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轉椅滑到窗前,馬競站起來伸了個懶腰。


    目光看向外麵風景,他的注意力卻還停留在腦海裏的那個問題上,臉上也是不由自主浮現糾結苦笑。


    實際上,“蜂巢一號”並不是蜜蜂第一台arm超算,更不是第一台自研超算。


    若是在40年前,國內獲取學術信息隻能依靠看期刊,買不到先進元器件隻能自造,想要建成“銀河”這樣的億級超算需要動員巨量的人力物力。


    換到現在,情況卻要好很多。技術進步、國際環境相對寬鬆,即便普通人也能借助網絡低成本獲得前沿研究論文和開源計算框架(麵向特定應用的軟件平台),要是能夠理解並買來硬件搭建實驗平台,就有可能完成愛好者向專業玩家的跨越,嚐試用樹莓派、餅幹卡這樣的開發板搭建自己的私家超算。


    要是能像馬競和蜂研院這樣,各種頂尖元器件不限量隨便用、最新商用超算一買就是三套,一套自用、一套破解研究、一套留著當備件,更是能夠從紙上談兵的略懂人士進階成為真正的超算專家。即便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不夠尖端也不夠值錢,卻也有著追上主流水平的希望。


    靠著小步快跑策略,蜜蜂的超算研製能力得到迅速提高。x86架構超算有資料優勢優勢進展飛快,已將linpack測試成績推到2pflop/s(每秒千萬億次浮點計算),架構超算則要差一些,性能隻達到300tflop/s左右,距離主流水平還有一段距離。


    雖然性能不占優勢,蜜蜂arm超算的應用卻走在了前麵,先前捐贈給斐濟的氣象超算、蜂遊正在試運營的aa遊戲服務器集群都是基於這一架構。


    正是基於對自身科研實力和應用能力的認識,蜂研院才將下一代arm超算的性能指標定位p級。隻要解決了芯片和計算節點,存儲節點、管理節點、互聯係統都可以從x86項目移植過來,項目周期可以控製在一到兩年,符合小步快跑的研發策略。


    令馬競感到糾結的,則是新芯片的指令集和製程選擇。研究員可以隻管考慮性能最優,他這個老板卻還要考慮成本、產能、上市時間等等諸多問題。


    目前來看,製程有兩個選擇。


    第一自然是追趕潮流,選用目前最先進的7納米製程。這樣可以獲得最好的性能、最小的功耗,卻也要付出至少十億元的研發成本,要是沒有他幫忙開掛,這個成本還得上浮一半,翻倍也不是沒有可能。


    第二則是用成熟技術。台積電和三星半導體的10納米製程屬於過渡技術,用它們還不如使用更加成熟的16納米製程,產能更高成本更低,還能移植已有cpu內核,研發成本可以降到3億元左右。


    國內正在興建的先進晶圓廠都是16納米,選擇這個製程也有助於將來遷移訂單。


    至於指令集的問題,則是出在arm那邊,為了改善體驗提升性能,後者每年都會發布新的指令集版本,順便向企業用戶推銷新的ip核。目前arm最新的指令集版本是v8.4-a,用來接班的v8.5-a計劃於明年q1正式上線。


    基於市場需求,arm指令集的改進多在手機應用、ai、iot等領域,偶爾才會推出麵向服務器和超算的新特性。再加上芯片研發需要時間,富士通的a64fx才選擇了兩年前的8.2a版本。“蜂巢一號”原計劃使用8.3a版本,現在又有人提議索性一步到位升級成8.5a。


    追逐性能還是貪圖省錢?追求研發效率還是關注長遠發展?還有國際局勢和經濟形勢……這些問題在腦海裏麵縈繞盤旋,即便有強力外掛輔助計算,馬競一時半會兒也沒法找到答案。


    正糾結著,身後卻響起敲門聲以及語音提示:“叮咚,朱玲玲請求進入,已自動通過。”


    轉身正好看到朱玲玲推門而入,後者對他打了個手勢,“老板,再有一刻鍾‘種瓜大賽’就要開始了。瓜委會特意聯係辦公區,想要確認您的行程。呃,要不要聯係他們更改計劃?”


    “不用,”馬競抖了抖肩膀,像是抖掉渾身負擔似的表情瞬間輕鬆起來,“正好搞點兒輕鬆的事情換換腦子。”


    走進辦公室衣帽間換了套略顯騷包的紅底灑金休閑西裝,馬競便和助理一起走進了位於同一樓層的vr直播室。


    在配套的化妝台前坐下,馬競坦然接受化妝師在他臉上搗鼓,同時閉眼問道:“之前沒怎麽留意,那個比賽準備得怎麽樣了?場地還有瓜苗都沒問題吧?”


    即將開始的其實是名為《種菜任務:黃瓜是怎樣長成的》的網絡綜藝,節目團隊也就是“瓜委會”特意賦予它大眾比賽的形式,然後就成了朱玲玲口中的“種瓜大賽”。


    當年偷菜遊戲盛極而衰,有人便想著將遊戲搬到線下,在城郊開辦現實版開心農場。然而因為城裏人不懂農技、時間也很有限,這些“農場”最終紛紛倒閉轉型。


    然而國人作為農耕民族,骨子裏始終有著向往田園、親近植物的情懷,沒過幾年市場上又出現遠程版開心農場。比之前麵的郊區農場,遠程版將種植活動搬迴到網絡上,用戶通過手機終端遠程買地、下種、照料、采收、照料,所有操作皆有工作人員代為付諸實際。


    除了遠程可視種植,這款產品還提供偷菜、借換菜、菜市場等功能,同時更是高舉有機蔬菜旗幟,試圖通過“健康自種”概念打開市場。


    隻是可惜,遠程農場雖然大有可為,但這個項目的定位卻存在問題。有機蔬菜固然健康高品質,卻也有著門檻較高的缺陷,再加上土地和設施方麵的限製,遠程農場的規模始終無法鋪開,等到第一批用戶失去興趣轉頭離開,項目隨即陷入僵死狀態。


    有了這些前車之鑒,蜜蜂選擇兩步走策略,先是聯合佳境農牧建設基於雲計算和農業物聯網技術的ai溫室大棚,用一段時間收集數據打磨ai模型,然後才將之推向市場。考慮到初期“地皮”有限,第二步也不是直接開放,而是舉辦種菜網綜。


    考慮到作物采收期、種植難度以及話題性,團隊最終選擇黃瓜作為種植目標,並為節目正式定下《種菜任務:黃瓜是怎樣長成的》的名字。


    低頭看了眼平板電腦,朱助理馬上說道:“我剛才確認過,6個場地一切正常,嫁接瓜苗和工人也已經全部就位。”


    黃瓜種植分為播種、定植、采收等三個環節。定植通常選擇“四葉一心”的35日齡瓜苗,約一個月後開始采收,整個收獲期持續一至兩個月。溫室黃瓜為了提升抗土傳病害以及耐高低溫的能力,通常在育苗期選擇嫁接操作,常用的嫁接砧木則是南瓜,夏季用白籽南瓜、冬季用黑籽南瓜。


    考慮到瓜苗生長較為緩慢,比賽直接從嫁接瓜苗的定植開始,所有選手挑選不同組合的嫁接瓜苗進入比賽,一開始就是容易出情況的緩苗期,不用擔心節目缺乏亮點,同時采收期結束正好進入常規冬黃瓜的上市期,卻是互不耽擱。


    “那就好,”馬競腦袋不動,“還有,他們打算怎麽解決選手的技能問題?玩遊戲倒是容易,現實種菜可不是誰都會的。”


    “根據蜂網提供的用戶畫像,瓜委會先期篩選了一批熱衷偷菜遊戲,並且經常分享陽台菜園應該有種植經驗的用戶,從中選出了40%的選手,另外還有20%是我們旗下各個平台上的植物類知名博主和主播,剩下40%選手才會在報名用戶裏麵隨機抽取。所有人都會配備專業的ai種瓜助手,實在不懂照著提示操作即可。”


    馬競聞言睜眼看她,“什麽事情都讓ai幹了,我的獎金池怕是要撐不住啦!”


    “種瓜大賽”的規則和遠程農場類似,每位參賽選手將在佳境農業提供的6處溫室農場獲得4平米土地用於種瓜,平常通過傳感器和攝像頭收集信息觀察長勢,然後借助網絡操控溫室加以照料,最終根據賣掉黃瓜產生的淨利潤計算排名。


    按照比賽章程,第一名將獲得淨利潤x1000的獎金,最後一名也能得到淨利潤x15的安慰獎,這些錢都由最近“據傳暴賺600億”的馬老板友情提供。


    國內栽培黃瓜的平均產量是4.7千克每平方米,荷蘭的溫室黃瓜則可以達到75千克每平方米。若是按荷蘭產量、冬季4元每千克的平均菜價,理論收入可達1200元,總獎金則是120萬元,雖然遠程種植不可能超過荷蘭專業農技師,所得還要扣除成本損耗和稅務,但最高拿走幾十萬卻是沒有問題。


    而因為x15安慰獎的存在,選手隻要種出黃瓜賣掉,至不濟也能賺到數百元。要是在選地、采收和出售上麵更有頭腦一些,最終拿到的獎金還可以更高。


    蜜蜂向來熱衷打造有科技屬性的奇葩網綜,這次的種瓜大賽雖然題材稍顯生僻,卻還在吃瓜群眾的接受範圍之類,再加上雨露均沾的獎金策略,這項網綜隻是稍稍宣傳預熱一番,就已經取得了超過預期的關注度。


    聽見老板開玩笑的抱怨,朱玲玲隻是微微笑了笑,“要是真能賺那麽多,我馬上辭職迴老家種地去!”


    不管綜藝團隊怎麽包裝粉飾,黃瓜終究是一種產量大、利潤薄的大路菜,即便借助溫室大棚變成反季節蔬菜,價格也是同期較低的一檔。溫室黃瓜的利潤隻是高於大田黃瓜而已,1000倍獎金乘數看似豐厚,實際隻相當於將4平米菜地擴充成6畝溫室,小賺幾萬也許沒有問題,藉此暴富卻是絕無可能。


    身為佳境集團的老板,馬競同樣對黃瓜的利潤率心知肚明,聞言隻是笑笑,“黃瓜確實可能不大,不過後麵小番茄、生菜、寶塔花菜、抱子甘藍這些高檔菜也會出場,到時候可就不好說了。”


    智能溫室成本遠高於普通溫室,為了改善財務狀況,像led植物工廠嚐試種植高檔蔬菜是題中應有之意。實際上,現代植物工廠也是智能溫室的一種,同樣依賴傳感器以及自動化裝置來降低人工管護成本。


    為了實現高密度立體種植,植物工廠不得不將自然光和栽培土換成了紅藍照明燈和水培營養液,並因此帶來高昂的電費以及汙水處理成本。再加上植物工廠大多建於室內房租較高,至今依然大部虧損、少數盈利的市場培育階段。


    同樣的,智能溫室的日子也不是那麽好過,不然佳境農牧也不會跑來和蜜蜂網絡合作推出這檔種地網綜,並且計劃做成係列綜藝了——直接賣菜不太賺錢,就隻能把主意打到賣流量上麵。


    馬老板畢竟不是女主播,化妝師隻需幫他加強臉部輪廓就算完成任務。搞定了這些,馬競便走進了直播區,時間還剩下幾分鍾,卻是剛剛好。


    因為場地散布在6座大城市周邊,瓜委會選擇全程借助虛擬演播室播出,如同馬競這樣的忙人不用專門跑去主演播廳,隻要走進任何一間綠幕直播間,就能瞬間出現在“現場”。


    拿起一架holo2眼鏡戴在眼前,馬競坐進“嘉賓座椅”,麵前場景瞬間發生改變。


    封閉六角星形房間,白色牆壁上是被黑暗太空占據的顯示器,淺灰色地板上點綴著筒形魚缸和植物培養器,很好地營造出一種未來感。房間六個角是六扇看起來頗為複雜的氣密門,不出意外正好對應比賽場地所在的六個智能溫室。


    見到馬競出現,正在尬聊等待節目開始的主持人和嘉賓紛紛收住話題和他打起了招唿。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財神爺,這樣的道理他們當然都懂。


    “不用那麽客氣,”馬競笑著和大家寒暄一陣,接著便示意主持人開始。


    後者會意,扭頭看向主攝像機,熟練地朗聲開口:“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蜜蜂視頻和佳境農牧聯合推出的新概念競賽綜藝‘種菜任務’,現在是第一季‘黃瓜是怎麽長成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U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火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火花並收藏超級U盤最新章節