不已,對她也更加刮目相看,不敢小覷。
四個丫環也收斂了不少,翠兒雖然目光依舊不友善,但也不敢再像昨晚那般挑釁。柳如霜隻當沒看見,吃完飯就帶著小弟小妹迴去休息。
她早上起得早又忙碌一早上,上午雖得了空,卻要教小弟小妹認字。
這時候到是正好,一起歇個午覺。
誰知剛躺下,小雜院門就讓人拍響了。
她無法問“誰呀?”也無法裝作沒聽見,因為這本來就是放雜物的小院,有人來也正常。
她心下無奈卻隻得趕緊起身去打開院門,看到來人卻是表情一僵。
莊主!
“我來看看你的情況,住得可習慣?有不方便的一定要說出來。”
林天良看著她仍穿著補丁衣,正傻愣愣地站在門口看著他,劍眉微微一蹙,卻漫不經心地開口。
“迴莊主,我住得很好,很方便,大家也都很照顧我。”
柳如霜迴過神來連忙低了頭行禮,心中卻是驚出一身冷汗。
老板親自來到臨時安置她的小雜院慰問,真是受寵若驚。
“那就好,在做什麽?”
林天良見她站在門口並不讓自己進院子,一想這是他的地盤呀,便兩手往後一背自己邁步走了進來。
“迴莊主,我在……”午睡,但話到嘴邊立刻驚覺轉了話頭,“照顧小弟小妹。”
他們也在午睡。
“他們……很懂事。”
林天良抬頭就看到屋中木床上,橫躺著睡得香的兩個孩子,不禁感慨。
被兄嫂趕出家門無處可去,隻能跟著同樣年幼的姐姐過日子,無依無靠不知前路在哪裏,卻沒有惶恐哭泣,適應能力也很不錯。
與他當年到有幾分相似。
聽說那男孩還能幫著跑腿找人,在外院、後院沒有迷過路。
“你弟弟叫柳如寒?”他轉過頭看向柳如霜。
“是,雪天出生的。”柳如霜連忙迴答。
“五歲正是啟蒙讀書的年紀,明天我送他去村塾上學可好?”林天良勾唇。
這姐弟妹的名字都是按生辰節令來取的,一個霜降、兩個小雪。
而他們的命運也如這名字,夠蕭瑟。
不過,她這麽能幹又努力盡心,到是讓他想再給她個賞。
“多謝莊主好意,但他還太小,村子裏的人對我們也有惡意,我不敢讓他走遠怕被欺負。”
柳如霜一臉誠惶誠恐地連忙婉拒了,也解釋了原因,卻有另一個理由沒有說出來。
雖然這年紀的孩子是應該去上學求知,但她一樣能教。
等她領到工錢後就找機會去鎮上買些書冊和筆墨用品,她一樣能把小弟教出來。
她自幼學醫多讀古籍,因而毛筆字難不倒她,還有繁體字、生澀的文字表述方式於她也沒有閱讀障礙。
當然她說的那些也是真話,村裏關於他們幾個克父克母的閑言碎語,比外村傳得更甚。
村裏人就算覺得他們孤弱可憐,卻不願意伸手相幫。
昨天他們被趕出門時動靜鬧得那麽大,不說看熱鬧的人沒有實際阻攔,就連村長和耆老們都沒有露過麵。
就算沒人去通知他們,這一天過去了也不可能還不知情吧?
在這落難的困境中幾乎是零成本買賣了,實在是怎麽看都劃算。
胡管家走後,兩個廚娘也安置好了住處,再迴來廚房裏報到。
這倆個新廚娘是簽了五年活契的,也不算奴籍,相當於簽的長期用工契書,這五年裏就呆在莊子上。
她們的家是另一個村的,也曾在鎮上酒樓裏幫過工,對這樣做工很是熟練。
當然她們也不會五年不能迴家,一個月有兩天假期輪休,其他時候要迴去得事先找莊主批準才行。
而她們大約這一路都聽胡管家交代過了。
因此並沒有因柳如霜的年紀而有所輕慢,更不敢像昨天那兩個村婦般生事兒,對柳如霜立下的幾大條廚房規矩也都認真聽了。
不久就有兩個小廝采辦了新的食材迴來。
柳如霜知道他們也是莊主身邊的親信,包攬了日常采買任務,另兩個小廝則不離莊主身邊。
柳如霜也把廚房新規說與他們聽,聽得他們佩服不已,暗讚這小丫頭真不是一般人,仿佛天生就是當管事的人。
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不但在田莊找到活計還站穩了腳跟,更是一天之內成為了廚房管事。
小廝們佩服柳如霜,新任廚娘不敢得罪柳如霜,一時間廚房裏幾人到是相處融洽,還能閑聊上幾句。
柳如霜也知道了廚娘一個叫李年氏、一個叫陳袁氏。
而采辦的小廝一個叫張朝、一個叫嶽揚,再加上四喜和六順,他們四人都是莊主身邊近身伺候的人,多的信息就了解不到了。
柳如霜與四人一起清點了這次采買迴來的食材和一些其他廚房佐料等物品。
知道廚房一應進出都有張朝和嶽揚記帳,便沒主動要求說她也要記帳。
她心想著以後差著什麽找他們領就是了,不犯著給自己又添事兒。
柳如霜交代了兩個廚娘中午配菜之後,就讓她們自己先做準備,等中午她再過來。
柳如霜帶著小弟小妹迴自己住的小雜院,一路上卻在琢磨著。
廚娘簽了活契那也是契,丫環她簽的不管什麽契,她們都是田莊正式契定的員工。
那麽她呢?
剛才胡管家都說她是管事了,卻隻字未和她提契書的事。
她還沒見過文書或是隻紙片言呢。
這倆廚娘都簽五年了,她一個工作能力被老板肯定的管事廚娘,怎麽也得簽上五年吧?
想到五年的漫長,她心裏哆嗦了一下,真到契書擺在麵前時,她敢簽嗎?
思索之後,還是假裝忘記好了,希望大家都忘記不提。
而她按月有錢拿就成,幹不了也可以自由離開,最多白幹一個月,讓他們有時間找新廚子來,也算仁至義盡。
中午,柳如霜做了三菜一湯兩輔食,再盛了一碗飯,就交給四喜給莊主送去。
而她不負責大家的飯自然輕閑極了。
觀察過兩個廚娘的工作能力之後就不盯著她們了,隻管帶著小弟小妹洗了手,就去飯堂等飯吃。
其他陸續迴來的人聽說有新廚娘上任,而柳如霜還真的成了廚房管事,心下咋舌不已,對她也更加刮目相看,不敢小覷。
四個丫環也收斂了不少,翠兒雖然目光依舊不友善,但也不敢再像昨晚那般挑釁。柳如霜隻當沒看見,吃完飯就帶著小弟小妹迴去休息。
她早上起得早又忙碌一早上,上午雖得了空,卻要教小弟小妹認字。
這時候到是正好,一起歇個午覺。
誰知剛躺下,小雜院門就讓人拍響了。
她無法問“誰呀?”也無法裝作沒聽見,因為這本來就是放雜物的小院,有人來也正常。
她心下無奈卻隻得趕緊起身去打開院門,看到來人卻是表情一僵。
莊主!
“我來看看你的情況,住得可習慣?有不方便的一定要說出來。”
林天良看著她仍穿著補丁衣,正傻愣愣地站在門口看著他,劍眉微微一蹙,卻漫不經心地開口。
“迴莊主,我住得很好,很方便,大家也都很照顧我。”
柳如霜迴過神來連忙低了頭行禮,心中卻是驚出一身冷汗。
老板親自來到臨時安置她的小雜院慰問,真是受寵若驚。
“那就好,在做什麽?”
林天良見她站在門口並不讓自己進院子,一想這是他的地盤呀,便兩手往後一背自己邁步走了進來。
“迴莊主,我在……”午睡,但話到嘴邊立刻驚覺轉了話頭,“照顧小弟小妹。”
他們也在午睡。
“他們……很懂事。”
林天良抬頭就看到屋中木床上,橫躺著睡得香的兩個孩子,不禁感慨。
被兄嫂趕出家門無處可去,隻能跟著同樣年幼的姐姐過日子,無依無靠不知前路在哪裏,卻沒有惶恐哭泣,適應能力也很不錯。
與他當年到有幾分相似。
聽說那男孩還能幫著跑腿找人,在外院、後院沒有迷過路。
“你弟弟叫柳如寒?”他轉過頭看向柳如霜。
“是,雪天出生的。”柳如霜連忙迴答。
“五歲正是啟蒙讀書的年紀,明天我送他去村塾上學可好?”林天良勾唇。
這姐弟妹的名字都是按生辰節令來取的,一個霜降、兩個小雪。
而他們的命運也如這名字,夠蕭瑟。
不過,她這麽能幹又努力盡心,到是讓他想再給她個賞。
“多謝莊主好意,但他還太小,村子裏的人對我們也有惡意,我不敢讓他走遠怕被欺負。”
柳如霜一臉誠惶誠恐地連忙婉拒了,也解釋了原因,卻有另一個理由沒有說出來。
雖然這年紀的孩子是應該去上學求知,但她一樣能教。
等她領到工錢後就找機會去鎮上買些書冊和筆墨用品,她一樣能把小弟教出來。
她自幼學醫多讀古籍,因而毛筆字難不倒她,還有繁體字、生澀的文字表述方式於她也沒有閱讀障礙。
當然她說的那些也是真話,村裏關於他們幾個克父克母的閑言碎語,比外村傳得更甚。
村裏人就算覺得他們孤弱可憐,卻不願意伸手相幫。
昨天他們被趕出門時動靜鬧得那麽大,不說看熱鬧的人沒有實際阻攔,就連村長和耆老們都沒有露過麵。
就算沒人去通知他們,這一天過去了也不可能還不知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